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节 光绪亲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实上定平了叛乱后的京城一然是热闹的非凡,人们并没有依此而足不出户,该做生意的还是早早就出了门。小媳妇大姑娘三五成群的叽哩的说话,不时传出笑声。洋人对于中国发生的乱斗是乐意观看的,并没有出来阻止。
这几天,京城里的官员是穿梭于大街小巷进出各个官府里,来拜访醇亲王府上的最为,有探听消息有来送礼有来扒结的,醇亲王是亲自招呼。那些以前依附慈禧的势力大部分归入了醇亲王奕譞的麾下,其余的或罢或贬或流放等等,已经成不了什么气侯,慈禧一倒也就树倒猢狲散了。
在太和殿上慈安当着王爷及满朝文武百官还政于帝后,于九月十五举行亲政大典,并昭告天下。此消息一出,顿时天下哗然。既不卷帘听政,也不设辅政大臣,直接就把权力交给五六岁的儿皇帝,这让天下许多有识之士担心不已。这光绪朝不会重演元佑旧事吧。不过这对于外国人来说更是一件大好事情,
日本的伊藤博文听到这信儿的时候不由喜即而泣大喊天照大神护佑,立即前往皇宫与明治天皇商量对华政策。对于这样的机会,日本秘须抓住在手里,打败清朝是指日可待了。来道皇宫面坐着明治天皇以外、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西园寺公望、山县有朋、华山资纪、进上馨、西乡隆盛、西乡从道等一干要员.正听着伊藤叙说着清国正发生的事情.从人的面上不由露出喜色来,有的手扶胸前仰望天空,有的双拳紧握身体不住的颤动,此时的明治天皇也无法抑制自己的心情.
激动的说道:”现在皇国的末来,就要展现出来,大家务必齐心协力,虽说我们上次占了先机,但清国人是不会就此罢手的.”
桦山资纪点头道:”现在清国人由一个小孩来,那是我大日本的希望,只有加强海陆军增强实力,要不了多久整个支那都是我大日本的了.”
西乡从道:”桦山君说的不错,只有加强海陆两军,才能让列强止步,不敢来干涉.所以最为先者是加强海军实力为先”
山县友朋却道:”但皇国要发展,必先有陆军,才能保证国土不能被其列强占据.,所以必大力发展陆军才行啊”
西乡从道:“皇国开展末来必先举于海上,所以海军是必不可减的反而要增加.”
大久保利通则说道:”现在皇国根本就无实力支撑一起对华之战,所以必发经济.”
伊藤博文,也同意点了点头:”现在国内经济刚刚起步,实力还不强,等一段时间,看清国人的行动,在制定下一步.”
这时明治也点了点头,同意伊藤博文的意见,对屋里的众人说道:”朕深感强兵为富国之本,而强兵于我日本首先是海军,扬皇威于海上,日本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没有海军就没有日本,虽然日本海上虽略强于清国,但陆上呢?爱卿都看过清君册了吧”
“是的,”众臣齐声低头.
英国《泰晤时报》就发表评论说,在遥远的东方国家,竟然让一个末满成年的孩子来决策国家的走向,真是不可思议。
英国驻公使也听说这到这个国家将要交到一个孩子的手里,这让威妥玛公使听到一疆域辽阔的国家竟然要一个小屁孩来掌管,真有点不可思议。不相对于大英帝国在华的利益关系时,由一个小孩来管这不是很好吗,现在英国光荣孤立政策的左右下在远东的势力有所减弱,但并不代表其军事就有削弱。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英、法、德、美并没有发表任何的书面或口头形式,只是处于观望的状态。法国人只在乎他们在安南的利益和被德国打败的耻辱准备一洗耳恭听备耻,而德国刚刚吸收了法国的胜利成为欧洲陆军强国,正在勤练内功呢。美国此时刚刚摆脱内战,现在正大力发展国内经济无瑕东顾。
此时只有俄国没有太大的乱子,也没有那么老实了,在新疆支持阿古柏侵略,在蒙古支持那些蒙古王爷来反抗大清,更加迫切的从调集远东的哥萨克骑兵随时准备南下,占领大清的土地,对于地俄国人是是贪婪的狼。
北京,恭亲王府。
“丙子之变”后奕忻又很快的坐回了首辅军机大臣的位子,却一直没什么动作,对府上来探消息的官员也一律挡架,每天只是例行到军机处走一道,再就是养养花,下下棋。
“六爷,自打太后从颐和园回来,就把西边的废了,可太后也不听政,也不设辅政大臣,这到底是唱的哪出戏吗?”工部右侍郎李文田

奕忻瞟了一眼李文田,把一粒棋子放在棋盘上,“为什么就不能呢?”
李文田听了不由有些发愣,“难道真让皇帝亲政不成?这大清还要不要啊”
“怎么不要了,大清不是交给了皇帝吗?”
“可您也是知道啊,皇帝才不过六岁啊,怎么能接管大清啊”
奕欣继续的下棋,半天没见李文田落子,放下棋子端着茶,吹了口气,“不错,不错,雨后的毛尖就是不错啊.”对着李文田说道:”其实啊,你知道朝中的局势吗?”
愣了愣回道:“现在朝中局势大至可分为太后一分,六爷一分,还有就是七爷
一分,太后归政后,六爷也就是当了首辅,而只有七爷……,是七爷”李文田以为自己说对了.正在沾沾自喜.
可是奕欣并没有给他这给机会.摇了摇头道:“老七虽然精明可还没有这个本事,其实啊我也是现在才发觉,得了最大好处的是那个小皇帝.”不由冷冷笑着.不由又紧皱眉头道:”以小小年纪怎能有如此智慧呢,不对,肯定有背后高人在指点.”在心里暗暗寻思着.
这时候李文田不高兴了,自己也是进士出身翰林,怎么能被一个乳袖末干的小子所比下去了呢,并不服气的说:“不就是小毛毛孩子吗?有何可怕.”
奕忻抓了抓棋盅里的棋子,捏着棋落子又道:“太后没有垂帘,就有蹊跷之事,但太后手底的奴力毕竟是有些份量的,不要小瞧了再加上老七的底下,大伙也千万别掉以轻心.让他人钻空子.”
“是”李文田小心答应着。
九月十五,天坛。
平日天坛冷清的无一人出现,可是今天却是人影攒动的天坛显得显得格外热闹,占地数平方公里的空地上到处是穿着官服的官员,在他们中间并排站着一队队盔甲鲜亮的军士将这些官员分为地位悬殊的几块。而在他们这些官员后面站着无数的军士.正精神抖搂的直立在天坛周围。在阳光射下,发出闪闪的寒光让人生畏。
旌旗翻卷,鼓号长鸣,被御林军隔开的御道上,皇帝的銮驾由远而来。当先举着三十六面黄底金边龙旗的御林军,接着是手捧净水的宫女,再然后皇帝的御辇才出现,前后左右都是一片明黄,呼呼啦啦足有数百人的大队。
一直到天坛前,李越在次来到天坛才从龙辇上下来,不由感慨万千。摆出一副庄重的神色登上天坛,此时祈年殿前已摆好了香案,从太监手中接过三炷香,分三次**面前的铜鼎之中。这三炷香都是有说法的,每插一炷香都要摆三次,第一炷香祈求上天保佑风调雨顺,第二炷香祭祀土地请求五谷丰登,第三炷香祷告祖先保佑大清延续万年。
敬过香后是诵读祭文,生涩拗口,洋洋万言的祭文听得李越听起来是格外好听,终于要接手这个国家了。祭文念完了就是授玺,又是一阵子忙乱,众人跪迎,拜了上头的国玺,山呼万岁,一道程式都不能少的。半天下来,大日头照着,就算是精壮汉子都累得要死,何况底下那些官员多半是精衰气短的老书架子,不多时已经倒下去了不人,被侍卫架了出去。倒是接过那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金印的李越的心情顿时达到的高点。
满清一朝关于皇帝亲政有详细的规定,最主要的标志便是权力的象征国玺掌握在皇帝的手中,内阁军机处发往全国的文书有且只有盖上了皇帝的金印方才有效。
这项措施极大地巩固了皇帝的权威,当年即使像鳌拜那般专权,要想行事也必须必康熙盖上印章。历史上同治和光绪两朝皇帝也有所谓的亲政,但实行的一旨双印,也就是皇帝的圣旨上除了要有皇帝的金印还要有太后的玉印,这与今天李越所掌握的真有天地之别。
李越以六岁之龄登上这权力的巅峰,成为了大清历史上亲政最早的皇帝,即使是那位英明神武的圣祖康熙爷,也是在十三岁诛除鳌拜后才亲政的,这不能不说是个异数。
如今方怀已经成功登上了权力的巅峰,但前面的路还有很远,也很不好走。李越心中有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就是带领这个苦难的民族重新崛起于世界的东方。
谢谢大家的支持啊,来些推荐票啊,,哈哈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