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家里没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光明大队以前没有安置过知青发对公社把三个知青安排在光明大队,何本志一开始是极不情愿的。不光他不愿意,大队其他干部们也不愿意。因为山区本来就人多地少,知青来了起不到什么作用,反而还要从社员碗里分一杯羹,无疑是加重了负担。
听那些安置过知青的大队的干部们说,管理知青是个很头痛的事,管严了他们受不了,管松了又怕出问题。普通家庭出身、或者家庭成分不好的那些知青还好一些,把在农村干活当作了一种谋生的方式,也不会主动找什么麻烦。但是那些家里有背景的知青就不一样了,不安稳在农村呆着不说,入党、学、招兵、招工都得优先他们。一个不周到面就有人来过问。
偏偏这次的三个知青都是干部子女。其他人一扇风,何本志的脑袋都大了,回到大队里和干部们一议论,又急急的跑到了公社,找到了公社记王士安,要他把三个知青转到别的大队去。
王士安先是板着脸训了一通何本志,说知识青年下乡是响应主席的号召,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公社党委已经做了正式决定,绝对不可能更改。作为一个党员、一个基层的支部记,必须要服从级的决定。这也是级党组织对他们的信任。
看到何本志仍苦着个脸时,王士安又转而和颜低声道:“我实话对你说,这几个知青可是县委庄记直接安排的,听说庄记又是受地委宋记指示。你想想,人家放着好地方不去,偏偏要到我们这里来,这里面有什么原因我就不好说了。你们把这几个知青安排好了,生活政治多关心一些,过两年再平平安安的送出去,起码你们光明大队就在地委和县委领导脑袋里有了好印象,你们给领导帮了忙,领导还能让你们吃亏吗?说不定过一段时间人家父母一高兴,就会给你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我听县知青办的人说,山外面有不少公社光靠给那些大单位安排知青就发了财了。”
何本志道:“我可听别人说这干部子女来了很麻烦。”
王士安骂道:“你别听那几个狗日的挑唆了他们的当,他们背地里到这里要人我还没舍得给呢!就你这个木头还往外推。不信我现在通知他们,你看他们跑得快不快?”
何本志没有把知青推出去,反而带着一堆虚幻的好处回到了大队。经过十几天的努力,送算把知青吃住的事都落实好了。年前县知青办主任带了一个人来看过,对其它都满意,就是临走时提了那个露天的茅屋厕所不行,要在盖一个男女分开的厕所。这又让大队干部们还没过完年就开始忙,到了前天才搞完。把面拨的安置费也液化的一分没剩还超了几十元。
不过今天何本志见到了几个官太太和那个娇滴滴的女孩后,觉得这个厕所盖的应该。
于秘讲完以后,何本志只简单的介绍了几句光明大队的情况后,就请大家到知青的住处实地看看,边看他在边介绍。
听何本志一说,几个女人迫不及待的站了起来就向外走,这才是她们最关心的事情。
住处离大队部只有六七十米,抬脚就到。走过了那块场地就可以看清了房子的全貌。这是一个山区农村标准的农舍。背靠山坡一栋大一些的土墙瓦房,侧面还有一栋矮短的房子,门前不太大的一块平地,自然形成了一个开放的院落。
先已经有大队干部把两台车引到了距院子十几米的地方停好了,正在往下卸行李物品。不远处又十余个妇女和小孩在观看。
快到院子时,何本志就喊道:“凡军,凡英,你们过来一下。”
只见从车后面和房子里走出来一个男青年和一个女孩,俩人都显得很瘦,那男青年不会超过二十岁,女孩很清秀,还没有张开,看身段应该只有十四五岁。这无疑就是房东兄妹俩了。
一下来了这么多衣着光鲜的生人,兄妹俩人显然都没见过这种阵势,往前走时显得有些犹豫。林海抢不去先向男青年伸出手道:“你们好,我叫林海,以后就要住在这里,给你们添麻烦了。”
那男青年见有同龄人先和自己问好,也略放松了一些回道:“不麻烦,不麻烦。我叫孟凡军,这是我妹妹孟凡英。”
许亮、王晓燕也跟着前做了自我介绍。然后就由兄妹俩带着进了房屋。
这是一个三开间的房子,中间一间称为堂屋,两旁的房间被隔成立了四个小间用来住人。这个结构和平原的农村差不多,林海他们三人都在农村劳动过,一看就知道。
三位母亲很识大体,进了屋子后没有马急于去看儿女们的房间,而是先拉着兄妹俩询问他们的家庭和生活情况。
何本志介绍说这兄妹俩爷爷奶奶和父母都已过世,姥爷家离这里有好几十里远,多年没有来往。这附近也没有什么亲戚,兄妹俩这两年就自己紧巴巴的过。
几位母亲一听顿时母爱迸发。曲静抱住了孟凡英直道:“这孩子这么小就没爹没妈,这日子怎么过下来的。以后阿姨来关心你好不好?”

闵成秀道:“也算我一份,看看这俩孩子瘦的,真让人心疼。”
张桂芝抚着孟凡英满是裂口的小手道:“燕燕,等一会把你的擦手油给妹妹拿一盒。”
几个女人的一番举动让社队干部们对她们顿时好感大增。
四间房间左手边的两间是孟家兄妹住。右边新隔出来的两间,靠里面的一间是王晓燕住,另一间是林海和许亮住。看了房间后,张桂芝做代表向谢主任和社队干部们表示了感谢,这边没什么事了,请他们都先各自去忙。
干部们一看别人要开始收拾东西了,这么多人在这里也帮不手,倒还影响别人,就纷纷告退了。临走时于秘关切的问道:“张科长,午饭怎么办?要不我回公社安排好,你们等会过去吃?”
张桂芝道:“不用麻烦了。等会叫司机去公社那边卖点挂面来下就行。“
于秘一愣,然后笑道:“要吃面条可以叫凡英给你们擀,我们这里除了送礼的时候自己家拿面去压点挂面,平常吃面条都是自己擀。”
张桂芝也笑了,是自己想左了。这不是城里,临时买挂面真不一定能买到。等于秘走了以后便问孟凡英道:“凡英姑娘,你会不会擀面条?”
孟凡英低声道:“会,就是擀的不好。”
司机小冯家是北方农村的,估计馋手擀面馋的够呛。一听说中午要擀面条,立刻高兴的一个劲催孟凡英赶紧到厨房去,还直对小徐吹嘘他母亲擀的面条如何如何的好吃,害得小徐直咽口水。
林海他们住的屋子里摆了两张床,两个母亲在里面收拾摆放东西,人多了也转不开。曲静不发话,小冯小徐就不敢离开,帮着从外往里递东西。王晓燕那边也有司机帮忙。林海到处插不手,闲着没事就转到了厨房。
厨房就是外面的这栋矮房子,里面有一个大灶台,有两个灶眼,面嵌这一大一小两口黑铁锅。灶台的对面有一个大案板和一个大水缸。屋子的另一头堆了不少树枝状的柴火。厨房里兄妹俩都在忙着,孟凡军在灶台后坐着烧火,孟凡英则开始和面。
见林海进了厨房,孟凡英有些羞涩的低下了头,孟凡军则说了一声“来了!”就没话了。
林海先蹲到了孟凡军身旁,看他正把树枝掰断了往炉膛里递,没话找话的问道:“你们这里都是烧这种树枝?”
“是的”。孟凡军回答,顺手把坐的小凳子递给了林海。
林海摆摆手,意思是一下就走。又问:“是买的还是自己砍的?”
孟凡军道:“自己山砍的”。
林海见话不投机,就起身讪讪的道:“在这里真暖和。”就转到了孟凡英那里。
见孟凡英还是低着头不看自己,林海就问道:“凡英,你准备用什么下面条?”
孟凡英还是极小的声音道:“家里没有肉,只有放一点芝麻叶,再放点香油。我们家没有待过客。”
林海心一沉,没有再说话,转身回到了房间就开始翻东西。
曲静问道:“林海,你急急忙忙的找什么?”
林海道:“拿一桶罐头下面条。这兄妹俩可怜的,刚过完年家里就一丁点肉都没有了。”
曲静和闵成秀听了连声叹气。
小冯道:“林海,你不用找了。我和小徐准备送你的罐头还在车,我去拿下来送到厨房。”
小徐和小冯准备了两桶罐头、一袋奶粉、一袋麦乳精和一袋白糖送给林海。这俩人就像自家人一样。林海也不推让,说了声“谢谢”就收了。
等大家正好收拾的差不多了,两盆热气腾腾,泛着小磨麻油香味的面条就端了来。两张小方桌拼在了一起,端桌的还有一碗炒鸡蛋,一碗炒萝卜丝和两碗自家做的咸菜。众人围着桌子坐下开始往碗里盛面条,却发现少了孟凡英。
孟凡军吞吞吐吐的解释道:“我们这里的规矩,来了客家里的女人不能桌。”
众人都有些笑。曲静道:“我们不讲这个规矩。燕燕,你去把凡英叫进来,说我们都在等着她。”
见孟凡英端着碗跟在王晓燕身后进来,曲静叫道:“凡英,坐到我这来。这孩子,以后不准这么见外了。”接着端起了那碗炒鸡蛋就往孟凡英碗里拨,然后又给孟凡军拨了一些,最后的让两个司机和小徐分了。一时间好象她倒成了这间屋子的主人。
王晓燕坐在了自己旁边,林海小声对她道:“记住了,以后来了客人不能桌。”
王晓燕眼一斜,把手里的筷子一转头就戳向了林海道腰间。
人都挤在一块,林海的说话声再小大家也能得听见,王晓燕的小动作也尽在眼中,一时众人都笑了起来。
见儿女们心态如常,母亲们也都放了心。张桂芝凑趣道:“林海,别忘了你答应的话噢!”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