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知青的春天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汗一个先,恳求大家少些点击。无意中发现分类点击榜居然与更俗大大挨在一起,自己一阵心虚脸红,更俗是我心目中的大神,拍马难及,怎么配与他老人家挨在一起呢,求大家少点击几下,拉开点距离,叩谢,丢不起那人呀!
万分诚意的为大家推荐更俗的《重生之官路商途》,起点最难得的好书。)
(今天工作巨忙,早就困的不行,码的心不在焉,道歉)
打场人的晚餐,黄米年糕,大白菜炖豆腐,猪肉炖粉条,难得的好饭好菜,平时少见肉腥的壮劳力们实实在在的过了一会年。
饭后,东倒西歪的散落在土屋周围,谷堆旁,打饱嗝放响屁。
张言在裴希文的照顾下,十足的吃了几片肥肉,说不馋那是骗人的,不过是忍住罢了。父亲和叔叔都在场,但不能特殊照顾他,劳动力们的晚餐,张言算什么,假装视而不见,否则会被人说闲话。
张言偷眼看炕角的小女孩,吃的斯文又狼狈,细嚼慢咽又狼吞虎咽,很矛盾。
秋夜,清冷清冷的圆月挂在天空上,周围散落着稀稀拉拉的星星。
休息过后,父亲这样的主力首先干起来。
“吱吱咯咯,吱吱咯咯”,溜轴压秸谷穗出的声音;
“啪,啪啪”,催赶牲畜的鞭子声音,从寥寂的山村夜空上掠过,在空旷的旷野中回荡。
昏暗的灯光下,晃动着三、五个人影,用木叉子在翻动着谷穗。
头场结束。
“起场了——”,队长双手拢嘴对着还在休息的人群呼喊。
从谷子垛旁,从打过的高粱穗堆里,从打更房子中,慢慢腾腾的,走出一帮人。操起木叉子,木推子,竹扫帚,挑起秸稞运到场院外,再把谷物攥成堆。
一阵夜风吹过。
"起风了!"。队长又在吆喝,又在催促.“趁这风,把这场谷子扬出去。”。
这个环节叫‘扬场’。
抡着木锹,顶着风,十几把,几十把木锹此起彼伏,一锹锹扬起谷子。顿时间,场院上,尘土飞扬.谷子和灰尘一块抛上天空,谷子迎风洒在一堆,那谷子堆,越堆越大.金灿灿的谷物,在白炽灯下,显得很新鲜.灰尘随风飘到一边。
谷子脱掉谷穗,借风势扬起,谷粒密度大,谷糠密度小,飘远。第一次分离开的谷糠叫‘暴糠’,儿谷粒加工成小米脱掉的壳叫‘碾糠’,所谓的吃糠咽菜,就是这两种糠之一。
据老人说,三年自然灾害糠也让很多人填饱肚皮,即使没有什么营养。虽然暴糠粗劣,不如碾糠口感好,但如果让人们选择的话,更多的人会选择暴糠吃,吃了碾糠会拉不出屎来,暴糠比较滑,要好一些。
打谷也是个纷繁复杂的复杂的过程,扬场过后还不算完,分离的谷子还有很多杂质,还要经过一种叫“扇车“的家伙扇过,才收入粮仓。
扇车主要用于清除谷物颗粒中的糠秕,由车架、外壳、风扇、喂料斗及调节门等构成,工作时手摇风扇,开启调节门,让谷物缓缓落下,谷壳及轻杂物被风力吹出机外。
据说这东西西汉时我国已经有了,一直沿用的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足见老祖宗的智慧。
*****************************************************

学生们的春天来了,知青们的春天来了。
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这次具有转折意义的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会议还决定,录取学生时,将优先保证重点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
1977年10月21号,中国各大媒介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并透露本年度的高考将于一个月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当广播里传来了恢复高考的声音,知青点里沸腾了,虽然目前只剩下四个人,裴希文,穆红梅,苏湘楚,江解放,几个人击掌相庆。这毕竟在他们知青迷惘的心中照进了一缕阳光,他们兴奋着、希望着。
这天,或许就成了他们生命中的纪念日。
最初的的狂喜冷却下来之后,开始考虑实际问题。
在这信息、交通闭塞的向阳大队,他们不知道恢复高考的具体政策,仅知道可以通过考试来争取上大学的机会,纷纷回城或写信给亲戚朋友寻找复习资料。
秋收还未结束,最后的四个知青都停止了劳动,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来,此举也得得到了队长石富贵的大力支持,向阳大队,还没有过一个高中生。
这年的高考日期是十二月九日,十日,满打满算也就五十天,必须得争分夺秒。
张言也结束了在场院的厮混,抓住最后的时间与知青们相聚。每天拿着毛笔与旧报纸,知趣的从不打扰几个人复习,独自默默的在炕上练习毛笔字,累了就静静的看着几个人翻书,演算,或相互窃窃私语的讨论问题。
偶尔某个人累了,起来活动筋骨,都会过来摸摸他的头,低声夸奖“真懂事”,他们已经没有更多的时间来理会张言。
不知道前世几个人呢的命运如何,是否抓住这次机会,今生,张言在心里默默的祝福。原本是带着功利的心来结交的,当想到大家对自己的好,在一起度过的一段时光,一切都淡了。
想到他们的即将离开,唯有阵阵不舍。
怪不得前世不曾知道村里也曾经有过知青。也许到明年就都回了,那时,自己还真小呢。
忽然,张言想起中**事博物馆《复兴之路》大型展览中的一系列展品,前世里张言初到北京,坐地铁上下班,军博是每日必经一站,听得多了就有了兴趣,一次抽空前去参观,恰好是《复兴之路》大型展览,其中的部分展品就是一九七七年高等学校招生试卷。
人都会对自己经历过却未知的东西感兴趣,况且高考又是个持续了三十年热度不减的话题,于是隔着玻璃橱窗也曾留心的仔细看过,感受过那个年代知识与政治的紧密结合,太详细的内容实在记不得,只是本省语文试卷作文这个大题目还在印象中。
要说给他们听吗?
平白无故的说出去,谁会相信呢?
即使相信了,又怎么解释自己预知了题目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