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章】骚包的小学生涯(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笑的是,半月之后的张老师竟然完全照搬了丁海的话,面对着教育局的领导,面对着几百名教育战线的,他这样发言道:
“各位领导,老师。今年我们班的成绩由原来的中游一下子上升到现在的四年级全市第一,局里和学校的领导让我总结一下经验,其实我也没有什么经验,但是我又好像有那么点经验,真正说起来,有这么三条。
第一,在局领导和学校顾校长王主任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班才能有正确的发展方向。这是首先要强调的。
第二,我想,我的成功来源于一条理念,什么理念呢?那就是,我多次在我们班强调过,学生现在的学习不是为了成绩,而是为了学到对自己有用处的知识,换句话来说,就是“不以成绩为目的,而以知识为目的。”到头来,不以成绩为目的却出成绩,反倒有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
第三,我个人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今年,我们班转进一个同学,叫丁海,这个同学学习成绩优良,热爱班集体,乐于助人,在他的影响下,我的“不以成绩为目的,而以知识为目的。”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全面的实施,我以他为中心,在同学们之中深彻的展开学习知识的互帮互助活动,在晚上放学后,他们竟然主动提出要留下自习一段时间,全班的学习风气十分之浓厚,我用一句话来说明这种现象,叫做,“一个好学生可以带好一个班级”。”
我的发言完毕,请领导和同行多多指导。”
下面的掌声长久不息,局里的领导总结认为,这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经典的经验,从此,优秀教师和“不以成绩为目的,而以知识为目的。”理论发明者的光环始终笼罩着张老师,他再也没有为奖金发过愁,当然,这只是后话,同样声名鹊起的还有好学生,丁海,一时间也是风云人物。
87年夏天丁海要上五年级了,一开学的时候,丁海就读的西城小学的校长便陷入了一种困境,他没有想到他们一个普通的西城小学竟然有400多名外校的学生要来借读,而且别的班级还不去,专门要求去五年级一班就读,市里的领导,局里的领导,区里的领导,老板,处长,社会名流,打电话的打电话,写条子的写条子,送礼的送礼。哪个他也得罪不起,可是五年级一班就那么几间教室,怎么能放下那么多人?顾校长的头发几天间竟然几天之间白了不少。最后没有办法了,以身体不好为名出去疗养了一个月,回来的时候事情也不了了之。
1989年3月,小学6年级的丁海,获得江苏省奥林匹克数学赛小学组二等奖,要知道,他是在没有辅导老师的情况下得出这么一个成绩的。学校没有当回事,临比赛前一天找到丁海,说是“明天有个数学竞赛,明天跟着老师去一下,记着换身干净衣服。”结果初赛过了,学校没有什么表示,只是跟丁海说要再接再厉给学校争光,徐州市的预赛竟然是丁海一个人去的,学校的带队老师那天自行车带扎了,就让丁海一个人去了,他心里认为,徐州一小,徐州的许多高校附属小学人家就有专门以数学竞赛为主要目的的班级,丁海再强大也是一个孩子,他怎么会成功呢?走走过场下来算了,这样也算是为学校争光了。没有想到,徐州市的预赛丁海竟然又以全市第2的成绩通过了,接下来就要去南京比赛了。学校得知情况后,紧急派一个老师辅导老师辅导一下丁海,那老师倒是经常被一些题难倒,反过来问丁海该自己做,丁海临考试的时候,那个辅导老师拉着丁海的手,说不出的依恋,语重心长的说,“丁海啊,时间怎么就这么短呢?说实话,我真是没有教够你这个学生,跟着你,我的进步很快啊!!”
南京的奥赛高手云集,王主任领着丁海匆匆的坐火车来到南京火车站,结果王主任来过也不过2次,学校以前又没有学生参加考试,没有经验。两个人饿着肚子找到竞赛的学校的时候,考试已经开始了半个小时,一共也就两个小时,丁海饿得两眼昏花的打完了卷子。回来的路上,王主任认了一路的错,丁海倒是安慰起老师来了,其实也真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校长知道了情况,校长恨不得抽自己几耳光,但是后悔晚了,要是让丁海再考一次的话,他准会出成绩的,至少也是三等奖。但是总不能拖着不让丁海毕业吧,那样谁还敢上学?
但是结果却大大出人意料,没有辅导老师,长途奔波了8个小时,2顿饭没有吃,只有别人3/4答题时间的丁海以0.5分的之差,屈居了江苏省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小学组的第二名,结果回来那天,学校单独为丁海升了一次旗,当他在国旗下接受全校老师和同学鼓掌的时候,他只说了一句话,“我第一次感到了荣耀。”
孙长山这几年过的也是很高兴,不知不觉,孙长山感觉自己年轻了不少,惹得邻居大妈大婶的老要给他找对象。日子过的也越来越好,一年纯收入至少3万,不愁吃不愁穿。令孙长山最爽的时候还是给丁海开家长会,例行的程序就是,老师先在上面宣布一下成绩,再把丁海一顿猛跨,然后说,你们找丁海他爸爸取取经吧,接着“哗”的围上一群人来,什么厂长啦,书记啦,处长啦,递烟的递烟,捶背的捶背,烟接不了,那好,两只耳朵一只再来上两根。

四毛的兴趣变成了足球,那时,家里有足球的几乎没有,就是学校体育室里有两个,晚上放学后,总是软磨硬泡的从胖胖的体育老师要来,踢到8、9点回家,倒也结识了一群好伙伴。后来丁海看他这么喜欢足球,觉着有自己的努力与艰苦就够了,至少要保证四毛一个美好的童年,他愿意干什么就干点什么吧。于是,两个人就有重温了一下同年代生活--一起去捡了一天的垃圾,买了一个最好的足球。他不想给爸爸添什么麻烦,让得知情况的孙长山好一顿说。哪知道,这里。即将走出一个令世界震惊的足球王子—四毛。
孙佳非常疼爱这两个弟弟,特别是丁海,丁海跟她接触的太多了,天天晚上缠着她问这问那的,真是个烦人的小牛皮糖。不过有时候,她还感觉到做姐姐的无助,这个比自己小5岁的小屁孩,怎么懂这么多问题,回答不上来,又有损姐姐的威严,久而久之,对于不会的问题,她有了自己的回答,“这是为什么呢?要靠你自己去想,我告诉你,你的印象不深刻,你要自己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有了好吃的,孙佳先问弟弟们吃了没有,早上起来,跑步回来就去把饭做上,等着爷几个练武回来吃,她感觉到自己很是幸福,就算这么过一辈子,也是非常高兴的事情。
豪杰和豪妮并没有因为丁海和四毛搬家了就不过来玩了,反正家里地方宽敞,有的是地方,学习和玩的时间晚了,就不回家了,直接在孙长山家里住了下了,豪杰的父亲也不过来找,他自己还不知道已经醉在了那条路边上了呢。豪杰愿意到孙长山家里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孙佳,他对孙佳倒是一见倾心,在豪杰的眼里,犹如是天上的仙子下凡,少年的心中不免有种懵懂的情愫在其中。豪妮看见丁海就像是猫见了腥,干什么也要丁海和她一起干,每次看着豪妮柔弱的身体和期待的眼神,他都没有办法拒绝。久而久之在被人眼中,他们俨然就是青梅竹马的一对,但是对于这种情况,丁海的姐姐---孙佳总是莫名的表现出一定的烦躁,谁也说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就连她自己也常常质问着自己。
从九岁到十四岁,丁海和四毛不断的学习着,业余的时间,大多数用来看书,看报纸,也帮着爸爸过秤,、收点废品什么的。两个人本来就是勤劳的人,这一些自然不在话下。
89年的夏天,丁海看到拣废品的越来越多,像孙长山这种小的废品收购站也如雨后的春笋一般冒起,竞争越来越激烈。丁海要求爸爸主动联系大的酒厂,塑成厂,炼铁厂并和他们签约,任何一个行业要发展变的强大就不能受制于人,而要取得利润就要在这个行业的最顶端。丁海和孙长山分析道,“现在签约的最主要的困难就是数量要大,而且送货要及时,但是数量虽然有点大,但是从业的人多了,垃圾回收率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的。再就是要扩大规模,规模大了,数量自然就上来了。”
丁海有动员孙长山把附近几家农舍和空地买了下来,达到了15亩左右的规模,招聘了3个小伙子1个中年妇女,到工商所领个证,起名叫“聚宝盆垃圾回收站”,就红红火火干了起来了。丁海什么事情都能搭上一手,从设计房屋到规划堆放地点、车道,再到日常生产经营章程的制定,丁海都像是专家一样拿手。那几个雇佣的工人都戏称丁海为“二老板。”
这次大规模的扩展花光了孙家大约10万的全部积蓄,但是不得不说,这一步走出了原来狭小的,窄面、低质量竞争的范围,把自己的姿态放到了鸟瞰整个中州废品收购业的地位上,要知道,当时的农民还没有眼光,或者是没有勇气去联系他们认为是大地方的人和工厂。
当然效果是显著的,每隔半月,就看见酒厂,塑成厂,炼铁厂的大卡车拉出高耸的废品,钱,当然也不会少了。家里生活条件好了,盖起了大瓦房,丁海和四毛也住到了属于自己的一间屋子。没有什么压力,父慈姐爱,没什么事情,就只有学习了。
可以说,丁海的小学生涯是过的极其风骚的,每次考试,总是包揽第一第二。老师们觉着,他们两个真是天生的一对,自己当初的感觉真是没有错。丁海的相貌也逐渐长好了,瘦削的瓜子脸,不大但是有神的双眼,高高的鼻梁,微微有些翘起的嘴唇,让人一见,第一感觉就是,想对他笑,第二感觉就是,想摸摸他的头。谁说不是呢,乐于助人、干活任劳任怨、学习又好的孩子,谁不高看一等?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