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小路系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珉驾驶着摩托车,在被午后的太阳照耀得发白的沙砾小路上行驶了20多分钟。罗文丽坐在他后面,不时用她的小望远镜观察一会儿小路前方的来往车辆和行人。他们的车速不快,大约在时速40公里左右。
这些在田野和村庄之间分岔密布的各种小路,即使在比例尺很大的《温荷市地图》上都没有标注出来。于珉所能够依靠的只有望远镜、指北针和自己的直觉了。此刻,于珉感到自己就像一个遥远时代的探险家一样,跟着指北针所指示的大致方向朝西南进发。但他对于迷宫般复杂的农村道路系统,直觉是如此糟糕,几乎陷入一种轻微迷失的晕眩之中。
地势越往西南越是开始偏高,低矮的缓坡一个接着一个出现,使得蜿蜒其间的沙砾小路高低起伏不定。摩托车每次开到上坡路段时,于珉都紧张得心悸不已。这是因为隆起的路面挡住了他们的视线使罗文丽的望远镜看不到更远的前方,而这条沙砾小路的宽度仅可以行走拖拉机,如果一辆警车突然迎面而来出现在地平线上,他们将很难有机会逃脱。
于珉拐进了一条更加狭窄的小土路,车速也不得不放得更慢了。
除非迫不得已,没有人愿意在小路上行驶。尽管小路的里程总数要远远大于公路的里程总数,但严格地说,小路算不上是一种现代的交通系统。
几乎在每条公路上,你都能够搭乘长途或短途的公共汽车到达指定地点。公路输送人流和物资,输送这个现代社会的庞大利益。因此,不论身在何方,一旦能够到达公路,你就进入了现代社会四通八达的交通系统,这个便捷的现代交通系统将可以搭载着你去往世界上任何地方,只有这个地方也有公路存在。
当于珉费劲地控制着颠簸不停的摩托车在艳阳高照的小土路上突突慢行时,他强烈地感觉到,所谓的现代人就是生活在交通系统中的那群人。繁华和偏僻,指的就是和现代交通系统的一种远近距离。
就像现代社会以城市为中心一样,各种大小比例的地图也总是以城市为中心点呈放射状向四周延展开去,越靠近城市,标注就越详细。在城市地图上,你几乎能找到你要寻找的每一条路,甚至可以轻易地找到商店和酒吧的位置。但对于他们现在所经过的乡村,于珉发现,地图完全是一副势利眼:它可以把整片村庄遗漏,简直视而不见。
他们隔着一片青色依依的麦田从村庄旁穿过。蓝天白云之下,村庄里一簇簇两层楼的农舍掩映在高耸挺拔的参天大树里。于珉停下车,拉开夹克衫的拉链,举起挂在胸前的望远镜观察村庄里的动静。
最前面的一排楼房底下,有几个小孩在逗弄两条小狗玩,还有两个老人坐在屋檐下无所事事地望着远方。越过绿色的田野,可以看到远处他们刚才经过的那条沙砾小路上有一辆摩托车在行驶,接着通过的是一辆0。5吨厢式小货车,然后,他看到了一辆蓝白相间的小面包车快速驶过:是巡逻警车。于珉看清楚了橫置在它顶上的警灯。
“幸好我们走得快,”一阵感觉强烈的后怕让于珉颤抖起来,“要不然就碰上了。”
罗文丽也在望远镜里看到了警车:“他们是不是发现了我们。”
“我们赶快走!”
但是,于珉不敢将摩托车开得太快,生怕扬起的尘土引起警车的注意。
很快他们就发现,摩托车开进了一条死路。小土路延伸到一条土堤前就断了,土堤下是一条宽约15米的河流,河水静静地流淌,水面上漂满了嫩绿的浮萍。远处有一座小石桥,应该是通向河对面的一个小村庄里。小土路右侧靠近土堤处有一条细窄的田埂,隐没在土路旁齐膝高的青色麦穗之中。
现在,于珉必须决定是按原路退回去,还是冒险才田埂上穿过这片麦田,前往一河之隔的小村庄。于珉开始懂得,小路是一个自然系统,他们或通或段,非常随意,没有人去专门勘察设计,治理改良,因而,每一条小路可能是柳暗花明的便捷通道,也可能是山穷水尽的绝路。

一直没有吭声的罗文丽极力反对他们从田埂上走。她的理由很简单,一样要从村庄里经过,还不如按原路退回去,绕道从刚才他们观察过的那个村庄里走保险,因为村庄越小他们就越引人注目。
于珉犹豫不决,他摊开地图一面看,一面站在摩托车旁抽烟。天空突然阴沉下来,四周静悄悄的,除了鸟鸣,就是呼呼的风声,还有可能是从远处村办工厂里传来的呜呜的机器轰鸣声。眼前目视可及的几个村落都是地图上没有标注的,以至于他一时无法弄清楚自己所在的方位。在小路上就是这样,没有任何指示和参照物可以确定自己的坐标。
他们最终还是没有勇气踏上细窄的田埂冒险,因为很可能田埂也会在某处中断,或者突然细窄得根本无法将摩托车推过去。于珉沮丧地骑上摩托车带着罗文丽原路返回。不久,他们就找到了通往他们用望远镜察看过的村庄的一条水泥小路。
他们没有想到,他们进入了一座景色如此秀丽可人的村庄。一条碧波粼粼的小溪弯弯曲曲绕过村落,小溪旁几棵大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还有一片青翠的小竹林位于村落的深处,群鸟白啭,此起彼伏,声音清脆悦耳。
于珉驾驶着摩托车小心翼翼地穿过跨越小溪的石桥,胆战心惊之余,恍然有一种隔世旅游的梦幻感觉。这时,他看到了几个村民用惊诧的眼光打量着他们。
“我们迷路了,这是什么村?”于珉停下车向村民问路,他从紧贴大腿的大裤袋里掏出地图,同时也想用问路的方式稍稍打消村民们的疑虑。
“礁湾村。”村民们一起回答,然后问,“你们去哪里?”
“我们向西。”于珉低头看地图,同时说出了一个他早就准备好的风景点地名,这个风景点靠近104国道。
村民告诉他们,沿着村里的这条小路一直朝西走,就通往公路,在沿着公路朝西就到了那个风景点。但是他们惊异的目光表明他们不理解这两个来自城里的孩子为什么放着公路不走,偏偏要钻小路意外地闯进他们宁静的村落。
于珉和罗文丽挥手向村民们致谢告别,摩托车轰鸣着穿过村落,一路上他们看到村民家里的家具摆设是如此简陋:几张老式的木椅,一张四方桌,还有城里已很少看到的木板凳,接着就是农具和遮雨的斗笠。
礁湾村在比例尺很大的《温荷市地图》上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圆点。于珉现在明白了:在地图的标注下面,总是隐藏着很多很多的小路,也隐藏着很多很多的可能性。
于珉已经用指北针确定了自己的方位和前进的方向,当摩托车开出村庄后,他转入了一条向南的小路。20分钟后,他们远远地看到了一排整齐挺拔的防护林。这是通往温乔镇的一条公路。
“公路上有警察!”当于珉停下车时,举起望远镜“放哨”的罗文丽惊叫起来。
“看来到处都是警察,我们很难逃出去了。”于珉说着,用望远镜观察公路。
公路上停着两辆警车,一辆是夏利轿车,另一辆是车顶上有警灯的小面包车,几个穿制服的警察正忙着在路上拦截来往的车辆检查。于珉注意到他们对骑摩托车的人盘问得好像特别仔细。
于珉将摩托车推进小路旁的一条田埂上,他依靠在摩托车上无计可施地说:“我们先休息一会儿,最好等天黑了再走,我饿了。”
“我也饿了,快拿面包和可乐出来吃吧。”罗文丽想起来他们还没有吃过午饭,而现在已经是下午3点多钟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