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视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PS:坐在电脑前两三个小时,一点感觉也没有,居然只码出来一千多字,不好发了,不然又被人骂,怕怕。
我所谓的假更新,都是在修正某些章节时出现的,有时是加了减了一些情节,有些则只是改了一下错别字,改完了起点上显出来的就是更新,给朋友们带来不便,敬请谅解,我想了一下,以后就在标题上做区分,我写好后还是一样发上去,但只写章节数目,不写名称,如果错别字什么的修改好了,再加上名称,表示这章已全部OK,这样大家一看就明白,也不会搞混了,训我假更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现在的刘淇来说,一切用钱能解决的困难,根本就不是困难,只有钱解决不了的困难,才是真正的麻烦.
去北京找人,是不可能的,但三姨过生日时想要的东西,却能用钱买到,也不贵,只是乡下很难买得到,看起来很新奇.刘淇一回家,就托人买了以四姥爷的名头给张春花送去,惹出了一番麻烦,这是后话.
达姐在娘家住了十来天,老是记挂着家里的**鸭鸭,怕刘传陆照看不好,怎么也住不塌实,想想还是收拾包袱带着刘淇回了家.家里能有什么事?一切安好.刘传陆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照看得周周全全的,只是她疑神疑鬼罢了.
苎麻加工厂已经正式投产了,粗加工而已,除了一台老掉了牙的锅炉,没有什么机器设备,从县麻纺厂高薪挖个退休的老师傅来当技术指导,招了十来个人就干上了.一天能出两千多斤的精干麻,还是在原料比较紧张的情况下.
"丫哥,生意怎么样?"刘淇鬼头鬼脑的溜进办公室里,他假借着到刘传陆这里来玩的名义过来看看生意的,大股东,也不能一点面不露吧?
"你怎么来了?"刘淇再三交待过,不能在他爹面前暴露他的事,否则以后就没得钱赚了,由不得丫头不紧张,探出头到门外看了看,把门关死.
"听我爹说,现在厂里有点问题,过来看看."他们这边收麻的价钱比起供销社要高上一毛多一斤,那边门可罗雀,这边麻农,贩子穿梭不停,可就是这样,原料和产能比起来,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根本不够用的.
"你有办法没?"丫头眼巴巴的看着他,看着一天几千块入账固然高兴,可一想到有更多的钱可以赚到却赚不到,比不赚钱还要难受些.
"办法是有,可不一定管用."收不到麻,一方面是麻贩子看着麻价看涨,囤积居奇,很多货从麻农手里出来后,根本不在市面上露面,变相的减少了原料供应.。
另一方面,则是苎麻收获季节性很强,收获的时间只有那么十来天。过早,没有成熟,麻皮薄,产量低,纤维强力弱.过迟,胶质多,纤维粗硬,品质不好,麻皮和麻骨容易粘在一起,剥麻困难。而且手工打麻的技术性强,费工多,劳动强度大,一个壮劳力一天十二个小时,只能打麻(扯皮和刮制)七、八斤,如果亩产200斤,需要劳动日20~25个,这是苎麻生产中制约性最大,也最致命的一点.
"说来听听,说来听听."刘淇前后几次提出的意见都解决了问题,让几个人对他都有点盲信了.
"就是这个东西."刘淇拿出一张画得稀里糊涂的纸,从作业本上撕下来的.
"什么玩意"丫头看了半天,也没看出这纸上的鬼画符是什么东西.
"刮麻器."八十年代的苎麻热过去之后十来年,苎麻行情回暖,种麻的农户渐渐多了起来,打麻的技术手段也进步了很多,这是刘淇记忆中的手动刮麻器,可惜他也就看过,根本没怎么记住,修修改改,涂涂抹抹了好半天才凑出来,也不知管用不管用.
"这玩意有什么用?"
"大概一个小时可以刮三、四斤麻,你找个木匠师傅做一个试试。"刘淇很没底气的回道,人家的刮麻器确实可以刮出这么多麻,可他搞出这玩意就说不准了.
"蛮简单的,两个小时可以搞出来了."丫头看了看,喊过来一个小弟,把图给他去找人做了.
"陪我到车间里看看."刘淇只是知道精干麻这个东西,怎么搞出来的,却是一窍不通,不得不让人佩服他的胆子,啥也不知道,居然还敢一头扎下水.
苎麻纤维中除了纤维素,还有果胶、半纤维素等伴生胶质,原麻加工脱胶成精干麻,并疏理成麻条后,才能用来纺纱织布**们所喜爱的麻纺织品适合纺纱的精干麻,要脱除全部的胶质,使纤维分离、松散,制取可纺纤维.

刘淇看过微生物脱胶,很干净,没有什么污染,可这时没这种技术,用的工艺还是化学脱胶法,用高温碱液煮练,把果胶和半纤维素等胶质水解,洗涤除去。
"丫哥,你老娘怎么在车间里干活?她不是做饭么"刘淇看到张大娘坐在一群中年妇女中间,和她们有说有笑的拣选着原麻,按品质重新松匀扎把。
"我叫她不要来,她非要来,做完了饭就过来,非要帮忙,闲不住."丫头对自己的好心不被认可有点无奈.
"算了,老人家高兴就好了."刘淇看张大娘开心的和人聊着天,笑了笑道.
"那倒是,自从我开始干这个营生,我娘天天笑得合不拢嘴."看到儿子不但走上了"正道",还很出息,做父母的心里比喝了蜜还要开心些.
"那边那个就是请来的师傅吧?"刘淇对车间里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扬扬下巴.
"马师傅,回族人,不爱说话,技术真的没得讲的."丫头一脸笑,帮自己挣钱,还是挣大钱的的人,看着就开心
“吃饭怎么办?单独烧的?”回民的饮食有些讲究,有些东西是不吃的。
“没有呀,我娘烧的什么他就吃什么,有时我会请他到饭馆子里改善一下伙食”看来这位马师傅与一般汉人没多大区别了。
几个工人把扎好的苎麻放进池子里浸酸,丫头这些日子除了到城里看货,天天泡在这里,也没了不少东西,告诉刘淇这一步可以溶解掉苎麻上的部分杂质,使后面的脱胶均匀,能提高煮练的效率。
脱胶的核心工序是碱液煮练,把浸酸过的预处理麻放进氢氧化钠溶液里,碱液的浓度、煮的次数、压力、时间和练液的循环,对精干麻的质量有重要作用,这是马师傅的专业领域,刘淇远远的看了一下就走开了,碱气太重,闻着非常难受.
一路看过打纤、冲洗、酸洗、水洗、脱水、给油,烘干等各个工序,刘淇对于精干麻的生产,心理也有了底,这个什么天然面料,也并不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好.
纯天然原料在染色、制衣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使用很多的化学染料与助剂,同样会使服装遭受污染,危害人体健康,通过呼吸或皮肤接触引发各种疾病。即便是素色面料,同样会用到化学品,只是多少而已,象这时的苎麻脱胶必定要用到强酸强碱,虽然用水冲洗过了,可残留物谁说得好,更不要到制成衣服还要经过那么多的工序,又有哪几道不用化学药剂的?不过是打个天然绿色的名头而已,不见得比化纤衣物好到哪里去。
刘淇正想着,眼前一个熟悉的身影闪过,定睛一看,这人化成灰也认得呀,正是那个上学时的死冤家小鼻涕虫吗?跑到这里来做什么?还忙得满头大汗的,什么时间请了童工?
“丫哥,这里怎么会有小孩?”
“你说吴燕呀?我们这里不是记件么,多劳多得,她过来给他娘帮忙的,小姑娘很勤快的”
“吴燕的娘是哪个?”
“啰,院子里晒麻的那个女的就是。”
一个三十多岁的尖脸女人正在院子里忙得团团转,手脚俐索,动作麻利,一看就是知道是个好角色。
吴燕鼓着肚子顶着一筐给好油的苎麻费力的移到那女人的身边“猪婆子,你只晓得吃,晓得穿,一点小事也搞不好..........”,吴燕的后妈对着她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
刘淇的脸一下阴了下来,“丫哥,这些硫酸烧碱都是危险品,小孩子在这里万一出事怎么办?赶紧让她走。”想了一下又道:“跟她妈说,再要骂她女儿,就给我滚蛋,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人还难找?”
“兄弟,你这是?”丫头莫然其妙的,不明白刘淇怎么说变脸就变脸。
“那是我同学”虽然是冤家对头,但也是坐一张课桌的同学
“晓得了”也不知他晓得什么了。
“她在这里干了多久,你按天数给她结工钱,再给她买两身衣服,钱从我那里面一起扣”小姑娘的白褂子绷得紧紧的,明显小了,布面发黄,不知是哪年哪月置办的,传言中她的厉害后妈,还不是说假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