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北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下午的时间李青城都在极度郁闷中度过,仅有几个问价的也很快谈蹦,他弄不清薛山的突然离去是才发现了这个买卖不好作真的要去卖衣服,还是原本就是给自己设好的一个大坑。
盘算下六千多斤的瓜还没出去多少,照现在这样的速度下去不知得多少天才能出完,接着又想起这一路贩瓜的花销薛山竟没出一分钱,全是自己垫的,也难怪他会轻松的摔手而去了。
到了晚上因为一个人看摊也没有吃饭,等大棚里清场锁门后仍一人孤魂野鬼似的在附近游荡。两腿累的发木了才想起杂路边的小摊上要碗面座下,就着寒风一起往肚子里吞咽,脑子里仍是翻来覆去的乱转着理不出头绪。
快到十点钟时,觉出情况有些不对劲的卫秀雪和卫换山两人找了过来,把李青城喊回家,路上听了突然出现的变故都沉思起来没有出声,象是也感到到了这件事的严重。
第二天早晨李青城只得照常出摊,但生意显然没有昨天的好,整个早晨的高峰期,大棚里来进货的人熙熙攘攘,又把价格再调低了五分,但也只有过来看的,没有做成一笔买卖。李青城意识到十有是这批瓜进的不对路,形式严峻了。
八点多的时候薛美娜又赶了过来,看着她甜言美语的样子,李青城才觉着自己的心里透出口气,可不一会儿就发现美娜的眼角有些发肿,显然是哭过了,便忙心疼的问原因。不问还好,一问倒把她引的泪水涟涟起来。
听她抽抽搭搭的说了半天才弄明白,美娜因为责怪哥哥退伙的事和嫂子吵了架,李青城便故做大度的拍打美娜的肩膀说她太憨,女心向外也不用太明显了,可只片刻间不知是气还是愁他自己的眼角里也变湿润起来,慌的转了话题尽力的遮挡。
中午时美娜的妈妈给送来了饭,一边伺候着李青城吃一边絮絮叨叨的道歉,话语里满是儿大不由娘的无奈。
吃过饭李青城便强劝着美娜跟她妈一起回去,而且又捎上了一个西瓜,心里想着反正好坏不在这几口,再说薛山退缩肯定是惹不起自己的媳妇,跟他们一对母女也没有任何的关系。
到了下午舅舅帮着雇了一个人,一起过来跟着看摊、翻瓜,李青城也得空出去跑一跑干些推销的事,不过他人生地不熟的没有一点儿成效。
开始时卖瓜的摊位定的是七天的租期,因为快过年了别的摊子都是生意红火,租费要提,而李青城的瓜还没买出去四分之一,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腐烂,每当把一堆流着汤水的破东西倒掉的时候,李青城就会恍惚的感觉到所有的西瓜最终都被自己仍进了垃圾箱。
最终摊位租期到期的前一天,卫秀雪出面把所以的西瓜全部按进价买给了大棚里那个最大的瓜贩子,几百元买的几条盖瓜用的棉被也都作了搭头,算下来这趟买卖一共亏了上千元,还不算其中搭的辛苦。
虽然非常的沮丧,但李青城没闹一点儿“不蒸馒头、蒸口气”的意气,事情到最后他觉出自己似乎不是干这行的料,也更庆幸没有直接与薛山一起买柜台做买卖,算是为领略下与人共事的诀窍交了一笔学费。
处理完一摊子烂事,李青城就故意不想以后自己该去干什么的事,好好的休息了几天,又恢复了与薛美娜相依相拌的日子过的非常的惬意。
这天下午天黑了才回家,吃剩下又热过的饭菜,卫秀雪给李青城递过来一封挂号信,见落款是祁山县的河山公司,便连忙放下筷子拆开,原来是公司给股东的通知函,年底董事发福利,让春节前去领回来,不过要去总公司,千里之外的青云城,正好电视里在播天气预报,那里已是零下十几度,滴水成冰。
第二天上午给发通知的河山公司总裁办去电话询问,回答说是总公司的通知,详细情况他们也不了解,临了电话还好心的提醒去时带好身份证才能领东西。
全家人一起合计下,决定还是让李青城跑一趟,毕竟一个资产几十亿的公司不会随便糊弄人,也顺便宣誓下自己股东的身份。出门的棉衣、钞票的都很快准备好,就是身份证明有些麻烦。
李青城的户口一直在祁山县,去英国时用的护照,归国后也一直没办身份证,好在家里的户口本卫秀雪带过来了,翻箱倒柜的找到后翻开一看李河山的户口还没有注销,又引全家人一阵默然,在加上前阵子李青城的驾驶证也已办好邮寄过来了,就都一起带着上路。
于是又在一天的清晨李青城踏重新踏上了长途汽车,不过这次是北上。随着窗外景色的变化,由农田、草场相间到全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渐渐的可以看到结冰的水面,汽车内的热风也适时的呼呼的开了起来,看的倦了,李青城紧下羽绒服外面又套的一件军大衣开始泛起迷糊。
下午五点多的时候到了本次行程的中转站——K省省城,出了汽车站后天已大黑,好在边上就是火车站,按计划李青城先去售票厅买了张去青云城的火车票,凌晨三点多才能剪票上车。
因为是事先都打听好的,李青城也不着急,先在每个车站附近都会有的小吃摊上解决了肚子的问题,没带行李正好方便在火车站附近闲逛一阵,想到舅舅和母亲临来时一再的叮嘱,抑制住想看下这个北方大城市夜景的想法,直接往侯车室走去准备在那里挨工夫。
谁知候车室只允许持票的人在剪票前一个小时入场,被拒后李青城泱泱不乐的转回身,在站前的廊道里来回转几圈,看到一些乡下打扮的人就席地裹着被子休息,踌躇下想到自己可没带这样的重装备,真要在这风天雪地里熬到三点恐怕就不用上车,得直接送医院抢救去了。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当李青城的眼神越发忧郁的时候,身边跟过来一个中年妇女招徕他去住旅馆,而且旅馆就在脚跟前,刚才李青城光顾发愁了就没看到,门口戳着的大牌子上写着车站三产,舒适卫生、提前进站、价格优惠,正好不用担心住了黑店或火车误点。

问好价格到上车收三十元,心想跟去市里住旅馆差不多,但这里的方便是比不了的,等交了钱跟进去,李青城却有些傻眼了,原来所谓的三产旅馆就是从候车室里隔出一小角用三合板封成了一个的小格子,每个里面摆了几张上下铺的铁床。
李青城被领到里面的一个小间门口,带路的人指了张里面的下铺转身就走,自己犹豫一下抬腿进到里面又差点儿被一股烟味儿、脚臭味、发霉味儿呛出来,抬手在鼻子前扇一下坚持住,里面一个人都没有,算是给了自己一个单间,心中感叹下也就是自己傻,睁着眼往这陷阱里跳。
借着混暗的灯光看到桌子上有台电暖气,先过去打开,既然钱花了也就别客气,座到自己的床上也看不清被褥是赃是净,听到后面有翁嗡的人声,想一下明白该是隔壁候车室里聚满了人,就不由的苦笑一下,自己也太实诚,刚吃过次亏又轻易的信人。等呆的倦了就侧躺到床上,鞋也没拖,裹紧大衣,把旅馆的被子横搭在腿糊糊的睡了过去。
正香甜的时候听得门口一声暴响,李青城就被惊的一下从床上跳起来,原来是领过来的那个服务员把房门一脚踢开,见他起来了又嚷一句:“去青云城的,该剪票了”,说罢扭头便走。
果然这时候车室里的喇叭开始广播去往青云方向的请到几号口剪票,于是李青城就沿一个小夹道往里走,比从正式的剪票口先一步上了火车,等找到座位坐下,看到车厢两侧刚上来的的人还象堆无头苍蝇似的往里挤,想到误车的后果不由的在心里感叹这里的服务还是不错,算是几十元没有白花。
又是颠簸半宿,当李青城走出青云火车站时正被迎面升起来的红彤彤的太阳影的眯起了眼睛,过了片刻身后高大的钟楼上传来悠长的“噹、噹”巨响,早晨八点,新的一天开始了。
这次李青城吸取了教训,没有座公共汽车,更没理会那些廉价的拉客三轮,直接与一辆桑塔那出租车谈好了四十元包车把自己送到青山路二十五号的青云钢铁公司总部。
出租车沿着正对火车站的城市主干道一直往前开,很快与越来越多的车流汇合到一起,而两侧的自行车则更如潮水一样,随着路口信号灯的变换不断起落,嘈杂的车声、人声喧嚣不断,似乎在印证着一个城市的繁华。
多长时间没看到这样热闹的场面了,李青城斜靠在后座上不住的向外打量,透过两侧的行道树看到这里的多数楼宇都修的一样的高大、堂皇,有一种凛然、庄严的气势,回想下才明白青云钢铁公司是建国初期由苏联援建的国家重点项目,青云城又因青云公司而立,所以这里的建筑多是原来的苏联风格。
汽车出去七、八里后两边的行人渐少,路上多是些货车和通勤的公共汽车,两侧的建筑也变的稀疏起来,不时见到大片的林地和绿化带。这时前面很少说话的出租车司机略回下头解释,厂区和市区原来是隔着很远的,不过由于几十年的发展两下快要连到一起了。
果然不久前方出现了高耸的烟筒,下面排列着的几个蒸发塔正冒着渺渺的白烟,李青城明白这是钢厂的自备电厂。又走一阵李青城吃惊的发现路边有列火车正与自己并驾齐驱,陆续的有七、八座高炉和纤细一些的炼焦炉冒出来,密封的汽车内开始闻到一股呛人的煤焦气味,这是钢厂里特有的味道,李青城有些贪婪的望外看着,心里有些兴奋。
青云钢铁公司号称十里钢城,果然建设规模和设备的先进性都比原来的河山公司要强上许多,想到这儿李青城不禁哑然失笑,记起前几年公司就曾引进过两台青云公司二手的百吨高炉,人家淘汰不用的东西,到了河山公司还当宝贝一样珍惜,李青城仍清楚的记得当时父亲的得意劲儿。
火车掉头而去,左侧是变成了连绵数里的围墙,墙上断续的开着一座紧闭的铁门,心想正想着怎么跟监狱一样又严实、又大,正奇怪着,出租车停住,司机告诉青云公司总部到了,见外面又是一个铁门,只是比前面的大些,门开着,上面挂着公司的牌子,出来进去的车辆、行人很多。
结账下车,在门卫简单的半办个续,按指引到正对着门口总公司办公大楼的三层,楼道里灯光灰暗,脚下是刚擦洗过的洇洇水渍,到了地方说明来意,却被告之负责此事的小赵去北京的部里出差了,估计得节前才能回来。
原地里转几圈,就没再理会接待的人还说些什么,兴冲冲而来,李青城又蒙了,最后到底不死心又连找几个办公室托人帮着给想个办法,都得到的是同样的答复。
走廊里来回的溜着圈,李青城哭的心都有了,正好到一个办公室门口挡住了一个要往里去的人,怕讨人嫌慌忙让开,错身而过的时候觉着来人有些面熟,随即想到这么远的地方哪儿有可能呢,就以为自己在幽暗的走廊里呆的看花了眼。
没想到这个人进门口后就停下来转回了身,这次虽然有些逆光,但李青城仍清楚的人出来,的确该算是半个熟人——自己与李海田打过交道的,是河山公司总裁办的罗群。
他乡遇故知,虽然以前说不好,但李青城也很激动了,好在罗群也很热情,几句便明白了他的来意,让进屋里坐下倒杯水,接着解释说自己上月刚调回的总公司,就在办公室的二科工作,几天前见过那份给下属公司老总、懂事配发福利的文件。
说罢打个电话,不打的工夫还是最初接待的那个人送来份红头文件,指给李青城看他的待遇是和河山公司的老总一样一辆切诺基越野车,再加一年三万的车马费,问请了李青城带了身份证明就让送文件过来的人复印一份,然后带李青城一起去财务科办下手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