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长巴会战(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家都知道活字印刷是宋代毕升发明的,具体方法是: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象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为便于拣字,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排字的时候,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框内。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药剂稍微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的时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加一定的压力就行了。为了可以连续印刷,就用两块铁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两版交替使用。印完以后,用火把药剂烤化,用手轻轻一抖,活字就可以从铁板上脱落下来,再按韵放回原来木格里,以备下次再用。这些东西在东汉时完全可以找到,工艺也不复杂。陈震宇也是采用这种方法,经过与郑玄,蔡邕父女三人通力合作。终于在中平四年(187年)春节后。印刷厂终天开印了。最先印刷的是《诗》、《书》、《易》、《礼记》、《春秋》这儒家“五经”了,毕竟衡阳城有近万名学生。虽然不能每个学生不能有一本,但老师总得要有一本吧。于是决定每本书印一千册。其中每本书留五百册作为学院教席的教科书外,对于剩下的二千五百册书的处理。陈震宇与郑玄和蔡邕等人发生了严重分歧。郑玄和蔡邕他们两人要把这二千五百本书全部送人,说是为了传播文化。怎么能够拿圣人的书来赚钱。而陈震宇则认为这书的制作要钱,当然要收回成本,赚取利润。不然以后谁还敢造纸,谁还敢印书呢。
最后没办法。陈震宇答应每本书郑玄和蔡邕可以自己由处理一百本,剩下的一千五百册,则由自己处理。郑玄和蔡邕两人只好同意,毕竟他们两人没出一分钱,所有的投资全是陈震宇出的。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陈震宇给他们这些书,其它是另外一种打算。郑玄和蔡邕两人把这些书拿去送人。正好给自己手里的书做了广告,这些书都是经过郑玄这个全国闻名的大儒编注。蔡邕这个大学法家的字体。蔡琰这个未来的大文豪校注的,纸张又是最好的纸,每本书在当代看来都是无价之宝啊。这个时候的达官贵人成千上万。他们送出两百套算什么,到时自己手里的三百套书的将来的利润将无法想象。
郑玄和蔡邕两人正如陈震宇所料,他们拿到书后。为了显示自己在儒学上的地位和自己的清高。毫不心痛的广泛送人。他们首先想到的当然是那洛阳城里的老色鬼刘宏。那个老色鬼收到他们两人的书后。欣喜如狂。马上传阅朝中的各大臣。朝中的各大臣。当他们看到书时都傻了眼。因为这是两套一模一样的书,一字不差,在他们看来,这简直是不可能的。有哪个抄书匠能抄出这样的书呢。当他们看到是蔡邕的书法时,更加感觉到这书珍贵,想想能拥有大书法家蔡邕的片纸只字都是非常难得的事。而现在这可是洋洋洒洒几十万字。那老色鬼听了更是高兴。自己卖一个官才多少钱,而这两套书就价值千金,这多划算啊,于是想封蔡邕和郑玄两个人的官,然后当他听到这两人正深陷黄巾军之手,也只好作罢。
一时间,郑玄和蔡邕这两人的名声在中原引起了轰动,那些得到这两人书的人都感到自豪。觉得拥有一套这样的书的人是非常荣耀的事。那些没收到书的人,纷纷出高价收购。然而只有两百套,收到书的人又不肯卖。这样有价无市,价格越来越高,,,,,,刘备此时正在落难之中,但是为了兄弟。最后不知从哪里,花了一百金,买了一本《春秋》。喜得关老爷爱不离手。有事没事地拿出来装样子看一下。最后竟养成了天天读书的习惯。
看到书的价值一路上涨,陈震宇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正当他准备出售自己手里那三百套书,做发财的春秋大梦时,一场大战悄悄地向他而来。原来此时朝庭意识到陈震宇的黄巾军越来越大。将会危及自己的统治。而此时边章、韩遂制造骚乱已经平定。于是就任命孙坚为长沙太守率领官军二万。前来平定长沙,衡阳,桂阳,零陵四郡的动乱。孙坚原是袁术的部将,这次领军的本来应当是袁术,然而这朝庭认为袁术剿匪不力,就改为孙坚了,由袁术提供粮草。

历史上,中平四年(187年),长沙人区星起义,自称将军,聚众一万多人,攻围城邑。朝廷任命孙坚为长沙太守,前往剿灭。孙坚到郡,检选循吏,使之治民,并且明白交代:“你们只管好好对待善良百姓,好好处理官曹文书,按规矩办事。至于郡中盗贼,交我负责好了!”他说到做到,立即率领将士,谋划方略,仅一个月的工夫。然而由于陈震宇的到来。区星起义提前了一年多时间。而孙坚的剿匪仍然按照原来的发展。中平四年才到。孙坚,对于陈震宇这个熟读三国功史的人来说。那是再熟悉不过天。经过军事会议后,陈震宇和廖忠决定两人亲自率在衡阳的周旅,区旅共一万人前去长沙迎敌。甘宁率一个团队的水军回驻衡阳,并从桂阳调一个团队加强衡阳的守卫,归甘宁节制。本来这次赵倩想跟陈震宇去长沙。然而陈震宇考虑到这次是去打仗,打仗不是请客吃饭,是死人的事,一个女孩去不好,自己身边多了一个娇嫩欲滴的小美女在身边也不好。再加上,赵倩现在还在跟蔡琰读书,自己和廖忠两个主要负责的人都不在衡阳坐镇,总得有一个人在衡阳吧。赵倩的特殊身份正好合适。于是始终没有答应。
陈震宇这次率领的一万人,可不能和原来的一万黄巾军相比了。这些兵是在原来三万的黄巾军上选出来的精英。而且经过了近一年的系统的军事训练。所有的武器都是由耒阳钢厂生产的新式钢材打造的。在质量上应当胜于官军。这次出征,陈震宇还有一个杀手锏武器,那就是他自己制造出来的火药。按照当时的水平,陈震宇知道。造出枪枝出来,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做做土炸弹。土地雷,简单的突火枪,突火炮还是可以的。陈震宇来自己二十一世纪,知道这些火器对战争的重要性,和残酷性所有一切的研制都是非常秘密的,秘密得就连廖忠这个实际的二把手都不知道。陈震宇是不想用这些东西的,毕竟大家都是汉人。共一个祖先的,但是如果到了危急时刻那就不得不用了,保命要整嘛。呵呵当陈震宇和廖忠等人到达长沙时,孙坚还是江夏城,陈震宇当然不会蠢到在长沙城等他来打,于是陈震宇派张化带五十套书由小路去宛阳城见袁术。自己和廖忠率领从衡阳出来的一万人继续北进……
袁术此时的心情肯定是不好的。本来他是南方剿匪的总指挥。然而这次朝庭偏偏派自己原来的部将孙坚去。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后勤部长,用自己的钱去给别人建功,心理当然不高兴了,于是秘密接见了陈震宇的使者张化,在张化奉上现在极为珍贵的五十套儒家经典之后,非常的高兴,当即和张化达成协议。尽一切可能给孙坚制造麻烦,拖延粮草,让孙坚不能全心全力进攻陈震宇的黄巾军。作为一个官场老鸟的袁术当然知道,如果这次孙坚取胜了,自己的地位将受到孙坚的挑战。剿灭了陈震宇部,他袁术也没有什么理由在地方坐大了。何况这次陈震宇给懂味,给自己送来如这么重的大礼,五十套书,这可卖得多少钱啊。用它来送人,求官可是最好的礼物。
此时的孙坚可以说是对朝庭比较忠心的,自己由一个小小的县吏升到如今的太守,可以说是圣恩正隆。这次是他主动要求前来剿匪的。一来嘛是为了报当初在武昌城自己损失近九千人部队的大仇。二来嘛是为了建功立业,为大汉出一份力。对天这次剿匪,孙坚是非常有信心的,自己带的两万多官军,可以说是朝庭的精锐部队,身边的程普,黄盖,韩当,祖茂等都是当时有赫赫有名的勇将,万人之敌。而对手却是一群乌合这众。
陈震宇作为一个从二十一世纪来的人,对毛爹的游击战争非常的熟悉。当然不会蠢到和孙坚去硬碰,尽管他知道。自己军队的战力可以和孙坚一战,然后成败应当为五五之数,战胜了也是惨胜。如果朝庭继续派兵来,自己就完了。如果自己打败了那后果将不堪设想,自己一年多来的的努力将付之东流了。对于孙坚这样的敌人,只有采用毛爹的游击战和运动战。
中平四年二月底,陈震宇首先发动了对巴陵城的进攻。于是这场战役爆发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