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前往大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冲榜中,求推荐票啊,急!急!急!
※※※※※※※※※※※※※※※※※※※※※※※※※※※※※※※※※※※※※※※
“幼稚,太幼稚了,一点政治头脑都没有!做事情之前,你就不会想想后果,难道你以为这是小孩过家家吗,太让我失望了!”李国强脸色铁青,大声呵斥,“你以为你做的天衣无缝是吧,人家难道都是傻子吗?有心人稍微一查,还会查不出来!你要知道,你不是一般人,你是有工作职位的,你的所作所为在一定程度上是代表我们这个集体的。你这样做,会让别人怎么看我们,这个你想过没有!”
何国栋站在一边,低着头,一声不吭,他也没想到事情会弄的满城风雨,差点形成一次政治事件。
刘国强也说累了,喝了口水,再给自己点了根烟。说实话,他也没想到莫名其妙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还好联合文化公司方面反映的及时,立马给港督府抛出了个台阶下,现在对于这件事的本身大家反而不关注了,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刚刚被香港媒体授为“少年天才商人”的事件主人公——张哲帆的身上!
不过这次自己又欠了对方一个人情。想到这个年方二十的青年,刘国强总有一种看不透的感觉。说他行事随意吧,又好像精于计算,像上次的房价事件,把各方面的反应都考虑了进去,好像一切都在他的算计之中。但说他行事老道吧,又不太像,按最新的消息,他好像早在在报纸曝光之前,就已经得到了消息,整家人都搬了家,可最后还是被记者搞得一副点措手不及的样子,真是看不懂这个人。
一根烟快抽完了,刘国强看了看边上的助手,见他虽然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眼光中却还是满脸的不服,不由心中暗暗叹了口气。一个人失败并不可拍,可怕的是不知道败在哪里!刚想开口再说几句,转念一想还是没有说出口,毕竟自己和他的关系还没有到可以随意教训他的地步,说多了反而会遭到记恨。反正这次事件后,他在香港也呆不下去了,还是等他回京城后,让老首长来说吧!
张家出了个麒麟儿啊,刘国强不由在心里一阵感慨,不过又想到眼前这个也被誉为年少有为的公子哥,不由一阵意兴阑珊,挥了挥手,叫站在一旁早已有点不耐烦的何国栋离开!
香港媒体对张哲帆的报道丝毫没有因为他的不出现而有所减弱,反而更因为他的神秘而更加疯狂,因为他们发现这几报道了这么多天,竟然连报道对象的一张正面照片都没有找到。报纸上用的还是张父提供的张哲帆一张小时候的照片和一张侧面的远景照。想到这里记者们就一阵郁闷,这次可还真遇上对手了!
不过这也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记者的积极性,某位伟人不是说过吗,与人斗,其乐无穷!于是遭殃的就是那些和张哲帆有联系的人,不管是他的七大姑八大姨,还是许多年没见面的小学同学,都受到了记者的采访。为此,张哲帆也找到了许多亲友的“责问”,特别是他的妹妹张诗韵,她强烈要求哥哥赔偿她这几天受到记者骚扰而造成的精神损失,为此张哲帆也付出了无数个不平等条约,有赔款的,有要礼物的,有要请客的。
此时的张哲帆已经来到了启德国际机场,终于要去大陆了,心中却有一种特别的感觉,说不出是激动,兴奋,还是淡淡的忧愁,总之是一种复杂的感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时空,看到的也会是物事人非,唯有的也许是那曾经的情怀吧!

转念一想,张哲帆又暗笑自己的多愁善感,倒像个娘们似的,老天给你一个重生的机会,还有什么好放不开的呢!
这次,张哲帆本来是准备去旅游的,地点都已经选好了,黄山,这座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让徐霞客都有“登黄山天下无山,光止矣!”这样的的感慨的名山。只可惜,事不随愿,父亲张文平的一句话,让他只好放弃了计划中的形成。张氏电器名下的在江浙省的省会临州市的一家家电大卖场出现了一些问题,恰好张文平在香港有事走不开,就叫儿子去处理一下,也算是积累一些人脉和资历。
江浙省是中国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省份之一,省内资源贫瘠,也没有什么大型国有企业支撑经济,却硬是走出了一条发展民营经济的新路子来。最为内地最发达,国民收入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江浙的市场一直是张氏电器经营的重点之一。而作为江浙省的省会城市,临州市自身的经济水平也非常高,民众的购买能力比较强,一直以来是张氏电器进军江浙省的桥头堡和大本营。
这次在临州市的电器大卖场出现问题,集团内部也比较重视,已经派了一位副总过去,不过问题可能有点棘手,所以张文平派自己的儿子前去协调一下,一则相信他的能力能够解决现在面临的问题,二则也是给儿子压一压担子,省得他一天到晚没事,又搞出什么乱子来。
就这样,张哲帆坐上了港龙航空飞往上海的航班。当然,在离开上海前,张哲帆为了平息记者对自己家人的骚扰,特地接受了《华侨日报》记者的一次独家专访,详细叙述了,自己在美国求学、创业的经过和其中的一些趣闻,也算满足一下大家的求知欲。
在专访中,他对自己的评价是“勤奋加机遇取得的成功”,对于大家最感兴趣的他在美国创办报业公司的事情,他也做了详细的叙述。在他踏上美国读高中的第一年,在朋友的鼓励下进入校报,担了一位校报记者。由于张哲帆是在国际性大都市纽约求学,因此他也有许多机会前去采访一些平时只能在报纸电视上看到的大人物,像《纽约时报》的发行人小阿瑟•索尔兹伯格,甘乃特公司的主席克雷格等,渐渐认识了美国报业,也喜欢上了这一行业。
在上大学之后,他本想加入哈佛大学的校报《哈佛深红色》,结果意外落选了,这才萌生了自己办一份报纸的愿望。他最初买下的是离哈佛大学不远的萨莫维尔市的一份发行量才1000份的小报。为了办好报纸,他每天睡觉时间才6个小时……
反正,通过这篇报道,张哲帆就是要把这几天香港媒体给自己竖立起来的“天才”的形象给打破,自己并不是神,也不像像神一样被人膜拜,这样的压力实在太大了。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就是比大家幸运一点而已,这也是他在专访中一再提到的。
当然,现在的张哲帆可以暂时轻松一下,抛开在香港的所有烦恼,因为刚刚空姐提示上海快到了,这里没有人认识这个从香港来的青年!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