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南征 第二十二节 剩勇追穷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在雍间进退失据之际,孟获说道:“将军应该尽快返回味县,徐图进取。”
雍间掉头撤军,行不到二里路,四周杀声震天。埋伏的蜀军从天而降,挡住叛军归路。为首诸葛亮坐在四轮车上高声喝道:“雍间,识时务者为俊杰。还不下马受降!”
雍间遭到当头棒喝,吓得魂飞魄散,记起数月前士壹临别赠言‘识时务者为俊杰’,恍然大悟。急忙翻身下马,弃了兵器跪伏道:“反人雍间不识明公天威,今日愿意诚心归降!”
孟获见主将投降,大势已去,叹口气,也顺势跪拜道:“土人粗犷,冒犯王师,甘愿领罪!”
身后数千士兵全都跪伏受降。诸葛亮大喜过望,急忙起身扶起雍间:“迷途知返善莫大焉。”忽然眼前一道寒光,却是孟获暴起发难抽出绑腿的匕首,风驰电掣袭击诸葛亮。完全出于意料之外,诸葛亮被这一变故惊得面色惨白。羽扇下意识挡向匕首刺击的路线,袍衣袖口被劲风贯起,匕首的杀气透过层层空气,发出‘呲’一声尖锐的巨响。空中气流翻滚,螺旋式攻向诸葛亮的要害。
“丞相!”诸葛迷飞驰过去急救已然来不及。
‘呼哧’一声金属击碎气流发出的响声突然暴出。从诸葛亮宽大的袖口里射出一只袖箭。诸葛亮卷起袍袖的一刹那,袖箭已经出膛,电光火石般射向孟获。孟获不提防诸葛亮暗藏秘密武器护身,不得已改变攻击方向,纵身的同时先击落袖箭,就在身体快要下坠时重新发动猛攻。匕首带着强大的气流,速度较先前更快。
“啊!”诸葛亮惊叫一声,胸前的衣襟被汩汩鲜血染红,脸色越发青白,大叫道:“孔惑!”诸葛迷半边身体斜躺在诸葛亮身前,手臂直挺挺贴着诸葛亮的胸口,匕首劲力十足深深地**胳膊,尖锋透过甲衣,鲜血顺着刀刃渗出一大片。与此同时,诸葛迷的右腿狠狠地踢向孟获的手腕。诸葛亮身边围过来几位将领,蜀军突然受惊稍微哗乱。众人都以为诸葛丞相受伤,十分紧张。
孟获立即翻身上马从降卒手里夺过一口蛮刀,催动坐骑闪电般冲出包围。趁蜀军尚未反应过来大喝一声,就向外围冲突。一名骑士高喊着迎面杀来,长矛刺击孟获胸口。孟获咆哮一声,扔弃手里那柄刀,左臂牢牢夹注矛杆,借助两马交错的时候,右手五指掐入骑兵的脖子。整一百多斤的骑兵被孟获硬生生提离马鞍,身体悬在半空,犹如被人拧起的小鸡动弹不得。孟获指间发力,‘咔嚓’一声捏断喉骨,嘴角出血,顿时毙命。
长矛在手,孟获更加凶猛,一记横扫打得相邻三名骑兵脑浆迸裂。不等步兵围上来,单手将矛身挥舞得仿佛马鞭,臂力之大令人惊骇。孟获矛尖**一个蜀兵咽喉,猛力挑起,空中一颗头颅坠地。长矛又是一阵横扫,两颗脑袋顿时冲上天,其余众人经不住战马卷起的强大气流纷纷朝两侧散开。孟获那一杆矛舞得风响,神出鬼没,挡者披靡,凭着一股蛮力杀出一个窟窿。前胸后背都是蜀兵鲜血,孟获批头散发逃出包围,身后十几名骑士狂追不舍。
“孔惑,你没事吧。”诸葛亮关切地扶着受伤的诸葛迷,“快传军医!”
“皮外伤死不了!”能够见到丞相平安无事,就是流再多的血也不会感觉疼痛,诸葛迷的脸上露出惊险后的喜悦。鲜血染湿了一条手臂,腰间战甲也星星点点的血色。
“这人是谁?竟如此强悍!”诸葛亮手指逃得遥远的孟获,目光愤怒而惊异。
雍间结结巴巴道:“此人是蛮夷耆老孟获。小的实在不知他会行刺丞相,望丞相饶命!”诸葛亮脸上的怒气吓得他面如土灰,担心蜀人连坐,急忙乞饶。
“请丞相饶命!”求生是人的本能,降卒们害怕诸葛亮杀戮,纷纷跪下求饶。
“你们莫怕。这是孟获一人作乱,与大家无关。归顺朝廷者,无论先前罪恶多深,都可活命!”诸葛亮赶紧宽抚众人之心。
南中地区的少数民族有自己的首领。夷人大种叫昆,小种叫叟。昆明弥就是夷人大种之一摩沙的首领。夷人里狡猾彪悍能够议论屈服部落的人叫耆老。他们对广大少数民族群众有很强的号召力。孟获就非等闲之辈,他为南中夷、汉两族人民所敬服。
听闻雍间的介绍,又见孟获凶悍异常,诸葛亮不禁皱起眉头,叹息道:“孟获,古之恶来!此人不服,南中就无法安宁!”当即传令赵云、王平紧急捕捉孟获。
“丞相,目下高定招抚雍闿余部,须迅速剿灭。至于孟获,不过亡命之徒,何足挂齿。”参军杨仪禀奏。
“丞相,高定冢中枯骨,孟获才是心腹大患!”诸葛迷心道:将来的历史,我可比你杨仪知道得多哩。
诸葛亮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廖化、张翼攻破叛军巢**邛都;仇逑等在定莋起兵响应。我又活捉了高定的妻子儿女,他走投无路,岂能死灰复燃?我派一名使者前去劝降,避免双方流血牺牲。”能不打仗尽量减免,南征以来杀死夷兵无数,各部落只是迫于形势归顺朝廷。两军阵前刀兵相见,死人流血情理之中。然而诸葛亮爱惜蛮夷的生命,努力争取少死人。即使对待高定这样恣睢妄为的叛军魁首,诸葛亮在军事打击的同时,还善意地希望他能归降活命。

高定却不这么想,战斗失利后他还不悔悟。面对蜀汉使者的劝降,高定不耐烦道:“来人,将使者拖出去斩首示众!”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面对刀斧交颈,使者凛然正气。诸葛亮训练的军队使者没有贪生怕死的孬种。
“大王,杀区区一个使者于我军无益,反显得我军气量狭窄。不如放回去,让他转达大王誓死抗战的决心。”身在贼营心在汉,鄂焕急忙给使者求情。
“回去告诉诸葛亮,战便战,休得罗嗦!”高定怒斥使者。
诸葛亮勃然大怒,拍案而起道:“咎由自取,明天一战叫你身首异处。”高定势穷力竭,以为凭借新纠集的余部就想继续顽抗。诸葛亮想到无法避免的血战,不禁为夷人伤感。
为了减免流血牺牲,当夜诸葛亮派归降叛军在高定营外呼唤招安,高定营中屡禁不止。甚至整营连士卒并将领都逃得逃,散的散。只一夜工夫走了三五千人。可谓众叛亲离、四面楚歌。
次日高定残杀几名劝谏的耆老,挖心祭旗,纠合二千部众与蜀军决战。诸葛亮命大军四面围定,只一战就全歼叛军,杀死高定。至此越嶲郡的高定叛乱基本平定。诸葛亮召集邛都各部落渠帅、耆老,申明朝廷纲纪,好言安抚。又释放牢狱一切囚徒,然后率军南下定莋。
忽然有快马急报:孟获纠集雍闿余部,率军南逃,准备顺路回味县方向。诸葛亮平静地说道:“李恢正率军南下味县,孟获归路被断,穷途末路啦。”一面命令赵云部继续追剿,一面命令张翼部下米易县,堵住孟获向西的路线。大军主力仍然沿西南走定莋。
平定高定叛乱,诸葛亮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他召集两位重要的谋臣杨仪和蒋琬,问道:“公琰,我军南征双方将士死伤可曾详细统计过?”
早在南征出行前,诸葛亮就安排蒋琬负责清点阵亡将士。他自然兢兢业业,丝毫不敢怠慢。丞相一问起,立即答道:“我军将士阵亡约六千多人,叛军阵亡至少四万。”
“叛军中夷人死伤多少?汉人又死伤多少?”
“这…”蒋琬语塞。他对伤亡的统计从来没分夷人汉人,反正都是叛军,都是敌人。
诸葛亮叹道:“你一向细心谨慎,为什么这次统计就疏忽大意?叛军伤亡中可有妇孺孩童?”
“早先蛮夷举部反抗,到后来再没发生死伤妇孺孩童之事。”
“那就好,无论如何都不可伤及无辜。战争固然残酷,军人的天职是打仗。但我们也是心忧天下的父母官,决不可以伤害无辜的黎民百姓。任何的生命都是宝贵的,兵家好武,但兵家最推崇的是攻心为上,这是为了避免更多的生命死于战场。”诸葛亮想到一路南征,死伤夷汉军民无数。尤其是夷人,父兄死于战乱,举家哭丧,深感痛心。这引起他对战后南中的重建进行思索。
良久诸葛亮问道:“越嶲不可一日无太守,你二人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我推荐一人。此人深得丞相安抚南中的思想,也怀有一颗仁者之心,同时有胆略,懂军事,对朝廷更是忠心耿耿。”蒋琬想到当日喝酒请客时诸葛迷说的那些话。对他充满信心和期盼。
“此人是谁?”诸葛亮其实猜中七八分。
“他就是忠烈侯诸葛迷。”
“他?”诸葛亮不置可否。
“丞相,依在下愚见:南中地方官员还是选择本地人合适。”杨仪开口,他对区区一名丞相府令史鲤鱼跳龙门非常嫉妒。杨仪处理军政非常出色,但他就是心胸太狭窄,眼里容不得比他更出色的人。
“威公有合适的人选?”诸葛亮耐心地问道。
“下官推荐仇家堡堡主仇天霸。我以为南中应该由本地人治理:一来人缘广泛,可以团结士族和部落首领;二来,由南人治理南中,不会引起蛮夷的猜忌,避免矛盾。南中汉人大姓都有自己的部曲,影响当地的治安。我们应该对那些忠于朝廷的汉人世家给予赏赐,稳定人心。”杨仪的话不无道理,至少深合诸葛亮治理南中的政策方针。
“南人治理南中不失为良策。我们还可以设置五部都尉,任用南中汉人大姓,管理部曲家兵,增强朝廷在地方的军事统治力量。此外辟用仇逑到成都任职,一来奖励他的功绩,二来作为人质防止仇天霸反叛。既安定了南人的心,又抽调走其中有能力的人才,一举两得。”听闻诸葛亮任用仇天霸为越嶲太守,诸葛迷对探望伤情的蒋琬提议道。
蒋琬暗叹道:孔惑确是一位治国的人才,可惜现任区区一名令史。真的有点屈才啊!
诸葛亮大军还没到达定莋,路上问起一位土人,谈到从越嶲至益州还有一条道路:从会无西南至三缝,过泸水至青蛉。诸葛亮大惊失色道:“全军掉头,追击孟获!”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