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初进洛阳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杨太曦一行人沿着洛河边的洛阳东大街进入城中,一下被洛河沿岸的繁华景象和丝毫不亚于江南风景的洛宾景色给吸引住了,虽然已是隆冬了,但河水清涟,两岸杨柳依依,河上仍有成群的画舸顺流缓行,载着一群王公贵族,儒士淑女享受着冬日暖阳和清新的空气。看着眼前冬日了尚且有如此人气,杨太曦已经可以想象到若是到了阳春三月时节,此地那种热闹的踏青胜况来,那肯定是沿河载笑载色,数不尽的春意盎然,一河的春波荡漾。难怪有史书记载洛宾胜景,桃李夹岸,杨柳成荫,长桥卧波,一年四季风景如画。可惜自己来得不是时候,要是深秋而来,就可以体会到“金风消夏”“半月横秋”的诗情画意了,殊为憾矣。
看着眼前美景,杨太曦不由想到了流传千年的曹植路遇洛水水神--宓妃而有感而作的《洛神赋》,此赋流传千古,为后世无数文人骚客所借题发挥,创作出无数艳丽绝伦的文学艺术作品来,后世的汪道昆更是依此做出了比较著名,流传甚广的一出戏--《陈思王悲生洛水》。想到这,一时间,兴致大发,低声吟道: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正吟得得意之间,就听得杨明华在旁边窃窃嬉笑不已,不由望向在旁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杨明华,奇道:“明华,我吟错了么?”杨明华微微一笑道:“侯爷端的好记性,错倒是不错,但曹子建一篇深情款款,缠绵悱恻的长赋,到了侯爷口中吟出来,却是说不尽的万里长空,风起云涌,众神偕从之意,哪还有子建原意中情思不断,浪漫苦涩的悲哀和愤闷。呵呵,倘若是白丁闻之,还以为大人是在吟诵边关嚣战不止的战歌”。
她顿了顿,又笑着揶揄杨太曦道:“呵呵,侯爷,你懂赋里的意思么?不会是只会强记,而不明白其义吧,呵呵”。杨太曦闻声,冲她微微一笑道:“非也,只是子建慕洛神而不得,人神之道殊兮,故此不得释怀。而今我却得风华堪比洛神的明华伴在左右,朝朝夕夕欢娱不止,非不想悲耳,奈何心不允耳,哈哈!”
杨明华听得他的一番话,脸上顿时飞上一片红晕,娇艳无比,不敢再搭腔,怕他在众人面前又再说些让她这女儿家害羞的话来。旁边的兰芬如见他又痼疾萌发,本欲骂他一句大色狼,但一想到每天一壶酒的允诺,不由欲骂又止。但想了半天觉着自己不骂他大色狼可以骂其他的啊,想到这,就在旁冲着杨太曦大声道:“死淫贼,大坏蛋!就知道欺负明华姐!”,她声音是如此之大,道旁的众多行人都向他们投来异样的目光,要不是看着杨太曦这群人是个个都凶神恶煞的官兵,早有几个小白脸要争着过来,要对着兰芬如演那英雄护美的桥段。
杨明华闻声更是笑得花枝乱颤道:“侯爷,总算有可以治你的人了哦,呵呵!”杨太曦也被兰芬如骂得老脸挂不住了,心道:“该死的疯丫头,socrazy!一定要早日将你这疯丫头收伏才好,要不然,自己的脸还不得让你给丢光了!”。脸上却笑着纵马来到兰芬如身旁轻声道:“我的姑奶奶,算我怕了你了,淫贼两字不骂的话,每天加一壶酒,如何?”。

哪知这疯丫头把头一偏,不买帐道:“这句话,我保留,本姑娘才不稀罕你的酒咧!”。杨太曦不由用手护额,郁闷不已,心道:“这个疯丫头,以后和明华在一起时,一定得想办法把她支开才是”。
一行人笑笑骂骂的跟在小福王和福玲的队伍后,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洛阳城中最繁华的闹市中心区。在马队中的杨太曦突然生起一股很强烈的感觉,有人在紧紧盯着他看,不由顺着感觉向街边的酒楼上望去。只见临窗的窗口坐着一位身着红袍的俊俏公子,手持一把绘有蓬莱仙境的折扇,边摇边笑莹莹的望着他。杨太曦微微一征,猛然记起了他是谁,朝他笑着微微一颌首,那俊俏公子也轻轻点头回礼。就在相互致意之际,杨太曦注意到坐在这俊俏公子对面的两个人也在眼睛瞬也不瞬的盯着他。
靠窗的竟是一位三十多岁皮肤黑黝,瘦精瘦精的倭岛武士,看见杨太曦望向他,忙低头敬了一礼,算是打招呼,杨太曦也忙在马上点了点头,算是回礼,就在回礼的瞬间,杨太曦瞧见那倭岛武士旁是一位身着浅红蝶衣,长得很卡哇依,一看就是从倭岛来的美少女,见杨太曦向他们回礼,忙向他歪头回了一个很令男人心动而心生征服的可爱笑容。“来得挺快嘛,哈哈”杨太曦心道:“看来,大明朝在当世还真有几分世界帝国的皇家风范阿,整个国民都有一种天朝上国的气派,极具数千年来一脉相承,不念旧恶的善良传统。虽然倭岛数十年来,屡犯我海疆,但大明朝对待其来天朝求学取经,朝贡的使节还是礼遇有加,丝毫没有因为以前双方的交恶而粗暴对待来大明的倭岛人员。”。想到这,再不迟滞,纵马跟着队伍向福王府行进。
不多时,杨太曦一行人跟着小福王等人进到了福王府庞大的厅堂之内。这时,福王夫妇早已在厅堂之上设好了香案迎接圣旨。小福王和福玲一看见自己久别不见的父母亲忙喜极而笑的上前跪安。杨太曦抽空忙打量了福王一眼,只见他浓眉大眼,一张四四方方的重枣脸,到也长得相貌堂堂,比起天启帝俊上了许多,也年轻了许多,只是身形太胖,行动不便,以致于要边上三四个人扶着才能从椅子上站起来迎接郑公公。杨太曦心道:“我的乖乖,幸亏福玲不象他,若是这丫头变得和她爹这样胖,我干脆抹脖子算了”。正暗自嘀咕的时候,郑公公走道香案旁大声唱道:“圣上有旨,福王及一干人等快快接旨!”。
杨太曦和厅堂里的人闻声忙齐齐跪倒,聆听郑公公宣旨。这一宣旨,把个福王宣的脸上的肥肉不住的**不止。原来天启帝在圣旨中命福王代他赏敕福王的驸马,食邑三千户,白银三百万两,良田一万亩,宅第一座,奴仆俾女各两百名,家丁五百名。杨太曦却是听得心花怒放,忙跟着众人一起口称万岁谢恩。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