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推荐下朋友的作品:《遗忘国度之神秘徽章》
地址:http://www.xiaoshuodaquan.com/showbook.asp?Bl_id=30116
※※※※※※※※※※※※※※※※※※※※※※※※※※※※※※※※※※
经过两个多月的整备训练,与伪唐军队对峙的孟珙决议和伪唐大军决战。
说到促使孟珙下定决心一较生死的原因,宋军在与金国将领们会商的时候,认为:宋军在训练,对面的伪唐军队也在训练,而且,随着时日的推延,伪唐军队聚集的形势并未得到缓解,如此一来,拖延的时间越久便对联军方面越发的不利。
虽然宋国的说法得到了刚刚抵达洪州的金国统帅严实的认可,但是据韩承宪私下议论,这些都是台面上的缘由,真正促使宋国决战的原因其实是军粮不足!仗着自己那金国中级军官的身份,伤愈的韩承宪和向世诚倒是经常偷偷和一些宋国的指挥使级别的军官们在一起喝酒,也看到了宋**队从开始时候吃干饭,到现在半干半稀的变化。按照韩承宪的说法“屁个训练吧,再过一个月,只怕宋军连稀饭都喝不上了,那个时候孟珙也就只能卷铺盖回老窝去了”。话虽糙了些,却大有道理。
倒是严实对于孟珙选定的时间有另一番说法,他在与萧锐闲聊的时候曾经说道,“孟珙是个精细人,他决不会在自己的地盘上留下隐患,所以,直到我将本部的五万人马开到洪州附近,他才决议开战。嘿嘿,孟珙好打算啊,让我们这十几万人和伪唐的所有的军队全部钉死在洪州,那他的荆襄自是高枕无忧。”那时韩承宪在旁边汇报自己手下一千步卒的训练情况,故而得闻。
自从韩承宪刚刚能下地活动后,这位闲不住的千户大人就跑到萧锐面前聒噪,在其他人不敢置信的目光中,出征副帅萧锐批准了他请调为步军千户的要求。看着韩承宪乐呵呵的带着新调入手下的一千步军士卒跑出去大吃大喝,除去向世诚外军中所有人都认为这个新近升为千户的家伙已经疯了。
此时洪州附近的伪唐军队,已经达到了六十万这个让人恐怖的数字,虽然说其中禁军、厢军都有,但其人数优势却是不折不扣的摆在那里。这支大军的主帅人选让李全好生下了番心思,选出个武将来,他怕那人走了他的老路,若是战胜孟军后再调转矛头将他李全的作为学个十足十,来个武力逼宫什么的……想到这里,李全浑身一颤,已经不敢继续想下去了。那么文官之中谁又可以担当这个任务呢?李全不是傻子,若是找个只知圣人之言、不懂事理人情、连兵书都没有摸过的家伙出去指挥大军,那不是自杀?在心中默默晃过一个个名字, “就是他了!” 李全终于下定决心,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一个名字——贾似道。
贾似道此人乃是宋国前权吏部侍郎太府少卿、制置副使兼京东、河北节制贾涉之子,其姐姐入宫为妃,凭借着国舅身份,他在宋国之内扶摇直上,即使是后来史弥远之乱、郑损入临安执掌国政后,他以自己那位姐姐又成了郑损私宠的缘由,地位不受半点影响,是以能年纪轻轻的在宋正隆三年就成了大宗正丞,正隆六年被授为太府少卿、湖广总领财赋,正隆十一年被加为敷文阁直学士、京湖制置使、知江陵府兼夔路策应使,乾熙二年进资政殿大学士、参知政事、领两淮安抚使、知扬州府事,同年又被郑损授为权枢密副使。当李全夺取皇位后,论功行赏的时候,见风使舵的他又被授为枢密使。
当贾似道接到让他统帅兵马与孟珙决战的圣旨时,吓得几乎趴到地上。但是圣命难违,李全可不是宋国的那些好好皇帝,大臣可以拒接圣旨,贾似道太了解现在这个“大唐”皇帝,那可是一向说一不二的主,李全既然有了圣旨下达,要是贾似道拒命,相信不超过一个时辰,留守在临安的精锐禁军就会杀到他的府门外。说不得,“大唐”的枢密使大人哭哭啼啼的辞别了家人,在一队侍卫亲军的“护送”下前往洪州上任。
不过,这位“唐国”枢密使大人也不是傻子,自临安出发前,他用火漆令箭将一名属下调到赴任的队伍中,此人官居枢密院副都承旨,不过,贾似道又为他临时安了个统制的军职,他的名字叫吕文焕。
六十万的军队堆积在洪州附近,光是联营就扎了百余里,贾似道自后营入内,走了两个时辰都还没有看到自己的中军大帐的影子。只是,他队伍稍稍靠后的统制吕文焕却皱起了眉头。“文焕?有什么不对么?”注意到这个被自己点名要来的重要参谋的神情,贾似道关切的问道。
“这个……大人……六十几万人都聚集在一起,实在是兵家大忌,虽然声势浩大,却无法凸现兵力上的优势。”吕文焕看着四周排列的密密麻麻的营帐说道。

“哦,”贾似道看看四周,点头道,“是啊,要是敌人火攻,这些联营岂不是一会就被点着?”
“咳,咳,”听了枢密使大人关于火攻的高论,吕文焕一口没有喘匀,竟咳嗽起来,看看天时季节,他脸上有些憋红,又不好说话,只是顺着贾似道的话继续说道,“是啊,大人高见,所以呢,这座联营根本没有必要,既然我们在人数上占有优势,大可分成两座大营,或者三座大营,如此,若是敌人进攻我军一营,则两外两营便可以出击,自敌军尾部和中部截断敌军……”
“哼,书生之见!”还没等吕文焕的话说完,就在他身后,一个声音冷哼道。
吕文焕和贾似道齐齐回头看去,看看是谁竟然如此胆大,会在向主帅回话的时候插嘴,而且,贾似道的脸上已经有些阴沉起来。吕文焕还好些,看到说话的是个武官模样的人,应该也是个统制官,与他的年纪差不多,虽然心有略带不快,总算在脸上带着笑容拱手问道,“不知这位兄台如何称呼?对在下的说法有何指教?”
“不敢,”那人也看到了贾似道脸上的不愉之色,勉强对着吕文焕拱拱手,语气稍稍和缓着道,“我是个粗人,姓张,名汉英,乃是夔州路第三镇统制官,指教谈不上,但是对于阁下的一番高论有不同想法。”说话,他不等吕文焕说话便继续道,“这位大人,你可知道,对面的孟军是与谁一起驻扎在一起?”
“对面孟军不过二十七八万,与他们驻扎在一起的,应该是金国派来的援军吧,人数应该在十五六万上下,其中多是马军。”吕文焕从容答道,他在枢密院这些年也不是白混的,对于战场的敌情还是很了解的,而且继承自宋国的枢密院对于敌国的情报搜集可能很差,但是对于自己境内的情报,总算还能做到数目大致清楚。
“既然阁下知道对面有数量庞大的马军,怎么就没有想到,要是我军分成三路出击的时候,若敌人派出马军截杀我军任何一路,我军将怎样抵挡?”那张汉英不客气的质问道。
“呃……”吕文焕被问的有些张口结舌,略略思考下才说道,“我军六十万,若是分成三路出击,随便一路人马都在十几万,再者,洪州靠近鄱阳湖,附近多河汊池塘,根本不适合马军展开兵力,我来时估算过,敌军能在这里展来两万马军就不错了,难道我军十几万人,连两万马军都挡不住么?记得前些日子传来的战报,江南西路第一镇统制刘彪可是顶住了金狗五千马军的冲击,若不是后来敌军大队……”
“我呸,”张汉英一口唾在地上,刚要愤愤的说些什么,却被一边的同僚轻轻拉下战袍,怒火中烧的脑子有些冷静下来,官场规矩,瞒上不瞒下,刘彪仗着马快逃脱出来,为了推卸责任,愣是将冲击他队伍的百多名骑兵说成了是五千金军马队,反正死无对证的事情,自是他怎么说便怎样向上边汇报,吕文焕身在中枢,又怎么会知道事实真相?这些事情洪州附近的军官们心里都清楚,不过,若是张汉英今天将真相说出来,刘彪必死不说,张汉英也是犯了官场大忌,只怕以后就会便同僚排挤。是以,张汉英咬牙切齿的坐在马上,可就是说不出话来。
“嗯,”看到那个不知礼数的下属军官被吕文焕驳斥的不敢出声,一面对自己识人的眼光感到欣慰,一面有心压制下这些桀骜不逊的武将,他点头对吕文焕道,“不错,文焕初来就立下大功,比起某些人在这里驻扎了数个月都无所事事来,文焕不愧大才啊,”说话,他用眼角扫视了一眼那边站立的武将们,又继续道,“既然如此,就分开立营好了,文焕看看,应该如何分开扎营?”
吕文焕不是傻子,他看到张汉英忿忿不平的眼神是就感觉有什么不对,又注意到那些先到洪州的武将们脸上有些不自然,立时感到只怕他刚刚的话有毛病,可是那边贾似道的话已经发下来,让他此时再收回刚刚的建策,不单会失去枢密使大人的信任不说,更会令他自这洪州前线无法立身,是以,咬咬牙,他指着后营道,“后营全部是辎重、粮草,最为重要,不如将后营尽数转移入洪州城内,用三万禁军协助洪州守军守城。”接着,他又掰着手指道,“全军大营分成三座,中军背靠洪州城立营,以来自京城以及两浙、江南两路的禁军三十万驻守,左营在距离洪州南二十里处下营,因为敌军右翼为金狗旗号,是以左营布置二十二万士卒,其中禁军和厢军各一半,右营因为对手为孟军,所以负担较轻,以十万厢军驻扎在洪州城北十五里处。”
“好,就按照文焕的话去做。”贾似道当即批准了吕文焕的意见。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