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问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面开始答疑。尔等如果有甚疑问,尽可一一说来,吾将琢情予以解答。”
鸿钧讲的本就深奥,偏偏又有许多东西只讲了一半,众人听得不知所云,十天下来自然攒下了不少问题。不过具体却要整理一下才能提问,一时之间大殿里静的可以。
“请问老师如何成圣?”最先开口的却是女娲,这小萝莉虽然得了刘明羽的保证,却还是很不自信,于是率先问道。
“大道三千,皆可成圣。”鸿钧看了看女娲,又极有深意地看了一眼刘明羽。
刘明羽原本正低着头喝酒,听到这话,不由得撇了撇嘴:这不明摆着忽悠人嘛。
他这几天虽是吃吃喝喝,却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再加上半年来把造化玉碟上附带的信息消化了不少,对道的理解已经超过在场除了鸿钧以外的任何一个人。
虽然大道三千皆可成圣,但是圣人和圣人之间也是有区别的,比如鸿钧证的就是那四十九条天道中的某一条,否则也不会有如此实力。或者说只有证那四十九条天道,才是真正的圣人。
天道之所以是天道,那是因为它与整个洪荒世界是一体的,是整个洪荒世界得以存在的基础。也只有它才可以调动整个天地之力,其他则不行。比如之前说过的光之法则,修到极处也不过是将自己的本质转化成光,或者控制一定范围内所有的光,能力类似于领域,却无法像鸿钧那样调动包括光在内的整个天地的力量。
天道也属于三千大道,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呢?
如果把一个世界中的整个大道体系看作是一间屋子,那么具体到每一条大道法则就是建造屋子的砖瓦木材。所以包括地球在内的大多数世界都非常相似,因为材料并无区别。天道比较特殊,它也是同样的材料,却被特意加工之后作为整个屋子的框架房梁。
屋子少块砖没什么大碍,顶多也就是漏点风,不大好看而已。可这要是少根横梁,说不定第二天就塌了。而且这屋子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框架的区别,有可能是一室一厅,也有可能是一室两厅,可能是一层楼的,也有可能是两层楼的。这洪荒世界会出现修炼者而地球上没有,就是因为这两者之间的框架有所区别。
或者说是因为那“遁去的一”。
这洪荒世界原本是作为一件法宝而炼制出来的,本不可能出现生命,更不会出现修炼者。但是原本严密的天道体系现在缺了个口子,再加上另外一些非常复杂的原因,这才变成了现在的模样。所以那未完成的“遁去的一”才被称作一线生机。
这些东西鸿钧应该也知道,不过他显然留了一手,关键的地方故意讲得模模糊糊,众人也就在不知不觉中被误导了。
让我们再把镜头回到紫霄宫中。
鸿钧回答得够简洁,小萝莉自然不可能满意,于是继续问道:“那敢问老师,可有具体的方法?”
这也是这里所有人都最关心的问题,于是一个个都竖起了耳朵。
“成圣之法有三:一曰力证,二曰斩尸,三曰功德。”然后鸿钧又将三种方法一一具体说明。众人也听得如痴如醉。
刘明羽又撇了撇嘴:这鸿钧果然是毁人不倦啊。
这证道方法虽然说起来有三条,但其实真正行得通的只有功德证道这一条。
先说这以力证道。他只说是用法力破开天道,却没有具体说明是要多少。刘明敢肯定就算是鸿钧他自己现在也做不到,更何况是这些还没成圣的人?以法力破开天道,相当于主动攻击天道,必然会受到天道的反击。而天道可以随时调动整个洪荒世界的力量,那么证道者至少也要具备同一级数的力量,就算比不过也不能差太多。可是先不说有没有可能拥有这么强的力量,如果真有了那还需要证道吗?
再说斩三尸。斩三尸就是将善我恶我本我斩出,使自身更加接近天道,最后自然而然地融入天道成就圣人。听着挺简单?但是有句话叫做善恶好斩,自我难斩。斩自我,就是要将自己也一起斩出,这其中包括各种执念。可是想要证道本身就是一种执念,如果连证道的执念都能舍弃为什么还要斩尸呢?这本身就是个矛盾。想证道就有执念,执念斩出却不想证道。
想不明白?这其实就相当于抓着自己头发把自己拉离地面一样,完全无解。

最后就是功德证道了,功德证道就相当于用功德收买天道,以博取天道的好感来降低成圣的难度,就好比是花钱买门票。这是三种方法之中最简单的,也是唯一可行的。
但是没人选它。
为什么?
因为鸿钧总共说了三种方法。
如果鸿钧什么也不说只告诉大家做一亿件善事就能成圣,那么保证所有人都立马变成活雷锋。
但是他不但说了三种方法,而且着重说明了功德成圣之后是三者之中最弱的。
谁也不想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成圣之后,却发现最后还是被他人压着一头,自然没人会选它。至于鸿钧如何成圣的他自己不说,谁也不敢问,自然就自以为是了。
另外功德也不是那么好获取的,人人都有惰性,能省力就决不会自找麻烦。
想要获取功德主要有三个方法。
第一,从事公益事业。比如女娲补天、后土化轮回,这一类对洪荒、对天道有好处的事情。但是这一类事情却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碰到的,纵观整个洪荒历史总共也就那么几件,天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鸿钧的宏愿是守护洪荒和教化众生,所以也算)
第二,做善事。比如救人,佛家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可见救人也是有功德的,不过这功德却不是这么好拿的。比如说救了一个人,不说这人是好是坏,能有多少功德,单这因果就让人受不了。原本这个人是要死的,人一死自然一了百了,再无任何纷争,但是现在因为你的插手没死成,那么他以后的所作所为都是你救人这个“因”而产生的“果”,你自然也要负上一部分责任。他做好事你也会收到一分功德,他干坏事你也会分到三分罪业,这便是因果。这因果牵扯多了,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功德业力一涨一跌,时涨时跌,比看股票涨跌还要刺激——这可是关乎着自己身家性命的,要是哪天一不小心业力涨过了头招来了天谴,那么一切就真的完蛋大吉了。
第三,信仰。这是最危险的,因为同样牵扯到因果。如果有人对你产生信仰,认为他的一切,包括吃的穿的住的甚至是生命都是你赐予的,那么天道也会真以为你做了这些而给予功德。这似乎是白捡的?可事实往往告诉我们,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的。如果你因为信仰而获取了功德,那么你就与这个信徒产生了因果联系,你就得对他完全负责。信徒如果饿死了,那么抱歉,你就有欺诈嫌疑,不但以前因为这个人而获得的功德没了,还得多扣一份作为罚款。如果有人因为信仰你而做了坏事,那么同样抱歉,你就犯有教唆罪,至少也要承担一半的责任。如果有信徒因为多次乞求无法得到回应而对你产生怨恨,那么这下你更惨了,不但以前收到的功德飞了,还得继续承受他的怨恨,这怨恨虽然无形无质却能在关键时候扰乱心神,一不小心就会导致走火入魔。而且怨恨攒多了也同样会化作业力落到你头上,这是信仰反噬。
至于后来接引准提二人创立的西方教,虽然同样利用了信仰**,但是刘明羽虽然不知道具体情况,却也能猜到是用了某种手段另辟蹊径,回避了天道,否则也不能长期存在。
正是因为以上原因,所以暂时没人选择功德一途。
以力证道看上去非常渺茫,却是三者之中最强的,姑且可以作为一种长期目标。反正这法力就算不证道也是要慢慢攒的,说不定哪天就够了呢?
至于斩三尸,鸿钧刚一说完具体方法,当场就有数人斩出了一尸,看得其他人羡慕不已。另外还有几个只是因为手中没有合适的灵宝来寄托执念,这才没有马上斩出。这证道之路似乎一下子就完成了三分之一了?
如此一来,斩三尸则几乎成了所有人的第一选择。
****************************************************************************
PS:1、本书中包括鸿钧在内所有人都是功德成圣,只不过功德来源有所不同。
2、以上三种证道方式都是作者个人看法,如果有什么不同意见欢迎到书评区讨论,但是记得投票,否则不回。呵呵,开个玩笑。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