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南州书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话说我从聚仙楼回来之后,当晚天气突变,下起了难得的秋雨,把男儿当自强的豪情淋得一干二净,临窗听雨中生出一些缠绵的情绪,差点就吟出酸死人的佳句来。最后只是拿起横笛反复吹奏一首很能表达此刻心情的歌曲,把悲伤留给自己,徐小姐的美丽让她带走了。
这雨连续下了好几天,开始还觉得老天爷善解风情,这雨下得及时可爱,把徐小姐留下的离愁别恨渲染得如此淋漓尽致。两天之后就烦透了这种秋雨天气,到处湿漉漉的一点都不好玩,我只得猫在房里足不出户,倒是诗韵她们打着花雨伞在花园里到处逛,很有诗情画意似的。
在房里无事可干,只好吹笛子打发时间,开始只是吹奏那首《把悲伤留给自己》,到后来凡是记得的曲子几乎都吹了一遍,引得诗韵她们也不雨中漫步了,就呆在房里听我表演笛子独奏,一定在边听边思考我这个人脑硬盘究竟有多少G,怎么下载了那么多MP3文件。
女孩子对音律天生就敏感,诗韵自不必说,静儿内向敏感,小妹这种单纯开朗的女孩在听音乐时也特别安静,她们都会随着我吹奏的不同歌曲或愉快,或伤感,看着她们随乐曲不断变化的表情,心里直乐,对徐小姐的思念便有些淡了。
老爹又来信了,对什么功名比我还急,听说我特批秀才后有资格参加明年八月省城的乡试,便交待老妈让我参加南州书院的复习班,根本不认同我在现代里已经参加了高考并且大专毕业了。
在老妈宣读老爹寄回的如圣旨般的家信时我只能唯唯诺诺,老爹兴奋地表示要努力赚银子让我安心读书,自己经济不能独立只好先唯命是从了。模棱两可地答应老妈后,我打听了一下南州书院这个复习班的去处,让张宝带路去报了个名。
南州书院在城北,是前朝著名的乡贤开办的,南州地区据说山清水秀,藏龙卧虎,才人辈出,是有名的文化之乡,所以乡民读书成风,出过不少范进的师兄。
南州书院聚集了不少秀才童子,都是准备明年参加各级考试的,书院的老师是个满腹经纶的老学究,听说在朝廷做过什么大学士的,让我肃然起敬。在书院碰到了贾秀才,他竟然还是班长,考虑到他负责考勤,为了以后旷课不至于被开除,对不起老妈出的学费,我满脸堆笑地和他打招呼,害得他受宠若惊的连连作揖,大概没忘记我外号叫小张飞石,在武林兵器谱排名仅在小李飞刀之后,原因只是因为石头没有飞刀值钱而已。
不过我白得意了一场,贾秀才不是武林中人,哪管我飞石排名老几,其实是因为我认识酸梅会馆的老刘小刘而已。原来老刘是书院的名誉教授,偶尔会来讲讲官场礼仪什么的,有时也带才貌双全的小刘来当个评委参加学生诗评会,在贾秀才眼里,我是老刘屋顶的乌鸦,自然不敢得罪的。
贾秀才同学不但不敢小看我,还有那么点讨好我的意思,对我这个新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从他口中我才知道了南州属于明朝一个藩王的辖地,王府座落在南州北边,戒备森严,等闲之人不能接近,是世袭王爷处地,其他州县为郡王的封地。这位王爷倡导俭朴,爱民重士,喜好书史,精通文艺,口碑甚好。南州作为郡王封地之一,王爷十分关注南州书院的教育事业,对考试中举的还发放奖学金,因此南州仕子都以中举及第获得王爷嘉奖为荣。听了贾秀才介绍我才想起来,明朝各地有二十多个藩王,王爷不参与地方行政事务,但可以直接向皇帝上疏奏章,可见王爷在地方的影响力还是挺大的。
在南州书院报名后,不好意思第二天就旷课让贾秀才为难,所以我一早就哼着“小呀么小二郎,背着书包上学堂……”的准时到了书院听课,上课后老学究开讲的文章是诸葛亮的《出师表》,晕,这篇文章中学时早读过了。听老学究在介绍诸葛亮生平和文章的睿智严谨,我就不得不睡着了。
贾秀才作为班长自然刻苦好学,等到老学究讲完要提问了才发现我打瞌睡,赶忙偷偷扯了我衣袖,我醒来看见贾秀才正襟危坐,擦擦口水也昂首挺胸装成专心听讲的样子。
“诸葛亮作为一代军师,文韬武略,胸怀天下,可惜壮志未酬,蜀国也被晋国所灭,各位学子以为原因何在?”老学究提了个这么高深的问题实在佩服。
一阵窃窃私语,就是没人发言。

“这个问题说不好是未来的应试问题之一,请大家勤于思考,踊跃发言。”老学究循循善诱。
于是大家开始发言,有的说诸葛亮死的太早;有的说阿斗太软弱,有的说晋国太强大等等。
“久闻张鹏学生见识过人,不知有何高见?”不是吧,老学究也听过我大名?惭愧惭愧,这个问题实在没怎么研究。
“小生认为诸葛亮是生不逢时,天意灭蜀,如此而已。”看着同学们都把目光投向我,盛情难却,我胡诌道。
这个回答等于没回答,自然大家露出“不过如此”的表情。我微微一笑,继续道:
“大家可能不知道刘汉王朝的来龙去脉,小生得高人指点,听到一些野史消息。传说汉高祖刘邦小时候跟他祖父上山放牛,遇一破庙,他祖父走了进去后再没出来,刘邦就在那里哭,哭一下叫一声祖父,一直叫了二十四声,叫出了一个神仙老祖,神仙老祖对他说,好了,好了,你都叫了二十四声了,你们刘家将有前汉十二帝,后汉十二帝,你祖父不会再回来了,快回去吧。说完不见了,刘邦回去和他父亲说了这事,他父亲就把那破庙建成祖坟,后来刘家果然当了皇帝,西汉东汉加起来正好二十四个皇帝。你们想想,刘家已经做够了皇帝,阿斗再英明,也决无可能再一统中原,这是天意使然,与诸葛亮无关。哈哈。”
大家面面相觑,却无以反博,只好鼓起掌来。这江右地区本来就以盛产风水占卜师出名,对这种归结天意的解释还是有很多人愿意相信的。
“张学生果然见解独特,博学多才,老夫佩服,不知你对刘禅有何评介?”老学究手捋长须笑道。
“世间三国评书皆突出诸葛亮的经天纬地之才,贬斥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其实刘禅在蜀国是个好皇帝,只不过胜者为王败者寇,刘禅作为亡国之君,被人当成苟且偷安,乐不思蜀也不为奇。刘禅作为蜀国国君,能容忍诸葛亮、姜维等长期兵权在握,从不猜疑,这是处理君臣问题的典范。魏延造反,却表奏杨仪造反,刘禅能从‘魏延乃勇将,足可拒杨仪等众,何故烧绝栈道’来分析问题,算是明君。为了防止权臣权力太重问题,刘禅以费祎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主管政务,以蒋琬为大司马,主管军事,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牵制,但又各有侧重,这是防止权力过大产生贪污内乱的英明决策。其他无论是为免除猜疑废除大臣妻子母亲宫廷朝贺的礼节,还是魏延叛乱被杀后仍念其功劳厚葬等等,均表现了其聪明果断的头脑。刘禅领导蜀国41年,政局稳定,百姓安乐,能说他不是好皇帝么?”
“张学生精通史书,见解入微,实乃我南州难得高才,老夫领教了。”老学究倒是不迂腐,对我赞赏有加。其他同学多数都面露钦佩之色,我心里好不得意,不过表面上还是谦虚了一把。
不管如何,要我天天准时上学读八股文是不可能的,反正班里也没有女扮男装的祝英台,老子无缘和她研究新版梁祝故事的美好结局,所以我还是经常逃课的,基本上在家里就说去书院,到书院报个到就留下张宝看书籍文具,我则带着银子在城里穿街走巷考察风土人情。
仪凤楼自然是先要去的所在,那天到了仪凤楼老鸨就象见到老相好似的对我百般奉承,我以为小翠帮她挣了不少银子,自然对我另眼相看。聊了一会才知道,老鸨是要我帮她再教个白狐出来,因为小翠已经离开仪凤楼了。我晕,这么快就知道走**?
原来小翠的确因为弹唱《白狐》而成了明星,帮老鸨挣银子的同时,由于我和老鸨的约法三章,她自己也有不少分红,渐渐就有离开仪凤楼之意,因她只是在仪凤楼唱曲而没有卖身,人身是自由的,老鸨也没办法,极力挽留之后还是在几天前让她离开了仪凤楼,老鸨也不知她去向,但怀疑她还在南州,只是不想在青楼卖唱罢了。这点我也相信,小翠应该是不甘堕落的女子。
小翠已经不在,我又不想鬼混,对仪凤楼便没了兴趣。想着小翠赚了点银子就跑了有点失望,虽然自己对她也没想过施恩图报,但这样不辞而别感觉还是不爽。本来还想再教她几首新歌,把她培养成古代超女大红大紫的,暗叹她太没理想了。唉,女子无才便是德,也不能怪她。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