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一章 南疆格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奥丁帝国征南军与唐汉帝国永平方面军六月激战的时候,武陵公国在咆哮河河南的军事行动却遇到了麻烦,月初,查科帝国首相李斯特终于下令,胜海洋的青森军群将海拉尔要塞防务移交给地方民军和皇家近卫军一个军团,二十万大军尾随着武陵公国近卫军团,进入江原道寻求决战,马步势异,胜海洋异常小心,四个野战军团齐头并进,稍有些风吹草动就立即停止追击,缩成一团原地固守,待查清局势后恢复攻势,古雪古雅用尽阴谋诡计,仍不能诱其分兵,以剿灭其中一部,而江南平原水道纵横,不适合大规模骑兵的机动作战,武陵军队的十万铁骑颇有些英雄无用武之地,六月中旬,江原道沿河百里的范围,已经被武陵骑兵洗劫一空,千里河岸处处青烟缭绕,除了几座防御坚固的大城,其他中小城镇俱是一片废墟,江原道几座大城内都是人满为患物价飞升,虽然从帝国南部紧急调运了部分粮食,但毕竟是杯水车薪,每天城门洞开后,都有民军士兵用牛车向城外运送饿毙的乞丐尸体。
可是同样,武陵公国近卫军团也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江原道已经没有油水可捞,获取的物资连维持军队的日常耗费都不够,若挺进得过于向南,远离公国水军的保护,很可能被查科帝**队倒咬一口,原本大本营设想的掠城打援,又因为胜海洋的谨慎徒劳无功,于是,古雪率领近卫第一军团,继续与查科帝**队在江原道兜圈,古雅率领近卫第二军团越过科仑多河,东进到忠清道,可惜,原准备在次复制江原道模式的武陵骑兵,却遇到啼笑皆非的一幕:每个驿道路边的城镇,无论大小都四门洞开,完全放弃抵抗,基层官员及村老士绅,在路边整整齐齐如等待检阅,送给武陵骑兵若家人回归般的欢迎,馒头鸡蛋等不值钱却能烘托气氛的东西,被一拥而上的查科民众塞满了武陵骑兵的行囊,而随后递上的,自然是当地民众乐输物资的名单,军需粮秣及金银都封装上车,武陵骑兵只要按单接收就是了。对方如此合作上路,武陵骑兵自然是要以德报德,原本准备血战的武陵将士,现在,每天都要同高举武查和平,世代友好,共同发财等标语条幅的查科民众联欢,在忠清道的军事行动,竟成了武陵骑兵对查科帝国的友好访问。
在近卫第三军团第六军团抵达昆沙郡的尼玛城后,前出到尼玛的大本营中,关于援军的使用方向产生了很大的争议,诸葛瞻主张,自洞庭郡向火花郡逐步蚕食,奥丁帝国守军已经逾月未曾得到足够的给养,必定无力坚守,公国只要集中四个军团的兵力稳扎稳打,将奥丁的罗姆所部驱出火花郡没有问题,第三军群首领风无痕也赞成这一方案;而以邓离为首,大部分军团长都赞成突袭海拉尔要塞,将困守火花郡的四十万查科军队一举全歼,邓离的理由很简单,随着胜海洋的青森军群进入江原道,武陵对火花郡一带的封锁实际已被打破,从查科帝国南部运入江原道及火花郡的军需物资,目前虽然还不能满足军民的日常需要,但在罗姆的严令下,若集中用于火花郡方向,当可满足查科军队的最低补给要求,而事实上,罗姆已经在如此做了,若帝国按部就班从洞庭方向攻击,局势只能对查科帝国一方越来越有利!而突袭海拉尔要塞,如若成功将彻底切断火花郡方向查科帝**队的补给线,四十万查科军队不是被饿死,就是要乖乖弃械投降,公国将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但邓离也承认,突袭海拉尔要塞是一招险棋,公国千里奔袭天堂泪湖地,乔装攻陷维堡要塞,都必定令查科帝国守军分外警觉,避免奥丁帝国惨败的一幕在海拉尔要塞这样的咽喉之地重演。双方争执不下,不得不紧急向青海山大本营请示。

我的决定很简单,虽然前世中没受过任何军事训练,只能算是个发烧友而已,还是不很舍得花钱的那种,可我总看过《大决战》吧,我直接把当初主席的一番见解批示给尼玛城,从洞庭郡进攻,近卫骑军在江原道响应,是掐头揪尾的方式,奔袭海拉尔要塞,是蛇打七寸的方式,对查科帝国这样的守财奴,打就要把他彻底打痛,让他以后一想到武陵公国就胆战心惊,三五十年内不敢主动挑衅!]
至于奔袭失败的后果,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最多就是把公国的两支舰队都派出去,把近卫骑军和奔袭海拉尔要塞的军队从水路撤回就是了,最多就此,与查科帝国的战争中处于下风,彻底放弃光复火花郡的希望,固守洞庭郡,毕竟,当初火花郡和划归洞庭郡南部的土地,都是在重午沙洲之战后,从查科帝国敲竹杠敲来的,来得容易去也不很心疼。
命令一下,武陵公国的战争机器再次开动,江原道一线,古雅的第二近卫军团从忠清道撤回,与古雅组成近卫骑军继续与胜海洋的青森军群游击作战;从洞庭郡第四军群抽调出的第七军团,第八军团抵达尼玛,搭载公国水军自江原道最西端的渡口登陆,相机袭取海拉尔要塞。
可在青海山大本营的我,却一直心神不定,这种感觉在获知查科帝国一反常态,居然莫名其妙主动挑起与武陵公国的战争后,就一直积聚在我心头,原因,我始终找不到查科帝国天气战争的原因,这对已经习惯不打无把握之战的武陵而言,实在是危险。
帝国南疆的局势,自南云王国叛乱后,就一直非常诡异,易水寒的被刺,其真相到现在仍是迷雾重重,以云烟楼的实力,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而李贽陛下对皇二子李潜行的态度,更是百思不得其解,先是百般纵容,甚至在南云叛乱后,通过莱茵商会秘密资助大量的军需粮秣,再后来,在南疆平叛局势基本底定的情况下,一退再退,在纪秉持所谓的大义凛然的闹剧后,特赦了所有南云叛臣,可在李潜行恢复亲王爵位后,又将他收入刑部大牢,借四一血案之机逼其自裁而亡;知道此番事情真相的,时任工部尚书的梁上君应该算一个,毕竟大量军需物资输入南疆,他作为过手人,李贽陛下必定对其有所交代,可此人,偏偏与查科帝国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皇二子的背景,却是奥丁帝国,真的是纠缠不清。另外,唐汉帝国在永平郡的军事部署,更是令人迷惑,皇八子诚亲王李宣武不谙军事,梁上君和梁陶里在政治上经济上,无疑都是老奸巨猾的高手,可兵事凶险,这三人全是典型的门外汉,把永平郡交到他们手上独立应付奥丁帝国的征南军,简直是如同儿戏,仅以梁家把永平郡当自家禁地,严防其他势力插足恐怕很难解释,何况,永平郡方向一直兵力薄弱,加强给永平方向的,只有区区四个军团的民军,而永平郡一失,十余万帝国大军迅速抵达大散关,将南侵的奥丁军队阻挡在永平郡,并趁机反攻击溃尼斯统领的征南军,大散关局势转危为安,比对前后反差,不能不让人心怀疑虑。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