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婚礼前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婚前两天,一些得到信儿的老亲戚便陆续到来了,张姓在向阳大队只留下父亲与大伯父这两支,老亲戚自然也是两家共同的亲戚,三年前叔叔结婚的时候其中一些也来过,再来时总要到父亲这来看看,寒暄着,忆往昔,叹今朝。
每个过程都要见识一下张言这个下一代,张言有如道具般不停的过来见礼,不管认识不认识,都要透着亲热,其中有好几个小脚姑奶奶级别的,由小辈们搀着过来,人数上比叔叔结婚时多的多,一些连姑姑都要追忆半天才能排出应该怎么称呼。
张言收获了一些糖果。
“五十年代一张床,六十年代一包糖,七十年代红宝书”的结婚模式不知不觉间淡去了,“只要成份好,旁的莫计较”唯成份论的婚恋的政治标准也没有了,人们没有人刻意探讨为什么,大概是因为这些没有“三转一响”来的实在。^^ ^^
果然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中。
三年前叔叔的婚礼比起张树中的婚礼称得上寒酸。
婚礼前一天,张言被带到大伯父家为张树中压炕。
大门两侧各贴着一个红红的喜字。
院子里临时搭建的灶台厨房正热火朝天的准备席面,不时传出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和阵阵肉香,在这个缺少荤腥的年代格外勾引人。
落忙的今天也都正式上任,帮忙邻里间借桌椅,到代销店推盘碗。邻居家也没有那么多盘子和碗供你借。红白喜事上通常到代销店去租,一个一天一分钱,打坏了原价赔偿,代销店的好买卖,用过了还回去还是原价卖,通过出租一两年成本就回来了。
张树中地新房不在正方,三件厢房中地两间。大伯父家孩子多,正房不大方便。据说只是暂时在这里结婚,女方提出要房子的条件,否则不结婚,大伯父备下了砖瓦,以证明明年盖全砖瓦新房。反正他是砖厂副厂长。这种事对他来说小菜一碟。
今后如婶子许桂英般的傻姑娘怕是越来越少了。
张树中婚礼之所以如此轰动,主要是因为模仿了城里的习惯,在这个小村里第一次引入了“三转一响”彩礼的概念,三转。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一响是收音机。其中不乏媒人看人下菜,见风使舵的做法,大伯父家有条件,彩礼狠狠的要,不怕他给不起。^^ ^^
消息传出去时。芒种大爷不无惋惜沮丧地叹道:“哎---娶媳妇的行情看涨。这以后可咋整啊!”
芒种大爷还有两个儿子没结婚,又没有大伯父的实力。当然要叹息沮丧。
厢房的窗外一辆被打扮的花枝招展的自行车,一群人在旁观,赞叹,张言上前半天才认出,飞鸽28大链盒,但凡肉眼能看到,超过小拇指粗细地铁部分,三脚架,车后架,都缠上彩色好看地塑料带,大链盒也装上外套,两个车把也套上把套,把套流苏一尺多长,车钥匙的钥匙链用彩色胶丝编就的荷花坠子,下端的胶丝也足有一尺多长,其工艺,真不错,自行车地尾灯里镶嵌了两尺见方的红绸,电镀的车圈和辐条在初春的阳光下格外耀眼,挑逗着众人的热眼和**,全副武装之下,花团锦簇的自行车不像自行车,倒像是新娘子。
这样的自行骑起来,真可以说是轻舞飞扬啊。

围观的人嫉妒羡慕不已,有人说大伯父托了不少关系才弄到一张票,有人说新郎张树中为弄到地是飞鸽而没弄到凤凰而懊恼。
张言施施然走入新房,大人们各有各地任务要忙,他这样的小角色得不到特殊照顾,除非需要压炕人地时候发现压炕人不见了,才会想起他的存在。
屋里一铺三四个人的小炕,新房新房,留给新人住的房子,大多数人都是好奇来看一下,尽量不停留。
一个中年妇女,一个男孩,十来岁,枣壶脑袋,不时“腾愣”一下鼻涕,听说是张树中舅舅家的孩子,规规矩矩的坐在炕上,观其形就是来压炕的,狠狠的压在炕上。中年妇女恍惚有些印象,应该是张树中的舅妈,也就是男孩的母亲。
张言自我介绍,也是来压炕的,果然和猜测的一样,妇女让张言喊她“舅妈”,那个男孩名叫景礼,姓刘,全名刘景礼,张言暗赞,多大气的名字,刘经理。
新房有些拥挤,看看摆设就知道了,三转之一缝纫机,盖着雕龙绣凤的盖帘,还有女方要求的家具中的十二条腿,大立柜,平柜,写字台,写字台上摆放着砖头大小的一响,半导体收音机。
这是对之前结婚概念革命性的颠覆,两节子红柜和一对红箱子已经不再是结婚的家具,向阳大队也许就从张树中开始,进入立柜时代。
立柜两侧的门上镶嵌着画了图案的玻璃,对称的松鹤延年,此时人们过分的追求艺术美感,忽略了实用,过不了几年,怕是就要把图案玻璃换成一人高的水银镜,有助于穿衣打扮,暂时还没到关注外形美的时候。
中年妇女招呼张言上炕,边上有瓜子和糖果,并叮嘱他和刘景礼,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坐着就可以,但千万不要把炕弄脏了,张言这才注意到,炕上铺的已经不是炕席,试试软硬度,下面应该是毛毡,上面铺了绣着龙凤呈祥的图案的红色布料,果然不差钱关于压炕,此时人们的观念里还是男孩子站主导地位,至于儿女双全,还是等到有了儿子之后再说吧,能够双全更好,不能的话,几个秃小子单全也没人责怪。所以压炕的通常是两个男孩。
张言有一搭无一搭的应付着便宜舅妈的问话,眼睛瞟向窗外,外面已经在商量明早接媳妇的细节,婚车是张树中开着五十五拖拉机,不要小看这个走起来几里咣当的家伙,在这个年代可是实力的象征,如果这个年代的农村大马车接媳妇相当于后世的桑塔纳,那拖拉机就算得上奔驰。况且开拖拉机还是展示新郎的与众不同,双全齐美。
接亲的人连新郎在内五个,对方新娘加上送亲的也是五个,回来正好十个人,双数,这些规矩张言当然不懂,只能看个热闹。
(应该不算字数,求两个字:读音(ynyu或者是(ynyu俺们那的土话分别读,一声和四声,或者可能是一声或轻声,也许太方言了,一种野生植物,田野里或玉米地里,外形似于葡萄的小串,果实圆形,个头比绿豆稍大,比黄豆稍小,不熟时绿色,熟了紫色,能吃,很甜。有哪位知道吗?多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