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华侨日报(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求推荐票!求推荐票!
※※※※※※※※※※※※※※※※※※※※※※※※※※※※※※※※※※※※※※※
张哲帆开车离开皇后大道后直接就去了《华侨日报》总部。张哲帆是1994年初在《南华早报》手中接受《华侨日报》的,原来日报的社址就在太古坊的南华早报大楼里。为了做些改变,张哲帆决定把报纸的总部迁了出来,不过也没移到多远,就在同一条街的另一幢写字楼德宏大厦上。德宏大厦是一幢93年刚建好的大厦,当时正在招租,张哲帆就租下了其中的第26、27两层,用作报社的办公之用。
《华侨日报》是香港现存的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它的前身《中外新报》是中国史上发行的第一份中文日报。期间,报纸几经转手和更名,直到张哲帆接手时,已经连续几年亏损,成为《南华早报》急于甩脱的一个负担,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很快达成了购买合同。
当然,张哲帆看上这份报纸也是有原因的,《华侨日报》作为香港报业界连续发行最久的报纸,有些底蕴是其他报纸所无法具备的。而且,《华侨日报》曾在二战之后连续几十年一直是香港影响力最大和最主要的报纸之一,虽然近些年来不断式微,但它曾经建立起来的在香港中老年人群中的权威形象,对报纸的再次快速崛起将有着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而两年来的事实也已经证明张哲帆卓越的眼光。张哲帆在接手后对报纸内部进行了全面的改革。说起这个,张哲帆还不得不感谢一个人,就是香港壹传媒集团的老总黎志英。正是前世时他和他的报纸在国内狼藉的名声,让张哲帆当年特别关注过他办报的手段。
于是这一世,在黎志英还没有创办《苹果日报》掀起香港报业大战之前,就完全运用了他当年成功的四**宝中的两样:着重图片配以醒目标题,以及新颖的全版彩印制印刷,一举吸引了大批读者的关注。再加上张哲帆又融入了一些美国办报的思想,例如他仿照《纽约时报》成立了权威的社论部,完全独立于主编之外,每天推出两版面的时事社论,用精辟的语言独特的视角向读者评述每天的国内外大事。
针对香港旅游购物之都得特点,张哲帆又根据美国报纸的星期天版,推出了《华侨时报》自己的星期天副刊——《超级星期天》,全面网罗香港各地购物、美食、旅游信息。夹在副刊中的各种广告插页、打折券、优惠卡现在已经成为许多家庭主妇星期天外出购物的重要参考。
经过两年不断地努力,《华侨日报》的发行量不断高攀,现在已经突破了18万份,虽然和香港报业界老大《东方日报》的35万份以上的发行量相比,依旧还有不少的差距。
对于《华侨日报》的崛起,被害的最惨的就应该是黎志英的《苹果日报》,当然这个秘密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说实话张哲帆并不讨厌黎志英,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虽然国内媒体对他的描述很不堪。但张哲帆还是佩服他的才华的,从他成功运作《壹周刊》尽可以看出这个人超凡的能力。但也许是受美国办报思维的影响,张哲帆无法接受的是他这种用办娱乐报的风格来办一份主流新闻报纸的行为。
前世的黎志英凭借着夸张的图片和标题,彩印带来的与传统报纸完全不同的阅读感觉,以及他那无处不在狗仔大军,把整个香港搞得天翻地覆。创刊于1995年的《苹果日报》更是用它那一点也不严肃的取材风格和疯狂的价格战,掀起了香港报业有史以来,时间最长最为混乱的行业大战,也把香港报业彻底推入了低俗的深渊。
不过,这一世《苹果日报》依旧出现了,但并没有带来前世那么大的影响,狗仔队刚出现就遭到了以《华侨日报》为首,联合《明报》、《成报》、《新报》等报纸的猛烈地抨击,同时也受到了香港各界名流的响应。并在《华侨日报》倡导下推出了《香港报业基本准则》,虽然没有任何法律效力,但也极大的改变了香港报业风气,这也为《华侨日报》赢得了极大的社会好评。
《苹果日报》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和前世一样进行了疯狂的价格战。但这次它却苦于没有像前世一样有巨大发行量的支撑,坚持了半年,自己先撑不住了。在96年初,也就是今年匆匆结束了混战。现在《苹果日报》发行量基本维持在10万份左右,与前世30万份相距甚远。这次价格战的最大受益者应该就是读者了,价格涨之前香港的主要报纸售价一直维持在每份五元左右,被黎志英一觉和,大家都纷纷降价,最夸张时曾经降到过每份2元,完全是赔本吆喝,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现在虽有回升,但每份报纸的价格也都维持在3.5-4元左右。

《华侨日报》在这一轮的降价狂潮中一次性从原来的6元每份降到4.5元每份之后,就没有去凑热闹。而是借助这次降价狂潮迅速并购扩张,到去年12月先后收购了在混在中倒下来的《香港联合报》、《快报》、《电视日报》。并对这三份报纸进行了彻底的拆分重组,政治、经济部分并入《华侨日报》,其他部分进行有倾向性的精简之后,重新成立了一份新的报纸——《香港大众报》。公司的名称也由原来的华侨日报公司,更名为华侨日报联合报业集团。
《香港大众报》是张哲帆模仿美国的社区报,再结合香港社会的实际情况而办的一份综述香港娱乐、购物、美食和社区生活的大众化报纸。
对于《华侨日报》和《香港大众报》这两份截然不同的报纸,张哲帆也有着自己不同的要求。在接手《华侨日报》之初,张哲帆就提出了办一份“权威的、负责任的、有品位的”报纸的口号,力争把报纸变成香港人的眼睛和耳朵。在张哲帆看来,报纸就是要为读者服务,诉说民生。读者想要了解什么信息,读者应该了解哪些真相,这些都是报业人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张哲帆在美国与各大国际报业巨头的交流中,他们对香港报纸的评价出奇的相同,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流的财力,三流的品质”!
纵观美国、欧洲的各大知名报纸,不论他们的政治倾向性如何,但他们都在力争做到一点,那就是新闻的真实性,你可以有自己的观点来引导读者,但绝不能用虚假的新闻欺骗读者。于是像美国的《纽约时报》、英国的《泰晤士报》、法国的《世界报》,他们无论在新闻的报道深度、评论的高品位,和版面的严肃性方面,都广泛被世界各国读者所接受,被认为是时代文明的象征。
而反观香港的报纸,血腥的、色情的情节和图片随时可能出现在大报的头版头条,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些报纸片面的为了追求发行量,纷纷把“黄”、“赌”、“毒”作为主要的新闻卖点。有时候为了各自利益,许多报纸之间更是相互谩骂,抹黑对方,把报纸彻底当成口水战的主要战场;为了销量而炮制的各种假新闻更是接连不断。
在购买《华侨日报》后,张哲帆就在对《华侨日报》主编和行政总裁的要求中就着重强调,假新闻、通过不法手段获取的新闻,《华侨日报》绝不刊登。《华侨日报》的办报思想就是追求真实、权威,为全体香港人服务。
张哲帆一路开车来到太古坊德宏大厦,在地下停车场停好车后,刚走进大厅就看到坐在休息区的高远。当年张哲帆买下《华侨日报》后为了进行革新势必要换掉一批人,而导致经验惨淡的总经理、主编等一些报社高层首先进入了清洗行列。“一只狮子带领的一群绵羊,足可以打败一只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这句军事名言足可以说明领头人的重要性。
当时张哲帆为了建立一个强大的管理团队,请了多个猎头公司,在整个亚洲范围内撒网,经过一个多月搜寻,终于从台湾报业巨头联合报系的名下,挖来时任《联合报》大中华区业务部总经理的高远,出任改组后《华侨日报》的行政总裁。
高远今年42岁,在台湾读完大学后,前往享誉世界的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攻读硕士,取得学位后在美国多家报纸当过记者、编辑、经理等职务。1988年返回台湾后加入联合报系,先后在报系名下的《联合报》、《经济日报》等出任过多个职务,非常熟悉港台报纸现状。
高远的美国留学背景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完全符合张哲帆的要求,特别是他曾在美国报界工作过的经验让他的办报思想和张哲帆有许多相同之处。除了高远外,现在《华侨日报》的主编、社论部主编、销售部经理、广告部经理都是从港台各家报纸挖过来的。
这时高远也已经看到了走进来的张哲帆,正快速起身向他走来。说实话,这次还是《华侨日报》搬到这里来之后,张哲帆第一次过来。以前,张哲帆长时间呆在美国,回香港也多数时间是和家人在一起,把报纸的管理权完全下放给了管理层,实在有事都是通过电话联系。
张哲帆的工作原则就是,“可以坐着绝不站,可以躺着绝不坐”,把所有工作都打发手下去做,他自己只是把握一下大方向而已。这种“放羊”式的工作方式,你既可以说他懒,也可以说他高明,至少他的资产越来越多,生活却还活得很滋润!
※※※※※※※※※※※※※※※※※※※※※※※※※※※※※※※※※※※※※※※※
兄弟们的推荐票啊,我望眼欲穿~~~~~~~~~~!
跪求推荐票,谢谢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