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绿色的成都 第十四节 一波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昨天有事情没更新,今天补更。(今日第一更)
*************************************
诸葛迷想到了一项发明——报纸。借助传媒的力量可以实现诸葛亮所期望的统一思想。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丞相府的支持。就在建兴元年冬十二月,“新蜀报社”应运而生。本来诸葛迷担心以蜀代替汉,会引起朝廷的不满,不过丞相府则认为此事不宜张扬。随意使用国号反倒会引起朝野纠纷,而使用地方名蜀报表面上就像是一家之言,实则依然成为国家思想的宣传工具。
诸葛迷便是使用这一工具的工匠,郤正、王离、程祁、杨汰、杨戏、张表等人看起来更像小工。造纸术的改良和印刷术的发明,使得报纸的诞生水到渠成。根据人类历史记载:国外最早的报纸出现在16世纪中叶意大利威尼斯城的《威尼斯公报》。中国的《邸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邸报》发创办于西汉初期,但性质却是在皇帝和各郡首长之间做联络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写在竹简上或绢帛上,然后由信使骑着快马,通过秦朝建立起来的驿道,传送到各郡长官。这只相当于朝廷与郡县之间类似书信往来,与公众性质的报纸有着本质区别。
作为批量发行,销售对象是整个国民的报纸这还是历史上第一次。就这样蜀汉第三种新奇的赚钱途径诞生。报纸的售价相比于书籍便宜数十倍,而内容也比典籍言简意赅。由于是大名鼎鼎的诸葛迷主编,由朝廷大臣蒋琬审核,再加上诸葛亮的支持,报社的生意比印刷社的生意更加红火。
诸葛迷不得不叹服科技的妙用和政治的力量。因为印刷术的发明,使得报纸有机会变成大众化;再加上政府的支持,创新的思想可以在报纸上跳跃而不受到传统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这在宋代小报出现以前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很多时候人类社会的精神建设无不依赖于物质生活的提高,物质生活的提高则依赖于科技的创新。诸葛迷在三国也切身体会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古代的中国因为科技的发达造就了令世人瞩目的中华文明,到了清代因束缚科技的发展,泱泱大国的尊严最后被洋枪火炮打得惨目忍睹。
最初的几期报纸围绕儒学思想、各类经籍、蜀吴和好、宣扬蜀汉是正统汉朝的延续以及最近纷纷扰扰的南中局势等进行深度报道。报纸里宣扬浓烈的爱国主义、修身处世、价值取向等,这些在学风渐盛的成都学子中掀起一股爱国热潮。对南中的关注就成为最近大家讨论的话题。
就连东吴的使臣张温临别前,夸耀蜀汉的文化氛围天下第一。这在当时可是对诸葛迷及其蜀汉的文士最大的鼓励。诸葛迷和手下的六位同仁通宵达旦建设着新兴的报社,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感情。
忽然有一天,刚从苦寒门回来的张表满脸匆匆地跑回来,一进屋就说道:“先生,大事不妙!”
诸葛迷正专心校版,也没放在心上,随口问道:“还会出什么大事?”
这些天成都局势非常平静,学风的浓郁一如既往。丞相府的政治方针以闭关殖谷,修养生息为主。全国既没有当初夷陵大败时那种恐慌,也没有先主去世时那种茫然。整个蜀汉就像一部机器在皇帝刘禅的统治下,以丞相诸葛亮为中心,正常运转。
“六舍学子聚众皇宫外,怕是会滋生事端。此外成都各中小学舍的学子纷纷赶来支援。”
六舍学子囊括了成都现有的六大学舍:荆楚派的潜龙学舍、益州派的巴蜀学舍、庶民子弟云集的苦寒门、成都富商人家子弟就学的墨翟学舍、外系势力占主体的广元学舍和益州士人居多的书香门。六大学舍学子数千人,再加上其他学舍助势,其声势之浩大,阵容之壮观足以震动朝野。
“六舍学子究竟为何闹事?”旁边的王离问道。他的性情偏急,说话做事总是比别人抢先半步。
“还不是为了南中。学子们高喊着‘还我南中,统一益州’的口号,要求朝廷尽快发兵讨伐南中的叛乱。”与张表同去的还有程祁,他描述得绘声绘色。当时慷慨激昂的壮观场面从他的口中娓娓道来。
诸葛迷激动得站起身,目光落在窗外。猎猎寒风刮得枯枝残叶东倒西歪。如此严寒的天气,六舍学子一起到空旷的宫墙下请愿。他们热烈的爱国之心是寒风无法侵蚀的。
心情可以理解,但行为值得商讨。诸葛迷的手指重重敲击着铁板,语音发颤地说道:“糊涂,糊涂!关于南中的处理,丞相自有主见。这帮学子这么闹岂不是公然向朝廷叫板么?六舍学子里不乏见识广博的人,难道他们忘记了后汉的党锢之祸吗?我怀疑有人幕后唆使!”

程祁等人都知道后汉时期党锢之祸的历史。
那是后汉末年,官员和儒生联合反对宦官的一场斗争,他们以大造舆论和闹学朝等方式与朝廷叫板,尽管是正义的行为,但付出的代价之大,令人痛心疾首。
血淋淋的教训让诸葛迷从一开始踏入蜀汉政坛就从未想过用学子的性命来左右朝政。诸葛迷也是个坚持正义的青年,即便在他身处事业的低谷,名望如日中天的时候,他绝不会想到发动学生的力量为自己造声势。这正是程祁等人敬重诸葛迷的地方,他没有利用名望来讨取政治地位。其实诸葛迷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这样做画蛇添足。他明白三国的历史,蜀汉的丞相是诸葛亮,那个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的诸葛亮,在他面前玩这种把戏无异于玩火**。
“我们应该出面制止!”王离又是第一个提出建议的人。
“不行!”杨戏和郤正异口同声。在六人中数他俩最有见识,也颇得诸葛迷欣赏。
“六舍闹事,并不关我们新蜀报社任何事。现在学子们为了表达他们的爱国主义,简直快疯狂啦。如果我们出面制止,不仅没有说服力,还会卷入这场风暴。此次闹事有人幕后操纵,我们不能去充当炭灰。”杨戏拨弄起炭火解释道。
“万一学子出事,我们新蜀报社就能无愧于心?你们明哲保身之道难道是儒家成仁取义的做法?”张表情绪激动,面部肌肉因义愤扭曲得恐怖。他于六人中最有血性。
诸葛迷点了点头,转向张表等人问道:“诸位怎么想?现在应该是集思广益的时候。我既不愿受到牵连,也不愿袖手旁观。学子以南中为由聚众生事,当真事情弄得一发不可收拾,追究起来我们新蜀报社也难辞其咎。”
近来新蜀报社的文章头版差不多就是学子们最关心的南中局势和蜀吴和好的评论。这次学子闹事一部分原因是报纸的消息给了他们激发情绪的源头,如果没有报社将南中局势连篇累牍报道,学子们也不会兴起一场南中热。想到这里诸葛迷总感觉心里有点内疚。也许对南中局势评论的过犹不及违背了儒家的中庸之道。
“先生这么一说,我倒真后悔啦。我们不能因为报纸的卖点就…这回想不被牵连进去都难啦。”王离丧气地说道。目光扫视着众人,大家沉默地低着头似乎在冥思苦想。
“我觉得还是不要出面比较好。南中是我们报社报道的重点话题,如果我们出面制止,一来效果差强人意,二来影响报社的声誉,三来那帮学子还会认为我们几位不守信义。我们在报纸上宣扬爱国,可行动上制止他们的做法如何体现爱国精神。将来靠什么来教育学子,靠什么来宣扬儒家大义?我们还是默默支持那些学子去皇宫表达他们的爱国情绪吧。静观其变不失为上策!”郤正叹口气,提议道。他心思深远,想到了长远未来。
“我赞同!”
“我也支持!”
杨汰、程祁、杨戏纷纷表示支持。
七人之中已经有四人站在静观的立场,诸葛迷感觉到孤立无援。他看了看没有表态的王离和张表,先问王离道:“伯元有什么更好的主意?”
“我…他们都这么说了,我还能想什么主意。”王离摇摇头,心不甘情不愿地说道。
几乎又一个人弃权,现在只剩下张表的态度不明。诸葛迷问道:“伯达意下如何?”
“我知道就算诸葛先生亲自出面制止也是无济于事。那帮学子的情绪你们没瞧见,他们实在太狂热啦。没想到啊,我们原以为宣传爱国,宣传南中,竟然会造成现在这局面。”张表愤愤不平道。他的话让人反省新蜀报社的宣传是否意义重大。
诸葛迷叹息道:“若非有人唆使,这局面我还是能够摆平的。可惜这是个圈套,明摆着让我们钻进去。我是不会上当的!”
“那些学子如果因此流血牺牲,先生的心一定不会安稳的!”张表的话刺中诸葛迷的内心。
拖着沉沉的情绪,诸葛迷苦笑道:“少数服从多数。我们也来民主一回。伯达、公弘,你俩还是去打听六舍学子们的动静,有什么变动迅速回报。其他人该干什么干什么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