第一七二章 相信未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河南是中原系的天下,不过也有不少中央系的部队,而第六战区的司令长官,还是最高当局的亲信,一级上将黄潜。由于目前军队体系内部对最高当局的最大诟病就是在当局的指挥下,几场大战还没有一场象样的胜利。因而作为当局亲信的黄潜,也很希望能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来为当局,为中央军挣回一些脸面。而一头撞向开封的土肥原贤二第14师团,就成了黄潜的首要目标。
当时,黄潜手里最主要的部队是在淞沪立下过汗马功劳的第1集团军。第1集团军司令欧阳定星上将也是个不久前才晋升的上将,淞沪会战他的第1军从头打到底,整个部队都换了几茬。现在的第1集团军,下辖第1军、第18军和淞沪战场上受伤复原的老兵组成的荣誉独立师,共5个师6万余人。1军的招牌那就不用讲了,18军也是中央系的一支精锐部队。
古地的200师增援到第六战区后,就被配置给了第1集团军,作为该部的战略预备队暂时放在侧后。最让古地觉得奇妙的是,1931年徐州大会战歼灭“皇妃师”后,他曾与老军长李宗凌、第9集团军司令孙中兴、第9集团军司令刘晶和现在的第1集团军司令欧阳定星合影,似乎是命运的安排,他又先后的,都与这4位将军共事了。当初的4位少将,如今都是已经是上将,而他则从一个上尉升到了少将,这要算起速度来,还是他最快呢。
除了第1集团军之外,第六战区还有两支中央系的部队,一支是第8军,军长李诗远中将,中央军校一期生。淞沪战场上也露过脸,不过在那个战场,整个中**队都可以说鲜有胜绩。另一支则是12军,军长吴枫中将,也是中央军校一期生。这两支部队的战斗力在中央系里也算是出类拔萃的。
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黄潜打定主意要用中央系的部队来打好这一仗,把中央系的这3支部队都用在了一线,而中原系的部队足足有6个军,则都被他摆在了二线。第1集团军的打法非常刚猛,第8军攻守平衡,12军的战斗风格偏软,但是常有奇谋。
古地觉得,用好这三支部队,拿下土肥原师团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难事。只不过他也不是战区司令长官,怎么打那不是他说了算的事情。而直到现在,他还在为200师的组成闹心呢。虽然说大的架子早就搭好,部队也正常运转一段时间了,可是古地还是觉得少点什么。
首先是参谋长,代理这个职务的陆问愚应该说业务能力也很不错的,不过做事四平八稳,似乎做什么都不求最好,但求不犯错。这样的参谋长可以最大的程度上避免部队出现致命的失误,但是也很难取得出人预料的佳绩,而他制定的训练大纲里防守放得很重,和许多这个时代的军人一样,他们都认为和日军交战的话,防守是第一位的,当然,这也无可厚非。至于陆问愚一个三十大几满脸胡茬的大老爷们怎么看都没有袁维绪养眼那是不必说了。
其次,在杜薇死后,重建的通讯营效率上其实并不差,可是古地总觉得少点什么。虽然现在的通讯营长照样是中央军校郑州分校毕业的高材生,业务能力一流,不过古地经常在喊“杜薇”没有人答应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还是比较恋旧的。不过新的卫队长龙七还是很称手的,这小子从小在少林寺长大,功夫很好。虽然不像武侠小说里那样拥有少林七十二绝技,但是在徒手的情况下一个人能打十个人倒是真的。
说起来找到龙七还是在商丘整训的时候的事,古地亲自在新兵蛋子里挑警卫营的人选,正好遇到这个兵被五花大绑的捆着要压去关禁闭。一问才知道这个叫龙七的家伙在街上打伤了好几个人。古地的军纪素来严明,士兵和百姓冲突,首先要治士兵的罪。不过他留心查了一下,这还是一桩见义勇为帮助被人欺压的卖菜的老翁的好事,于是古地就把他从禁闭室里提出来,找了几个贴身警卫跟他过招。4个警卫一起上,竟然还被这小子给打趴下来了。古地当即大乐,知道自己一不经意间就拣到了一个宝。不过龙七这小子明显是假和尚,喝酒吃肉那是比谁都厉害的。

很快古地也就知道自己的师部里缺什么了。以前袁维绪在的时候他还不觉得,这一次袁维绪远在武汉养伤,他才发现自己缺少一个得心应手的副官。副官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一个打杂的高级勤务兵,不过一个好的副官,对指挥官的作用其实是不可估量的。
中央军校郑州分校的校长也是中原方面军的老人,这时候军校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在校生,都充实到部队里去了,剩下的也就是新招进来的一批新学员。其实好多都是没饭吃找不到地方去的流亡学生,考进军校里,也就是为了混口饭吃。
土肥原贤二的14师团先头部队已经在柳园口渡过了黄河,正在扩展滩头阵地,第1集团军和14师团在前面打得正激烈了,配属给土肥原贤二的独立第12混成旅团则沿着黄河南岸,从山东菏泽一路往西打过来,在兰考一带和第8军也交上了火。这个规模并不算大的开封会战已经拉开了序幕。
而这个时候,驻扎在朱仙镇的古地将部队交到新77旅旅长黎渺手里,自己亲自跑到郑州的中央军校分校里挖人去了。他相信全军易得一将难求这样的古话,真正的人才往往都是埋没在人群里,要用心才能发现的。
到了郑州,跟军校的校长攀了交情,才知道校长也是第7军出去的。校长对古地这个军中后背也略有所闻,对他的战绩,颇有几分夸赞。不过古地一提出要人,校长就大方的说,你要三五八个,我都敞开让你选,现在学校里就是写逃难来的流亡学生,就是训练半年,也未必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兵。古地呵呵一笑,他不是来抓兵的。青年学生有知识,有理想,有热血,他们不一定是合格的士兵,但他们可以在别的方面贡献自己的才能。何况他相信经过战火的洗礼,最不像士兵的人也会很快的成长起来。虽然说校长让他敞开选,但是他也只要了四个人。三个男生,一个女生。这四个人后来被称为200师的“四小天鹅”,也成了后来古地部队的新秀。
三个男生有一个是燕京大学二年级的学生,21岁,姓隋,名风,字文遥,长得倒真是清瘦,似乎随时会被一阵风吹走似的。另一个则是个巨汉,足有一米九一,因为长期饥饿,长得很瘦,到了古地的部队吃饱了之后,很快就壮实了起来,最后竟然长到了两米零二!这让古地想起了金牛座的黄金圣斗士,也顺便给他取了个绰号叫“野牛”。野牛姓简,叫简杰,没有取字,他让古地给他取一个,古地说就叫野牛。简杰由是超郁闷。最后一个男生身体匀称,形貌清俊,这让古地想起了刚刚来到这个时空的自己(不过袁维绪说那个时候他也跟“清俊”这两个字搭不上边),名叫丁强。古地要他在小强和丁春秋这两个别号里选一个,结果他选了丁春秋,古地暴寒。四个人里面唯一的一个女生也是年龄最小的,只有18岁,古地见到她的时候她就像一个小萝卜头,唯有一双眼睛明亮无比而又充满灵气。古地当时本来想选的是另外一个看上去比较精干的女生,不知道当时为什么最后定了她,而是事实证明,这个当时以为没有合适的军服而显得更加瘦小的小姑娘在担任古地的副官后,古地发现身边再也没有什么繁杂的事务来麻烦自己了,就是布置战术的时候,思路也清晰了很多。小姑娘姓舒,舒淡然。当时古地还觉得小姑娘名字很漂亮,可惜人长得不咋的,不过两年以后,他就为自己当时的想法而惭愧了。
古地带着四个小鬼回到部队的时候,土肥原师团先头部队已经进入了开封市区,第1集团军的抵抗依然顽强而激烈。不过在土肥原贤二看来,也就是如此而已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