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屯兵三星堆(2)巡哨三星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云带领十万人马屯扎在成都西郊。由于军需消耗很大,常常出现粮草短缺的情况。他想移一个利于屯田养兵的地方自行解决,但却没有找到一处合适的地方。
这天,他同樊榆带着十余个护兵到北郊巡视,沿着湔江前行,不知不觉进入了广汉郡地界。
樊榆见湔江两岸阳光淡淡,清风徐徐,芦苇萧萧,水波粼粼,不禁扬鞭赞叹道,“悠悠西蜀一江水,胜似北国万里雪!”
赵云说,“川西虽然江山秀美,天府之国,鱼米之乡,但我还是想回老家去,看看那生我养我的地方——常山真定大梁镇。真有那么一天,我与你回到故乡,乡亲们看见了你,一定会说,‘子龙怎么将一个‘西施’带回家了!”
“我成了为你衣锦还乡时的装饰品了!”
“你不愿意随我去大梁镇吗?”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能不去吗?”
他们说着走着,数段残垣断壁、一弯月形台地出现在前面。
赵云对樊榆说,“嗨!你看那里好似一座古城!”
樊榆抬头望去,指着更远的地方,“那里还有一段城墙!——看样子这古城比雒城还大呢!”
“不知是那个朝代的遗址?”
樊榆见一个农夫在断城旁边的麦地中收割麦子,“哪里有一个农夫,过去问问。”
赵云、樊榆下马,向农夫走去。
农夫见两人身着戎装,佩戴宝剑,非常诧异,“二位是……?”
赵云上前谦恭地说,“在下姓赵名云,字子龙,系汉中王属下,出哨至此,见那些残垣断壁,有些不解,故来请教。——这是我的夫人,名叫樊榆。”
农夫放下手中的镰刀、麦穗,连忙施礼,“啊!你是子龙将军!你在长阪坡救阿斗、在汉中空寨退曹军的故事,很多人都津津乐道。——你是一个当之无愧的英雄!老朽得见将军,真是平生之幸!”
“多谢夸奖!”赵云接着问,“此处偌大一座古城,是哪个朝代的遗迹?”
“此处地名叫三星堆。这些残垣断壁是古蜀国都城的旧址。”农夫接着自我介绍说,“老朽姓傅名义,家住前面三星镇,是古蜀国的遗民。”
樊榆好奇地问,“老伯,你可知道古蜀国的始末?”
“草民是蜀地的人,是蜀王蚕丛的后裔,对祖先故国的始末当然知道一些!”傅义想了想,接着说,“远古此处本无国。先祖蚕丛在湔山教蜀人养蚕织衣,夏避烈日,冬御风雪,使蜀人过上了丰衣的日子。蜀人就拥戴蚕丛为王,于是就有了蜀国。及至鱼凫女王之时,教会了蜀人以木、石、骨牙等坚物为器,织网捕鱼、围山猎兽,从此蜀人又过上了足食的日子。——蜀人足食丰衣,富足了。身处穷山恶水的蛮夷见了,就眼红,常常出山来抢劫。那时在越嶲、汉嘉一带经常发生战争,经常有人被杀死杀伤。鱼凫女王为了抗击蛮夷,亲自带领臣民到南山采矿炼铜,制造了各种兵器和面具,来抗击和吓唬蛮夷。‘欲将工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铜制的兵器、面具,不但打败了蛮夷的侵扰,缴获了很多的玉器、象牙、黄金之类的战利品,还扩大了蜀国的领地。”
赵云、樊榆认真听着,就像小时候听们讲故事一样。
傅义见二人听得认真,愈说愈有兴趣,接着将远古文山大战的情景作了具体地描述,“鱼凫王和将士们个个身穿绳衣、头戴青铜面具,在文山下与蛮夷激战。刀枪相搏,喊杀震天。蛮夷死伤无数,且战且退,逃过外江,躲进了深山老林。将士们胜利了,手里拿着缴获的战利品——象牙、犀角、玉圈等,跳着舞,吼叫着。还有几个将士用刀背敲打着面具。鱼凫王将手一挥,喊道:‘回寨!为将士们犒劳。’据说那天夜晚寨中火堆熊熊,光焰夺目。一群扮着鸟兽的蜀人围着火堆手舞足蹈。女王鱼凫和女侍坐台上,吃着酒肉,看着歌舞。跳舞者手舞足蹈,越跳越狂;围观者眉开眼笑,不停地唿哨喝彩。”
樊榆插话说,“那时,蜀人的国都不在这里吧?”
“是的,那时的国都还在金沙。若干年后,杜宇王登上王位,北上巡游,与湔江的一个女子喜结良缘,就常来湔江这一带打猎。他见此处澳野千里,风水祥和,就将国都迁到了此处。”傅义指着一段段城墙,继续说,“迁都到此之后,杜宇王亲自带着臣民开荒种田、围猎捕鱼,蜀国更加强盛,周边没有哪个国家敢来侵扰。——杜宇王到了年老的时候,壮心不已,想使国家长治久安,日思夜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即用先人开启蒙昧的智慧、百折不挠的意志、富国强民的灵魂来教化子孙、武装臣民。于是,他叫能工巧匠在城中修筑了几个祭坛,在上面用青铜铸造了象征强盛和希望的神树和金鸡,然后将祖先狩猎、捕鱼、采铜工具,抗击蛮夷使用的兵器、面具,还有缴获的战利品,如象牙、犀角、玉器等,收集起来,陈设上面,每逢寒暑易节,就与臣民一道到坛下祭奠神灵、祷告先王。”
赵云问,“杜宇王如此劳民伤财、费时费力,有何益处?”
“益处多多!”傅义接着说出了祭坛、祭品的好处,“在每次祭祀之时,都要由长者回忆和颂扬先人的勤劳、勇敢的事迹,都会使大家增强勇气与信心。的确,通过祭祀,先人的智慧,意志、灵魂得到了发扬光大——王公贵族励精图治、平民百姓更加勤劳、边塞将士更加勇猛,国力空前壮大。那时的蜀国,完全能与中原的大国分庭抗礼。曾经秦孝公受商鞅唆使,派一员大将率三万秦兵越过秦关,与蜀军遭遇,战斗结果,三万秦军全部被蜀军歼灭。这是古蜀国的早期的历史,也是我们蜀人的荣耀。——我老朽每逢说起这些事都会激动不已!”
赵云不禁又问,“怎么蜀国后来又被秦国兼并了呢?——你说的蜀国很强大,恐怕不实在吧!”
傅义不高兴了,“赵将军,你是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人,难道对‘月满则亏’、‘物极必反’的道理都不懂吗!”
赵云连忙施礼,“请傅老指教!秦军是怎样将蜀国灭亡的呢,为何一个偌大的国都就成了这么一片废墟了呢?”
傅义见赵云很有兴趣,又高兴了起来,“秦军进犯蜀国惨败之后,秦、蜀之间就结下了不解之仇。有远见的人都应该料到——两国再次发生战事必不可免。然而杜宇去世后,后来的蜀王及王公大臣只顾贪图享乐、肆意欺压百姓,致使蜀国的国力日渐衰落。而秦国则不同,长期贯彻商鞅制定的法律,励精图治、不断壮大。及至秦惠王执政,为了雪耻,也为了进一步扩大疆域,采纳了张仪收复蜀国的计策,派司马错率数万精兵,复出秦关,进入蜀境。蜀王仓促出兵应战,但这时的蜀国已经不再是从前强盛了,一遇秦军就节节败退,最后就只有凭借这国都的城池与秦军抗衡。”
樊榆关心地问,“抵抗住秦军了吗?”
“最后一代蜀王,——也不知他叫什么名字了,大概是杜宇王之后的第十代国王了吧。”傅义接着指了指那些残垣断壁,话音有些沉重地说,“他见秦军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心里非常害怕,就领着太子、大臣走下城头,来到祭坛边,抚摩着祭坛上的神器,突然感觉神器中充满了先王的智慧、意志、灵魂。‘这才是最伟大的珍宝’,他跪在祭坛下向先王请罪祈祷后说,‘留下这些神器,蜀国就有复兴的希望’。于是,他下令挖了几个土坑,叫卫士将祭坛上的神器全部放进坑中,用土埋藏了起来。——秦军攻破了城池,见人就杀,见房就烧;百姓、士兵倒在了血泊中,宫殿、民房化为灰烬!蜀王带着太子、大臣在护兵的保护下突围出城,逃到武阳,被秦军追上。护兵上前抵抗秦军,全部壮烈牺牲;蜀王惊慌失措,爬上马背又落了下来。司马错驰马追上,一刀砍中蜀王腿杆。蜀王啊呀倒地。秦军一拥而上,将蜀王捆了起来。蜀国王公大臣吓得跪地求饶。……司马错将俘虏集中一起,对部将说,‘讨伐蜀国大功告成。——将蜀王就地正法,将这些对抗秦军的俘虏全部坑杀!’他的将士拿起刀、剑,将俘虏——几万蜀军全部赶下了早就准备好的土坑!……”

“好残酷!”
傅义的话音梗塞了,“二位将军,你们看,昔日的繁华的国都,就只遗下了这些残垣断壁了!——秦军真是太残酷了!你们是北方人,一定知道秦国大将白起坑杀赵卒四十万的故事吧?”
“在下是冀州常山人,是赵奢将军的后裔,对白起坑杀赵卒的故事当然知道。”赵云说。
傅义越说越气愤,“真是太残酷了!秦军攻破蜀都,不但见人就杀,而且将王宫、祭坛、民宅全部捣毁、焚烧。可以说,他们比秦国的白起坑杀赵卒还要残忍!——那蜀王埋藏的神器在哪里,一点也未显灵!蜀王想借神器中蕴藏的蜀魂、灵气来复兴蜀国的希望,完全化为了泡影!唉!每逢说起这些事,都使人觉得心痛!”
这时远处丛林上空,一只杜鹃飞行如箭,一会儿落在树枝上,不停地唤着,“快割!快割!……”凄厉的叫声响彻云霄,穿透了人们的心扉。
傅义触景生情,两眼湿润,声音嘶哑,“赵将军,那就是杜宇王化作的神鸟。杜宇王知道他的后人将祖先的基业败了,既愤怒又不甘心。它还想复兴蜀国,不停地鼓舞着他的后人勤奋努力、快快收割。唉!死去的先王阴魂不散,总想叫他的后代们辛勤劳动,东山再起!——难啊!千百年来,他叫破了嗓子,叫出了鲜血,也无济于事!”
“古蜀国的历史真悲壮!”樊榆叹息一声,说,“只可惜《史记》中没有详细的记载,很多人都不知晓!”
“老朽不学无术,敢问写《史记》的人是哪一位?”傅义问。
“前汉的太史公司马迁。”樊榆说。
“可惜呀!可惜!”傅义遗憾地说,“太史公司马迁对历史也太不负责任了!我古蜀国的历史居然成了野史!”
“这其中定有缘故。”赵云说出自己的看法,“也许是因为太史公被那汉武帝处以了宫刑,体弱多病、疏于游历,未到此处作实地采访,才使这重大的历史成了野史!”
“但不知谁能将这一段历史补写出来,使之流传后世?”傅义说。
“听说蔡邕先生的女儿蔡文姬被曹操从匈奴赎了回来。”樊榆说,“可否设法将文姬小姐请来,将这段史实收录进历史典籍?”
“不可能。”赵云说,“蔡文姬是整理汉史的,不是古蜀历史,文不对题,况且,她已经被曹操利用,住在许都,身不由己。——绝不可能请她过来!”
“遗憾!”傅义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赵云看了看一望无际的荒野,将话题岔开,“此处水土很好,为何农夫们不来开垦种粮呢?”
“此处为蜀王败军丧国的不祥之地,人人避而远之。”傅义回头望着远处的村镇,说,“整个三星镇不过两千余户。人少地多,谁来开荒啊?”
太阳渐渐西下。杜鹃鸟还在林中无可奈何地叫唤着。一望无际、绿草如茵的荒原上洒满夕阳。一段段绵延起伏、时断时续的古城墙,显得格外神秘,深不可测。
赵云施礼,“老人家,天时不早了,就此告辞!”
“恕不远送!”傅义目送赵云、樊榆离去,弯下腰继续割麦子。
赵云、樊榆带着士兵沿着坍塌的古城墙驰马而行。
赵云向左右扫视着,对樊榆说,“这是一片台地,可以设为中军帐;那边有一条小河,水草丰茂,可以驻扎骑兵;前面地势平坦,可以种稻麦。”
“你打算将人马带到这里来屯田?”
“是,将大营迁徙过来,一边练兵、一边开荒种粮,军中粮草短缺的问题就自行解决了。回去就向主公、军师提议。”
樊榆策马登上城垣缺口,看着一望无际的荒芜的原野,看着血红的夕阳,诗兴渐生,不禁高声吟道:昔日传闻古蜀事,今时有幸来观光。
蚕丛织布驱寒冷,鱼凫拉网绝饥荒。
为与商周抗大礼,掘池筑城若金汤!
秦人不惧山水恶,天府国中摆战场。
从此坚城成断壁,农夫哽咽话沧桑!
鼠兔遍地稻麦少,满目夕阳照凄凉!
明主雄霸两川地,荡除奸恶扶善良。
巡逻路经旧都处,杜鹃声唤豪情扬!
欲借先人珍宝地,养育猛士卫家邦!
斗转星移太平日,相伴夫君返故乡!
“你又在吟诗了!”
“不用修改,随口道来,怎么样?”
赵云由衷地赞叹,“好诗!你的诗中,此为第一!”
樊榆觉得赵云在贬低自己以前写的诗,“以前写的都不好么?”
“你以前的诗不是离愁别恨、就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与蔡文姬的诗差不多。——总是使人提不起劲来!这一首不同,有使人深思、催人奋进的感觉!”
“你除了称赞高祖皇帝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之外,谁的诗在你眼里都是无病呻吟!——嗳!那曹孟德的诗如何?”
“时如醉汉狂呼,时如寒鸦低吟。都不你如这首诗好!”
樊榆不禁笑了起来,“你成天想着练兵习武、治国安民、建功立业、光宗耀祖之类的事,哪里懂诗。我告诉你,诗言志、诗言情;各个诗人的处境、心境不一样,关注的角度也不一样,所写诗的意境就各不相同。你怎能按你的好恶来品头论足呢!——今日这诗只不过与你的心志有了共鸣,你就说最好。——妄加评论!”
站在一边的兵士都不禁笑了起来。
“不争论这些无聊的事了。走吧!——嗳!你把今天的诗抄写出来,我拿去给王上、军师看看!”
“什么意思?”
“他们看了一定答应到此屯兵。”
“你自己抄!”
“我记不全了。”
对面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一个小将过来,见了赵云,喊道,“赵将军,王上传令,叫各路将军在四月十六日回王府议事!”
“后天。”赵云说,“知道了。”
小将去后,樊榆说,“回去再抄给你吧!”随即勒转马头,走下残垣,一马当先,跑上了官道。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