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恩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某个下午,谷秋出现在罗玉山家里
“嘿,听说老蒋让你投笔从戎,风风火火到处找你。我以为你趁机外出流浪一段时日,遍游祖国名山大泽,以增见闻,丰富视野。这才多久,不到两个月吧,躲不住了?嘿嘿,我猜你狠不下心一走了之,蓝河村鸡场渔场、及丰裕养猪场前期准备基本完成,他们眼巴巴等着你的下一步动静呢。”
“老师,我想找人陪你去购买鸡苗鱼苗猪苗。”
“你自诩知识渊博,无所不知,嘿嘿,怎么,书到用时方恨少,现在知道错了吧。我建议你啊,不妨静下心潜心研究农科知识,有我指导他日必有一番成就。”罗玉山趁机劝说,明知谷秋不可能福至心灵,放下琴棋书画跟他学农科技术,但碰到机会不免罗嗦几句。“你介绍的人可靠吗?我们现在缺少的就是经验,资金也来之不易,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事关他的研究今后能否在蓝河村立足,每走一步他很慎重。
“是朱建兵,复员军人。我觉得他人不错,有一定的文化,见识多。”
“有眼光,那小伙子人不错,很精干,调教得好他是一员大将,将来是你的左臂右派。如果是他陪我去,我心里踏实。”说到这里,罗玉山沉吟起来,“小秋,正巧有件事我要跟你商量,这件事我思索很久,觉得可行性强,你来了我们就谈谈。”
“你说。”
“最近我总是想,鸡苗鱼苗等从外地购买,从成本、运费、人力、时间等方面来说,很不划算。我们是第一批承包者,受先天条件限制,只能从外地进购。我相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承包者,鱼苗和鸡苗市场需求量会逐渐加大。如果我们在养鸡养鱼的基础上,发展鸡苗鱼苗,即方便了本地个体户,同时我们也增加了一项收入。”
好点子,不愧是农科院教授,谷秋眼睛一亮赫然点首:“老师学识渊博,高瞻远瞩。”
“我知道你经营岚雅堂有方,财源滚滚手头宽便,我就放胆扩大投资计划。考虑到运输成本昂贵,我建议你找熟人租车,部队的车最方便,很多检查都省了,蒋林峰是军区军长,你和他的关系好,不妨找他帮帮忙。”
“找他?”谷秋皱起眉头,那不是自投罗网嘛,“让我想想再说,这段时间我一直考虑一个问题,农村现在发展越来越好,随着个体户增多运输至关重要。如果自己有车既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又能方便别人。”
罗玉山点点头没说话,他不关心这些。第二天谷秋到车站运输队了解情况,根据路程及鱼苗鸡苗的数量,运输队开的价格更高,原因是他们计算的是来回路程。谷秋觉得不划算,打消了租车的想法。
走出车站,凑巧碰到陶素雅柳飘飘陶素雅。
“小秋,奇迹啊,你也会逛街?”柳飘飘大惊小怪问。自从谷秋考取研究生之后,七七级一班学生自感与谷秋缺乏共同语言,加上谷秋我行我素神龙见首不见尾,或者待在清韵书房沉浸在个人世界里,双方之间少有来往,难得相见。但同学情分仍在,咋见面便热切起来。
“呃,有事……”
“我们逛街不行呀?”陶素雅笑着说,其实,谷秋说有事指自己,她误会了,但语气里含着某种挑战,“以后我们想逛街,先向你提出申请,经过你的同意后,我们再上街。小秋,我们今天出来就是想去你的店里看看,你是老板,不带我们去?”
谷秋一笑表示同意,左右无事,他随意了。
今天是周末,古苑字画店生意最火,门庭若市,客源滚滚。姬荣山舍不得花钱请店员,他一个人忙的满头大汗焦头烂额,心里在抱怨,但还是不想请人。用他的话说,雇人要花钱,赚钱多不容易,宁可自己辛苦一点,干嘛要把钱浪费掉。

“生意不错嘛。”陶素雅望着店内拥挤的人流笑道。
“从个体户来说,古苑是我见过的最豪华最大的字画古玩店铺。”柳飘飘说。
“我的大少爷,你再不来帮忙,我会累趴下。”焦头烂额的姬荣山眼睛一亮,松了一口气,趁机端起茶猛灌几口,他口干舌燥渴坏了。
两女主动帮忙,陶素雅笑道:“谁叫你舍不得钱雇人帮忙,其它时间也就算了,星期天最忙,雇人也说得过去,这是你抠门的结果,别叫累。”
“陶同学,你知道雇人要花多少钱吗?绝对不划算,自己累点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
“抠门。”柳飘飘忍俊不禁。
“你这是冤枉人,别说的那么好听,我这叫精打细算。”
柳飘飘叹道:“古玩挺能赚钱,珍贵的古玩价值连城。古苑开业之初,小秋捐给博物馆和文化馆的三足鼎和福寿洗价值连城,被两个单位被视为镇官之宝。你这一楼虽然经营一般文房四宝等,但收入不错,何必一定要苦自己呢。据我所知,谷秋的字画一直销售的不错,加上江云书画界堵多名家的字画在古苑经营,无论是名气还是利益,雇人帮忙仍然划算。”
“这是你们想当然的想法,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古苑收入依靠一楼,二楼三楼是摆设,但租金照付……”姬荣山喋喋不休地算细账,无非是说处处用钱,开支大,雇不起人。
这时,店内走过来一个年轻军人,有些激动地望着谷秋。
“小秋,看他望着你的眼神,”陶素雅努努嘴,“肯定是找你的,他的情绪激动,说明你们很久没见面了。他是谁啊?”
谷秋摇摇头。
陶素雅笑道:“你老人家智慧过人,名动四方,但那臭个性人所共知。按说你曾经是七七级一班学生,可是,除了我们几个,其他同学站在你面前,估计你都不认识。眼前这位估计以前跟你打过交道,关系匪浅,是你忘记了。”
“你认识我吗?”年轻军人激动地问谷秋。
“你是……?”
谷秋仔细瞅了对方几眼,还是眼生,想不起认识眼前这个年轻军人。他支持陶素雅的分析,肯定是自己忘记了。不过,他并不完全承认陶素雅的说法,好朋友他不会忘记的。
“很抱歉,我们应该没见过面。”
“不,我们不但见过面,而去你曾经救了我全家。”
“我?”谷秋直觉这是姬荣山找来的托儿,回过头一瞥姬荣山,姬荣山耸耸肩:“别看我,与我没关系。”
“没认错,就是你。”年轻的军人激动地说,“那年,我爸爸出事不在家,妈妈病倒了,病的很重,我和妹妹束手无策,眼睁睁地看着妈妈一天不如一天,是你在我们全家九死一生关头给了帮助,让我们全家都活下来了。”
谷秋惊愕,他做过这种好事?
“小秋,你仔细想想,或许有这么回事,只是你自己忘记了。”陶素雅提醒。
“我也这么想,”柳飘飘说,“小秋,我知道你做好事从来不留名,但人家找上门,你应坦诚承认。”她先入为主地猜测谷秋不愿意承认,是不想被人感恩,以谷秋的脾气及清高自负,断然不会将这类小事放在心上,而且最烦婆婆妈妈没玩没了的感谢。
“我知道你忘记了,”年轻军人逐渐控制了激动的情绪,真诚地说:“当年我就知道你不会再去记住这件事。记得吗,多年前的一个晚上,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子街角拿着一个包,里面是古玩,你和一个二十多岁的男子来了,我开价两百元,你看过古玩后说了一句话……”
“你就是那个小男孩……”谷秋脑中闪过几个模糊的景象。
年轻军人激动地点点头:“是我,我是那个小男孩啊!”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