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月光奏鸣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延安图书馆就设在抗大的旁边,这也是为了照顾抗大的学员们的缘故。图书馆的馆舍也是窑洞,这是抗大学员们将近一个月的义务劳动成果,馆舍楞是没花特勤局的一分钱。徐特立老人感动之余,便给每个参加劳动抗大学员的借阅图书数量增加了一本,或许老人家的义务劳动有奖政策就是因为这件事情的缘故。馆舍总共有四层,最下面的十几个窑洞是公共阅览室,第二层是延安图书馆的办公室、藏书室,还设了一个领导干部专用的阅览室。第三、四层则全是藏书库了。图书馆的办公桌、椅、板凳和藏书架都是延安陕北公学的学员们义务劳动置办的,他们当然也同样得到了徐特立老人的图书借阅优惠待遇。
在窑洞里面开办图书馆最难办的是藏书库的通风和排湿问题,好在特勤局已经通过秘密渠道购置了十几台发电机、通风机。这些设备原本已经移交给了总供给部,为了图书馆的事情又从总供给部要回了两台发电机和五台通风机。发电机不仅为通风机提供了电力,还为图书馆的阅览室提供了照明的电力,这是整个延安除了重要机关之外第一个安上电灯的地方。这可是很高的待遇,因为连抗大这样的机构现在还没有安装电灯呢。这些要回来的设备,总供给部当然是不会白给的,他们早已经把这些设备原本是特勤局采购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了。借用的设备以后要双倍返还,总供给部领导们那副心不跳脸不红的样子,把当时去交涉联系的常云飞给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气闷了好几天。当然了,窑洞本身的排湿、通风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陕北公学从北平来地几位建筑专家起了大作用,他们在戎瑞开发的新式窑洞的基础上又作了大量地改进。完全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与大城市的专业图书馆馆舍相比,虽说看起来有些简陋,但毕竟还可以讲究。馆舍落成之后验收的时候。徐特立老人的脸就像春风拂面一样喜气洋洋。^^ ^^
公共阅览室的前面是一片很大地场地,场地上有几十张砖砌地“阅览桌”,美其名曰露天阅览室。“阅览桌”的大小与乒乓球桌一样,只是在旁边多设了六张砖凳而已。这样一来,这些“阅览桌”平时还可以当作乒乓球桌使用。可谓是一物多用。公共阅览室与露天阅览室之间用木杆围起了两个进出的通道。进进出出借书地人就流动有序了。戎瑞和两个警卫员来到图书馆前面的时候,通道上早已经挤满了借书的人群,这里面有白发的老者。也有年轻的干部战士,更多的是抗大和陕北公学的学员们。露天阅览室地中间是进出图书馆地主要通道了,两边设置了两堵告示墙。戎瑞发现告示墙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书名,不仅分列了各个门类,每一本书还都特意编列了唯一的书号,以便查询和借阅,一些准备借书地人正在告示墙前面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各自相要借阅的书籍。
“哎!……同志。说你们呢!”
戎瑞正兴致勃勃地看着图书馆前面热火朝天地借书景象。两个身穿军服的年轻人走了过来,其中的一个女同志大声地对着他们三人叫道。戎瑞刚开始还没注意。那位年轻的女同志来到跟前之后,他才知道原来是在对自己说话。
“什么事呀。同志?”戎瑞发现这两人应该是抗大或者陕北公学的学员,仔细一看果然发现他们的胸前别着陕北公学的圆形校徽。历史上,陕北公学的成立时间应该是在七七事变之后,不过由于从平津等地区来到陕北的青年学生越来越多,中央决定开办一所培养革命知识青年的学校,于是就提前了。
“还问什么事,看样子都是干部呢,难道你们不知道图书馆的规定吗,这里是不允许马匹进来的。”那位年轻的女学员生气地指着管凤凤手中的缰绳说道。 一旦研制成功的话,不,应当说是仿制成功的话,按照现在技术条件,戎瑞保守地认为,无论是国民党、日本人、苏联人或者美国人在二十年内都休想破译。这个密码研制项目的代号为“延安进行曲”,取这个代号是因为它原本的代号就是“进行曲”。简化设计后的“延安进行曲”密码按照后世总共十三级的密码级别划分规则,可以定到至少八级。当然了,在目前的时代,“延安进行曲”当之无愧地可以划为最高的十三级密码。在这个时代,恐怕只有戎瑞的心里才清楚,要想破译“延安进行曲”,仅凭人力是不可能的。除非拿到密码本。破译必须要有计算机的帮助才行,但那应该是二十年以后地事情了。
第二个重点项目是自动解码机的研制工作,它有个有趣的代号叫作“收割机”。“收割机”所收割地自然是空中无形的无线电波了。有了这种自动解码机,红军的情报部门就可以监听和破译任何已知的无线电密码了。当然,“收割机”还可以更为方便地对己方的密码进行快速解码,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按照周副主席批准这个项目时说地那样,“收割机”一旦被成功地研制出来。对于情报和作战部队来说可谓是如虎添翼。犹如神助。

在戎瑞地印象当中,这个时代的苏联、美国、英国和德国已经研制出了自动解码设备,就连日本人也根据与德国人的联盟关系而获得。日本人应该根据德国人提供地技术和图纸研制出了自己的专用解码机。不过显然在技术上与前四个国家有着不小的差距,要不然也不会在密码战中败于美国和国民党的军统。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戎瑞觉得国民党的军统应该是在一九三九年与美国进行情报合作的时候才获得美国技术地,这个时候应该还没有自己地解码机。领先军统三五年的差距虽然不怎么样,但对于现在地技术来说已经足够了。
“蔡主任,你?!”刚一见到九号实验室的蔡德昭主任,戎瑞差点就掉下眼泪来了。因为不长时间没见面地蔡德昭居然已经头发斑白了许多。
“局长。你可来了!”相对于戎瑞的诧异,蔡德昭见到戎瑞倒是大喜过望。
“蔡主任。你的头发怎么了?”戎瑞接过蔡德昭为自己倒的开水。
“呵呵,没什么。人老了么头发就会白的。”蔡德昭摆摆手,心情激动地向戎瑞说道。“局长,我们的曲子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
“真的?!”戎瑞大喜。
“真的!”蔡德昭点了点头。“进行曲的概念论证早已经完成了,完全没有问题。根据您提出来的初步设计思路,我们九号实验室成立了专门的作曲小组,我亲自负责,另外还有两位数学家、两位作曲家和四位作家参与。曲谱的编写已经完成了第一篇章,预计整个曲目完全可以在五个月内全部编写完。”
“太好了!”戎瑞兴奋地击了一下手掌心。“到时候,我给同志们请功!”
“请功的事情倒不重要,呵呵!”蔡德昭满脸笑意。“关键是,延安进行曲一旦编写完成,将完全摆脱了苏联的作曲模式,呃……不,应该说,这将意味着我们党和红军拥有完全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曲目。局长,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呀!”
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说法自然是戎瑞灌输给蔡德昭这位数学家的,没想到他很快就接受了下来。
“辛苦同志们了,也辛苦你老人家了!”戎瑞由衷地说道。
“老人家?不就是摆了几根头发嘛,局长,我才六十不到呀,呵呵!”蔡德昭开玩笑地说到,还故意指了指自己头上的白发。
“呵呵!”戎瑞也笑了起来。“对了,蔡主任,收割机研制的事情进行得怎么样了?”
“收割机研制工作相当顺利,局长,我们已经拿出了样机,就等您来验收了!”蔡德昭颇有些得意地说。“是吗,这么快?”戎瑞原本以为还需要一两个月时间呢。
“呵呵,其实我们只是制作了原型机而已。”看到戎瑞的疑惑神情,蔡德昭连忙解释道。
“嗯,这很正常,你们的研制进度已经相当不错了。”戎瑞点了点头。“收割机的事情咱们待会再说,现在另有个任务要交给你们九号实验室。蔡主任,请原谅我要给你们加压力了,现在的形势已经到了异常严峻的时候……”
“局长,您这是什么话,您给我们加压,这是对我们九号实验室的信任呀,我和同志们高兴还来不及。更何况这是革命工作的需要呢,呵呵!”蔡德昭的眼睛一亮。
“呵呵,好,我就不客气了!”戎瑞笑着点头道。
戎瑞拿出了一个文件袋放在桌上,轻轻地推向了蔡德昭。文件袋里面是戎瑞刚刚为特勤局情报处编写完成的专用密码,代号“月光奏鸣曲”。说起“月光奏鸣曲”,这还是戎瑞的后世父母曾经使用过的密码,连代号都一模一样,戎瑞是想以此纪念自己为国献身的母亲和父亲。父母牺牲十年后,“假山”基地的领导把已经停用的“月光奏民曲”密码本交给了戎瑞,这是唯一能够交还给他的父母遗物。戎瑞把“月光奏鸣曲”交给特勤局情报处使用,是为了与总军事情报部最终完全分开而准备,因为这部密码与总军事情报部所使用的“红色幻觉”系列密码完全不一样。这样一来,即使被发现了蛛丝马迹,也不会与总军事情报部挂上钩去。当戎瑞把“月光奏鸣曲”一点一点默写出来的时候,他的脸上不知不觉已经满是泪水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