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天子唐宣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唐宣宗李忱,在位十三年(公元847—859)。
据民间传说,唐宣宗皇帝早年曾出家为僧,并游历至舒州“八面山”(今天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境内),隐居过一段时间。(即司空山附近,即留有早年宣宗游历的遗址。)
唐宣宗李忱为唐宪宗的第十三个儿子。母亲是孝明皇后郑氏。元和五年六月二十三日,生于大明宫。长庆元年三月,封光王,名怡。会昌六年三月一日,武宗病重,弥留之际,把吴王李怡立为皇太叔,并更名李忱,暂时代理军国政事。第二天,于灵柩前即皇帝位,改名为忱。时年三十七岁。他是唐朝历史上惟一以皇太叔即位的皇帝,又是晚唐皇帝中寿命较长的一位,享年五十岁。《资治通鉴》载:“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受民物,故大王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宣宗因为得到神策军中尉宦官马元贽的拥立才即皇帝位。武宗生前没有安排继承人,在服食“丹药”中毒后,弥留之际,马元贽提出武宗诸子年幼,须选贤德的为嗣君,宣宗才得以年长被拥立。
如果说即皇位之前,说宣宗“贤德”是比较勉强的。《旧唐书》描述他:“外表昏晦而内心明朗,非常严肃、沉默寡言。看事物时,眼光很怪异。小时候宫中以为他不聪明。”十几岁时,他得一场重病,忽然周身发光,蹶然而起。躬着身子拱揖,好比接待臣僚一般。他的奶娘觉得他有心疾,穆宗探视时,抚得他的背说:“这是我家的英物,不是心有毛病。”赐他玉如意、御马、金带。后来,他又常做梦乘龙升天,把这梦告诉生母郑氏。郑氏叮嘱他不要乱讲。经历大和、会昌朝,愈加沉默寡言。聚会人多的时候,几乎不讲话。文宗、武宗到十六宅参加宴会,都想引诱他开口说话,尤其是武宗,性情豪爽,对他极不尊重和礼貌。等到李忱监国之日,突然像变了个人,虽然因国丧而满脸哀容,但接待群僚,决断庶务,却有条不紊。人们到这时才明白,他这些年一直是在韬光养晦。
会昌六年四月,脱去丧服,尊奉母亲郑氏为皇太后。以兵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白敏中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委任白为宰相之任。同时重用的有令狐绚等。而同时将前朝的门下侍郎、同中书平章事、卫国公李德裕加授太尉、同平章事、江陵尹、荆南节度使等职。实际上是调离朝廷。同时调离的还有马植、王元逵、李绅等。又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宣宗即位,很重视科举取士,看中进士出身的人。宣宗与文人学士关系比较密切。大中元年,诗人白居易去世,宣宗就深情的写过一首悼诗: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守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宣宗即位以前的三十年,一直在民间游历。颇知民间疾苦。对这位“老婆婆都能听懂其诗歌”的白乐天,一定是抱有亲切感的。
宣宗即位后的几年间,发生了两件政治上的大事。一是太皇太后郭氏之死。《旧唐书》写得非常隐晦。实际上郭太后是宪宗皇帝的妃子,在之后的穆、敬、文、武四朝,在政治上都具有较大影响。而宣宗继位后,却对之礼数不周,甚至怀疑她曾谋杀宪宗。郭太后郁郁寡欢。大中二年,甚至想从勤政楼上跳下去,幸被宫女拉住。宣宗听说后,心中不痛快。事后,当天夜里,郭太后“暴崩”。有人猜测她死于非命。当时即有猜测和传言。郭太后被葬在宪宗景陵的外园,没有一个符合身份的葬礼。郭太后在宪宗时,没有得到皇后的尊荣,死了也没有和宪宗葬在一起。另一件大事就是沙州(今天甘肃敦煌)张议潮重新归附了唐朝,河西走廊地区于安史之乱后,因吐蕃崛起,唐朝盛极而衰,因而孤立无援被吐蕃吞并。大中三年春正月,吐蕃衰乱,吐蕃宰相论恐热以秦、原、安乐三州及石门七关之兵民归附唐朝廷。七月,三州七关军民百姓,都是河陇的唐遗民,几千人到京师朝见宣宗,皇上亲自到延禧门抚慰,并让他们解开辫子。(看来强迫“留辫”的风俗唐朝时胡人中就已经很盛行了。)赐给他们衣冠、腰带,共赐绢十五万匹。大中四年,张义潮乘吐蕃内乱无暇顾及河西之机,驱逐吐蕃守将,夺回沙洲。大中五年三月,宣宗接到张议潮奏表,十分高兴,任命他为沙州防御使。当年十月,张议潮又派人入朝,献上瓜、沙、甘肃等几个州的户口地图,从此被吐蕃占领的河陇地区重新归属唐朝。宣宗表彰张的义举,将沙州称为“归义军”,统领各州,张为归义军节度使,并赐了一大堆官职,这在“重惜官赏”的宣宗朝是不多见的,可见宣宗是多么高兴。
访求治国之道的宣宗对于政事的关心超过任何其他事情。他很注意召见大臣谈论政事,探讨治国经验。翰林学士令狐询因为了解前朝史事,被倚为心腹。宣宗常在夜里把令狐询召入禁中长谈,从庙堂大计到江湖疾苦,无所不涉猎。宣宗常对令狐询的学识大加赞叹。宣宗在临朝听政的过程中,注意礼遇大臣,正襟危坐,从不表现丝毫倦怠。批阅大臣的奏章前,他会洗手焚香。
宣宗对于大臣,尤其是宰相的控制是十分严格的,每逢与宰相议事完毕,他就会提醒:“卿辈好自为之,朕常常担心卿辈有负于朕,日后,就不能相见了。”他处理政事十分细致,往往明察秋毫,使大臣们非常紧张。令狐询在宣宗朝任宰相最长,他深有体会的说:“我十年秉政,最承恩遇,然而每逢延英殿奏事,未尝不汗透衣衫。”同样,对于大臣进谏,宣宗也能够虚心听取。魏征五世孙魏蕃,因敢于弹劾驸马都尉令,得到宣宗信任而被任命为宰相。宣宗常说:“魏蕃有祖上风范,名公后代,我很看重他。”相反,对那些缩手缩脚的大臣,很是不满。据说,宣宗记忆力超强,官员的名字及事迹往往过目不忘。令狐询曾推荐李远做杭州刺史,宣宗说:“朕记得李远一首诗中有‘长日惟消一局棋’的诗句,这样的人能胜任地方长官吗?”大中九年春,宣宗在出游途中遇到醴泉县百姓祈祷,希望届满的县令留任。宣宗记住这个县令,当其所在州刺史空缺时,就委任他为刺史。那位刺史上任前入朝辞行,宣宗问:“你出任之州离京师多远?”那刺史答:“八千里。”宣宗道:“卿到任后的为政善恶,朕都会一清二楚,不要以为天高地远。此台阶之前才真正是相隔万里啊,卿能明白吗?”刺史慑于皇帝的威严,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

-------
-------
公元848年,唐宣宗把爱女万寿公主嫁给了起居郎郑颢。出嫁时,官府遵循旧制,打算用银来装饰车辆,宣宗说:“我想用节俭来教化天下,应当从自己的亲属开始。”下令改用铜。并吩咐公主到婆家行新妇之礼,要按照一般大臣家中习俗进行,告诫女儿不得轻视夫家的人,不得干预时事。又特意亲自动手写了一道诏书,送给女儿:“假如违背我的训导,势必就有太平、安乐(高宗、中宗之女)之祸!”
公主毕竟是公主,尽管父皇管教严格,一下子过普通妇女的生活就是不习惯。有一次,郑颢的弟弟得了重病,宣宗派人去探视。使者回来后,宣宗问他:“公主在哪里?”使者回答:“到慈恩寺看戏去了。”宣宗大怒,叹气地说:“怪不得士大夫家不乐意和我家通婚,的确有原因哪!”下令立即召万寿公主进宫。
万寿公主进宫后,被勒令站立在台阶下面,宣宗连看都不看一眼。公主害怕了,哭泣着承认错误。宣宗责备她说:“哪有小叔子病了,做嫂子的不去探视,竟然去看戏!”打发她立即回婆家。经历这件事之后,宣宗在世时,贵戚们都比较守礼法了。
宣宗是个很有人情味的人。他原本想把女儿永福公主嫁给校书郎于琮,后来又不见动静。宰相们就向他打听是什么缘故,他回答说:“我最近跟这个女儿一起吃饭,当着我的面,她居然把筷子都折断了。像她这样的性情,怎么能嫁给士大夫做妻子呢?”后来他决定改将女儿广德公主嫁给于琮。
-------
-------
宣宗目睹了武宗服食金丹中毒而死,并把诱武宗服丹的道士处死。但自己又不得不陷入信任方士,梦想长生的怪圈。并拜道士刘玄靖为师。又服食丹药,毒性发作而死。
到大中末期,宣宗中毒越深,为了能够长生不老,他派人到南方寻访罗浮山人轩辕集,向他询问“治国修身之要”。对此,官员纷纷劝谏,宣宗派宰相解释:“我听说轩辕集是一代高士,不过想与他谈谈而已。”轩辕集见到宣宗,没有谈及方士的诡异之道。到大中十三年春,他坚决请求重还山中修炼。宣宗说:“先生稍留一年,等我为你在罗浮山修的道馆建成再走也不迟。”但轩辕集坚持要走。宣宗不解:“先生急着舍我而去,难道是国家有灾吗?朕有天下,究竟有几年?”轩辕集取笔写下‘四十’,而‘十’字挑上,是‘十四’年的隐喻。这一数字正与宣宗在位时间相同,冥冥中兴替有定数,宣宗所剩时间不多了。
大中十三年五月起,宣宗因服用仙丹中毒,身体状况很糟,一连一个月不能上朝。到八月,就归西了。嗣后,宫中又是变故频繁。由他信任的宰相令狐询负责治丧,为他做了最后一件事。群臣上谥号曰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第二年二月,葬于贞陵。
史书上评论说,宣宗在位期间,一是“权豪敛迹”;二是“奸臣畏法”;三是“阍寺(上龙下言)。”称赞他即使与汉代文、景这样的皇帝比,也不为过。
纵观宣宗在位期间,为祖宗基业不懈努力过,延缓大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形势,但又无法扭转这一趋势。晚年服食丹药,又似乎是走了太宗,宪宗这些先帝的老路。延寿反而早逝,造成了之后继承人的纷争,加速了唐朝走向丧亡的道路!
-------
-------
唐宣宗:赐给美人一杯毒酒
江山与美人似乎是一个不可得兼的两难选择,选择江山就不能选择美人,选择美人就必须舍弃江山。由于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选择也就会因人而异。历史上的商纣王、周幽王、南朝陈后主,还有唐朝的玄宗皇帝,他们选择的是后者,为了美人付出了江山的代价。英国的爱德华八世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毅然放弃了自己的王位,尽管情形与商纣王等不同,但终归还是在江山与美人之间选择了美人。而我这里要讲的唐宣宗的故事,则是另外一种情况。唐宣宗,是一个知名度不高的皇帝,生活在唐朝后期,前面提到的大名鼎鼎的唐玄宗是他的五世祖。唐朝后期出色的皇帝不多,矬子里边拔将军,他就算是一个比较优秀的了,有“小太宗”之誉,意思是有其远祖唐太宗之风。
唐宣宗曾经爱上一个风华绝代的女艺人,据说两个人在一起缠绵缱绻耳鬓厮磨达数月之久,其间宣宗对美人也不吝赏赐,极尽挥霍之能事。想不到的是,一天早晨起来,宣宗忽然闷闷不乐,对别人说:“玄宗皇帝只一个杨贵妃就搅得天下不宁,至今未能恢复,我哪里敢忘记历史的教训。”于是就将美人召来,说:“恐怕我不能把你留下来了。”身边有人说:“可以将她打发回原籍。”宣宗说:“打发回原籍,我还会思念她,可以赐给她一杯酒。”这酒不用说,是毒酒。随着一杯毒酒下肚,美人就像一缕青烟从唐宣宗的记忆中飘走了……
有心人将这个故事记载下来,是要歌颂赞美唐宣宗励精图治,不受女色诱惑,但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看到的却是自私和残忍。一个君王,面对诱惑,不是强根固本,加强自身修养和制度建设,努力提高抵制诱惑的能力,而是责备那个诱惑物太具诱惑力了,从而将其残忍地消灭。这就像贪官,不是归咎于自己太贪婪,而是责备经济太发达,搁在自己面前的公家的钞票太多,从而要求将钞票烧掉,经济毁掉,岂不荒唐!你今天将这个诱惑物消灭了,摧毁了,明天还会有其他的诱惑物,难道都要将它们消灭或摧毁?只要自己那颗无法经受诱惑的心还在,只要那颗心不能受到有效的外在约束,你就总有经受不住诱惑的那一天。难怪尽管古书上称宣宗为“小太宗”,而当今史家仍然对其评价甚低,良有以也。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