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闻是圣旨,不单周遭的百姓立时慌乱起来,就是那监斩台上的完颜守荣亦是有些吃惊。但是,吃惊归吃惊,这道不明含义的圣旨却是不能不接。脑子中千头万绪,郑国安乐王世子领着一干部下们快步走下监斩台,验过那军官手中的礼部公文和御前虎符后,完颜守荣急忙带着一干千户、百户跪在监斩台下,军官们都跪下了,法场上的郑军兵士自是不会站在那里。看到郑军如此架势,围观的百姓们哪里还敢站在一边,也跟着扑通扑通的跪倒在地上。一时间,整个十里坡上,除开那个传旨的军官,竟无一人站立。
也不是没有人想在这里挑战下郑国皇帝韩璐羽的权威,不过,这些人此时通通被紧紧绑缚住跪在地上,根本无法站起身子,心中那不敬的想法也只好作罢。
那个军官昂然站在监斩台上,自背上取下一个黄缎包裹,将内里的圣旨摊开,高声宣读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国兴四海,万民待平。朕承天命顺民意,代天驭万邦,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百姓,朕之子也,无论汉、女真、契丹、党项、蒙古诸人等,朕皆视若赤子,无分彼此。
上天怀好生之德,朕为天子,当上从天意。且百姓本无错,盖受完颜承麟、温敦昌孙、完颜沃达、完颜申哥一干人等之鼓惑。河东之乱,非河东百姓罪也,罪在朕一人,朕以臣人代守天下,而朕之牧守为乱,与百姓何干?乃以天意赦河东百姓之罪。
前河东北路岚州刺史镇西节度使温敦昌孙、前忻州刺史纳坦胡奴、前平定州刺史乌古孙徒显、前河东南北路提刑使完颜沃达、前石州刺史完颜申哥、前葭州刺史乌古孙德茂、前岢岚州刺史裴满斜烈、前保德州刺史完颜讹出虎、前代州刺史震武军节度使完颜麻因、前西河县令裴满赛诸等反贼,昔受朕托牧守一方,不知造福百姓,竟以谣言惑众,令朕之赤子动乱一方,欲撼天朝之基,实罪不可赦,本当治极刑,罪诛九族,然朕以天意仁德为念,今特诏:温敦昌孙、纳坦胡奴、乌古孙徒显、完颜沃达、完颜申哥、乌古孙德茂、裴满斜烈、完颜讹出虎、完颜麻因、裴满赛不诸人斩立决,其家人,三族之内配蜀地,三族外皆免…… ”
十里坡法场上虽然有十数万人,此时却是鸦雀无声,加之那个宣读圣旨的军官声音极其宏亮,令在场所有人几乎都能清晰的听到圣旨内容,而且圣旨的内容也非常通俗,没有几个人会不明白圣旨的意思,就是真的不明白……那也只好跪在那里装明白了,想要四下询问,还是等过阵子大家都站起来的时候了。
就在圣旨读到免除十个女真叛贼首领三族以外的家属、三族以内的家属也只是发配四川时,原本法场中神情呆滞的罪犯们,眼中露出了不敢置信的神情,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对于反叛的处置都是最为严厉的,诛杀九族也是比较通用的处罚,还从来没有听说过那个皇帝只是将反叛的臣子杀掉,对于家属一个都不处死,仅仅是流放了事,甚至连叛臣的儿子都不杀,这种处置真的是……太宽大了。
就在那些叛臣家属还没有清醒过来的时候,一声苍凉的高呼之声在法场内响起,“万岁……”众人顺着声音看去,十名叛臣中年纪最长的温敦昌孙以头触地,泣不成声。
所有人也不明白此人口中的“万岁”是指郑国的皇帝韩璐羽还是他们所立的金国伪帝完颜承麟。不过,温敦昌孙这声呼喊,也将法场之内原本等待挨刀的那些女真叛臣家属们惊醒过来,这些人跟在温敦昌孙后,也接二连三的呼喊起“万岁,万岁,万万岁”。这些的喊叫目标,大家都可以明白,自是刚刚将他们赦免的郑国皇帝韩璐羽。就是那几个即将被砍头的女真叛臣,此时也一个个面如死灰,再也骂不出声来。
随着法场中此起彼伏的山呼“万岁”声,围观的百姓也明了了圣旨的内容,看到如此呼喊,又如何敢不出声?于是这山呼之声又响亮数倍,也掩过了法场中军卒们要求百姓停止呼喊的声音。
看着百姓如何欢呼,完颜守荣对站在监斩台上的军官无奈的笑笑,那名军官看着满场的山呼之声,也只好拿着圣旨傻傻的站在那里,走也不是,念也不是。还好完颜守荣脑子转的快,眼睛一眨立刻来了主意,他也不起身,只是对身后一个千户低声吩咐几句,那千户诧异的看了下安乐王世子,见主将不是开玩笑,只好硬着头皮起身离开。
不一会,那二百名在刽子手刀下走过一遭,等同于在鬼门关打个转的家伙被安乐王世子派去的千户派人放开,代之以十名钦命处斩的人犯。人就是这样好奇,刚刚还是在热情山呼的人群,这个时候看到即将开刀砍脑袋,马上来了精神,口中的万岁也不再呼喊,眼睛灼灼的盯着那些一时片刻之间就要掉脑袋的家伙。
看到法场中逐渐安静下来,完颜守荣对那传旨的军官点点头,那军官明了的继续宣读圣旨:
“……大郑安乐王,尚书令完颜讹可,临危请命,讨平反贼,今封正一品太保 ,加食邑二千户,实封五百户。

安乐王世子,武卫军万户完颜守荣,忠孝勇毅,代父出征,克定祸乱,今以平贼功擢签书枢密院事,加正二品上金紫光禄大夫,安乐侯,正二品上柱国。钦此。”
好容易将圣旨宣读完,安乐王世子,哦,现在应该是安乐侯了,完颜守荣喊了声,“臣接旨谢恩。”然后站起身子从那军官手中接过圣旨,回身对一边的千户点点头。
那个千户见已经宣读过圣旨,站在那里高声喝令道,“时辰已到,开刀!”
“呀!”十名刽子手扯着脖子呼喊着,将高举的鬼头刀狠狠落下,立时血光喷溅,十颗人头滚落在地。
“西历1253年,郑国兴元年,宋靖中三年,八月二十日,安乐王世子完颜守荣讨平河东乱,逆臣温敦昌孙、纳坦胡奴、乌古孙徒显、完颜沃达、完颜申哥等兵败被擒,郑帝韩璐羽降旨,将诸人斩首于太原府城外,家人三族发配四川,附逆者、叛军兵卒不问。伪帝完颜承麟不知所踪。
八月二十一日,安乐侯完颜守荣班师。
八月二十八日,郑右丞相方子谦统帅陕西武翼军十万,攻破巩州,原巩州刺史、通远军节度使毕资伦兵败被俘,方子谦以郑帝韩璐羽旨意斩毕资伦,家属发配四川。
九月初五日,郑右丞相方子谦以细作打开会州西门,攻破会州,会州防御使郭虾蟆于府中举火**,阖家殉葬。陕西之乱遂平。郑境之内女真百姓闻郑帝韩璐羽恩旨,欣欣然,反意顿消,归为庶民。”——引自《郑史·太祖本纪·国兴元年编》
当完颜守荣回到中都的时候,韩璐羽下令安乐王、太保、尚书令完颜讹可亲往中都城外迎接。
然而,就在这位安乐王带着儿子同来金殿谢恩的时候,却出人意料的向郑帝韩璐羽上了道奏折。说起来,这本奏折没有什么太特别之处,不过,其影响就不止如此了。奏折上,郑国安乐王完颜讹可率同儿子安乐侯完颜守荣,同时要求改变姓氏,将他们原先的女真姓氏改为汉姓。
完颜讹可不上朝则矣,一来到这座大安殿上,总能为满朝大臣以及郑国皇帝韩璐羽带来惊讶,就如上次来了个儿子替父亲出征一般,弄到最后,韩璐羽不得不一边给那个作老子却躲在家里耍钱、看着儿子在外边厮杀的家伙加为地位尊崇的太保,而落在那个实际干活的儿子身上的封赏便薄了许多。这次,完颜讹可父子又提出改姓,郑帝韩璐羽不用想,都知道一定是那个赌钱成瘾的安乐王想出的点子。
女真人自己早有自己相对应的汉姓作为翻译,不过,以前是女真人作皇帝,自是要使用女真姓氏才好。可是,现在已经换了新朝,女真人的江山已经崩塌,那么,郑国之内的女真人,是不是应该让他们改作汉姓?其实这个问题早有人向郑帝韩璐羽提出过建议,却因为郑国皇帝不置可否而不了了之。今日,再次有人于大安殿上公开将这个事情提出来,而始作俑者又是郑国之内地位最高的一个女真人,郑国君臣都清楚,是否改姓这个问题是躲不过去了。
往日,韩璐羽拒绝修改女真姓氏为汉姓,不过是因为郑国初立,一切以安稳为上,若是要大规模的修订女真姓氏为汉姓,只怕会激起女真百姓的反感甚至是公开反抗,便是在郑国为官的女真官员们怕也会心中暗自愤恨,所以才有了当初韩璐羽拒绝改姓的举动。
可是今日不同,完颜讹可是自己提出改姓,还是使用个人身份,并没有要求将国中所有女真人都改为汉姓,影响应该不是很大。稍稍迟疑下,韩璐羽也不需要经过朝臣讨论,便同意了完颜讹可父子的要求,同意他们将原先的“完颜”姓氏改为汉人的“王”姓。至此,郑国再没有安乐王完颜讹可这个人,代之以的是郑国安乐王、尚书令王讹可。
见到韩璐羽没有经过朝臣讨论就答应了王讹可父子的请求,那些老油条的大臣哪里还会不清楚这位郑国皇帝的心思,朝堂上几个女真大臣彼此交换下眼神,无奈的点点头后,齐齐走了出来,也上奏要求改女真姓氏为汉姓,这些一并被郑帝韩璐羽批准下来。
至此,改姓的大趋势业已形成,韩璐羽借着这股趋势,正式下诏,责令郑国内所有女真官员半月内改为汉人姓氏,其他女真百姓,若是想入朝为官,则必须改成汉姓。
很快,所有带着女真姓氏的女真人和契丹人在郑国朝廷上下消失不见,取代他们的是一群有着汉人姓氏的官员。这些人中,完颜氏汉姓改为王,乌古论改为商,纥石烈改为高,徒单改为杜,女奚烈改为郎,兀颜改为硃,蒲察改为李,颜盏改为张,温迪罕改为温,石抹改为萧,奥屯改为曹,孛术鲁改为鲁,移剌改为刘,斡勒改为石,纳剌改为康,夹谷改为仝,裴满改为麻,尼忙古改为鱼,斡准改为赵,阿典改为雷,阿里侃改为何,温敦改为空,吾鲁改为惠,抹颜改为孟,都烈改为强,散答改为骆,呵不哈改为田,乌林答改为蔡,仆散改为林,术虎改为董,古里甲改为汪。
随着朝廷中的女真官员被强制改姓,在中原居住的女真百姓也开始慢慢的将自己的姓氏改成了汉姓。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