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零章 雒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
第二四零章雒阳
秋风摇落,又是一年。
我总觉得,这几年过得很快,快得让人措不及防,一眨眼间,时间就如吕布的赤免马那样轻快迅捷的跑过去了。来不及回头,来不及审视,来不及得意、后悔或叹息,手头上忙不清的工作在催促着,让我不得不一步步加快速度努力向前。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战事更是如此。与袁绍开战已经三个多月了,眼下进入到一个相持阶段。袁绍尝到了苦头,不再肆意进攻。他收缩兵力,只分出曹操一支偏军,与其主力形成犄角之势。曹操的军队,也被扩充到了三万人,他的本事,带着这样多的人马,想要一口吞下已经吃力,更何况我无论攻打曹操还是袁绍,面对的都将是另一支军队的全力支援,这样一来,如果不想与袁、曹二人死拼,那我就要想其它的办法。
秋日的天空,越来越蓝,如一大块翡翠。丝丝的白云,轻轻飘在天空之上,细致有如凤鸟飘逸的尾羽。庄稼成熟了,战场附近的农夫早就逃走,但双方都派出士兵抢收庄稼,大片大片的田地间,都有着暗黑色的血迹印在上面。
死亡,见得多了,就会麻木。面对这场战争,我无法避免,只能是全力打赢它。不说为国为民的话,但求一点心安罢了。
乱世是出英雄的时侯,同样,乱世也是百姓最苦的时侯。
人命,在这个时代,真的不值钱。^^ ^^
还好,我手下的人,都是尊重生命的人,这是唯一让我感觉欣慰的地方。
小诸葛亮成长的很快,原来他虽然聪明,但是毕竟年轻。在全局的把握上,有时很显得有些嫩,但是现在好多了,而且,有着鲁肃和刘晔两个人帮助,我将军府下的这个参谋班子已经可以算是天下一流地了。鲁肃少年老成,目光长远。处事稳重,思虑清晰,刘晔机敏练达。见事极准,看人待物。入木三分,两人相辅相承,珠联碧合。
而黄忠、徐晃、魏延、赵云、陈到、张绣等人之间的配合也还算是不错,在诸葛亮的指挥之下,打得如同行云流水一般。一眼看去,似乎整场战事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自然而然,一切就发生了。可是战场之上千变万化。没有真正的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如果你看着一切都是按照想象的发生地,那只能说,指挥者对战场的预见和把握达到了天才的程度。
诸葛亮就是千年难遇地一个天才。
刘备眼下配合的很好,看不出他有什么野心来。或许他有。但是他很会掩饰,根本就看不出来。他带领着人马,一直在和曹操叫劲,虽然说他比曹操差一些,可是有关、张二将辅助,加上曹操眼下也是缺了几个爪子地螃蟹,威风不起来,两军打了个旗鼓相当。不分胜负。
兖州之事。有诸葛亮负责,就已经足够了。就算是他削不趴下曹操和袁绍,想来也不会失败。在这个相持阶段,我要奔赴另一个战场了。
那是司州。
我准备先收拾吕布。
眼下,吕布正得意,他打得孙策节节后退,也算是成绩显著。不过,他的好日子也到头儿了。
“将军,准备好了,何时起程?”身后一人,粗声粗声的说道。
我缓缓回过头,就看到许黎黑色的脸。
许跟我已经两年了。这两年里,他已经从一个地方的豪强成长为一个军中的勇士,也从一个放旷自大的土霸王,转化成一名合格的卫队长。这两年地时间里,他明白了什么是纪律,什么是命令,不再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他这个巨无霸似的大家伙站在身边,说起来心里还是满踏实的,起码不用担心有人行刺,天底下能打过这位的,可以说是屈指可数。
“好,现在就出发!”
不用任何人给我送行,也不想让人知道我地行踪。
我们这一支人马悄悄西行,直向司隶而去。
过东郡,入陈留,此时陈留半数已经归我,其原因自然是陈宫和张邈早就暗中投靠我军的缘故。自从吕布北归,陈留在名义归吕布,实际上却是我的。不过我并没有惊动陈宫和张邈,继续西进,过辕关,前往雒阳。
吕布眼下正在虎牢关与孙策交手,而张济则在孟津关抵挡张辽的进攻。
我直驱雒阳。^^ ^^
雒阳是东汉皇都,天下中心,万城之城--可是,被董卓一把大火,焚为焦土。二百年积累,数不尽的繁华,皇宫、太庙、灵台、太学,无论是代表皇权的至上权威,是观测天地之象的侯风、地动仪,还是浩如烟海的书籍著作,尽成飞烟。历史名城,竟成死域。
当年我过雒阳时,这里除了游荡地吃人肉吃红了眼地野狼,竟不见任何人迹。
不过钟繇在此数年,进行了重新的修复,虽然只是收拾出雒阳一角,但也算是有了城市地气象。从四方回迁的百姓,也从瓦砾堆中寻找着可以利用的东西,重新搭建起一处处居民区,当初的死地渐渐有了生机。可是整体看来,还是如早春的病树,虽然又长出两片新芽,却难掩衰败气象。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我想着,进了司隶校尉府。
此时钟繇早已离开,一个高瘦的青衫老者笑笑的迎上来:“刘将军,我们又见面了。”
来人,正是老狐狸贾诩。贾诩是世间少有的奇才,智慧谋略都是天下第一等的。而且他有一个特点是极度利已,只要自己能活,管他天下洪水滔天。不过话说回来,在他自己能活的基础上,他也会尽量让身边的人活得好些,最终推而广之,在自己过得很好的基础上。也愿意达到兼利天下的目标。比如在历史上,他一方面献计给李郭汜夺权,一方面又处处维护献帝,保护百官和百姓,虽然最终因为李、郭二人的疯狂没起到什么作用,但毕竟他曾努力过。与诸葛亮他们这些人相比,他算不得高尚。但是与董卓、曹操相比。他却也算不得过于卑贱。

他是西凉人,他的心一直是向着西凉的。所以,他一直在西凉军团中。我们曾一起合作过。把王允从长安逐走,保留了西凉在朝庭上地地位。可是西凉军伐却最终还是内部分裂了。董承最终逐走了张济。让关中再次陷入战乱。贾诩于是抽身而走,一身白衣,悄然入函谷关。我也立即给了他一个雒阳太守的官职,让他与钟繇一起守雒阳。
贾诩是个聪明人,聪明人办事不用费力气。我也不去特意关照他,他知道我见识过他的本事,知道我会重用他。所以眼下的他,每天只是喝酒睡觉。白拿着太守的俸禄。
眼下,用他的时侯到了。
拍拍贾诩的肩头:“老家伙还这么硬朗。”
贾诩一笑:“有一口吃一口年纪了,没心没肺地活呗。”
一进正厅,是一个巨大的沙盘。自从我当初在襄阳制出这个东西之后。我军在作战中,它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工具。
上面细细密密地,全都是司州的地形,山脉河流,城郭道路,清晰可见。
我细看时,只见上面地小旗扎的满满的,打下手式让贾诩先不忙解说。自己细看时。发现这上面摆得正是当前孟津和虎牢两处雄关的战事情况。^^^^小旗上标着数字,是各部队的人数。还有领导的将领姓名。图解很细致,居然可以精确到吕布军团的每一个军侯的名字。我看得出来,贾诩整天喝酒,可不是光喝酒不做事,他地工作之细致,简直可以追上我手下正负责情报工作的孟建了。
“如果,我手中有两支部队,一万人,文和觉得把它投入到哪里更为合适?”
“那要看将军的图谋有多大。”
“眼下并吞整个并州,时机如何?”
贾诩笑着扯下一张纸:“愿闻将军之志。”
我在纸下随手写下了吕布、高顺、张辽等人的名字,又写上河内地张扬,黑山的张燕,接着从左面写上马超,右面标上赵云,下面注下孙策、张济、于禁、张。
贾诩吸了一口凉气:“马超、赵云、于禁、张,将军,这四路奇兵都在哪里?已经准备好了么?”
我点点头:“于禁张不日可到,他们出孟津关,会同张济,直击高顺和张辽,此战若胜,兴复汉室,则指日可待。”
贾诩眼中光芒一闪,随之叹道:“想不到,这才五六年的时间,刘将军的实力已经强到这等地步。”
我一笑不答,继续道:“只是,马超与赵云这两路军马,眼下能不能用,还在两可之间。我派钟繇去安抚关中,若韩遂、马腾受抚,眼于派兵相助,那么并州可下。不过若是相反,那么我这一战只能是击退吕布,多杀些敌人罢了。”
贾诩道:“关中之事,应是无妨,韩遂马腾二人,虽有野心,但能得到关中,已超乎他们的想象。关中之地,沃野千里,这二人虽占长安,但若想控制关中,没有三五年时间,办不到。而三五年后,他们还能不能如现在这样和睦,贾诩愿把这双眼睛挖了去。”
听着贾诩淡定的声音,我微微一笑。他所想,与我完全相同。不过我是知道历史,知道这两个人自相攻击的事情,而贾诩却是完全凭着自己的见识算到地。
这其间自然有高低之别。
“而赵云,他眼下已与陈到一起,悄悄进入冀州,在那里大闹一场,让袁绍不得不回头,甚至就此退兵也说不定。那时,赵云无法在冀州立足,就会逃去并州,正好与我军进攻并州地部队汇合。”
贾诩点头:“这当真是一路奇兵,不知是何人出此绝妙之计?”
“诸葛亮。”
“久闻此子之名,今日一见,果然不差。”此时,诸葛亮的官职虽然没有贾诩更高,但是能主持一个战场,他所受到地重用却是远在旁人之上的。不过贾诩并没有表现出嫉妒的样子。或许他是自信,他做得不会比小诸葛亮差?
“只有于禁与张,解孟津之围,甚至消灭孟津的敌军,也不是不可能的。将军准备让诩来指挥么?”
“不错。”
“好,那贾诩就拼着这条老命,给将军一个满意的答复。”
说话间,外面许褚走了进来:“将军,于禁和张来了。”
我点点头:“让他们进来。”
于禁、张,都是前年被我收降,这两个人,在历史上都是曹操的五子良将。于禁是五子良将之首,论起兵马训练,连张辽、徐晃也不及他。而张则是以机巧为先,在另一个时空,街亭之战逼得诸葛亮首次北伐无功而返的,就是这位张合张俊义,而不是那位与诸葛亮齐名的绝代人杰司马懿。总体来说,这两个人都是了不起的人才。
“文则、俊义,你们来了。”我叫着这两人的字,面带微笑。无论对什么人,我都极少板着面孔,所有的人都觉得我为人随和,其实我只是觉得板着脸太累罢了。
“是,将军。”两人一起施礼。
“军队怎么样?”
“久经训练,士气正高。”
“好,我带你们去会不会天下无双的吕布吕奉先,有没有信
“有!”
“很好,要得就是你们这股子锐气。文和,你来安排一下,看看这一仗我们怎么一个打法。”
贾诩道:“我想先看看部队,如果是精兵强将还成,若是一群吃不饱的百姓,才下山的盗贼,那我盘算的再好,也是没有任何的作用。”
于禁面上青气一闪,显然对眼前这个老者的轻视激怒了。而张而是毫不在乎的样子,只细细打量房间里的沙盘,然后抬头看贾诩,显然在估量眼前这个老者的份量。
“好,我们先看看军队去。”我笑着站起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