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踏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后走了六里路,张言累坏了,回到姑姑家躺在炕上不动了。
二姐已经初具女人的特色,唠叨
“说不出去,非要出去,这下知道累了吧,该,看你还乱跑不………”
张言不想回答,心里还想着曾经的小学。
那个时代农村的小孩子真是多,每个年龄全村都有几十个,这个数据也许生产队里有统计,但表现最直接的地方是小学,向阳大队77年三百多户人家,六个生产小队,普通的一个村小学,每个年级一个班,每个班都有四五十号学生,到八十年初期,每班平均还有三四十人,八十年代末班二十多人,到九十年代末最大的班级不到二十人,少的只有四五个学生,两千年后夸张到某次招生一名学生,只好把有限的几个学生并入其他学校,很无奈。
目前还一副繁荣的景象,谁都想不到二十年后竟是这样的结局。
第二天,大人们早早的就去上工了,正是玉米出苗的季节,忙完队里的还要忙家里的,此时的社员们希望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自留地上,但是都是暗暗的在做,没有谁会耽误工忙自己的。
张言躺在被窝里,二姐在一旁翻着小人书嘴里还督促他快起来吃饭。
直到广播里传来“……本台第一次播音结束。”张言才掀开被子,想要一个鲤鱼打挺弹起身形,结果挺了几次也没起来,嘴里嘟囔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小身体,还得连好多年啊!”边乖乖的爬起来穿衣服。
天暖以后,二姐负责照顾张言,母亲不再上午半路回家照顾他,把饭温在锅里,二姐到了拿出来端给他吃。
看来他一贯良好的表现,已经得到母亲初步的信任。
张言习惯于每天早上收听广播,翻来覆去的那几首歌都被他听烂了。
他这边洗脸吃饭,二姐还在翻着小人书,眼睛不时的瞟着他,见张言要吃完了,学着张言的口气“无聊,没意思”说着还把小人书随便的扔到一旁,张言赶紧跑过去,心疼的捡起来,
瞥瞥二姐“不看也不要乱扔啊,过些年很有纪念意义和经济价值的。”收好后大眼睛骨碌碌前后左右的观察着,应该换个地方收藏起来,要不被他们这些不知深浅的人扔来扔去的早晚完蛋。
家里就这么一间屋子,没什么好地方,堂屋不好,哈气重,叔叔的屋子,还是算了,对叔叔比较不放心。没办法暂时还是放到这吧,上面压块木板,要是有个属于自己的箱子就好了。
二姐不知道张言想什么,也不明白他说的什么价值、意义,
“要不,还是你给我说小人书讲故事吧?”
单纯的孩子,想听故事你就说嘛,何必先做这一番动作呢,可惜了如意通同学的小人书,错,绝错,是我的小人书。
张言前几天无意间照着小人书编了几个故事,与小如意同学一样,二姐被吸引住了,这是无数穿越人士屡试不爽的手段,其实张言也不是有意卖弄,往往一件事情随便的加点油添点醋就有这样的结果,只能怪这个时代的小孩子们精神生活太匮乏了,如果有哪个孩子在睡前要听一个故事才肯睡觉,那么他得到的一定是父母的一个大耳刮。
在前世,张言给同事四岁的小孩讲故事,半个故事没讲完,就被这孩子问的一愣一愣的,直接竖中指说张言敷衍,这时的小孩已经被花花世界把听觉视觉都惯坏了。
还是回来的好,被四岁小孩鄙视过他,居然在十岁和六岁的找到市场。

“故事今天就不讲了,大好的季节,春风和气春光明媚,春暖花开,柳绿花红,莺歌燕舞,难道你就忍心虚度这美好的时光?难道你就不想干点什么吗?”随着声调的不断提高,张言忽然觉得自己的王八之气在这一刻尽发,
二姐被虎得一楞一楞的,“那……干点什么呢?”
“踏青,我们踏青去,二姐你说好不好?”
二姐还没回过神,紧接着就回答:好。
两人准备出发,二姐悄声问“小言,啥是踏青啊?”
张言……,
“咳咳,我们就到西边小山脚下转转就是踏青了。”
张言牵着姐姐的手,到山脚下,找了草多的地方,来回的走了几圈,并用力践踏几下,“看到没有,我踩踏青草,这就叫‘踏青’,明白了吧?”
二姐真明白了,也用力跺几下,踏青。
对于自己的曲解大言不惭,没有任何羞愧。
两人小心翼翼的向山上爬,小山海拔不过五六十米,山坡也不是很陡,但碎石杂草,幸亏张言对小山的熟悉,手脚并用的怕了不到一半,还是爬不动了,苦了二姐,小小年纪还要照顾着张言,怕他不小心滚下来。
休息了一会,张言站起身,居高望远,曾无数次看过的风景,此时倍感亲切,远处的田垄整齐而排列有序,一片片碧绿的麦苗,一簇簇的人自麦田里走过,正是踩麦的季节,母亲,姑姑,婶子一定都在里面,那里是六队的地。
转身,便是养活了自己与无数人的小村,大人们都去劳作,学生们去上学,此时格外宁静,间或一个小孩小孩跑过,间或一个捡粪老头背着粪筐走过。
“这些,与春天一样都是风景。”
“踏青,又叫探春、寻春,就是指春天到郊野去游览。杜甫诗云’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张言不管二姐是否听懂,张言指着小村大声自言自语的说着,他已被眼前的景象打动。
“其实,踏春是城里人才做的事情,咱们农村人每天睁眼就是田地,庄稼,地里的野草拔海拔不过来,每天因此累的腰酸背痛,哪还有什么心思欣赏,留恋。他们以为踩踩青草就踏进春天了,其实看看在田间劳作的人民才是最好的风景”。
二姐歪头看着这个小她三岁的弟弟,听他说着自己听不懂的话,直觉上告诉他弟弟说的很深奥,也很对。
一股冲动油然而生,张言咳嗽两声,清清嗓子,开口唱到:
我们的家乡
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梁
十里哟嗬塘十里果香
哎咳哟嗬呀儿咿儿哟
嘿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
为她富裕为她兴旺
我们的理想
在希望的田野上
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
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
西村纺花,那个东港撒网
北江哟播种南国打场
哎咳哟嗬呀儿咿儿哟
嘿,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劳动
为她打扮为她梳妆
我们的未来
在希望的田野上
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
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老人们举杯,那个孩子们欢笑
小伙儿哟弹琴姑娘歌唱
哎咳哟嗬呀儿咿儿哟
嘿,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奋斗
为她幸福为她增光
为她幸福为她增光。
弟弟唱了自己从来没听过的歌,很好听。
二姐忽然觉得弟弟好像很厉害。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