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议决军机(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臣参见皇上。”石守信,赵匡胤,韩通,韩重赟,高怀德,张永德,曹彬,赵普等人跪下接驾。
黄俊在李重进的陪伴下大步而来,道:“都起来吧。”
“谢皇上!”群臣谢过恩,站了起来。
黄俊扫视一眼群臣,除了赵匡胤,赵普和李筠三人没有风尘之色,其余都是风尘仆仆,明显是赶了好长的路。赵匡胤随侍在侧自然不用去赶路了,赵普是赵匡胤的书记官也不会赶路,那么那个没有多少风尘之色的将军就格外显眼。
念头一转,黄俊就明其理,指着李筠笑道:“李将军,儋珪枪、拨汗马,卿之二宝,你有拨汗马赶路都比他们省了很多力气。你看看,石卿他们一个个风尘满脸,而你却不带风尘之色,有宝就是好啊。”
儋珪是人名,武艺高强,神勇无敌,尤其是使得一手好枪法,李筠很是倚重。拨汗是李筠坐骑的名字,我们经常形容宝马用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其实那是吹牛的,日行七百里就不得了了,拨汗马就是万里挑一的良驹,能一日七百里。
都知道李筠有此二宝,黄俊这话带有玩笑成份,众人忍不住轻声笑了起来。
李筠本叫李荣,为避周世宗的讳才改名筠。李筠颇有些自得,道:“臣接到皇上旨意,驰马赶来,赖拨汗善走,比起石将军他们是轻松了些。”
“都坐下。”黄俊知道这些人都是追随周世宗南征北战的心腹,有好些人还参加了具有转折意义的高平大战,自然是不能怠慢了他们。
“谢皇上!”众人谢过恩,坐了下来。
赵普站在末位,不敢就坐。黄俊笑道:“则平,你也坐下。”则平是赵普的字。
赵普一身文士打扮,恭恭敬敬地道:“皇上,臣一小小书记官,不敢在皇上面前失礼。”
“书记官也是朝廷的官,是朕给你的。”黄俊决定要对赵普来个恩威并济,调门提高了好几度。
赵普吓了一大跳,忙跪下请罪道:“皇上,臣失言,臣失言。”
黄俊这才温言安抚道:“则平,你给朕的献言颇有可取之处,是以朕今日特地恩准你也来御前商议军机,你不要负了朕的一番心意。”
赵匡胤就诧异地望了一眼赵普,心想怪不得一个小小的书记官居然能让皇上亲自点名参加御前会议,原来他早就在上蹿下跳了,准备攀周世宗这颗高枝了,心里多了几分不爽。
黄俊继续道:“你通文法,晓时变,朕看是个不错的人才,你要好自为之。”
赵普忙道:“谢皇上训诲,臣记下了。”
黄俊招手,道:“坐吧。”赵普谢过恩,不敢不就坐。
“朕偶染小恙,无暇理政,多日未见诸位将军,不知前线情况如何。石将军,你说说看。”黄俊点名了。
石守信应一声,道:“回皇上,弟兄们日日操练,皇上说打到哪就打到哪。只一样,就是弟兄们想早日再睹皇上天颜。”
仔细询问过李重进,石守信的军队坚持训练,应战准备得不错,此人的确是一员难得的将才,就一样不好与赵匡胤走得太近了。
黄俊笑着点头赞许道:“吴汉喜弄攻守之具,诸将松懈之时,他却在检修攻战之具,是以他的军队特别能打,是光武帝军中最为精锐的军队,石将军就是朕的吴子颜。”

吴汉是东汉名将,字子颜,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他有两样本事是别人无法比,一是他的军事才干过人,众将钦服。另一样就是他安不忘危,他的军队时刻准备好打仗,他朝受命可夕引道,是以光武帝称他“隐若一敌国”。
如此比拟让石守信真的是受宠若惊了,忙站起谦道:“皇上过奖了,臣不过是做了一个为将者该做的事。”
此人趋循有礼,兢兢业业,是个难得的人才,最后跟着赵匡胤闹起了陈桥兵变,恐怕和当时中原无主有很大的关系,若是周世宗在他不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黄俊不禁有点感叹世事难料,道:“为将者多也,如将军者寡。高平之战,樊爱能弃军而逃,伪刘乘乱击我军,正是将军与赵将军力战阵前,方才挽回败势。”
高平之战,樊爱能一逃,周军立时处于不利境地,正是石守信和赵匡胤拼死力战稳住阵脚,再加上周世宗亲自突阵,激励士气,最终挽回颓势,这是石守信一生中最得意的事,不免几许高兴,道:“请皇上放心,臣将一如既往,为大周誓死力战!”
只要自己在,石守信还没那胆反叛,黄俊勉励道:“将军斯言甚佳,诸位将军共勉之。”
众人齐声领旨。
黄俊直入正题道:“今天,朕把你们召到行在来,想听听你们的意见,对契丹是战还是和,是先攻幽蓟之地,还是先灭伪刘,你们畅所欲言,朕将嘉纳雅言,择善而从之。”
对于这事,将领们的分岐很大,上次商议时就没有商议出结果,周世宗又突然病倒,这事就不了了之。现在旧事重提,情况已经大变样了,众人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应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看着黄俊,等他拿主意。
史书记载周世宗很得众将信服,看来一点不假,黄俊接着道:“必要时朕会乾纲独断,但朕还是要先听听你们的意见,兼听则明嘛。你们的看法或许与朕不同,你们也要说出来,或许有些看法是朕没有想到,这对朕很重要,对大周更重要。石将军,还是你先说吧。”
石守信应一声,道:“皇上,上次商议之时,臣是反对进军幽州的,可事后臣才发现臣错了。契丹人听说大周要进军幽州,仓皇北撤,幽州几乎成了一座空城,若当时果断进军,现在我们已经在幽州喝庆功酒了。
“不过,现在的情形有些不太一样,现在北遁的契丹人又回来了,要想收回幽州不是不可能,只是难度会大很多。臣思虑再三,以为是先收伪刘为宜。”
他的话立即得到众将的赞同,不住点头,轻声附和。
黄俊不动声色,道:“刘钧据并州十二州,并州险要之处,民风骠悍,未易轻下。朕曾兵临并州城下,围城月余,适逢大雨,粮秣难以转运,再加上契丹援兵赶到,朕不得不撤兵。
“要想拿下并州,就得把刘钧和契丹分开,然后各个击破。契丹虽强毕竟太远,伪刘虽弱却难下,将军何以选择攻打伪刘为首务?”(按:并州就是现在以太原为中心的晋北之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