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迎春晚会(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于忙于排演节目以及筹备迎春晚会,这日子便过得光阴似箭了,不知不觉已到大年三十。
晚会的地点自然设在刚扩建完毕的开心茶馆,一切我认为必要的物品道具都已运往茶馆布置好,连我自己组装的古代爵士鼓都在年三十早上让张宝搬了过去。本来以为鼓手暂时只好自己兼任的,没想到虎子这家伙在乡村就经常跟村里的乐班敲锣打鼓,对鼓点节奏有些天份,没有女鼓手就先训练虎子了,经过十多天训练,勉强可以和上我和诗韵表妹的琴笛合奏,只是怎么看都没有现代鼓手的潇洒劲儿,大概虎子长得比较虎头虎脑的关系。
这南州过年的风俗倒是和我现代老家的风俗差不多,年三十上午祭祖,午饭后小孩子们就开始洗澡穿新衣然后等大人打赏压岁钱,家里也开始准备年夜饭,太阳没下山就吃完年夜饭到处游玩去了。中国绝大多数地方都是清明祭祖,我老家为何是年三十祭祖据说有个典故,传说老祖宗生了许多儿子,长大后都分家了,到了年三十吃年夜饭的时候,老大以为老二会叫老祖宗,老二以为老三会请,老三以为老四……老小以为老祖宗应该是哥哥们请去了,就象三个和尚没水吃似的,弄得大家都没请老祖宗吃年夜饭,于是老祖宗立了个规矩,年三十不管谁都要孝敬老祖宗吃饭,至于老祖宗吃不吃、到哪里吃是另外一回事,于是这个规矩就传了下来,后来就变成年三十祭祖的习惯了。有句老话叫做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意思是江西是移民的源头。古代大抵自峡以东,汉民族在长江流域之扩展,由东向西,是以江西之开发为先,后于江东(泛指江、浙、皖),而先于两湖。古代荆湖南北,土旷人稀,鲜经开发,江西人富户殷盛,善经商,开始是由于经济发展自然发生自密趋稀之移民周边地区的行动,后来明清政府有意识组织移民,于是江西人足迹才遍及全国各地。我在现代的老家就曾听说我们村的祖先是从江西迁移来的。看来这话不假,难怪这南州的过年习俗很熟悉。扯远了,废话少说!
大概下午四、五点钟,我们就吃完了除夕团圆饭,和老爹老妈请示后便带着妹妹们出门了,一路游玩向茶馆走去。
南州城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所有门户均贴着长短不一的对联。诗韵左右挽着清莲和静儿,带着贴身丫环缓缓走在前面,悄声品评着那些对联。我背负双手带着虎子、张宝跟在后面东张西望,饶有兴趣地看那些穿着鲜艳新衣兴高采烈地玩耍嬉闹的孩童,感受着这歌舞升平的节日气氛,不禁感概现代大都市里是越来越没有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春节氛围了。

在妹妹们三寸金莲快步如飞的领走之下,我们到达茶馆时天已经黑了。茶馆楼上楼下的房檐都挂满一排排灯笼,门口已经停了不少马车、轿子,估计大部分参加晚会的人员都到了。只是没看到我熟悉的豪华大奔,虽然让瑶妹妹的两个婢女回王府禀报了,看来我的小郡主不一定能来参加晚会,毕竟王府有我不知道的规矩。
茶馆二楼大厅自然灯火辉煌,天花栋梁用绳子交叉挂满五颜六色的三角形彩绸,里面的凉亭式阳台用屏风围了起来,摆了各种乐器算是小舞台,大厅四周摆满桌椅、花盆,沿着舞台围成一个圆圈,众人团团而坐,基本上是按照我吩咐的布置。苏姐姐是个不错的执行总裁。
苏姐姐兼任迎宾小姐,站在二楼门口负责接待来宾,今晚的她还真是漂亮,穿着绿底白花衣裙,披着红色貂皮大衣,头上云鬓高耸,挂满金玉头釵发簪,脸上淡施脂粉,笑容妩媚,简直风情万种嘛。当然,今晚佳人满座,我是道貌岸然非礼勿视的伪君子,自然不会轻易流口水的。问了一下来人情况,这才领着妹妹们进去大厅。
大厅右边是女孩子的座位,我已经看到靠舞台的首桌已经坐着酸梅西施、徐小姐和杜灵珠,我把妹妹们领到她们那边,大家互相寒暄后落座,我偷偷打量了一下,几位美女都是花容月貌,端庄典雅,坐在一起自然是百花盛开,大有争奇斗艳之意,真令人眼花缭乱。我不得不暗暗吞了几次口水,运了N遍柳下惠坐怀不乱神功,终于水火不侵。我征求了一下刘小姐意见,知道她邀请的二十多位公子小姐全部已到齐,晚会随时可以开始。
我走到左边男同胞的座位,和贾秀才等几位熟悉的书院同学打过招呼,然后再和杜京、胡争这两个家伙眉来眼去一番,便走到主持人专用桌坐下,重新了解了一下大家自报的节目单,审视了一下舞台上乐坊的成员。众人的目光也都在看着舞台,多数没到过茶馆的人都是一脸惊奇期待的表情。现在乐坊可是今非昔比了,瑶妹妹的婢女不在,乐坊都已经有了八人,因为苏姐姐邀请了她的四个师妹来入伙。随着楼下一阵鞭炮声,我准备亲自主持开始这个划时代的迎春晚会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