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如当头一泼凉水般,帐中所有人瞬间冷静下来,站立着的诸将齐唰唰的将目光投向了坐在主位的韩璐羽,眼神之中有惊奇,有恳切,有热烈,有迷茫。但是,最多的,还是请战的热情。
韩璐羽先是愣了下神,随即笑出声来,“看我作什么?既然不降,那就只有攻城了。我也是没有想到,只有两千兵的寿春竟然会在三万人马围城的情况下,还想要抵抗。”摸摸自己的鼻尖,边思索着边继续道,“但是,我们现在没有时间攻打寿春,若是不能在孟珙与史弥远两人分出胜负以前完全占领两淮,到时胜出的一方水陆进军增援两淮,只怕我们要受到巨大的损失。那时,可就称了陛下的心意,正好假南朝的手削弱我们的实力。”
诸人在韩璐羽手下为将多年,早将自己看成了韩系的一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韩系的实力被削弱,也就是他们的权柄被架空,若是韩璐羽倒台,那么他们只怕就是下一步被清洗的对象。是以,听了韩璐羽此言,所有人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看到手下的将领意见统一起来,韩璐羽心中安慰,站起身,拿出三枚令箭,“张君佐听令,命你统帅骑兵一万,自寿春起,进兵向西,攻取淮西一路西部所有地境,记着,不要进入荆湖北路的地界,尽量不要与孟珙的嫡系部队发生冲突。”
“隋强听令,命你统领骑兵一万,攻取自寿春以南所有淮西一路城池,兵抵大江后,就地驻防,抵御南朝兵马可能出现的增援部队。”
“刘斌听令,命你统帅步军一万,即刻前往寿春,替换那五千骑兵,给我紧紧围住寿春,只要在我军攻占两淮期间,寿春没有一人一马走出城池,就是你的大功。若是能攻取城池,便是再立一功。”
以上三员大将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之中,昂首走到韩璐羽的书案之前,躬身接过令箭,立刻步出大帐,点齐兵马,出战而去。
韩璐羽转头对坐在一边的张荣道,“老将军,当年你在淮南打过仗,还请老将军为璐羽聊作参谋,指点璐羽进兵才是。”
张荣知道韩璐羽是顾及自己当年,在淮南以宋国忠义军的身份,曾经于海陵王南征时与金国作过战,此时若是统兵攻占宋国土地,心中定然难过,地位也很尴尬,因此他异常感激的开口道,“多谢大帅成全,张荣虽是老迈,但若是大帅令下,张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韩璐羽点点头,立刻下令,“留下一万步卒以及所有水军防守登陆场,其余兵马兵发淮东。”
接下去的一月内,捷报频传:
六月十八日,史天祥兵抵淮西治所之地庐州。宋国资政殿学士、知庐州府、淮西总领财赋兼淮西安抚制置使魏了翁,愤而拒降,并立于城头大骂金国无耻,背约攻宋。史天祥无奈,下令攻城。十九日晚,金国南京路兵马攻入庐州城,守军三千战没,宋国淮西总领财赋兼淮西安抚制置使魏了翁,于安抚司大堂服毒自尽。
六月二十日,张君佐兵抵霍丘,宋国霍丘知县降,通判赵汝曏投缳而亡。
六月二十日,隋强兵抵六安军,宋国知六安军刘锐据守不降,二十一日晨,金国南京路兵马下六安军,刘锐自刎而亡。
六月二十二日,张君佐战于固始,固始知县降,守将李仙战没。
六月二十三日,隋强兵抵无为军,守将吕文信降。
六月二十四日,史天祥攻滁州,统制李复明奋勇战没,守军千人无一投降。
六月二十四日,张君佐下光州,守将张顺不降,城破后坠城而亡。
六月二十五日,隋强朔江而上,攻略沿江宋国诸水寨、县城。途中降者聊聊,宋国官吏、守将、儒士战没、自尽者数不胜数。
六月二十六日,史天祥下真州,守将杜林负伤后归降。
六月二十七日,韩璐羽中军分兵攻取利州、乌江、濠州,宋国守将王海、李雄、廖雷战死。
六月三十日,隋强迫降蕲州。
七月初一日,隋强、张君佐两军合攻黄州,黄州兵马都监翁大成战败自杀。至此,淮西除寿春一处尚在据守外,全路业已攻取。
七月初二日,史天祥兵抵淮东一路治所之地扬州城下。宋国兵部侍郎、淮东制置使兼知扬州赵葵拒降。史天祥留下兵马一万围困扬州,自己统兵进取高邮军。
七月初三日,史天祥半路设伏,击溃高邮军增援扬州兵马,宋国知高邮军林成被俘不降,在史天祥默许之下自刎而亡。史天祥以骑兵疾进,不战而下高邮军。
七月初五日,史天祥分兵克取盱眙、兴化、盐城。
七月初八日,史天祥聚集麾下兵马,围困楚州。都统制万文胜据城不降,强攻,下楚州,万文胜举火**而亡。
七月初十日,韩璐羽统帅中军抵达扬州城下。韩璐羽亲自劝降赵葵,为其所拒。
七月十一日,金国南京路大将严实统帅骑兵两万攻克通州。

七月十三日,韩璐羽不得已乃下令攻城,扬州守军节节抵抗,十三日晚,宋军残部困守扬州城内制置司官衙。
七月十四日,凌晨,宋国淮东制置使赵葵于官衙内举火,同在衙内的宋军残部无一人出逃,赵葵**而亡。至此,宋国淮东全路攻克。
七月二十日,韩璐羽回兵,倾大军八万攻取寿春。
就在韩璐羽于两淮取得全胜之时,宋国权领平章军国事兼枢密使、荆襄制置使、正三品上冠军大将军孟珙,已经统帅麾下十八万大军,与史弥远的吴军在宋国隆兴府附近展开了大战。
早在孟珙起兵之初,伪吴皇帝史弥远很快作出反应,在五月二十二日,拜长子、伪吴太子史宅之为天下兵马都统制、讨贼军大元帅,以伪吴枢密使、殿前司都指挥使、北海军节度使李全为副帅,统领京师禁军四十万,出兵平定“孟珙之乱”。
六月二十四日,也就是韩璐羽出兵两淮后的第八日,史宅之、李全统帅四十万大军抵达隆兴府。原宋国观文殿大学士、知隆兴府兼江南西路安抚使薛极不得不出城迎接,此前不奉伪吴国号的江南西路诸州易帜。其实,史李二人在一路之上,凭借四十万大军的压力,已经逼迫许多心怀宋国的州县降服、易帜,就是稍远些的两浙西路、两浙东路,在四十军队随时可能开入境内的情况下,也不得不易帜表示了顺服。这样一来,总算是扭转了伪吴建立后,政令不出临安附近百里的尴尬局面。
伪吴大军到达隆兴府后第三天,六月二十七日,孟珙即率领兵马到达。此时伪吴的军队还没有完成战略展开,而孟珙统帅的宋军也需要休整。所以,双方之间的战斗,实际上是从你来我往的口水战开始的:
孟珙的军队到达后当天,史宅之便派了一名使者前去责问孟珙“犯上谋反”之罪,并表示,只要孟珙“心怀主上、易帜投诚,就可以既往不咎,加封枢密副使、齐国公”。
孟珙的回答很简单,一挥手,亲兵涌上来,将那名口灿莲花的使者推了出去,一声惨叫过后,送上来使者的脑袋。吓得副使在大帐中双股战栗几乎跌倒。副使强压惧意指责孟珙说“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时候,孟珙拍案大骂道,“放屁,什么两国?我大宋天命所归,与金国之间是两国,与大理之间是两国。和你们伪吴是哪门子的两国?史弥远篡上作乱,我孟珙发兵讨贼,乃是宋国内务,哪里出来两国?今日要你回去给那史宅之带话,才不杀你,记得,告诉史宅之,大宋待他不薄,莫要再帮助史弥远这个逆贼倒行逆施,否则天朝兵马所到之处,必将荡平篡逆之人。”
那个副使溜回史宅之的大营,将孟珙的原话支支吾吾的复述一遍后,史宅之沉默一阵,对李全道,“李大人,看来这个孟珙并不知道天命已然转归我史家,大吴代宋乃是天意,我看,可以再派出一名使者,向孟珙宣示天意,说不定可以劝服此人。”
李全哪信什么天意、天命,在他看来,谁拳头硬,谁手下兵马多,谁就占住了天命、天意。听到史宅之的话,几乎在肚子里笑转了筋,不过,史宅之是主将,又是太子的身份,虽是迂腐之言,他也不好多说什么,便点头同意了。
史宅之见李全没有什么意见,又要手下出使孟珙。可是,前一个使者的脑袋还在那里放着,血都没有流干呢,谁又敢站出去送死?史宅之问了无奈之下,只得提出赏格,只要答应出使,就可以得到钱百万枚(合计一千贯),帛百匹。终于有一个家伙架不住诱惑,也是对自己的口才有些信心,站出来表示愿意出使。
史宅之很高兴,先行将赏格当着所有人的面发了下去,才送这人去出使。
谁知,孟珙听了不到一刻时间,就剁了这人的脑袋送了回来。史宅之听副使详细的叙述了情形后,又以为是此人的口才不好,不足以打动孟珙,还要派人过去出使。这次,是谁都不愿再去了。史宅之不得已,只好提高赏格,而且是一提再提,最后,赏格达到了钱五百万、帛千匹,总算是重赏之下有勇夫,这才有人愿意过去。
哪里晓得,此人还不如上一个家伙,进到孟珙的大营,没有说话,便被孟珙下令推出去斩首,而且,这次那个副使也没有幸免,一同丢了脑袋,只剩下使者的随从们慌慌张张的跑了回来向史宅之报告。
知道再无法劝说孟珙,史宅之叹口气,只得打起精神,准备在军事上击败孟珙。而这几次耽搁下来,时间已经过去了六天,时值七月初三日,伪吴大军元帅史宅之下令第二日全军出击。
本文首发铁血军事文学,合集地址:
http://www.xiaoshuodaquan.com/novel.aspx?novelid=8879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