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节 创办大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打光绪进宫当了皇帝后,那些厂子啊,都由父亲亲自打理了,虽说父亲不是专业的经理人,但其父亲手下还是有经商人才的由他们经营光绪还是很放心的,这几个厂子所嫌的钱也不少,但决大多数的银子都是靠着一些白粉收入得来和。对于这白粉生意光绪让其父做的相当隐秘,连王府里的幕僚也是没几个人知晓的。更加不清楚是用来做好什么的。只有作为首席幕僚陈星风知道。这白粉的生意刚开始作,没想到让李越的大吃惊,去年到现在一下子就嫌了将近九千万两,这还是保守的估计呢,因为美国的市场还没有全面打开,只有在欧洲市上也是销售的惊人的。
这笔钱除了留下少部分存入即将帝国银行作为银行储备资金外,其他资金李越准备全部投入教育中,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是哪一个时代都不会错的至理名言。所以李越是舍得花钱的。
国民教育是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强大的标志,历史上的德国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摧残,整个国家几乎化作一片瓦砾,却依然能如凤凰浴火般重生,依靠的就是极高的国民教育。可见国民教育是多少重要。
开启民智,提高国民教学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这需要几十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而现代教育是最好的手段。只有国民素质层次的提高了,才能为国家源源不断输送人才。李越打算计划利用这笔钱先普及六年高小义务教育,但对于一个拥有四亿人口的国家来说,这点钱实在是太少了。更何况不能太过表现出头,以免让慈禧知道就不好了。
中国历史上就没有教育开支这个财政预算,而且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有老师。虽然洋务运动兴起,在一定程度上重视了人才的培养,但同样相对于一个拥有四亿人口的国家来说,这些人才也还是太少了。
所以李越不得不花很大的价钱从欧洲甚到是美国那里高薪聘请到大清来教学,这还要看那些个洋人乐不乐意来的问题。而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可是出国留学的人太少了,主要是因为现在这个国家还是不太注重留洋人员,这大清的百姓都受到了科举制度的严重性毒害,所以人们并不太注重留学人员。好在李越自打有记忆以来就开始向欧洲和美国派遣了,还是怀水国薪啊。那么现在只剩下自己来培养人才。
光绪于是睛午休息时间来到储秀宫向慈禧请安,把慈禧高兴的拾不拢嘴抱在怀里呵呵笑道:“皇儿啊,,怎么有空来这儿啊,学习的怎样啊”慈禧还是关心光绪的学业的。
光绪马上挣脱离站起道:“回亲爸爸的话,孩儿定不会让您失愿的”慈禧呵呵笑笑的点点头又把光绪拉回怀里来说虽不是亲生的,也是胞妹所生的孩子。
光绪在慈禧的怀里道:“亲爸爸,咱大清现在是不是最强大的啊?”
“儿啊,为什么这样问呢?”慈禧今天开心,慈安太后也来了当两人听到这话,有点愣住了。
“是吗?可是儿子在朝堂之上听到,说咱大清还要给那个什么英什么,钱,这是为啥啊”
顿时大厅里面一片一死寂。慈禧的鳄鱼皮皱的老高啊,阴沉沉的。还是慈安说吧,“这个啊,洋人靠奇淫巧技虽然厉害,但咱大清地大物博,洋人也占不到任何的便宜。以后要靠你这个小家伙啊”
李越赶紧站起来,摆了个POSS给两个太后看,笑容又在她们脸上出现了。
李越对两宫太后说:“亲爸爸,皇额娘啊,儿子听说啊洋人的国家有什么学院的,要不咱大清也建个什么学院好吗,让儿子在那学行吗?”眼睛不停的在两人脸上转着。
慈禧马上阴沉的回道:“不行,你难道不知道咱大清,以科举选择拔人才,如果要改那么天下恐要大乱啊”慈安也跟着点着头。
而李越则不乐意啊,脸上马上变成了阴天,眼泪在眼眶里准备着,略带哭声的道:“儿子就是要建这个什么学校吗。”
“不行,你一个皇上怎么可能与那些下贱的人在一起呢,在说咱大清也没这个先例啊”
“不行,一定要建,钱让我阿玛出就是啊,,在说了,国子监不是也是学校吗,一定要建”
慈安出来主持公道:“还是答应咱们的小祖宗吧,要不然又要哭了”笑着把李越抱在怀里,用手轻轻的抚摸。
慈禧沉思了一会儿,对慈安道:“既然姐姐同意了,那就让醇亲王去办吧,丑话可说前头啊,如果没办好,到实有你果子吃的”李越的小脑袋不停也点点头,又呵呵的笑了。笑的很甜。
于是很快的便在朝堂之上,由慈禧支持很快的通过了方案,不过让李越感到意外的是,竟然李鸿章和奕欣的支持,由满清的亲王和汉臣的中堂的支持,通过的很快,虽说库里没有银子啊,最后还是由民间发起捐助和醇亲王的捐献来创建。在建学校的事情上两人都是大力的支持的,虽然在政策上有不同的意见,但对于教育还是看重的。
光绪元年十月,洋务运动以来建立的新式学堂都被下旨改为大学,京都同文馆被改为北京大学,天津北洋水师学堂被改为南开大学、广州鱼雷学堂被改为中山大学、南洋水师学堂被改为浙江大学、江南陆军学堂被改为南京大学、上海操炮学堂被改为上海复旦大学……这些名字都是方怀改的,为的是不让那些历史上的名校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不过这些学堂大多数都是军事学堂,学的都是军事课程,最多还加上些翻译课程。离综合性大学的路还有很远,主要是利用这些学堂的师资力量,毕竟这些学堂的老师也都受过一定程度的西式教育,另外这些学堂开放的风气也是一个原因。至于军事人才的培养,李越则专门准备了两所大学,陆军是北京陆军大学,海军是江南海军大学,分别位于北京和上海。

尽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但这些大学架子还是搭的起来,毕竟洋务运动已经搞了差不多二十年。实在缺人的科目课程现阶段还是只有多花钱请洋人来上课,等出国留学的学生回来后再接替他们。还有就是通过驻华洋人的使馆向其国聘请教师。
这些个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会是种子,到时自己将会把他们撒向全国各地,成为普及六年义务教育的基础。虽然说是慈禧太后恩准批建的,但好在这个慈禧并没过多的管事儿。这也让李越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醇亲王府书房里。光绪今天特意从宫里回到醇亲府里见几个人。
李越的对面坐着几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岁月已经在他们身上留下了太多的痕迹,他们就是徐寿、李善兰、华衡芳、张文虎、黄炳垕、武训等几人。这几人在中国近代科学史教育界上可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徐寿,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化学家之一,发明制造过镪水棉花火药、汞爆炸药等,并与华衡芳一起造成中国第一艘轮船“黄鹄”号,是格致书院的创立者之一,他生平的一些著作如《化学鉴原》、《化学质考》等成了中国近代化学的起源。
而李善兰和华衡芳两人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数学大家,他们翻译无数西方的数学著作,并得出了许多惊叹后世的数学原理。
不仅如此,三人还精通律吕、汽机、矿产、医药等学,发明的东西遍及声、光、电、化各个领域,是少有的数理化全才。而
武训,清代平民教育家,今冠县柳林镇武庄人。因在兄姐中排行第七,故名武七,名训则是清廷嘉奖他行乞兴学时所赐。武训7岁丧父,乞讨为生,求学不得。14岁后,多次离家当佣工,屡屡受欺侮,甚至雇主因其文盲以假帐相欺,谎说3年工钱已支完。武训争辩,反被诬为“讹赖”,遭到毒打,气得口吐白沫,不食不语,病倒3日。吃尽文盲苦头,决心行乞兴学。
张文虎一生著作甚丰,主要有《舒艺室杂著》、《鼠壤余蔬》、《周初朔望考》、《怀旧杂记》、《索笑词》、《舒艺室随笔》、《古今乐律考》、《春秋朔闰考》、《驳义余编》、《湖楼校书记》以及《诗存、诗续存、尺牍偶存》等著作。
黄炳垕是清代后期著名的天文、历算、史地学家,是黄宗羲的七世孙。
所以这些人都是值得我们这些后世之人敬配的。
“诸位先生,朕欲成立一所有别于其他学堂的大学,一方面培育人才,一方面进行研究。我大清不仅要学习洋人的技艺,也要研究自己的东西,只有兼容并包,才能赶上并超过洋人。三位先生都是国内格物数术教育方面的大家,朕欲延请诸位先生在此大学中任教,不知诸位意下如何?”李越这时语气诚恳地道。
徐寿等人颇为惊奇地看着眼前才快将近五岁的小皇帝,很难相信这番见地竟然是从他口中说出。不过李越的建议确实让他们心动不已,武训却赶紧道:“启禀皇上,皇上所言正是我等毕生之所想,旦能为国家出一分心力,我等焉不效死命。”
年纪最大的徐寿今年已经五十多岁,此时感叹地道:“这些年来我们等四处奔波,希望能将一身所以致用,往往徒劳无功。若是皇上早生几年,我等也无
需等到这花甲之年才能一展报复了。不过好在上天怜悯我大清,也为时不晚啊”说完就哈哈大笑,李越也能从笑声中听出,这是多么的悲壮啊。
武训也道:“自鸦片战争起,洋人就屡次侵犯我大清疆山,我等愿用所学来报效国家”
这番话说出来已经近乎于大胆了,不过李越却没有放在心上,他们生在这个时代的科学家几乎为这个国家贡献了一辈子,得到的很少,而且看不到国家的希望,有些怨言是难免的。李越此时开口道:“都是国家的栋梁,是朝廷辜负了你们,朕代表朝廷向诸位大师赔礼道歉。”说着起身向诸人深施一礼。
诸人连忙让开,华衡芳道:“皇上怎可如此,折杀我等啊。”
张文虎也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等乃是大清的子民,为国效力本是理所当为之事。老天见怜,让我等能在死前遇着皇上,死也足矣。”
听到张文虎的话,李越不由有种不祥的预感,诸人虽没有白发苍苍,但也是露出不少白丝,,加之常年繁重的工作,让众人的身体比起一般人恐怕要差些。
又谈及了一些科的知识。可惜李越对于科学研究不太专业,要是问他中国历史上哪一年发生了哪些大事他或许晓得,但要问他科学知识。好在他毕竟比他们多了百年多的知识,对于科技的发展方向还是很清楚的,此时说的倒也头头是道,据说后来徐寿和其子徐建寅发明出无线电报机还是因为这次谈话的启发。
谈到最后华衡芳问方怀:“皇上,大学的名字可有取好?”
李越想了想,咱后世的大学重点的都叫上了,还差一个呢,随即道:“就叫清华大学吧。”
谢谢大家的支持啊,我会努力的更新的啊,,,,,票啊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