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彩票
开放分类:娱乐、社会、彩票、公益、lottery
目录•电影《彩票》
•对彩票的解释
•彩票的起源
•彩票史
•彩票是一种矛盾的游戏
•买彩后想象不是幼稚
•彩票产业需要文化支撑
•彩票的特点
•彩票票种的票代号
•彩票漫话
•彩票的种类及特点
•即开型彩票
•传统型彩票
•乐透型彩票
•数字型彩票
•“福”字彩票
•中国彩票业现状
•中国彩票前瞻
•彩票票种的票代号
•彩票漫话
•彩票的种类及特点
•即开型彩票
•传统型彩票
•乐透型彩票
•数字型彩票
•“福”字彩票
•中国彩票业现状
•中国彩票前瞻
彩票的起源
彩票(lottery)是奖券的通称。彩票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古罗马时代。那时,人们用彩票进行抽奖,是博彩性的娱乐活动,在皇室与商界颇为流行,后来逐渐在各国盛行起来,并流传到世界各地。自从1530年佛罗伦萨发行第一张现代彩票后,1726年荷兰政府、1754年丹麦政府、1763年西班牙政府、1785年葡萄牙政府及1787年奥地利政府都先后把发行彩票作为新的收入来源。进入20世纪70年代,彩票业又一次风靡世界各地。目前,全世界有120多个国家发行各种形式的彩票,并已成为世界第六大产业。在这一百多个国家里,既有资本主义国家,也有社会主义国家;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据1996年统计,当年全球彩票销售额达到12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超过50亿美元的国家有8个,位居榜首的美国达到364亿美元。
彩票史
新中国50年代初至文革前夕,各地发行的彩票均由各种不同面额和名称的有奖储蓄存单所替代。采用这种方式,既保持了彩票具有面值的本性和兑奖的吸引力,也保证了储金能到期还本,没有彩票的风险性。有奖储蓄存单成了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彩票形式。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由于十年文革动乱,彩票销声匿迹了。直到1981年,中国农业银行及中国人民银行分别推出了面额为5元、10元的《定期有奖储蓄存单》,为我国彩票事业的发展鸣响了前奏。从1951年到1981年,在整整30年的历程中,这些形式多样的有奖储蓄存单成了为数不多但非常珍贵的彩票资源。1986年12月,国务院召开第128次常务会议,讨论了民政部“关于开展社会福利有奖募捐活动的请示”1987年,国家批准发行“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筹集社会福利资金,发展以“安老、扶幼、助残、济困”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福利事业。根据常务会议的决定,社会福利有奖募捐活动由民政部组织一个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委员会负责。1987年6月3日,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委员会(简称中募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成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彩票经营、管理机构。不久又组建了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发行中心。1987年7月,新中国第一枚福利彩票在天津市造币厂印制通过验收。该票面值1元,票面图案类似人民币,有紫、绿、黑、驼、深蓝和浅蓝6种颜色,于同年7月27日开始在石家庄、天津、上海等地发行。如今这套票已成了难得的珍品。
随着我国彩票事业的发展,福利彩票机构与福利彩票也几易其名。1993年2月,“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发行中心”更名为“中国社会福利奖券发行中心”,1994年12月又更名为“中国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其发行的彩票也相应从“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奖券”更名为“中国社会福利奖券”“中国福利彩票”。从1987年试发行福利彩票至2000年共发行各种类型、编号和题材的福利彩票约431套共2243枚,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资助兴办了近两万个社会福利项目,使我国福利事业得以健康发展。
新中国的体育彩票是伴随着改革的春风诞生的,它的第一个动作是在福建省启动的。1984年,福建省计划在省会福州市兴建体育中心,因基建资金缺口甚大,人们首次求助于彩票。经福建省政府批准,由省总工会、省妇联、省团委、省青联、省学联和省体育分会等单位共同发起,于同年11月1日在全省范围内正式发行了《福建省体育中心建设纪念奖券》。1985年广东省推出了《第六届全运会》套票。1989年8月8日,由第十一届亚运会基金会主办的《第十一届亚运会基金奖券》在北京举行了首发式,这是中国首次为国际大型体育运动会筹款而发行的体育彩票,也是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体育彩票。1991年起,在广州、上海、北京、西安等地相继发行了有奖赛马彩票;1992年至1993年,又先后在北京、大连、武汉和成都发行了热门的足球体育彩票。为加强体育彩票的统一管理,1994年成立了“国家体委体育彩票管理中心”,负责统筹安排体育彩票的发行管理工作。经国家批准,发行了中国体育彩票。从此,我国形成了中国福利彩票和中国体育彩票发行两大体系。1994年7月18日起正式发行了统一编号的体育彩票《热气球》首套套票。据统计:自1994年至2000年,共发行了各种玩法、各类题材的体育彩票约149套,共898枚。在2002年足球世界杯预选赛亚洲赛区中国队出线的大好形势下,中国足球彩票于2001年10月22日面世,并在全国12个省市试点发行。这12个省市是北京、上海、天津、辽宁、山东、江苏、浙江、湖北、四川、重庆、福建和广东。试运行一段时间后,再经财政部批准,分批向全国扩展。通过发行所获得的公益金,最终将用于我国的“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
自北京申办2008年第29届奥运会成功之后,我国还将发行中国奥运彩票,预计将为奥运会集资1.8亿美元,同时还将增加每年体育彩票的发行额度,将公益金用于北京奥运会体育场馆的修建、保养及改善方面。新的奥运彩票,既有电脑型奥运彩票,也有以历届奥运会会徽、吉祥物、奥运比赛项目、比赛场馆及各国奥委会标志等为题材的即开型彩票和纪念性的套票等。
彩票是一种矛盾的游戏
彩票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人们买彩希望有机会,但是机会的现实性又是另外一回事,买彩怎么能让人中奖的机会大一些呢?肯定是中奖几率大些,但是会降低奖额,奖额低的话对人们的想象空间不大,反过来能满足想象需要的时候,奖额肯定要达到一下子能改变生活,那它的中奖几率就越低,这就构成了彩票内在的一个矛盾,也就是说彩票就是矛盾的。
如果有人告诉你,彩票是让你发财,这是不可信的,但彩票能满足人们的心理想象。彩票要做好,彩票文化要做好,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要把彩票业和人们的心理需要的关系能够把握好,它必须给人们提供想象空间,让人们觉得不管几率多么小,它具有想象力的活动。比如有鼓吹100%中奖率,大家都明白奖品肯定很低廉或根本就是骗人,提高想象力的同时会产生不断的沮丧,因为老不中,人们会周期性的低落。彩票要走出这样的简单怪圈,但如果总拿利益来吊彩民的胃口,那么彩票是很难做下去的,容易得了就没有吸引力,彩票要变成能够吸引人的活动,它不是简单地说可以发财致富。
买彩后想象不是幼稚
首先是彩票的公益性,彩票之所以被人们普遍认可的重要条件就是它的公益性.彩票要有自己的文化,要把公益性逐渐做好,透明度、公益的效益使它被认可。如果彩票没有公益性,一个人去买彩票,就会被人认为他只想着钱,滋生很多坏的影响,如果把彩票当成是具有公益性的游戏活动,没有负面压力的时候,它在整个社会上就容易被赞同.公益性在彩票文化中是一个基础,不是一般公益的,一心想发财不是好事,在中国的环境中,它要更好地发展就有极限了,所以要把公益性这方面做得透明,公益形象跟彩票业联系更密切,能够更广泛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样彩市越做越大,捞点钱是很实在的事,但公益性强的话,人们觉得玩玩也是值得,公益性是彩票发展必须把握的关键。
买彩后的想象不是说幼稚,一心想中奖,只是巨奖给生活增加一种乐趣,彩票有巨额奖金,它的作用能给人们生活增添一种想象力,彩票有特殊的作用,它又不像是看电影,电影给人的想象是虚无的,彩票的想象带着可以实现的可能性。
把公众的趣味、想象力、社会交流这些和公益基础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够撑起彩票完整的文化形象。
彩票产业需要文化支撑
一个人需要灵魂,一个产业发展也需要灵魂,产业的文化就是灵魂,彩票产业的积极发展不能只靠发财致富的诱饵,应该打造彩票产业的灵魂——彩票文化。
彩票业刚开始的时候曾制造中奖的幻觉,一个街头卖菜的或什么的一下子就可以到欧洲旅游,种种的发财梦想、巨奖变成一种虚幻,但是这种狂热在一个月后,脑筋清醒的时候才发现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彩资激发想象力的一个标志便是:每期彩票都有幸运儿,每一个幸运儿都有一个吸引人的故事。人们的生活永远需要故事,把每个故事都成为有活力、精彩的故事,就算是悲情的也好,不要千篇一律的中奖故事。在公众的趣味方面,主要在玩法创新,增添游戏的娱乐性,拓宽彩票的内涵,如彩票的收藏等。
建设彩票文化也离不开与其他相关行的扭合,如电影、电视等文化产业的关联,如把拍彩票题材的影视作品等,在相互的联系中与其他产业共生存、发展起来。
培养忠实理性彩民
彩民有各种各样的,一个产业不能去规范消费者,应该是去诱导,培养有真诚度的理性彩民。目前很多彩民买彩就是为了中奖赚钱,这并不能厚非,作为一个新的产业就应该容纳多层次多元化的彩民。但是彩票业的长远发展不能只靠彩民发财幻想,那么这样当彩民发财幻想破灭后就会离开,因此彩票业需要多元化的彩民,同时要培养具有真诚度的理性彩民,这些彩民能从玩彩中体验到趣味和想象力,提高自己的品位。在这方面需要媒体的有力宣传,多宣传彩票健康的功能,而不能总去制造一种发财的幻觉,这种幻觉是非理性的疯狂的幻想,以致不辨是非,从个人心理上不健康,对社会也没好处的。
彩票文化需要法制环境
彩票产业文化需要法制环境,彩票文化涉及面广,不仅具有显著的自身特色,而且又与社会文化处处相融。譬如彩票文学创作,其固有的丰富内涵还需要研究.彩票是一种游戏,要求必须建立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在法制健全的情况下,游戏规则得到真正的贯彻。
加快产业立法推进产业文化,事实上,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产业文化是某一行业群体与个体形象、意识形态与行为准则、信念追求目标与实现手段的综合体现,但客观上也存在着地域和个性的差异。譬如经济发达地区或经济效益好的部门,其产业文化建设的品位与质量,明显比经济欠发达或经济效益差的部门要高。同一群体中不同品质修养的人,对产业文化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则不一样,导致的行为结果也不会一样。产业文化的载体是产业,产业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范。
由此可见,要使产业文化建设步入健康的发展轨道,必须建立比较统一的环境模式,这一环境模式的形成,惟一的支撑条件就是产业法制化。
彩票的特点
政府把彩票业作为筹集社会公益资金的重要渠道;彩票业由政府主办;国家对彩票发行实行法律保护,并通过法律进行公众监督与检查;国家对彩票发行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使彩票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公认、合法的地位。
彩票票种的票代号
一、G指即开型刮开式彩票。
二、J指即开型揭开式彩票。
三、C传统型固定设奖式彩票。
四、N即开型双开式彩票内票。
五、W即开型双开式彩票外票。
六、DN即开型袋装式彩票。
彩票漫话
据考,彩票最早出现在5000多年前的意大利,时至今日,意大利人发行的彩票数仍为世界第一。日本堪称彩票大国,年发行彩票量达20亿张。为推动百姓的“彩票热”,日本政府将每年的9月2日定为“彩票节”。由于政府的鼓励,多数日本人热衷购买彩票。
彩票在我国也已有近百年的历史。19世纪末,上海开始流行彩票,当时叫“发财票”,老百姓又把它称为“白鸽票”。江苏、安徽、湖北等省曾借赈灾等名义,由官厅发行过彩票。一些大中城市也曾出现过私人发行的彩票,这些彩票大都集中在上海。解放后,彩票在我国一度销声匿迹,直到1988年才由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发行中心发行首期奖券,也即彩票。1989年发行了第一期福利彩票,1990年发行了第一套体育彩票。
彩票的种类及特点
即开型彩票
即开型彩票,全称应该是“即开即兑型彩票”,就是购票者在一个销售点上一次完成购票和兑奖全过程的一种彩票。
即开型彩票的优点首先是即开即兑。当你买到彩票后,刮开、撕开或揭开兑奖区后,马上就可以知道是否中奖,节奏快,趣味性强,既迎合了人们的中奖心理,又适应了现代人生活的快节奏。
其次是设奖灵活,可根据不同地区的需要,设计适应当地经济条件的奖组、奖级和奖金额,方法简便,易于操作。
再次是保安性能好,安全可靠,尤其是刮开式即开型彩票,防伪性能好,很难作弊。因此,人们对这种彩票十分信任。
日前,我国发行的即开型福利彩票,按印制工艺和票面形式分,主要有揭开式、撕开式、刮开式三种。
揭开式福利彩票由两张类似的纸粘合而成,在其中的一张上,印制不同的图案、数字或符号。另一张在图案、数字或符号相应的位置上压上印痕。然后,把两张印好标记的纸粘合在一起,按规定裁切整齐。这样,一张揭开式彩票就制作好了。
购票者在买到彩票后,可当即沿压痕揭开,底层纸上的图案、数字或符号自然露出。这些图案、数字或符号如符合组织者事先公布的中奖图案、数字或符号,就可获取得相应的奖等和奖金。由于这种彩票对纸张要求不特别高,因此成本低。该种彩票在我国十分流行,是前几年即开型彩票的主力军。
传统型彩票
传统型彩票又称被动型彩票,由发行部门事先将固定编组、中奖形式、奖金等级和得奖金额或实物公布于众。彩票销售一段时间后,进行集中公开摇奖,由购买者"对号人座"兑奖、领奖的一种彩票。
这种彩票是事先在彩票上印好顺序号码,通常是5至7位数字,在规定的抽奖日期按规则利用摇奖等办法选出若干组中奖号码,分别作为各中奖等级。凡所购彩票的号码与中奖号码一致,则中该项奖等;中、低奖级一般依据中奖号码尾数中的位数个数多少确定。
许多彩票公司在传统型彩票中又开辟了即时刮开中奖区,使人们不会由于等待传统彩票的开奖时间过长而减少兴趣。
乐透型彩票
乐透彩票即lotto,这种彩票是目前世界彩票的主流。这种彩票由顾客自选号码,通常是在一组数字(15个到100个号码)中,选出若干个号码(多为6个,故有时也称“**彩”),依选中号码的多少分级定奖。不少国家还采用一个或两个附加号码,用于二奖以下的奖级,以调整奖级间的比例。乐透高奖奖金分配通常按事先设定的比例,低等奖奖金通常是固定的数额。乐透彩票的奖金高低取决于投注额的多少,投注额越多,奖金越高。此外,由于乐透彩票一般规定在一等奖不中的情况下,其奖金移到下期一等奖中,直到中出为止,这就使一等奖奖金如滚雪球一样累积,几期不出一等奖,非但没减少人们的兴趣,反而促使更多的投注。
乐透彩票代表着目前世界彩票的主流,从事大规模彩票经营的公司不开展乐透的很少。乐透彩票趣味性强,不像传统型彩票,顾客被动购买已印好号码的彩票,无选择余地,乐透彩票可由顾客自己选号码。目前,乐透彩票在世界各国的玩法已经多达30多种。
数字型彩票
数字型彩票即NumbersGame,这种彩票更简单、明了、方便,贴近百姓,它采用6+1或选3选4的方式,每个数字从0~9中选出,因此7个数字是可重复的,特等奖不仅要对中7个数字,而且顺序也不能错。组合方式的不同决定于奖金的多少,最基本的分类是排列和组合两种,前者要求所预测的号码必须与开奖的号码在顺序上一致,后者则无论顺序如何,很自然前者预测难度大,中奖机会小,故奖金也高。
还有不少彩票公司在这两种形式之外又增加了派对型、结合型等中奖形式。数字型玩法目前尚未在世界各地普及,最流行的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摩洛哥也有不同形式的数字型彩票。
目前在我国21个开通电脑彩票的省、市、自治区中,四川、江苏、天津、黑龙江、湖北等采用的就是这种玩法。
“福”字彩票
王达人
1985年初,广东省在全省范围发行彩票,从而开创了建国以来首发彩票的先河。两年后的7月27日,我国开始有了全国发行的第一套彩票。已发行的彩票题材丰富,涉猎广泛,有《西游记》彩票、《十二生肖脸谱》彩票、《中国文化名人》系列彩票、《风采》系列彩票等。其中以“福”字为主题的彩票是彩票家族中靓丽一员。
1988年1月,广东省为筹集福利事业建设资金,经中国社会福利募捐委员会批准,在全省范围内发售票面印有“福”字的中国社会福利奖券,也叫“广东福字券”。它从1月开始发行,到1995年6月13日结束,历时7年多,共计发行了146期。这套彩票原计划是发行147期的,因财政部下发了《有关各省市不再自行发行彩票的通知》而未将已印好的147期售出,但当期彩票已有少部分流入社会,成为彩票收藏的珍稀品种。“广东福字券”彩票每一枚上都印有一个大小不同的“福”字,图案则丰富多彩,五花八门,既有珍禽异兽,奇花异卉,又有飞蝶游鱼,湖光山色,还有神话故事中的图腾等。按内容划分,可归纳为“改革成就”、“风光名胜”、“动物植物”、“民间生活”、“文化艺术”等。是全国发行期数最多,发行时间最长,且格式统一的一套不可多得的彩票。

最早以“福”字为主图的彩票是1989年初发行的中募委第32期传统型奖券。它以圆形剪纸“对马团花红福字”为主图——中心是一硕大的“福”字,周围环饰奔马与花卉。此后,这个剪纸图又在第33、35、36期奖券上出现,前后共发行了4枚。早期彩票中以“福”字为主图的还有N9008《福中寿》、W9012《福》、湖南版《福字》电脑票、广东版《龙凤福》等。体彩《全家福》单枚套票也是以“福”字为主图,背景还附以不同书体的“福”字,堪称“满眼皆福”。在福彩“风采”系列中,也有两套与“福”字相关:一套是《八闽风采》中的15+1枚“福”字票;一套是《上海风采2001》中的20+1枚“福”字票。后者以历代书法名家所书的“福”字入票,十分精美漂亮。
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发行中心在1990年还发行过编号为02—W11—9014的“福”字奖券。该券为大红色背景,充实整个画面的“福”字格外醒目,每一笔每一划都分别用五谷丰登、年年有鱼、彩蝶牡丹、珍珠元宝、鲜亮水果组成。整张彩票充满着喜幸色彩。由于是早期券,也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品种。
中国彩票业现状
现在,中国有"中国福利彩票"和"中国体育彩票"两大系列公众彩票。中国福利彩票和中国体育彩票分别由中国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彩票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发行和印制,各地区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承销,以促进中国民政福利事业和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为中国民政福利事业、中国体育事业筹集资金为目的。截止1999年底,中国福利彩票已发行360亿元人民币,其中赈灾彩票50亿元;中国体育彩票已发行102亿元人民币。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彩票业有了巨大进展。从1987年10个试点省市的1740万元销售额到十几年后400多亿元的总销售额;从彩票的单一种类到传统型、即开型和电脑型三大类几十个品种;从专业人员数百人到从业人员数万人……经过13年的发展,中国彩票业已成为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中又一个亮点。
彩票的主要功能:政府筹资手段从经济学上来看,彩票是国家发行者(包括承销者)与广大彩票消费者(包括中奖者)的零和博弈,它并不会创造社会财富,只是国民收入的一种再分配。
彩票作为一种遵循"概率论"的国家博彩形式,它确保政府处于稳赚不赔的地位。1998年民政部中国福彩中心发行的110亿元彩票额度全部销售后,政府将从中直接筹得33亿元的社会福利资金,用于赈灾、济困等社会福利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中国发展彩票业,为政府提供了一种选择性筹资手段,能使政府在必要时可以有效地筹集分散在广大居民手中的"闲散社会资金",专款专用,用于发展中国社会福利事业和中国体育事业,以扶贫济困、建设体育基础设施,从而实现促进社会公正,提高全民体育保健水平,从经济学上实现增进全社会福利水平的最终目的。
筹资功能的第二种是增税效应。按照中国现行所得税法规定,购买彩票中奖超过一万元者,须缴纳20%的偶然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因此,由国家税务机关在奖金返还中再通过征缴个人所得税形式筹集财政收入,其为间接筹资功能。
彩票筹资功能的实现还要受以下因素影响:1.彩票的市场潜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居民手中有了大量可支配的剩余资金,除了存入银行、投入股市外,购买彩票不失为一种较好选择。2.消费者对彩票的偏好。改革以来,求富快富成为大多数人的共同愿望,股市又助长了民众的投机心理,相对于股市来讲,入市"门槛"更低、交易手段更简便,随机性更强的彩票无疑满足了既急于致富又缺乏有效途径的广大中低收入者的需求。3.
彩票的管理、发行和销售制度的完善程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彩票的管理、发行和销售取得丰富的经验,逐渐形成了一套操作规范、分工明确的彩票发行与销售管理制度和完善的法规制度,加之"中国福利彩票"和"中国体育彩票"属于国家彩票范畴,以政府信用为后盾,更便利了彩票的发行。正是以上因素的综合作用,十几年来,中国彩票业获得了长足发展。
彩票的经济学效应分析彩票的主要功能是政府筹资手段,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彩票发行的垄断与竞争,购买者的投机、风险与收益,彩票业的挤出效应等角度对彩票的经济学效应进行分析。
一、彩票发行的垄断与竞争
中国的彩票发行市场处于完全垄断与寡头垄断这两种市场结构之间。中国彩票发行市场的特征有:(1)整个彩票发行市场上,彩票的供给者只有两家:民政部中国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彩票管理中心,以上两家垄断了彩票行业的全部发行;(2)中国福利彩票和中国体育彩票在市场上不受其他任何替代产品的竞争威胁,两种彩票的差别也日趋减弱,同质化趋向加强;(3)彩票垄断发行的基础是国家特许权,表现为彩票发行额度管理和审批制,如《中国福利彩票发行与销售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拟销售福利彩票的地区,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统一提出销售额度申请,报民政部审核批准。"(4)两家彩票发行机关因为处于垄断地位,因而不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是价格的制定者,可以自行决定价格和发行量,但是由于额度管理和审批制的存在,彩票的发行也要受国家的宏观管理;(5)彩票间存在竞争。这种竞争首先因为福利、体育两种彩票互为替代商品,客观上存在替代效应,两种彩票之间的竞争便不可避免;同一彩票的不同彩种之间竞争,如在同一地区电脑型巨奖彩票与即对即开型彩票构成严重的竞争与挑战;不同地区之间彩票的竞争,如江苏省电脑型"中国体育彩票"到安徽省销售,对当地彩票销售构成压力,促进地产彩票更新彩种、改进发行。
此外,彩票的销售一方面为国家筹集了部分福利资金和体育资金,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地方发行收入和地方税收。地方政府为了获得这部分"额外收入"会积极争取彩票在本地区的发行与销售份额。由于额度管理和审批制使地方政府申请到的彩票销售额同本地区彩民的需求相差甚远,形成彩票供给的"短缺",各地方政府之间会为了获得更多彩票销售额而进行竞争。其次,较大需求的彩民受较少供给的彩票制约,彩民的需求会在有限的空间与时间上积聚,这种高时空密度的需求与有限的供给导致彩票业在"短缺经济"状态中运行,彩票的短缺又引发了彩民间的竞争。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表现为为了争取更多销售额度而出现的合法、准合法与非法手段的竞相使用。彩民间的竞争表现为价格竞争和时间竞争。由于中国彩票发行的固定价格制,便取消了公开的价格竞争,但由于供求矛盾的客观存在,这种竞争便会表现在彩票的"黑市"交易上,当过度竞争出现后,便诱发民间"私彩"的出现。时间竞争则产生于彩票投放与购买的时间分布不匀,表现有二:一是排队购买、低效等待;二是无序抢购、阻塞交通。一个明显例子是,每周一上午,南京市购买江苏电脑体彩者连街过巷,场面十分火爆。
二、购买者的投机、风险和收益彩票购买者是博彩和奉献爱心二重动机者,只是不同消费者个体的偏好程度不同。至于彩票消费者的偏好程度,有调查从实践中得到以下数据:44%博彩偏好者,14%奉献爱心偏好者,42%主观动机不明确(主要受彩票销售环境和气氛所感染而决定购买),那么我们可以将这次调查的博彩动机偏好度进行一下简单测算:44%+42%×〔44%/(44%+14%)×100%〕=75.9%,这说明彩票购买者的博彩动机占主导地位(七成六)。由上,我们在分析中可假定彩民是博彩偏好者。
博彩从经济学上讲是一种投机行为,尤其彩票更是一种符合概率论的无规律有规则游戏,是以通过偶然性实现以小博大、高风险高收益的投机牟利活动。正是因为兼具的政府筹资功能赋予其合法的地位,但这种合法性既不能削弱其投机性,也不能冲淡其消极性,毕竟它助长了人的投机心理,抑制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与同具有投机性的股票相比,彩票具有明显的不同:首先,它的消极性更强,彩票的正效应——筹资效应远弱于股票的正效应——投资效应;其次,彩票具有平民化趋向,它交易简便、无需专业技能,起点低(2元起步)、无需购买个人资产(如股票),不需要集中全部个人资产杀入彩市一博,因此它比股市更有市场潜力,更易于为大众所接受;最后,它的投机性也更强,股票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它的存在以一定的实物资产为基础,它的变动也以实际资产的变动为基础,它是一定实物资产的证券化表现,股民购买股票既有一定投机性,也有较强的投资动机。而彩票不同,它属于完全风险品,每张彩票并不代表含有多少实际资产,只是中奖的概率凭证,而这种中奖概率(尤其是中大奖概率)又是微乎其微的,具有极大的风险性,这极大的风险就意味着彩民将资金投入彩市后除"心理上的满足"外很可能毫无任何经济收益,只是"向社会奉献爱心"罢了。这与彩民的投"资"——收益心理是相悖的。
那么,彩民为何还要争先恐后"入市博彩"呢?这是因为从经验中,他们都知道经济学上的一条规律:"风险与收益成正相关关系",也就是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所以,总有那么多屡战屡败的彩民还在屡败屡战,也正是这群不屈不挠的彩民,才支撑起庞大的彩票市场。
三、彩票业的挤出效应
彩票业作为一种政府筹资手段,把分散在彩民手中的"闲散资金"集中到政府手中用于公共支出,必然会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彩票业的挤出效应包括筹资挤出效应和用资挤出效应。
首先来看筹资挤出效应。彩民购买彩票的资金来源有两种:即期消费资金和储蓄资金。彩民用即期消费资金购买彩票,实现了对现期其他消费品的替代,调整了现期消费品组合结构;同时,彩民以彩票这类风险品代替了实物(或劳务)的消费,会导致这些商品的需求"疲软",进而降低了这些部门的投资需求。彩民用储蓄资金供给,在需求不变条件下抬高市场利率,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我们再来看用资的挤出效应。政府通过发行彩票筹集到的资金可分为直接资金和间接资金两部分。直接资金指政府发行彩票所取行的福利资金,约占彩票销售总额的30%;间接资金指政府对奖金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收入,约占彩票销售总额的5%-6%(经验估计)。直接资金作为社会福利资金,专款专用,会投向赈灾、扶贫、济困、助残等私人资本不进入的低效率领域,基本上不会对私人投资产生排挤。因此从理论上讲,直接资金运用的挤出效应可以忽略不计。但对间接资金,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目前中国财政正处于由建设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的过渡阶段,财政投资"越位"和"缺位"现象并存,间接资金以税收形式上缴入库后,便形成公共财政资金,由于其不具有专款专用性质,加之财政"越位"的存在,必然会与私人资本"正面交锋",产生对私人资本的挤出效应。综上所述,彩票业发展带来的挤出效应具有客观必然性,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资源的畸形配置,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ZW(〗本自然段引用了《中国彩票业效应分析》(作者:郑备军、宋希伟,原载于《中国经济问题》2000年第一期)中观点。
四、彩票的贫富分化效应彩票只在客观上实现了社会资金的某种程度集中,而其中一部分又流入到极少数人手中,造就了新的百万富翁,客观上扩大业已存在的社会收入差距,造成了社会财富占有新的不平等。
在这场博彩中,输家效应的损失比较大,减少了即期和远期的消费,降低了社会总需求水平,从而减少了彩民个人福利水平并降低了社会福利总水平;而赢家效应的增加却比较小,因为他增加的货币收入边际效应在不断递减,他个人增加500万元收入所带来的效应永远小于社会公众失去500万元所损失的效应。增加的少数富翁固然可以增加家庭消费甚至社会奢侈品的消费,而大多数人却减少即期或远期消费,降低了社会需求水平,抑制了实体经济的增长,降低了社会福利总水平。
发展彩票与启动内需九十年代后期以来,随着过剩经济的到来,刺激消费、启动内需成为流行的话题。面对低糜的国内消费,有人把眼光投向了日趋火爆的彩票业,提高"大力发展彩票业,拉动国内需求"的新课题,引发了各种讨论。
支持者认为:现有的彩票消费和潜在的彩票消费是不可忽视的大市场,对启动内需、刺激消费有着极大的作用。彩票面额不大,易于为百姓接受,发行彩票能充分利用人多力量大的国情,把分散闲置的资金聚集起来,积少成多,用于各项社会福利和体育设施的建设。有人分析,由于整个彩票的购买预期是大于零的,所以人们乐意掏钱购买,即增加了私人间接消费。另一方面,购买彩票实质上也是一种间接投资。彩票发行的净收益将用于社会福利方面的建设,这种投资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人们对未来生活不确定的顾虑,有利于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彩票的发行也必然会加大政府公共产品的产生,所有百姓,包括购买彩票和未购买彩票但享受福利的搭便车者都将从中获益。彩票发行产生的远期收益是无法估量的。
对此,本文持以下观点:
1.由于百姓的低收入和相关法规的有待完善,影响了彩票的市场潜力发行量,至少在现阶段,中国的彩票还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成为一个主要产业。这是从彩票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来看。
2.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的经济资源是一定的,加大彩票业发展势必向其他部门争夺有限的经济资源,从而抑制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彩票业固有的非生产性和资源浪费性决定了其必然在一国中处于依附于实体经济的"寄生"地位,不可能成为一国的主导产业。这是从彩票的自身特性来看。
3.彩票业不属于生产有形商品和无形服务的实体经济,发行彩票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民政福利事业和体育设施建设,属于非生产性,并且彩票的发行数量和规模由国家宏观经济状况决定,受国家宏观调控,因此它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十分有限。
4.彩票业对刺激消费、启动内需也有一定的作用,它表现为直接和间接两种效应。彩票业刺激消费的直接效应表现为:在彩票销售中,它增加彩票发行、销售等若干工作岗位,提供了就业机会;在彩票销售期间,由于彩民对连带行业的间接消费,销售地的交通、餐饮、商业、公园等服务行业的收入也会迅猛增加;在彩票业的带动下,博彩的相关产品,如关于投注技巧、摇奖预测、甚至概率论的书籍、报刊、电脑软件以及博彩器具都成了热销品,带动了这些相关产业的发展,刺激消费需求。彩票业刺激了消费的间接效应表现为:政府通过发行彩票筹集到的资金分为直接资金和间接资金,直接资金中的福利资金部分,有专款专用性质,直接投入赈灾、扶贫、济困、助残等用途,用于生活消费领域,能增加一定的消费需求;直接资金中的体育资金部分,直接用于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属于生产建设性消费,能带动建材、建筑等行业发展,对消费需求也有一定的拉动作用;通过税收征缴的间接资金纳入公共财政,最终也将用于公共财政支出和转移支付,转化为消费。
总之,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彩票业的非生产性和资源浪费性,认识到彩票业在经济发展中依附于实体经济的"寄生"地位,它不可能成为一国的主导产业,不可能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对国内需求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兴利抑弊,充分发挥彩票业对拉动需求的有限作用,使其为经济建设服务。
中国彩票前瞻
从新中国第一张彩票诞生至今,已经历了十三年,在这十三年中,中国彩票业有了巨大的发展,从1987年1700多万元的年销售额增长到近500亿元的总销售额,从最初单纯的福利募捐奖券到如今的传统型、即开型和电脑型三类几十个品种彩票,其发展速度令人咋舌。但是,中国彩票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不仅经验不足、管理落后,而且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彩票品种单调,彩票销售量过少,人均购彩额过低,与我国的人口大国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地位不符。为此有人提出了更新旧彩种、发行新彩票的建议,另外还有人出于开发中西部、扶持中国教育事业等目的也提出了类似的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中国足球彩票、中国教育彩票和中西部大开发彩票的设想,形成比较成熟思路的是竞猜型的"中国足球彩票"。
发行竞猜型的足球彩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发行体育彩票,也并不是体彩一家就能做得了的。正在酝酿发行的足球彩票,如果没有足球管理部门的协助,真正是寸步难行。为了保证博彩公正性,对于足球比赛的场次、赛程都要有严格的要求,以防串通作弊。但如今,连职业联赛的日程都不固定,中国足协与体彩中心也并无制约关系,足协又怎会严格按照体彩中心的要求制订和修改章程。至于比赛中的假球、黑哨、错判,足协都杜绝不了,体彩中心更是束手无策。因此有人提出,在没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操作体系和保险体系的时候,足球彩票是慎行为妙。虽然足球彩票已经几年准备,并未瓜熟蒂落,却带来了一令人意想不到的副产品。在足球彩票的酝酿过程中,电脑型体育彩票却先行一步,经过了立项、试点,在中国大江南北全面铺开,并带动电脑型福利彩票的发行,形成了中国彩票业发展史的又一轮热潮。中国教育彩票和中西部开发彩票,由于本文篇幅所限,就不再详细探讨了。中国彩票业从诞生至今已经历了十三年,它正在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今后,新彩种、新的抽奖方式将不断涌现,必将极大地丰富中国彩票市场。在可预期的将来,中国必将成为世界彩票发行大国中的一员,中国彩票业也跻身于世界彩票市场前列。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