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航母抵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拖拽船的拖拽下,基辅号航母缓缓驶进香港内海。按照之前的议定,航母并没有驶进繁忙的维多利亚内港,而是在外边昂船洲外侧青马大桥水域停锚。青马大桥附近已经簇拥了不少前来观看的民众。
香港是远东著名的深水港,几十年来,来香港补给或停靠的英美航母十分频繁,但俄罗斯航母还是第一次出现在这里,而且它还将真正落户在这里,这吸引了不少好奇的目光前来先睹为快!
香港原来是有航母停靠码头的,供来港停靠的英美两**舰停靠之用。但随着香港回归的日益临近,英**方怕这里将来会出现中国航母,就把深水码头填埋掉了,现在原来的航母码头已经是变成一座英军军营了,用心的确险恶!
其实早在香港基辅号航母联合文化公司和俄方签订购买航母协议之时,嗅觉灵敏的香港媒体就曾做过一些报道。但张哲帆是谁,人家好歹名下也有过几十份报纸,和香港记者玩玩还是挺轻松的!于是他让公司一直把这个消息压着,没有出来证实。人总是有一种逆反心理,你越是说的含糊,记者们越是想弄清究竟。
所以基辅号刚通过朝鲜海峡进入中国内地,一部分动作快的香港记者已经北上开始全程跟踪香港有史以来第一艘属于自己的航母的所有动态。直到昨天,基辅号航母抵达香港外海,准备工作已经做得比较充分的香港基辅号航母联合文化公司才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在记者会上,公司的执行总裁王乔生详细的向大家介绍了和俄方签订购买协议的经过,同时公布了航母博物馆的建设计划。经过公司于港英政府的多次协商,最后选定在马湾岛南岸,也就是青马大桥西侧桥头右下方的一片面积为10万平方米的荒坡滩涂地作为博物馆选址。整个博物馆预计将兴建一个深水码头,一座十二层的博物馆大厦和一个军事游戏游乐园,总投资预计在10亿港币,将在一年内建成并投入运营。
发布会结束后,公司还专门组织了记者前往停在外海的基辅号航母上拍摄采访。和公司之前的支支吾吾相反,这次公司全力配合记者们的工作,不是故意为难的问题都给予了回答,因此也极大的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于是乎第二天几乎所有的香港报纸都用头版头条报道了基辅号航母抵港的新闻,也为航母大大做了一次免费广告,让全香港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于是一些好奇心强的读者,下午早早就赶到还在紧张做最后施工的青马大桥工地旁边,等待航母的到来!
按照原来的预定基辅号航母将在香港停留5天,之后再前往广州造船厂进行全面翻修。说实话,现在这艘航母的卖相实在不咋着,全身锈迹斑斑,真怀疑禁不禁得住风浪的吹打,一点也没有超级武器应有的风光。哎,谁叫人家俄罗斯穷呢!俗话说得好,一毛钱难倒英雄好汉,人家要是有军费就不会让这艘还远未到服役期限的巨无霸提前退役,更不会让这艘出访过世界无数港口,承载着俄罗斯海军太多骄傲与荣誉的明星战舰当废铁甩卖掉。

这次航母的到来,香港民众的热情远远超出了张哲帆和联合文化公司的预期。本来在停靠期间,公司会组织1000名学生和1500名市民免费登上航母进行参观。不过这项计划在今天的各大报纸上一登出之后,仅仅半天,报名人数就已经超过15万,这的确挺出乎大家意料的!
没办法,公司几个高层商量了一下,最后决定航母在香港的停靠时间延长3天,免费参观的人数再增加2000人。至于其他想看航母的人就只能等到明年航母博物馆正式开业后再来了!
对于这次航母抵港,张哲帆倒是没有关注太多,只要让香港媒体炒作起来,在港人心中留下一些影响,为将来的博物馆造势,也就达到目的了。他更关心的是与航母一同抵达的负责这次整个事件原作的团队。
他们的到来才是真正让张哲帆感到高兴的。罗马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也不是一个人就能建成的。张哲帆之所以在美国能够取得这么多成就,很大原因就是他手下有一个出色的团队。只要他下达一项任务,团队就会以最快的速度运作起来,用最短时间、最佳方案实现目标。
构建这个团队,张哲帆用了四年,从创业的一开始他就十分注重人才的网罗。和其他的老板相比,张哲帆最自傲的优点就是,他用人从来不疑,权力下放十分开。他只追求结果,至于过程怎么样全凭团队自己去发挥。
就像这次购买航母,张哲帆也仅仅是下达了一个指令,然后就交由下面的人员自己去俄罗斯接头、运作,而他自己只是在重大问题是做一下决策。还有一个让团队对他特别崇拜的就是他发奖金毫不吝啬,像这次航母计划运作成功他直接拿出200万美金进行奖励,都快打到买航母花费的五分之一了。
现在的张哲帆正坐在半岛酒店的一个会议室里。许多酒店都会提供商业会议服务,这里也不例外。现在联合文化公司的总部太嘈杂,许多记者都在附近转悠准备挖一些花边新闻,于是张哲帆就直接把会议室定在了这里。
宽大的会议室圆桌上除了张哲帆外还围坐着七个人,公司行政总裁历永明,财务总监乔治•罗德,运作总监刘志朗,策划总监江高伟,人力资源总监杜楠,市场总监陈琳,评估总监杰弗里•霍尔。当然原来的团队主管并不止这几个人,不过在张哲帆决定回香港发展后许多人选择了离开,特别是公司中的白人,他们并不远离开美国去陌生的东方。在张哲帆的推荐下,他们中的大都加入了买下波士顿联合报业集团的布鲁诺的团队。
所谓好合好散,人才的流动在美国这个成熟的正本市场是再频繁不过的事情。不过这其中也有例外,像罗德和霍尔两人就决定跟随张哲帆来远东闯荡一番。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