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节:打白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府大院前身是百余年前凉州龚氏望族所有.安史之乱后,陇右军被唐庭调回关中,吐蕃趁机把陇右道十数州郡悉数侵占,凉州城内的这坐大院便被吐蕃军所征用,龚氏众人也早在大乱之前去了长安,那些年长安一会被这个占领,一会又被那个占据,百余年后的今天,连那龚家也渐渐没了消息,而这坐大院几经易手,最后便到了张议潮手中.成为了他在凉州的临时住宅.
实际上,自前几年收复凉州城后的数月,张议潮便返回沙州等地.凉州城所有一切事宜,包括这处老宅全交由其子侄张淮深经营.这坐几经易手的老宅虽然和凉州城一样几度易手他人,但和凉州城不同的是这里没有遇到任何破坏,还曾几度修缮,每一进院厅里都有那么几棵年深久远的古柏大树,有几丛翠翠红红,加上或假山一座,或石桌一张,让这并不是特别大的张府显得有那么些安谧却又苍劲的味道.
只是一顿略为丰盛便饭,其间除了叫张府女婢给在侧院中的丽沙送一份晚膳,张淮深也未提及什么重要之事,只是偶尔闲聊几句,杨明也信口胡扯,一边品尝着各类精细的食菜,一边想:这都是绿色纯天然的食物啊,就算不放什么调料品也还算可口,就是少了点鲜味,要是放点什么鸡精之类的就美味了,再不行弄点味精...等等,味精?好像是原始味精就是某海带中提煮出来的东西.虽然离海很远,但自己有机会也可以试试嘛...
正厅内,杨明的心思从味精处转移到了墙上,正在看着那几幅百分之分的真迹古画诗词思量着,张淮深说话了:"我想杨兄还会奇怪为什么我单单会邀你过来,谁知杨兄到现在也未相询,想必是早清楚本官心中所思咯."
"唔?不清楚,真不清楚.我当张大哥就是想请我吃顿便饭,以增进我们之间的交情."杨明把目光从诗画之中收回,见张淮深一脸的不信,说道:"再说了,张大哥若有什么事情要找我说,适当的时候自然会说.要是张大哥不想说,我问了也是白问,就算你告诉我了也不一定是真的."
"呵呵,和杨兄说话真是痛快,不像那些个老夫子,唠唠叨叨的个没完."张淮深伸手请坐,便开口提及请杨明过来的目的.
原来,昨晚酒宴上,张淮深有意无意的提及陇右道的民生经济时,杨明就知道他的意思了.谁知庄庆生以为张淮深是来哭穷的,当即便示意愿出资捐两万贯,以表达长洛等地西行商行对陇右道各州的谢意.张淮深见庄庆生当自己是要过路费的乞丐强盗,脸上就挂不住了,当即脸色就沉了下来.而杨明正在思考两万贯折算**民币是多少这个问题,一时没有注意到桌上众人的表情与气氛.直到张淮深从鼻孔里喷出的一声冷哼才让杨明注意到这个问题.
而他长安大豪庄庆生虽然是个人物,但在人家的地盘上也只能忍耐,但目光已是变得凌厉起来,大有警告之意.
杨明赶紧玩起了太极,说庄大叔是一番好意,并没有行施布善的意思.当下便把张淮深不好明说的意思全说了出来,杨明对这个甚为拿手,顺带来了飘飘的几记马屁,为民做主胸怀苍生的帽子向张淮深头上一带,这才让怒目而视的庄庆生心中大悟:原来是想和我做生意.阴沉着脸的张淮深也灿烂一笑.之后便进入到其乐融融的讨论中去了...
可昨晚本来心中大畅的张淮深在今日与凉州府库各相关官员在一起讨论的时候,才发现他们凉州的库银根本无力进行那些太过庞大的绢马,茶马,毛皮特产等交易.所余库银仅三余万贯,还是自己接手这凉州近一年以来的各项税款,商事增多才有这余银,否则只怕比这更糟.这些钱给一个人那是一大笔钱,可对这凉州城来根本没什么大用,对他长安大豪庄庆生来说,这些钱就是个屁...
打个比方,像一匹马要换二三十匹绢,而一匹绢要一贯以上,那么凉州府就算不用自己养,倾全府之力还不能凑够一千匹马,更别说什么茶马特产等交易了,自己又不想伸手问叔叔要,再说张议潮虽掌陇右之地税业,可课税不高,加上兵事所耗,陇右民生刚刚开始好转,正是各方用费之时,只怕他目前也是捉襟见肘.

左思右想的张淮深没办法,而商队只在这呆不到三天的时间就要出发返长安,心焦之下只好找来这杨明相商,一来杨明与自己颇为投缘,二来两人年龄相差不远,最主要的是虽然庄庆生扬言把双方之事交由杨明协助处理,可他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商队中人,与商队庄温等人也不过相熟才几日,想必不会太过偏袒于商队.先前酒楼相聚中,觉得他也是个有心人,于是,在他的邀请下,便有了这顿晚饭.
听张淮深说完之后,杨明陷入了沉思,心中也生出一些感慨:权掌凉州一地,却如此举步维坚,有如同当初自己创业之初.而庄庆生昨日随便开口两万贯的捐资显然对他来说只是九牛一毛,难怪身居司马之职的张淮深也对其百般讨好,古人所云"富可敌国"也并非夸大,想起明朝之时朱元璋与沈万三之间的种种传说,十有**是真有其事,就算有些许夸大,但封建社会的大家族大富豪也许是比想像中的还要厉害.从古人们称呼什么"家国"是把家摆在前头就可以看出来,古时的家族利益都是摆在国家利义的前面地,不像后人们口中的"国家",是把家摆在后头的.
见杨明低头沉思不语,张淮深也不出言相摧,端起茶慢慢饮过.片刻后,杨明抬头缓缓问道:"前些日与人闲聊之时听说节度使大人收复凉州之后,被吐蕃统制管辖多年的凉州各地民众感激涕零,之后的减税为民的举措更是让民众把节度使大人视为救苦救难的菩萨,听闻有些民众家中还供起了节度使大人的长生牌位.不知道这事是不是真的?"
张淮深见他不提旁的,却问起这个,不解其意,便笑道:"确有其事,家叔与这陇右民众大都心怀大唐,对吐蕃人的苛政与压迫早就恨之入骨,否则前几年也不会以区区七千余归义军便轻松攻破凉州,加上家叔其后的各定制策,据闻是有很多民众把家叔视为万家生佛.不知杨兄提及此事所为何意?"
杨明也不回答,径自又问道:"那官府的信誉口碑在众人心中一定很高咯."
"那是当然,难道杨兄对此有所怀疑吗?"张淮深略感不快.
"那就没问题了,不必向节度使大人要钱,而且也不想去麻烦老大人烦心.只要节度使大人同意你以他的名义和大印做点事就行了."
看到张淮深一脸不解,杨明也知道他想不到这种后世某个时期所流行的"开白条"的方式.当下便细细的与张淮深解说起来.比方说在官府之下设立一个独立的机构,只接受张淮深管制,在统一收购民众各类物品牲口的时候,可以用官府的名义出具盖有张议潮大人与凉州府印的单子,凭此换钱,上面言明具体换款时间,比方说三个月后兑换,而长安方面在凉州城的货物送达到直接付款,这一周转之间便都活了.久而久之,各西行东归的商队便都会慢慢溶入到这个机构之下...
见张淮深大悟,又道:"张大哥还可以召集凉州富农商贾,公布和长安庄记,洛阳温家等进行互市交易的消息,或借或捐,或以入资的方式筹集一大笔现钱,以做前期动转之用,大哥以为如何?"杨明觉得说这么多已经足够了.至于西行东归开通物流什么的,暂时还用不着,等这种动作成熟以后,自然会慢慢形成一定的规模,到时候自己再轻轻一带,便水到渠成.
"这些都杨兄是自己想出来的,还是你先前所在海外国度经商常见之事?"
"跟别人学的,我们那儿的人都是这样做生意地,所以一百贯钱可以做一千贯甚至上万贯的生意."
杨明想到了那些万恶的房地产商与炒楼财团们,拿着政府的一块地,用这块地贷着政府的款,盖起一幢幢楼,然后伙同一些财团的热钱把楼价一个哄抬,拆资走人.如同蝗虫一样,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个城市掀风鼓浪,他们看着楼价一路高歌心中窃喜.银行贷款收回,政府基础建设上了新台阶,房产商喜笑连连,财团心中满意,而老百姓们却叫苦不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