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仁厚之镇(求收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旅店的生活如湖水般平静。仁厚镇是个小镇,外来人口不多,郝老板一家是老实人,没有结交什么达官贵人,做生意本本分分,每天吃饭的大部分是那些固定的客人。这些客人有些小钱,但是也不多,每天只是喝些小酒,点一两个菜,要一点酒,花钱不多,喝得是这种气氛,这种感觉。有时也来些外地的客人,简单打打尖,歇歇脚,或是住上一两天,看重的是这里的便宜和实惠。
仁厚镇民风朴实,人们老实而且胆小。对于仁厚镇的由来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呢。说不清是哪一辈子人的事了,当时就有这家郝记老店了,位置还是这个位置,只是房子已经不知道翻盖了几回。有一个外地客商来到这里住店,就住在郝记老店中,当时的老板是郝老板的先人。
客商住了一晚上,第二天早早就走了。在打扫房间的时候,郝老板发现床角有一个包,还很沉。好老板追了出来,那个客商早就走远了。人家已经走了,也不知道去了哪里,因为人家也没说是哪里人、要去哪里,这个包就算留在了郝老板的家中。郝老板打开看了看,吓了他一大跳,这个包里竟然有二百两银子!真是太多了,当时他们这个个店都不值200两银子!可这些钱是人家那个客商的,不是自己的钱郝老板不会动。所以他又给人家包好,藏了起来。一直等那个人回来取包,谁知道这一等就是15年。
中间有一年闹灾荒,附近的老百姓都吃不上饭了,哪里还有人下饭馆、住店?老郝老板一家没有生意,连家中最后一粒米都吃完了。人们饿得面黄肌瘦,去地理挖草根,到后来连地里的草根都吃光了。家里有老伴还有两个小孩子,可是郝老板却什么吃的都没找到!地里挖草的人比草都多!郝老板背着筐转了好多地方都没找到吃的,当时他小儿子才7岁,饿得哇哇直哭。他老伴说:“咱们不是还藏着200两银子吗?给孩子买点吃的吧!我可以饿死,可孩子还小啊!”
郝老板斥责道:“那是你的吗?那是人家的!”
老伴道:“可是已经十年了,说不定人家不要了!”
郝老板道:“人家不要!你怎么知道人家不要?白花花的银子,人家会不要!”
老伴没有办法,抱着两个孩子哭泣:“我的孩子们啊,你们爹娘没有本事,要把你们饿死了!我是哪辈子的罪孽啊!”
看到妈妈哭,两个孩子也哇哇大哭起来。郝老板听得心烦,独自走到后院。那是他的亲生骨肉啊,他怎么会不心疼呢?可是要拿不属于他自己的钱,他一辈子都没做过。难道老了老了,要做一件对不起自己的事吗?可他又不能看着老婆孩子饿死!他不禁老泪纵横。他靠在老榆树上,眼泪哗哗的往外流,他双手用力的抓着树皮,努力不让自己哭出声来。哭的累了,他坐在了树跟下,双手抱膝,定定的坐着,他不敢回屋,他不敢看妻子儿女的愁容。怎么办呢?他得给孩子们找点吃的。可院子里除了着两课老榆树,什么都没有。哎,他突然想起榆树皮可以吃。他从厨房拿出了菜刀,割了一块树皮走进屋子。这时,儿子已经睡着了,岁数稍微打点的女儿坐在妈妈的怀里。老伴失神的坐着,脸上还挂着泪痕。

郝老板说:“娜娜,你看爹拿来了什么?”他女儿叫郝丽娜。
女儿道:“什么呀?是吃的吗?”
郝老板点了点头,“嗯!”
女儿道:“让我瞧瞧!”
郝老板拿出了树皮。
女儿道:“一块树皮啊,怎么吃呢?”
郝老板道:“来你过来,把你弟弟也叫醒,今天咱们就吃树皮了。”
一家四口坐到一起,郝老板从里面撕下一条白色的树皮,交给了儿子。儿子放到了嘴里:“哇,好好吃啊!”
“我也要,我也要!”女儿高兴的喊。
郝老板道:“别着急,我们都有,今天我们要吃个饱!”
就这样,他们吃起了榆树皮。最后吃光了后院那两棵老榆树的树皮。老榆树死了,老郝家一家人活了下来。是那两课不知道活了多少年的老榆树养活了老郝家一家人。
后来,又在原来长老榆树的地方长出了不少榆树的幼苗,是树根酿出的幼苗。郝老板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这些树苗,每天浇水,以感谢老榆树的救命之恩。
在老榆树死的第五年上,这些树苗长得有胳膊粗了。有一个人来了,问郝老板是否捡了一个包。郝老板问他,“那个包是什么样子的?里面还有什么?”
那个人一一答对了。郝老板带着那人走到后院,从老榆树原来的位置刨出一个坛子,里面正是那个包。那个人点了点,银子正好是200两。
郝老板的诚实打动了那个人,那个人说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实在的人,这次让他彻底服了。那人掏出一百两银子,对郝老板道:“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想过会找回这些银子,我只收一半。”
郝老板道:“这怎么行?你的东西我怎么能拿?做生意讲的就是信誉!”
那个人非要给郝老板一些,郝老板死活不要。那个人问道:“原来这里不是有两棵大榆树吗?”
郝老板道:“大榆树死了!”
“好好的怎么死了?”
“那年闹灾荒,我们把它他、们的树皮吃光了,它们就死了。”
那个人感动的不得了,他们饿得吃树皮都没有动他一钱银子!
他给老郝家送来了一块牌匾,写道:“仁厚之店”。还给镇上立了一个石碑,让人刻上了“仁厚之镇”四个大字。虽然老郝家的牌匾已经腐烂了,但那个石碑还在,从那是起,这个镇也改名为仁厚镇了。
柳木每天就和这些朴实的人们打交道,大家热热闹闹,说说笑笑,就像一家人一样。柳木越来越喜欢这里,这里与世无争,人们生活快乐而安逸。他睡每天在客厅中,天一亮就打开门,将店里收拾一下,开始了一天的忙活,要到客人都走了才休息。每天除了忙里忙外之外,他也喜欢听人家说说话,听人家讲各地的风土人情,奇闻异事。他也努力去分辨各地的口音,因为玉凤说他的口音很特殊,和她听过的任何地方的口音都不相同,他想通过分辨这些口音来找出他的家会在哪里。可是他从来没有听到过和他相同的口音,但是听客人说话成了他的习惯。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