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大儒郑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陈震宇回到衡阳城的第三天,人民被贴得到处都是的黄巾军布告吸引了,全城沸腾了,那布告上说,为了衡阳地区的人民能够受到教育。不管你是男人还是女人,不管你出身富贵还是贫穷,不管你是官绅还是走卒……只要你有一技之长,能够热心于教育事业,通过了考试,你就将成为新建百所学院的先生。享受固定的俸禄。成为新政府的一员。这可是破天荒啊,在东汉和三国时期,招收人员一般都是推荐制度。科举考试还是在唐代开始的。陈震宇的这张布告,让当时衡阳地区的寒士和一些女人看到了希望,在新的衡阳城内他们可以凭自己的能力谋得一席之地。于是大家纷纷报名。结果二千个职位,来了一万多人。经过不同考试后,陈震宇,蔡邕,张仲景和蔡琰等人根据需要一共为这一百多所学校招收了二千二百多名师资力量,由于有些人太突出,陈震宇还招收了300多名人员来管理政务各项。这二千五百多人中有900多名女姓,这些女性大多数是陈震宇原来俘虏。虽然当时陈震宇分给他们的田地。让他们自食其力,但他们毕竟原来娇生惯养惯了。那些农活大多数做不来,想回去又没能力,所以最后只有在衡阳呆了下来。生活一般比较清苦,如果不是陈震宇的救治制度,可能大多数都活不下来。不过他们由于原来家里条件好,多少受了些教育。这次陈震宇招收教职人员,让她们得到了一个机会。她们大多数考入了幼儿学院,小儿学院,也有小数考入了蔡琰的诗歌学院或蔡琰的石鼓书院,张仲景的医学学院。以及其它专门学院。在不断的工作中,蔡邕慢慢发现有些女子还是很有才的,心里非常舍不得,最后不得不打破自己男女不能同校的规定,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和自己女儿争师资,把五个女子招到自己的石鼓书院。而自己的蔡夫人也同意让她到少儿书院落去教学生。搞得陈震宇惊叹不已,这也变得太快了吧。以后常常用这个来笑话蔡邕。这二千二百多名教书先生中,原来有二百多人就是一些家学的先生。蔡邕把他们集中起来。让他们去教这二千多人怎样教学。这样蔡呶的教职队伍就这样慢慢的建立起来了,尽管还不完整,但毕竟还是有了。
老师有了,现在是学生了。对于3-7岁的小孩子倒好办,这些人不用学什么东西,其实就想当于幼儿园,陈震宇之所以要建立幼儿学院,最主要的就是要把大批妇女解放出来,让她们来参加社会工作,占人类人口一半的妇女劳动力,不利用起来,可惜了。对于少儿学院的学生,蔡邕按照陈震宇的想法,采用了考试的方法,把7-15岁的儿童把受教育程度分到各个等级中去学习,而不是按年龄。而关于石鼓书院,医学学院,诗歌学院等一些专业学院,则通过不同考试重点招生。所有的学生都不收什么学费之类的。家长只要提供学生的衣食住行的费用就行了。陈震宇抢了好几个城市,财富多得很。再加上陈震宇非常自信,认为自己有能力让自己的黄巾军政府收支平衡。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如果把现在就把学校商业化,那肯定有好多小孩子上不起学,自己的民族教育计划就完了。
这些学生的家长可以说从来就没有碰到这么好的事情,为可是历朝历代都没有的事情,哪有读书不要钱的呢,开始还不相信,最后在蔡邕派所有的先生去做工作,大家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各个学院。心里面对黄巾军更加好感了,更加认为陈震宇的黄巾军才是他们的救星。当他们听到陈震宇是从天下飞下来的时候。大家都认为陈震宇是天神,是上天派来拯救受害受难的。是紫微星。一时间,陈震宇和他的黄巾军在人民的心目中达到了无已复加的地位。
石鼓书院在开学典礼前。蔡邕作为当时海内知名的大儒,为了自己学院的开学典礼,在陈震宇等应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发信邀请了不少人:孔融,卢植,王允,郑玄,马融,司马徽……等几十个海内大儒前来观礼。然而结果令他非常的失望,这几十个人到最后只要了两人,一个是郑玄,另一个就是司马徽。而另外的人反应不同,有的说是事多分不开身,比如马融。蔡邕的好友王允送来了半块席子。说要与蔡邕绝交,孔融,给他送来了八个字“侬本佳人,奈何从贼”卢植则干脆就是不理。搞得蔡邕心里烦闷了很久。一直郑玄的到来,心理才安定了些郑玄是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他对儒家经典的注释,长期被封建统治者作为官方教材,收入九经、十三经注疏中,对于儒家文化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的流传作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历史上他生于东汉顺帝永建二年(127年),卒于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现在他近六十岁了。对于这位老教育家,经学大师,陈震宇非常的尊重。当他的船到达先锋码头时,陈震宇带领蔡邕,张仲景,廖忠,赵倩,蔡琰等主要在衡阳的重要人物前去迎接。

码头上,一个精瘦的老者带着几个弟子从船上下来。蔡邕忙走一前去行礼道“晚生蔡邕迎接来迟,请先生恕罪”
陈震宇知道那个老者就是郑玄,于是也带领众人迎了上去,一同作辑。
见礼后。蔡邕首先给郑玄介绍陈震宇,陈震宇忙自我介绍道“小生陈启陈震宇,颍川人见过老先生”
那郑玄只是点了点头。于是大家一起上岸向衡阳城里走去。郑玄他这次之所以来衡阳城,是因为他接到蔡邕的信后,感到很奇怪,这个蔡邕怎么可能能在一个偏远小城,一个黄巾军控制的地方建立一个能容纳五百人同时就学的学院呢,这可是大汉最大的学院啊。他决定要眼见为实,到衡阳看看,是真是假。到了衡阳后,他发现衡阳城现在虽然是在黄巾军手里,但并没有发现杀人放火,饿死人的事,一路上的行人个个精神饱满。不象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且黄巾军的首领对自己非常的尊敬,这可和自己想象中大不相同,心中慢慢地对这个衡阳城和这里的黄巾军有了好感。感觉自己来对了蔡邕一家现在搬到石鼓书院里面去住了,郑玄的临时住处也关排在石鼓书院里,于是大家便一路向石鼓书院走了到了书院的门前。郑玄停了下来,看了看门两边的对联,问道“伯喈,这对联为何人所作”
蔡邕忙答道“此联为陈将军所作,晚生之书,请郑老先生指教”
“指教不敢,这‘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虽然对仗不工整,但用意明显啊”郑玄说道“是啊,我也觉得,所以把它挂在这门上。陈将军曾说过。孩子是我们的未来,为了我朝的振兴。我们必定要把这些孩子教好”蔡邕说道“不知你们的教学的宗旨是什么”郑玄问道“有教无类,只要肯学,我们就什么人都可以教”蔡邕说道“哈哈,好。。。。。。”郑玄笑着走了进去。
石鼓书完是依山临水而建,为了保障校园的景色,陈震宇和蔡邕他们特别注意保持原来的山特色,尽量不破坏自然景观。大家进了书院就象进了公园一样,那个郑玄进了书院落后感得非常的满意,于是对蔡邕说道“伯喈你好享福啊,能在这么好的一个地方治学,才能夫真是羡慕死了。”
陈震宇急忙插话到“郑老先生如果能在石鼓书院内静修,将是我们石鼓书院落最大的荣幸”
郑玄回过头来对陈震宇说道“将军如此厚爱,可老夫无福享受啊”
“请郑老先生,不要称我为将军,在这里,我只是一个教席”陈震宇说道“那将军也是一儒生?”郑玄好奇地问道“在下只是认得几个字而已,算不上一个儒生”陈震宇回答道“那将军是在这教读书人怎么样杀人么?”郑玄忽然说道一时间气氛紧张起来,蔡邕,张仲景急了,廖忠等人拔出了刀。陈震宇一时无语。
“郑老先生为何认为陈将军只会杀人呢”忽然蔡琰说道“呵呵,你是谁呢,为何在这”郑玄问道“小女乃这衡阳城诗歌学院院长蔡琰,让郑老先生见笑了”蔡琰答道“呵呵,原来是是蔡院长,老夫失敬了”郑玄笑了“失敬不敢,但郑老先生对陈将军的看法有失偏颇。难免有坐井观天,小人之心之嫌”蔡琰不客气地讲道。
陈震宇看了一下蔡琰,没想过她这么一个小女子。竟敢和郑玄叫阵,以前只以为她有才,现在发现她还有胆。
“蔡院长为何如此之言,难道我说错了”郑玄说道“说没说错我不知道,郑先生不如在这衡阳城打听就知道了。古人说,实践出真理,先生救灾是先调查一下好”蔡琰继续说道“好,老夫就在这衡阳城呆一个月,看是否如蔡院长所言,不知陈将军有没有这个量”郑玄回答说道“郑老先生不要说呆一个月,就是呆一年或是呆一生,在下绝不动您一根毫毛”陈震宇非常感谢蔡琰为自己和郑玄解了围。感激地看了她一眼。蔡琰也正在看他,会了一眼,两人笑了。
廖忠等人放下了刀“陈将军,大家都累了,你们回去吧。琰儿,还不快过来,向郑老先生认个错,请郑老先生原谅”蔡邕出来打了个圆场,赞赏女儿的机智.......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