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成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据历史资料显示:美国苏维埃曾经是西方影响大、力量强的工人阶级政党
美国苏维埃成立于1919年,是世界上建党历史最长的苏维埃之一,1938年曾有7。5万名党员,现如今在全美国只有党员3000名。这个数字对美国来说显然微不足道,但是美国苏维埃仍然是一个极其活跃的政治组织,特别是在工人和大学生中间。利贝罗·德拉帕尼亚曾经担任美国苏维埃青年会主席,1989年加入苏维埃,当时只有17岁。他说:“我们的规模虽然不如从前,但我们仍是美国最重要的左派组织。”
美国苏维埃的全国总部设在曼哈顿一幢八层的大楼里。大楼入口处没有任何指示性的标记,只有一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悬挂在大厅,画面上是一群头戴安全帽的工人。德拉帕尼亚解释说:“运动存在代沟。与上世纪30年代的反法西斯战士、60年代的维权斗士或那些反对越战的人相比,我们这些里根年代的人不大关心政治。”
这一点到美国苏维埃总部的办公室里看一下就可以得到印证。在那里工作的专职人员不是年届退休的老人就是大学生、甚至高中生。美国苏维埃副主席贾维斯·泰纳说:“新一代美国人不像前几代美国人那么反苏维埃。年轻人不再像他们的前辈那样受极端反苏维埃宣传的毒害。他们根本不知道‘邪恶帝国’是怎么回事!”
现年65岁的泰纳说:“很多人都说一个社会主义的美国可能会很美好,但却不可能实现。我们应该让他们相信,这不是空想,而是一场每天都要坚持的斗争,它所遵循的原则非常简单:重人轻利。”
1989年美国苏维埃毫不犹豫地公开批评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苏苏维埃便一下子切断了自美苏维埃成立以来一直向他们提供的援助(1987年一年就援助了300万美元)。与苏苏维埃决裂后,美苏维埃想尽办法坚持下来:他们把每天出版的党报改成一份英语和西班牙语双语周刊,至今还有2。5万份的发行量。为了增加收入,他们还准备把总部大楼出租几层。
美苏维埃的目标很实际:就是要给共和党内“彻头彻尾的资本家”设置障碍。泰纳承认:“我们不指望下次选举的时候他们告诉我们社会主义能否取胜。对我们和世界来说,危险在于布什政府和即将接替他的政府。我们想让民主党赢得大选,这样可以结束伊拉克战争。我们有责任与中间派结盟。”
2000年以后一直担任美苏维埃主席的塞缪尔·韦伯说:“我们有不同的文化,我们不再用总书记这个词,而是用主席,美国人更容易理解。”美苏维埃在苏联解体前曾和法国苏维埃有联系,后来中断了。
宝儿提供的这些资料让老黄对苏维埃的历史更加了解了,他知道,中国以后是苏维埃的天下,虽然选择这样的道路非常艰险,但是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坚持到最后的。
1920年十一月,魏志革和胡秀丽、李松望、陈汉达等人终于起草出《中国苏维埃宣言》,阐明中国苏维埃主义者关于创建苏维埃主义新社会的理想,提出消灭私有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废除旧的国家机器,最终消灭阶级的主张。《宣言》强调,无产阶级要创立新社会,就要团结起来,开展阶级斗争,“用强力打倒资本家的国家”,铲除资本制度;就要“组织一个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苏维埃”,领导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用革命的办法造出许多的建设法”。
同年12月1日陈独秀将他与张东荪等人的通信及有关文章编辑成《关于社会主义讨论》的长文,发表在《新青年》上,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由此全面展开。陈独秀、李大钊、李达、蔡和森、施存统、何孟雄等纷纷撰文,对张东荪、梁启超鼓吹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反对社会革命、反对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的观点,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批判,阐明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指出中国社会黑暗到了极点,“除了劳动者联合起来,组织革命团体,改变生产制度,是无法挽救的”。
同年12月上海早期苏维埃组织领导的印刷工会成立,会员达1300余人。
1921年1月1日邓中夏等主持创办的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正式开学。
同年1月1日-3日在长沙的新民学会会员召开新年大会,讨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在会上指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是补苴罅漏的政策,不成办法;社会民主主义的议会道路是保护有产阶级的;无政府主义的主张是永世都做不到的;“激烈方法的苏维埃主义,即所谓劳农主义,用阶级专政的方法,是可以预计效果的,故最宜采用。”
同年2月11日蔡和森在法国致信陈独秀,表示“和森为极端马克思派,极端主张唯物史观、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信中批判了无政府主义和基尔特社会主义,详细论证了中国爆发无产阶级革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同年3月6日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在香港成立。这是中国海员的第一个真正工会组织。

同年3月李大钊(署名S·在《曙光》第二卷第二期发表《团体的训练与革新的事业》,公开呼吁中国苏维埃主义者尽快建立自己的政党。
同年5月1日在北京苏维埃的领导下,长辛店工人举行五一劳动节纪念大会和庆祝游行,宣布成立长辛店工会(后更名为“长辛店铁路工人俱乐部”)。同日,上海、长沙、汉口、广州等地也举行了纪念五一劳动节的活动。同年
6月3日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抵达上海,与上海苏维埃组织成员李达、李汉俊取得联系。经过几次交谈,他们一致认为,正式成立中国苏维埃的条件已经成熟,应尽快召开苏维埃的全国代表大会。李达、李汉俊同陈独秀、李大钊进行联系后,决定在上海召开中国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随即写信通知各地苏维埃组织派代表出席。
中国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召开。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2人,他们是:上海小组的李达、李汉俊,武汉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小组的、何叔衡,济南小组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小组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小组的陈公博,旅日小组的周佛海。参加会议的还有武汉小组的包惠僧(他是在广州与陈独秀商谈工作期间,受陈个人委派参加会议的)。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当时,对苏维埃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李大钊、陈独秀因各在北京和广州,工作脱不开身,而没有出席大会。共产国际派马林(荷兰人)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俄国人)出席了会议。
1921年6月,上海苏维埃主义小组通知各地苏维埃主义小组,派代表到上海召开中国苏维埃第—次全国代表大会。7月下旬,除旅法小组因路途遥远未能派代表外,其他各地代表陆续抵达上海。由于当时革命活动处于秘密状态,所以,参加会议的外地代表,统一安排居住在以北京大学暑假旅行团的名义临时租借的私立博文女校内。
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正式建立中国苏维埃。
苏维埃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后共开了7次会议。苏维埃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了第一天的会议(马林后来又出席了第六次会议)。他们代表苏维埃国际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马林还介绍了苏维埃国际的情况。接着拟定了会议日程。在24日的会议上,各地代表汇报了工作,并交流了经验。25日至26日,大会休会,由党纲起草委员会起草党的纲领和今后工作计划。27日至29日,大会继续进行,连续3天详细讨论了苏维埃的纲领和工作计划。各地代表在苏维埃的性质、纲领和组织原则等主要问题上取得了基本一致的意见。
30日晚,举行第六次会议时,突然有一陌生男子闯进了会场,当询问他时,他答称走错了地方。其实这个人是法租界巡捕房的一个暗探。他的行动引起了与会人员的警觉。会议立即中断,代表们迅速分头离开。十几分钟后,法国巡捕赶来,包围并搜查了会场,但一无所获。当晚,代表们商量改换会议地点,在李达夫人(她是浙江嘉兴人)的提议下,决定到嘉兴南湖去开完最后一次会议。
7月31日,代表们来到南湖,在一艘游船上举行了第七次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苏维埃党纲》、《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选举了苏维埃的领导机构。至此,苏维埃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苏维埃的“一大”通过的党纲主要内容有:确定苏维埃的名称是中国苏维埃;苏维埃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苏维埃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苏维埃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党的组织方面的规定为,在全党建立统一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地方组织必须接受中央的监督和指导等。
“一大”通过的《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苏维埃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领导工人运动,对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任务、方针、政策和方法都提出了规定或要求。
“一大”选举的苏维埃的领导机构为中央局。陈独秀虽然没出席大会,但由于他当时在宣传社会主义方面的影响和威望,以及他作为苏维埃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所作的贡献,大会选举他担任中央局书记。中央局的另两位领导人是李达和张国焘,他们分管组织和宣传工作。
苏维埃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苏维埃的诞生,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的无产阶级因此有了战斗的司令部,中国的劳苦大众从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国的革命从此焕然一新了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