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雁门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叶小姐呆了一呆,急忙转身看去,却见东野公子一脸笑嘻嘻的站在她身后,手中还拿着一叠纸张
“你,你怎么会来我家里的?”叶小姐问道。
其实东野哪儿知道那日的美女就住在太守府中,原来今日雁门关告急,突厥人马突然聚集雁门关外,怕是又有一场恶仗要打了,于是雁门关守将要并州太守赶紧筹措军粮送往雁门关。文书传到东野这位代师爷手里,他一看事态紧急,急忙送给叶大人。到了太守府门口,禀明了一下情况,门卫就请他进去了,他却如何也没料到能在此地碰到了那日的叶小姐,于是情不自禁的便叫了出来。
那叶小姐扭头看是东野,心下一慌,想到那一日答应东野的话,不知是否该告诉东野自己的闺名。其实那日她只是见东野面上不愉,随口说了一句话,自己心里也没当真,再说她生于官宦人家又岂能整日抛头露面,遂以为自己不可能再见东野的,孰料今日竟会在自己家中碰到东野,那叶小姐思虑半天,咬咬牙,抬头正要告诉东野自己姓名,却见眼前空无一物,东野人竟不知哪里去了,不由得一怔,摇摇头,也无心赏花了,就坐在原地发呆。
原来咱这位东野公子说完话,见叶小姐脸上变幻不定,不知她是在思考到底要不要告诉自己她的姓名,还以为是她不想说,想到此刻军情紧急,也就赶紧去找太守了,叶小姐思虑深沉,竟是没发现东野已经离去,这二人如此这般,却也搞笑。
却说东野见了叶知书,禀明情况,叶知书微微皱眉,思索良久抬头对东野道:“嗯,你回去让孙尧到我这里来趟,就这样了,你先回去吧!”
东野点点头,退了下去,路上竟然又鬼使神差的转到了刚才遇到叶小姐的地方,却发现叶小姐竟然还在花丛间低头沉思,那叶小姐白衣绿裙,轻皱柳眉,红唇轻启,竟是人比花艳,东野心中忽的一动,情不自禁便开口吟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扶栏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那叶小姐忽地转过脸来,脸上红艳艳的,见是东野,急切问道:“东野公子,刚才那诗是您作的?”
东野一听,丫我哪儿有那水平呀,急忙摇头否认道:“不是,这是以前读书的时候看书上写的一首<清平调>,今日见了小姐如此姿色,不禁随口念道,倒让小姐见笑了
那小姐“哦”了一声,又转过了身子,东野等了半天见那叶小姐一声不吭,自嘲一笑,正待离去,却听一声细语传来,“公子,奴家姓叶,闺名唤作素青。你记得便记得了,万不可跟他人提起。”
东野心中惊喜,急忙转身,却见叶小姐只留给自己一个窈窕的背影,他对着背影喊道:“叶素青,好名字,我记住啦,你放心,我不会告诉别人的!”说罢满脸兴奋,小跑着便去找孙尧了。
叶素青告诉东野自己姓名之后,羞得急忙转身离开,心中一阵忐忑,也不知道自己告诉他自己的名字是对是错,回到闺房,坐下好久才算静不下心来,想到东野刚才所念到的诗句,自己又默念一遍,誊在了纸上,细看了半天,自语道:“我自以为饱读诗书,却从未读过如此诗句,原来我跟贝儿对这位东野公子都看走了眼,看他今日来得府上,定是在爹爹府上当差,回头问问爹爹去,不过,也不知爹爹会怎么想人家呢!”
东野出门便遇见了孙尧,也并未注意到孙尧的脸色,就告诉他大人请他有事相商。孙尧一听急忙进了大门,留下东野一个人在原地口中不住念叨三个字,“叶素青,叶素青——”
不大一会儿,孙尧走出了大门口,东野这才注意到孙尧脸色的难看,急忙问道:“孙大哥,你这是怎么了?出了什么事了?”
孙尧过了良久才沉声说道:“村里来人给我带消息说我娘病了,我想回去看看我娘,太守却让我带上并将将粮草压往雁门关,这,这可如何是好?”
东野一听,急忙道:“什么?王大娘病了?前些日子我从村子出来时不是还好好的吗?怎么说病就病了?”
孙尧摇摇头,并未说话,却听东野又说道:“孙大哥,事不宜迟,我们这就去大人那儿禀明情况。”说着拉着孙尧就往大门内走去。孙尧一脸犹豫,但经不住东野力大,拖着他就进了太守家门。
又见了太守大人,东野禀明了情况,叶知书却也是眉头紧锁,此时正当用人之际,押运粮草这件事必须要找一个稳重的人才可去办,现下孙尧母亲病重,府中又再无像孙尧这般稳重的人,他也不禁为难。孙尧在旁边也是一声不吭,眉前鼓着两个疙瘩。

东野见得二人表情,已经猜到大概,于是自告奋勇道:“大人,此去雁门关来回最多不过三五天,我手上的案子先放一放,从雁门关回来后日夜不停处理,也就差不多了,就让我带孙大哥去押运粮草吧!”
听了东野这话人家太守大人更是为难了,你说你一个十六岁的孩子,这押运粮草又不是读书写字,哪能说替就替的,再说孙尧一身武艺也是不凡,万一路上遇到个啥情况也可以处理一下,可是让东野运就玄乎了。思索了一下,叶知书缓缓说道:“不成,孙尧性情稳重,又有一身武艺,事情交给他我还可以放心。你还是个孩子,没有经验,又没有武艺,路上万一出个事情,这可是不是闹着玩儿的。”
东野嘿嘿一笑,道:“大人,若论武艺,孙大哥恐怕还及不上我呢!”想想也是,咱东野少爷在家中十六年间修习的跟他太爷爷一样都是《心意决》,如今他太爷爷已能腾云驾雾,腾云驾雾东野虽然不会,可是身强体壮,力大如牛还是有的。不过东野太爷爷给东野练的《心意决》其实只是书中的炼体篇,也就相当于一本内功心法,修习有成腾云驾雾是不可能的了,可体内确实有一股真气流窜,因此这体格健硕,力大无比是必然的。篇中武功确也是教的,不过说的只是跟对方打斗之时见招拆招的前人的经验,武功招式什么的却是半点没有。咱东野少爷虽有见识,却没实践经验,武功嘛,都说一力降十会,东野什么不多,就是力气多,只武艺也算是差强人意吧!
一听东野如此说道,叶知书与孙尧二人表情各异。叶知书暗道:“这东野少年看似不大,难道竟然文武双全?若是可信,将此事交于他办也是不错的。”而孙尧就没想那么多了,脸上表情只是惊异,心道自己这位东野兄弟给自己的惊讶是在是太多了。
东野少爷生在21世纪,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看二人脸色已知道两人心中所想,也不给自己解释,他见叶知书旁边有个石桌,一挽衣袖,上前两手一抱,“嘿”地一声便将那石桌拔了出来。旁边二人看的眼珠子差点没蹦出来,这石桌少说也有四五百斤,可咱东野少爷看起来愣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便抱了起来,这力气大的可见一斑!
说不得,那太守叶知书也只得让东野代替孙尧押送粮草到雁门关了。
后晌孙尧离开并州快马回了孙家村,叶知书整理粮草不提。
第二日,东野一早就到了并州粮仓,叶知书又挑了三百卫士一路护送粮草。临行前,叶知书嘱托东野道:“此去一路小心,到了雁门关交付了粮草以后快快回来,千万不要耽误。”
东野抿紧双唇,点了点头,道:“大人,东野晓得了,一到雁门关,我立马回来,绝不耽搁。”言毕,一跃上马,轻喝一声,队伍徐徐出了城门,一行人向北方行去。
东野心中记挂着叶知书的话,一路沿着官道,是穿山越岭,马不停蹄的,终于在两日内赶到了代县,也算是到了勾注山脚下。路上东野听随行士兵介绍起雁门关,说雁门关建于勾注山上。这里群峰挺拔、地势险要。自建雁门关后,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它“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相传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故有“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的说法。那士兵介绍的详细,东野听的仔细,其实在自己那个时代他就听说过“天下九塞,雁门居首”这句话,既然今日有缘来的此地,定要好好看看这雁门雄关。
代县内少歇片刻,东野一行押着粮草奔勾注山上去了。到了雁门关下,虽然已经知道雁门关的雄浑,可东野还是大大的惊讶了一番。之间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山脊长城,其势蜿蜒。只见这雄关周长二里,墙高二丈,石座砖身,雉堞为齿,洞口三重,曰东门、西门、小北门。东门上筑楼台,曰雁楼,门额嵌石匾一方,横书“天险”;西门门额嵌石匾一方,上书“地利”;小北门未设顶楼,但砖石结构,格外雄固。门额石匾横刻硕大的“雁门关”三字。洞门两侧镶嵌砖镌楷书检联:“三关冲要无双地,丸塞尊崇第一关”。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