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小龙山整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顾庄出发,不停地强行军,使队员们逐渐适应了这种持续高强度的体能付出,但是也累得快吃不消了。到达小龙山的时间是下午四点半钟。就这样,我们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行进了三百多公里。在丁一虎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一座庙中。丁一虎告诉我们,这座庙原来香火很旺,后来四年前的一场大火把整座庙给烧光了。现在的庙已经破败不堪,原来有三座大殿,现在只剩下了一座,不过这座没倒的大殿还是很完好的。庙的院墙还都没有倒,只是有几处缺口。我把除了丁一虎以外的所有人分成两组,一组由我带领打扫大殿,另一组由李静霆带领整理院子。而丁一虎,我则命令他回家,一是看看他的家人,再就是了解一下周围的情况。临出发前我规定他第二天中午以前必须归队。
人多好办事,没用两个小时,这座庙就被整理干净了。大伙儿架火做饭,正在忙碌,丁一虎居然从家里回来了。这家伙因为想我们,晚饭没吃就归队了。他告诉我们家里老人都好,由哥哥嫂子照顾,日子虽然穷,但一天还能吃上两顿饭。他留下了三根金条,给父母磕了几个头就回来了。丁一虎还报告说,这地方因为太穷,太荒凉,没有任何军队来这里。他从家里带回了几斤大枣和花生,大家有说有笑地吃了晚饭。
第二天早晨五点钟,我命令全体队员起床,到院子里集合。我看了看有些不太整齐的队列,开始训话:“从今天开始我要对你们进行综合军事素质训练。这里就是咱们的训练场,也就是战场。在这里,你们的身份是军人,是闪电突击队队员!你们前几天的表现还算不错。在那么高强度的行军中,没有一个人掉队,没有一个人装熊。但是,只做到这些还不够,体能训练达到标准,并不代表你们就是一个合格的军人了,更不能代表你们是一个合格的突击队员。你们看看,作为一个军人,连最基本的队列都站不好。现在,你们全部回到铺位上去,然后重新集合,我数十个数以后,要看到一支整齐的队列。动作!一!二!三!……”
在我的带领下,全体队员已经在院子里笔直地站立了两个小时了。今天早晨的训练科目就是队列。两个半小时后,我宣布解散。几个队员对这种训练很是不耐烦,纷纷提出质疑,甚至就连平时最听话的沈六也不想练了,要求给大伙洗衣、做饭、擦枪……总之是不想练了。看着队员们如此抵触,我只能耐心地解释:“你们别小看队列训练,这可是对一个军人来说最基本的要求。这项训练能培养出你们最基本的军人气质。哦,也就是能让你们拥有军人特有的那股精气神。”“光有精神有啥用呀,为啥不先练杀敌的本事呢。军人就是要在战场厮杀的。”李静霆不愧是读书人,提出的问题也很尖锐。“我以前就说过了,咱们是一支特种部队,今后执行的是特别任务。很多任务不是靠一个人就能完成的,需要大家的配合。队列训练还有一项重要的作用,就是训练队员们服从命令,听到口令后准确而又整齐地完成每一个动作。你说这对以后咱们的作战有用么?”李静霆使劲点了点头。
解决了队员们的一些思想问题,后面的训练就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了。我们一直在小龙山待到了七月初。每天的训练是很艰苦的,但训练内容却又是很新颖的。每天的训练计划比较固定:
早晨5:30起床进行队列训练。
7:00——7:30,早饭。
7:30——下午5:00,进行侦查、潜伏、化装、战术、射击、格斗、捕俘、暗杀、爆破、野外生存等各科目的训练。中间有一个半小时的吃饭和休息时间。
在训练过程中,我应用了很多现代训练方式,包括:俯卧撑、仰卧起坐、蛙跳、攀岩、速降等等。我参考二十一世纪特种部队的训练理念,结合这些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士兵的特点制定了一份初级训练大纲。我并不奢求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能把这支队伍变成一只的现代意义上的特种部队,但至少要体现出现代特种作战的雏形。而且我相信,进过严格的训练,这支队伍的战力肯定是这个年代里任何一支军队所达不到的。
在训练过程中,我对士兵从不打骂,充分尊重每个人的人格,并且时时刻刻关心、爱护他们,真的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弟弟看待。仅这一点,就使这群纯朴的士兵死心塌地的、忠实地执行着我的每一个命令。
5:00——6:00,娱乐时间。这段时间并不是让每个人自由活动,我为队员们安排了很多项目。比如,为了增强队员之间的信任和团队协作精神,我带领大家玩儿信任背摔、齐眉棍、盲人方阵等现代才有的拓展培训游戏;有时我还教他们唱一些现代歌曲,在这种气氛中放松自己。这不,队员们在第一天的娱乐时间里,还分别报出了自己的绰号。
丁一虎——暴雨。他说自己是老粗,非让我给他起个绰号。我想了想,告诉他作为一个机枪手今后主要负责火力支援。打出的子弹要象暴雨一样,让敌人抬不起头。所以他的绰号就叫“暴雨”。

祁明,祁亮更有意思。当我给大家讲解“配合默契”这个词的含义时举了个例子:一个螃蟹八条腿,他们能有序的摆动六条腿横着走,上边的两个蟹钳还能夹东西,这八条腿就叫“配合默契”。祁明听完后突然说很小的时候在一个本家亲戚的婚宴上吃过一次螃蟹,那美味到现在也忘不了,于是他的绰号就叫“螃蟹”。他弟弟祁亮马上接着说他的绰号就叫“对虾”。这还不算,最小的沈六也来凑热闹,他非要叫“鲶鱼”,因为他长这么大就吃过一次鱼,还是要饭时一个好心的饭馆儿伙计给他的一个鲶鱼头。
魏富贵——金箭。
李百岁——银箭。
赵大常——鞭子。
李静霆——文书。
张三黑——飞刀。
我,就叫队长
6:00——7:00,晚饭。
7:30——9:00,文化学习。这项内容太重要了,队里除了我、李静霆、祁氏兄弟以外,剩下的人全都是大字不识的文盲。李静霆负责教大家认字(包括我也得学,因为我有很多繁体字不认得)。我负责教中国历史、地理、当前的国内形势、国际形势、各方军阀的背景、实力,以及日本的历史、军事、经济等内容。甚至对基本弹道学、情报判读、心理学等现代学科也有所涉及。不过我在教授这些知识之前,先教他们学习使用手表,地图等基本知识,并规定在今后的任务中要加强对此类物品的搜集,一定要做到人手一份。当然,上述课程我很多也不懂。但我可以回到二十一世纪从网上现学,然后再回到二十世纪现买。
随着在训练的逐渐深入,每个队员都认识到了训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因此都发挥出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他们除了刻苦地进行训练外,还将自己的经验和特长融入到训练中,并且相互传授。就说两个老兵金箭和银箭吧。他们的兵龄最长,经验也最丰富。他俩毫无保留地向其他人传授自己的经验,特别是在枪械、射击方面,他们所传授的经验是我从教材里找不到的。那个鞭子,他不仅会赶车,还会骑马。因此我们每个队员在他的指导下又多了一项马术技能。
三黑是我们的格斗教官。为此,我还回到二十一世纪,从网上下载了美军的“一招制敌”,手抄后给他作教材。三黑看到我的这个手抄本,大摇其头,说有的东西很新颖,比如用袜子装上泥土做短棍,用衣领作绞索。但大部分东西不实用,或威力有限,不如他所练的中国武术。他最崇尚使用匕首或者刺刀这类短兵器,认为这类兵器才是贴身格斗的法宝。为此他精心设计了一套短刀实用套路,虽然只有三招,四个变化,但只要反复练习使之熟练,以后用起来威力无穷。如果能两人配合着使用,每人只要用一招,敌人肯定毙命。
在小龙山的整训期间,我和文书并没有放松后勤保障。我们请丁一虎的嫂子为帮忙做饭,请他的大哥为我们到附近的村镇采买粮油肉蛋等物资。我还让他帮忙买了两匹黑布和一匹白布,然后把我们所有换下来的军装和这些布一起送到了丁一虎家,让他的娘和嫂子帮我们每人做了一双鞋。黑布作鞋面,白布作鞋里,那些军装绞了后用糨糊打成硌粑作鞋底。我给了他们五块大洋的工钱,并在临走时送给他们够吃一年的粮食。丁一虎一家感激不尽。在荒山中,有时家里有存粮要比有银元更为实惠。丁一虎的哥哥收到粮食后连夜挖了一个粮窖,把粮食都存了起来。我们提醒他别让粮食受潮发霉。这个纯朴的山民嘿嘿笑着说,他要每天看一遍这些粮食,隔一天就把粮食晒一次。
转眼到了六月底,按计划我们要在7月5日结束整训,继续北上。在剩下的这几天里,我做了两件事:
一是突击进行实弹射击训练。前一段时间,我们每天都进行据枪瞄准训练,从未间断,不过每人只打过五发子弹。这几天进行的实弹训练,我们共打了60%的子弹。而且还进行了一次狩猎活动。现在长枪手每人有不到四十发子弹;配手枪的,每人手里平均只有十发子弹;机枪子弹还有整整一百发。当然,训练效果也是惊人的。现在,每个队员都可以在十七秒钟内将一堆步枪或手枪的零件组装起来,然后利用二至三秒的时间找到目标并射击,而且绝对首发命中。
二是我进行了一次考核。这次考核设立了十个考核项目,每个项目十分,总共一百分。这些士兵长这么大从没经历过任何一次考试。我又故意把这次考核说得很严重,考试过程中还允许一些干扰和不公平的事情发生,目的是考验一下他们的心理素质。结果飞刀三黑获得第一名,九十九分;金箭魏富贵第二名,九十七分,螃蟹祁明第三,九十六分;银箭李百岁第四,九十六分(分数虽然和螃蟹一样,但把干扰他射击的飞刀骂了一个钟头。同样的情况,螃蟹只是抱怨了十分钟);对虾祁亮九十四分……最后一名鞭子,没人借给他枪,所以只得八十八分。我作为总裁判没参加,估计要是参加了可能得第五名或第六名的样子。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