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商业帝国 第八十节 海上相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北风还在吹,这就意味着,周满还得要好好的在西洋呆上一段时间。他的船是可以逆风行驶,还可以由橹船拖着走,但速度太慢,反正皇上也没催,不用急。
周满的郁闷来自暹罗和真腊。因为两国还在开战,名义上还都把大明朝当作是老大,所以这两个小弟一抓到机会就要述苦。在暹罗时,因陀罗便向周满倒苦水,希望大明朝主持公道。断然不提是他自己挑起的事端。这会战事真腊那边占了上风,那暹罗这边就一定要做出一付被欺侮了的样子。
因陀罗没当着周满的面开口,通过何九锡,唐人新年一过,大量的兵器运到了暹罗。龙城造的,早早就在仓库里放着了,就等着赚这军火的钱呢。不过与龙城自己用的投枪和箭不一样,上面没有工号编号之类,类似于三无产品,看着就象是仿制明朝的兵器一样。但大家都清楚,这种质量的东西,只有大明朝或是龙城造的出来。
周满进了华州城之后,在那里真腊和吉兰丹的使者已经来了多时了。真腊国的使臣一定要见一下的,这个小国对大明朝一向都是很尊敬的。吉兰丹就算了,下西洋之前,周满与郑和有过沟通。吉兰丹、彭亨两国将是郑和四下西洋要出使的国家,这次周满便宜行事。所谓的便宜行事就是看情况,如果周边政治形势不错。那就为郑和出使打个基础,做点准备工作。如果碰到了这种情况,国家在交战,那么就小心一点。能不见就不见,实在躲不过去,那就只听不发表意见,不要轻易表态。
清迈王也察觉到了大城地不安,但他本人胆子很大,根本不放在心上似的。照旧让吴陵去运作,要从龙城买军械。这事龙城那边还真的没乱来。硬是要吴陵问他们要样品,在收到了清迈方面送来的武器样本之后,照着那样,赶了一批军械给他们。对于清迈方面来说,这时不扩张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因陀罗要么把西部让给马来人,要么就是让清迈的势力南下西进。再怎么说清迈方面还认他是老大的,而吉兰丹可是异国小邦。
最搞笑的是,吉兰丹彭亨丁加奴几个马来半岛的小国居然通过满刺加也从龙城搞了一批武器过去。这样,整个以暹罗国为中心的大战场用的都是龙城出产地武器。大家都以为这是战争的最关键时刻,没人会去在意武器是哪出的,能搞到武器已经不错了。
北风南吹也把来自夷洲的船队送了下来,这些船上除了很多货品以外,还有来自大明朝潇湘学堂毕业的学员、夷洲的官员和南下赚钱的工匠,学员是过来实习,其中木工班和器械班的学生最多;官员将过来填龙城宣慰司里地空缺,同时,也把夷洲政改的一些东西往南推推;工匠大多来自南京城里的几大匠作。^^ ^^从西洋回去的人在南京城爆发出来的购买力刺激了他们。开始的时候。下西洋淘金是京城里很多人不敢说出来的念头,当三湘商行和明龙商行开始招人的时候,报名的踊跃程度让人吃惊。
开始还有人到永乐那打小报告,但楚王和郑和再三强调,这些匠师是充实到西洋各个朝庭的城堡里,为下西洋服务地,永乐自然也就没再过问了。永乐是个精明地人,郑和下西洋的时候,船上的备件多的吓人,比如船舵是按一比五的要求存留备件。也就是说,船上只用一个船舵,却要另外还要有五个备用,坏了可以替换。连锚都是一比三的要求配了三个备用。自从几处基地在建的时候,郑和下西洋的费用减少了三成。一是粮食带的少了,二是备件置办的少了。永乐是不会在意这些细节地,户部和工部把这些数据报上来之后。他就什么话都没用了。只要郑和用人。只要不涉及军事,他都不过问。
载人的船混在商船一起。过完年后便分别从长乐和夷洲出发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时到了占城。在占城上下货之后,便又出发往龙城而去。
师小孟可不单单是个师这么简单的,他研究的范围早就超出木匠和造船,这会他是一个杰出的机械设计师,师反成了小技。小孟于金陵成婚之前住在王动府上,那会王动正动心思把他挖出来。^^ ^^王动从长沙回来的时候,带回了一个学堂的优秀学生,此人地名字叫蒯祥。
蒯祥并不清楚王动很早就关注他,作为故宫很多建筑地主要设计者,木匠蒯祥在大明朝时名字和鲁班一样的响。不过这会,蒯祥还只是名木匠蒯福之子,一个优秀地木匠苗子。王动可不只是想蒯福继续做个木匠,他需要的是一个如同小孟和小丁一样的能工巧匠。太多的东西在王动脑子里了,他要通过这些能工巧匠们一一把它们变为现实。
蒯祥这会就在下西洋的船队上,小孟再三对他说过,想要提高,去龙城。蒯祥不清楚小孟为什么会这么说,明明大明朝的技艺很多超出了西洋诸国很多,怎么还要去龙城呢。在蒯祥的眼中,小孟是他前面的一座山,要超越小孟是他的目标之一,既然小孟都这么说,那一定是有道理的。
蒯祥手中拿的是一个潜水艇的小模型,王动提出了这个东西之后,潜水艇便成了小丁小孟的一个梦,现在他们又他这个梦传递给了蒯祥。自从蒸机出来之后,这种可以在水下行驶的船仿佛看到了曙光,另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怎么在这个船的壁里储藏和使用压缩空气。
大明朝的子弟们没想到船过了占城之后。比他们想象地还要热。很多少不经事的把衣服脱了晒太阳,结果被晒伤。更让有的人郁闷的是,即使看上去没太阳,在甲板上溜达一天,也会被晒伤。
对于第一次坐船出海,特别是到了热带海洋的人来说,海的美是他们以前从来没有想象到的。海水从明蓝到深蓝,那明蓝处是浅海,如同开春时嫩芽的黄绿色,让人感觉到清新。怀着梦想而出洋的人都在构画着如眼前美景一般的未来。去年第一批下西洋地人在海外劳作了三年之后,怀里个个都是揣了上百两的白银回到大明朝。娶妻置屋购地,着实刺激了不少人,因此这回湖广籍出来的人最多。湖广人大多会水,也坐过船,来到这大海上也能适应,八百里洞庭船到了湖心也是飘渺无际的。

这支从占城出发的船队共十六条船,在真腊外海驶向泥国的时候。他们遇到了另一支船队。与他们以前看到的船不一样的是,他们碰到地船共六条,但其中有三艘船的桅杆特别的粗,而且船两侧有各有一个大大的转轮。等驶近了之后,才发现,那粗短的桅杆在冒烟,那是个烟囱。这两条船并不大,看大小也只一千料左右,比另三条两千料的船相比,这三条船小多了。但这三条船给人的感觉全然不同。与别的船不一样的不只是这个粗烟囱。还有这个船的颜色,整个船是黑色地,看不到一点木纹,给人冰冷地感觉。远远的这船就逼迫着人不能开口,等驶近了才发现这是个铁甲船,整个船都包了铁甲的船。
宋朝的时候,出现了一种走舸,在两侧有飞轮,象个风车水车的大飞轮一样,通过人脚踩驱动飞轮。这种船在水面上行走如飞。现在他们也看到了同样的船,只不过,这个在海上行驶的飞轮船要比在河上湖上的船大百倍。
这个飞轮船也有桅杆,应该说这是一个风力和蒸汽力双重动驱动的船。在龙城造蒸汽动力船时,这是其中的一个过渡型。一共有九艘,出现在真腊外海地这支舰队是龙城东洋舰队的一个分队,东洋舰队如今配备了这种混合动力的军舰共有四艘。这四条船在东洋舰队服务已经有一年多了。此次东行其实是要办个转移手续,要转交给夷洲的北海舰队。
夷洲的海军分为四个舰队。一是北海舰队,担负对朝鲜日本和硫球的防卫任务,二是黄海舰队,这支舰队主要是针对大明朝,三是东海舰队,这个东海舰队成立的时候,谁也不知目标和方向是哪里,只有至高无上地王动王大人神秘地笑容,这是为美洲准备的,四是南海舰队,这支舰队便是跟着吴朝干下南洋地船队。
夷洲离大明朝太近,因此这里的很多产业的发展都受到了制约,军队也是。目前王动体系里最先进的武器在龙城在苏门达刺,而不是在夷洲,但要是说到军人,那素质最高的军人还是在夷洲。
“繁星”号“繁尘”“繁月”号号三艘蒸汽铁甲船汇同“繁日”号将组成北海舰队的主力,本来计划“繁星”“繁尘”“繁月”还要再多半年才转交,因为虾夷岛的策略转交提前了。当然夷洲方面也是再三要求,早点转交这些混合动力船。新的蒸汽动力军舰出现后,夷洲海军需要快速适应这些新式的军舰,混合动力船将是最好的试验实习船。在第一条“繁日”号交付了半年多之后,夷洲方面人手也训练的差不多了,这次转交选在过年时间,本以为不会在海上遇到大明朝的船队,没想到还是碰到了。
这两条船在遇到了商船之后,很多水手都站到了船的一侧,与来自夷洲的船打招呼,一时间两边船上的人都欢呼雀跃。有条商船的船长来自漕帮,当初跟着回国忠跑西洋航线,后来又跑夷洲到西洋的航线。发现龙城的军舰时,他也跑到甲板上来看。这就是龙城最新研制出来的自行铁甲蒸汽船!看到这船,这位船老大开始郁闷了。当初他是想着在商船干安全,所以当大多数伙伴转去军舰时,他选择了商船。等龙城的炮船出现的时候,他就后悔了。昔日的同伙相遇时,提起自己的船,那脸上表情,让他受不了。在硫球到夷洲的航线上,他遇到了三层的炮船,看的他目瞪口呆。而这会,他看到了传说种的铁甲蒸汽船,虽然那么小,但光彩夺目,比他驾驶的三千料的商船都威武。
南下的船队并没有在真腊停,考虑到那在打仗,这支从大明朝过来的船队选择了泥国补给淡水和粮食。船队自占城出发后,张浩就上了船,在占城太无聊了,回金陵或是长沙去又不大方便,他这会可是大明朝泼出去的水,夫妻两人都有爵位,行动不便。所以干脆,在他的小夫人的同意和陪同之下,他带着一帮人跟着船队往龙城去找王动,一路上也让手下的人长长见识。
遇到军舰的时候,张浩等人也跑出来看了,炮船铁甲船都见过,但这种带两个大飞轮的铁甲船,他还是第一回看到。一看就看出了苗头了,他们的船船是顺风,这些北上军舰是逆风,看他们的速度就知道了,靠侧帆那军舰走的很慢,按这种走法,要北上得用多少时间呀。好象不大对头。
当大明朝的船离开了龙城舰队的视野之后,三艘蒸汽船马上就放出了粗粗的缆绳,把后面的帆船挂住,开足了马力,各自拖着一条帆船,往东北而去。依靠着大明朝先进的大船技术,龙城的蒸汽船出现之后,大大的减少补充淡水和粮食次数,途中只需要补充一次就能直接从龙城驶到夷州。而这个补给点就是连马欢都不会想到的一个小岛,这个小岛在后世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马欢岛。
马欢岛在郑和的航海图上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淡水补给点,在占城的龙山城堡建立之后,这个点便被放弃了。在被大明朝放弃之后,这里成了龙城海军舰队的一个中转站。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