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纸铠”(或称纸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下观点均系个人所见,未必为作者所信。
※※※※※※※※※※※※※※※※※※※※※※※※※※※※※※※※※※
讨论:中国古代纸甲的性能。(转贴)
近日见一位同好在文中贬损宋朝纸甲为欺骗士兵。觉得这样的说法似乎有不对的地方,于是我开始查阅书稿,期望能找到批驳他的佐证。书籍随多,相关的记载确不多。似乎有人作过专门的研究,但是时间以远,难以找到。
郭永芳先生在《中国科技资料史》1986年第三期上曾经撰写过名为《纸甲》的文章。年代久远未能找到拜读,深感遗憾。而王乐群先生发表的《纸甲与纸衣》一文,属科普性质,虽然简介纸甲的起源,但是具体制作方法和性能未加详谈。文中列举了记载纸甲的古代文献《武备志》虽然找到,但是竟然没有目录,而且还是古版,文字自上及下书写,阅读甚感不便,只好汪洋兴叹。另外一书《涌幢小品》一书则没有找到。
现在找到的一是张达《古今兵器纵横谈》中有这样的记述:“纸甲的发明源自唐末,宋明两代成为军队的标准甲式之一,曾有一次定制3万套的记载。其大概可算世界最早的凯夫拉装甲了,而且从用厚皱褶纸制成推测,应还利用了结构力学以增强防护。从被用于南方的记载来看,纸甲似乎有一定的防潮湿能力。而其中的优良者在轻便之余还兼备“劲矢不能洞”的坚固,也就难怪会有地方官申请拿100套铁甲交换50套优质纸甲的记载了。”
另外就是杨泓先生的80年代初所著《古代兵器论丛》以及他所著其书籍中提到的,纸甲没有任何防御力的说法(顺便说一下,那位兄台的观点可能出自此书),但是杨老先生没有相关的论证,仅仅提到1040年造纸甲三万的事。
其他边撰书籍要么是引用两种的观点之一,单不做考证。要么是更本不提纸甲或者一带而过。困惑之余,想起大家不如讨论一下,或许更有乐趣。
纸甲起源于唐末,延续到明朝仍然是军队的制式装备。想来一定有同好和我一样赶兴趣吧————邢天
小时候曾见人将废纸打碎, 浸泡模压再晒干, 做成盆盘缸钵一类的器具, 非常轻但非常坚硬(绝对超乎想象), 记得那时是六十年末纸甲究竟如何, 也许只有实验才能判断了———— 离扬
没有实物保存下来、那古籍记载就是很宝贵得资料。尤其是介绍纸甲制作方法得材料。翻看了一些书发现一个有趣得现象。1986年前出版得介绍古代兵器的书大多引用杨泓老先生得书籍作为介绍、1986年以后,郭永芳先生得文章出来后,基本上对纸甲得态度就改变了。看来文中论述必定有精彩得地方。
看到了原料和制作方法,才好更进一步分析它的性能————邢天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42)古代军事科技防护装具中介绍:“用来装备部队的轻型甲主要有毡甲、绢甲、绵纸甲,其中又以纸甲使用较多。唐懿宗时,河东节度使徐商发明纸甲,据说坚固异常,猛箭不能射穿。1040年,北宋曾造纸甲3万副,分发给陕西防城弓手使用。明代中叶,戚继光领兵在东南沿海一带抗击倭寇时,令士兵穿着绵纸甲。这种甲份量虽轻,却能有效地防御鸟铳铅子,特别适合在我国南方地区作战使用。
网友提供得资料 ————邢天
应该说古代中国用的最多的盔甲原料是皮革,楚人“蛟革犀兕,以为甲胄”,兵马俑中的秦军也多穿皮甲。不过随着时间推移,野生环境消失,犀牛鳄鱼皮是没有了。再后来人口与资源关系更趋紧张,畜牧业也完全萎缩,连牛皮都成了宝贝。唐宋政府就大量向民间征集牛皮,有时几乎刮地三尺。五代时期牛皮更是各方抢夺的资源,汉和北汉法律规定:小民私藏牛皮一寸就是死罪。后来周太祖“摊皮入亩”,十顷地纳牛皮一张,居然成了万民称颂的德政。如此环境下,纸甲和棉甲作为皮甲代用品应运而生,其中棉甲较成功,防护力近于皮甲,在制作和标准化方面有些优势,后来几乎淘汰皮甲,而纸甲则是失败的。
牛皮的基本结构无非是有机纤维和有机胶元,纸甲也是模仿这种结构,但性能要差得多。自然界性能强于皮肤纤维的东西本来就不多,制纸无非是把多种纤维分散再重新聚合,当时的技术条件,不可能制出性能超过天然皮肤的纸,这即便到了现代也不可能。说“可算世界最早的凯夫拉装甲”,则纯属扯蛋,凯夫拉装甲一般属于织物,纸甲则属于毡类,要说像凯夫拉,棉甲比纸甲更有资格。不过要说织物类型盔甲,并非中国首创,比纸甲早三千年就有了。西亚早就有多层亚麻盔甲,《伊利亚特》中小埃阿斯就穿一身这种行头。印度也早就有棉甲,希波战争中,古希腊人对波斯军队中那些穿棉甲的印度兵印象很深。
另外再说一点:拿盔甲跟凯夫拉比本来就是对凯夫拉的误解,两者的设计思想是完全不同的。凯夫拉的特长在于阻挡枪弹一类主要靠能量杀伤的武器,而对于刀剑弓箭一类主要靠动量和锋利杀伤的冷兵器防护能力很低。因此军用和警用的防弹服除凯夫拉之外,还要加入钢,钛或陶瓷的衬片。上世纪**十年代美军曾计划研制M16的后继步枪,参加投标的四种样枪有两种是发射新式箭型弹的,这种枪弹类似弓箭,能轻易穿透单纯的凯夫拉防弹服。后来因为冷战结束了,这计划也就放弃了
其实在冷兵器时代,最好的护甲还是一片金属,如果表面是弧形又打磨光滑则防护效果更佳。
毡类的优势在于成本,因为固有的结构缺陷,性能肯定远低于织物,即便有了现代无纺布技术也是如此。纸甲因为制作工艺限制,还有一个缺陷在于纤维很短,因此其性能不可能胜过棉甲。哺乳动物的皮肤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其结构和坚韧非类似的人造物所比。倒不是说不可能有胜过皮肤的毡类,只是在古代这种可能性实在太低,因此纸甲的性能也不大可能胜过皮甲。另外因为固有的结构缺陷,不管皮甲,棉甲,还是纸甲,凯夫拉,对弓箭的防御力都很低,对付弓箭,必须有坚硬致密的表面结构,这只有金属片能做到,现代也大体如此。
弓箭是纯粹的高速刺击武器,杀伤时全部动量集中于箭尖,瞬间的压强极大。金属片能抵挡弓箭首先因为其强度能抵御高压;其次箭头与金属高速撞击时必然变形,箭尖面积会变大,金属也会略微变形,如此可把压强减少到至少数十分之一;再有即便箭头穿过金属片,还会承受金属张力,越深入则接触面积越大,张力也跟着越大,很快就会大到使箭头停止。因此箭射中金属甲顶多嵌入其中,要给披甲者致命杀伤很难。上述三大抵御弓箭的因素,前两项棉甲纸甲皆不具备,第三项跟金属甲相比也小得可以忽略,皮甲如果硬化处理较好,可以稍好一点。因此俺个人以为:对弓箭类武器,棉甲纸甲在基本结构上有极大缺陷,这缺陷即便现代技术也无法弥补,更别说古代。古中国采用棉甲纸甲,主要在于缺少牛皮而作为皮甲的替代品,金属甲的地位是没法替代的。
以上是一位网友再讨论中的发言整理而来。材料力学,这样的东西对我隔行如隔山。虽然他也不知道纸甲的原料和制作方法,但是从这个角度分析,也是一种观点吧。‘ ————邢天
昨天刚看了有关2战日本气球炸弹的介绍
这种气球直径约5、60米,全部由高强度的纸糊成,这种纸由于在制造过程中要用大量辣椒根浸泡,因此日本国内军部特别将辣椒根作为战略资源予以征收n
这种气球在高空约15000米的高度乘该高度的恒定西风带,向美国方向飘去,约48小时可达到美国本土,其携带的炸弹在美国本土造成了不小的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只是由于美方严密封锁消息,致使日本人误以为行动失败而中止,否则很可能对局势造成更大的影响
这种纸既然能在15000米高空漂流1W多
想来强度一定很高,而且制作工艺只是需要大量辣椒根浸泡
看来特种纸还很多———— young
类似的例子还有。西班牙人征服美洲的时候,发现阿兹台克人的纸甲和棉甲防护能力相当不错,特别是对弓箭和火枪而言。————urielamuka
以上转自:小隐在线历史论坛之演武堂
※※※※※※※※※※※※※※※※※※※※※※※※※※※※※※※※※※
- 历史大论坛 HistoryClub (http://www.xiaoshuodaquan.com/hc/dvsys/index.asp)
-- ≡国史雅座≡【版面的茶座】 (http://www.xiaoshuodaquan.com/hc/dvsys/list.asp?boardid=48)
---- 讨论:中国古代纸甲的性能。 (http://www.xiaoshuodaquan.com/hc/dvsys/dispbbs.asp?boardid=48&id=9906)
--------------------------------------------------------------------------------
-- 作者:邢天
-- 发布时间:2004-6-17 12:04:39
-- 讨论:中国古代纸甲的性能。
  近日见黄谦在文中贬损宋朝纸甲为欺骗士兵。觉得这样的说法似乎有不对的地方,于是我开始查阅书稿,期望能找到批驳他的佐证。书籍随多,相关的记载确不多。似乎有人作过专门的研究,但是时间以远,难以找到。    郭永芳先生在《中国科技资料史》1986年第三期上曾经撰写过名为《纸甲》的文章。年代久远未能找到拜读,深感遗憾。而王乐群先生发表的《纸甲与纸衣》一文,属科普性质,虽然简介纸甲的起源,但是具体制作方法和性能未加详谈。文中列举了记载纸甲的古代文献《武备志》虽然找到,但是竟然没有目录,而且还是古版,文字自上及下书写,阅读甚感不便,只好汪洋兴叹。另外一书《涌幢小品》一书则没有找到。    现在找到的一是张达《古今兵器纵横谈》中有这样的记述:“纸甲的发明源自唐末,宋明两代成为军队的标准甲式之一,曾有一次定制3万套的记载。其大概可算世界最早的凯夫拉装甲了,而且从用厚皱褶纸制成推测,应还利用了结构力学以增强防护。从被用于南方的记载来看,纸甲似乎有一定的防潮湿能力。而其中的优良者在轻便之余还兼备“劲矢不能洞”的坚固,也就难怪会有地方官申请拿100套铁甲交换50套优质纸甲的记载了。”    另外就是杨泓先生的80年代初所著《古代兵器论丛》以及他所著其书籍中提到的,纸甲没有任何防御力的说法(顺便说一下,黄老师的观点可能出自此书),但是杨老先生没有相关的论证,仅仅提到1040年造纸甲三万的事。    其他边撰书籍要么是引用两种的观点之一,单不做考证。要么是更本不提纸甲或者一带而过。困惑之余,想起大家不如讨论一下,或许更有乐趣。    纸甲起源于唐末,延续到明朝仍然是军队的制式装备。想来一定有同好和我一样赶兴趣吧www.xiaoshuodaquan.com中时空网络隆重推出SnSitesV1.0.0!请登录www.xiaoshuodaquan.com获取共享版!

--------------------------------------------------------------------------------
-- 作者:邢天
-- 发布时间:2004-6-17 15:14:25
-- 讨论:中国古代纸甲的性能。
[这个贴子最后由邢天在 2004/06/17 03:25pm 第 3 次编辑]1,《新唐书》卷一百十三《徐商传》中记载了这段事情。2,至于明史,我了解不多。不过戚继光治军有方,想来不会对武备有所松懈。正面的记 述可能更为准确一些。3,另外纸甲似乎并非由一层纸制成。宋朝是用纸,绢间隔叠成三寸,用铁钉钉实的。还有人说,反复浸油,凉干,坚固异常。当然最好能看到古籍的记载,拿到第一手资料。   感谢斑竹帮忙提供资料。我会找来看看的:)
--------------------------------------------------------------------------------
-- 作者:邢天
-- 发布时间:2004-6-17 15:30:14
-- 讨论:中国古代纸甲的性能。
“纸甲是以纸和布(绢、木绵)为材料制作而成的铠甲。主要用于中国南方步兵,因体轻,又为战船水兵多用。纸甲以上半身和下半身(过膝)为主要防护部位,长度是考虑南方多沼泽、水田而设定的。纸甲的表面以娟布或纸造成,为防御箭、鸟铳伤害,以3cm厚的纸和挂裹,用以增加防护力。身穿纸甲使人有一种安全感,甚至可产生一种奇特的精神作用。纸甲对防御远程射兵器很有效,但是却抵挡不住近战时刀、枪之类冷兵器的劈砍。纸甲乃唐朝所发明的。相传在唐朝懿宗(859-873)前后,徐商制作的纸甲,有箭矢不透之功效。当时纸作为衣料来使用的,所以,用纸作铠甲,材料充足而便利。纸甲多用于轻装步兵,但是在宋朝攻打西夏时,守城的弓弩手也装备了这种纸甲。直到后来的明朝末年(17世纪),这种纸甲仍然活跃在战场上,从未灭绝。”不知这段记述出自那里?能否在网上找来看一下。呵呵多谢帮助了:)
--------------------------------------------------------------------------------
-- 作者:lig007
-- 发布时间:2004-6-17 15:46:54
-- 讨论:中国古代纸甲的性能。
二位刑天兄,今天天气可好?纸甲无恙乎?
--------------------------------------------------------------------------------
-- 作者:hyempire
-- 发布时间:2004-6-17 17:31:32
-- 讨论:中国古代纸甲的性能。
纸甲,没听说过,不过现在看来是好东西啊
--------------------------------------------------------------------------------
-- 作者:lig007
-- 发布时间:2004-6-17 18:52:13
-- 讨论:中国古代纸甲的性能。
如果真是解决了防潮问题我就放心了。
--------------------------------------------------------------------------------
-- 作者:lig007
-- 发布时间:2004-6-17 20:35:30
-- 讨论:中国古代纸甲的性能。
看来还是用铁甲比较放心。
--------------------------------------------------------------------------------
-- 作者:luokillerlsh
-- 发布时间:2004-6-17 21:53:43
-- 讨论:中国古代纸甲的性能。
也许历史读的少。。还真是第一次听说了纸甲。。呵呵不过楼上兄弟提供的链接是游戏上说 吧。。恐怕也是根据传说吧。。看来只有等什么时候出土了实物才能真正了解古人制作的样式吧。。如果真的是浸了油的话应该能在古墓里保存下来的。。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纸可是很容易腐烂的。。看来要成一个迷了。。
--------------------------------------------------------------------------------
-- 作者:fs7711
-- 发布时间:2004-6-17 23:19:22
-- 讨论:中国古代纸甲的性能。
中**事通史中有过一段记载:盔甲:据《唐六典》卷十六《两京武库》载;唐代甲有明光甲、光要甲、细鳞甲、山文甲、乌锤甲、白布甲、皂绢甲、布背甲、步兵甲、皮甲、木甲、锁子甲、马甲等13种。其中明光、光要、细鳞、山文、乌缒、锁子等甲,“皆铁甲也”。“皮甲以犀兕为之”,其余各种甲都以布绢木等物制造。锁于甲用铁链子衔接,互相密扣连缀而成,穿着柔和、便利,比大型坚甲轻巧。唐宣宗时,河中节度使徐商发明纸甲,据说非常坚固,“劲矢不能洞”(《新唐书》卷一一三《徐有功附徐商传》)。唐代的盔甲除了坚固轻便外,还讲究华丽美观,甲的外表一般涂以金漆和各式花纹,光彩耀目,用以装备军队,显得阵容严整,威武雄壮。
--------------------------------------------------------------------------------
-- 作者:邢天
-- 发布时间:2004-6-18 8:55:35
-- 讨论:中国古代纸甲的性能。
[这个贴子最后由邢天在 2004/06/18 09:04am 第 1 次编辑]    没有实物保存下来、那古籍记载就是很宝贵得资料。尤其是介绍纸甲制作方法得材料。翻看了一些输发现一个有趣得现象。1986年前出版得介绍古代兵器的书大多引用杨泓老先生得书籍作为介绍、1986年以后,郭永芳先生得文章出来后,基本上对纸甲得态度就改变了。看来文中论述必定有精彩得地方。    看到了原料和制作方法,才好更进一步分析它的性能。
--------------------------------------------------------------------------------
-- 作者:邢天
-- 发布时间:2004-6-19 15:24:10
-- 讨论:中国古代纸甲的性能。
到了北宋中后期,禁军和厢军战斗力大大下降,不得不靠招募乡兵来补充了。据白寿彝等《中国通史》:“景德二年(1005),知镇戎军(今宁夏固原)曹玮首先在辖区内招募,称为弓箭手,‘人给二顷(田),出甲士一人,及三顷者出战马一匹’。以后鄜延、环庆、泾原和河东四路,也都以田招募弓箭手,弓箭手都是当地人,勇敢强悍,熟悉地理环境,通晓西夏语言,战斗力远较北宋禁军为强,除了发冬服外别无报酬,只是领得一份田地并免除税、役,官府另准备衣甲以备战时之用。庆历时已发展到192 指挥,3.2 万多人。”网友提供得资料 :em253:
--------------------------------------------------------------------------------
-- 作者:carefreecat
-- 发布时间:2004-7-4 17:03:45
-- 讨论:中国古代纸甲的性能。
据我所知,纸甲好像使用纤维纸和浆糊一层一层贴,放入模子干燥定型而成。箭射而不穿。有人仿制,却有一定的防护能力。这种甲,比较轻。清代有棉甲,马踏而成,也能防箭。
--------------------------------------------------------------------------------
-- 作者:邢天
-- 发布时间:2004-7-22 9:19:18
-- 讨论:中国古代纸甲的性能。
多谢carefreecat :)可否详细的说说看呢。
--------------------------------------------------------------------------------
-- 作者:carefreecat
-- 发布时间:2004-7-22 14:29:13
-- 讨论:中国古代纸甲的性能。
对不起,其实我也就知道有这么回事。据说由于材料缺失,这种特殊的铠甲的制作技术已不得而知。
--------------------------------------------------------------------------------
-- 作者:只爱美女
-- 发布时间:2004-7-31 21:16:25
-- 讨论:中国古代纸甲的性能。
下面引用由lig007在 2004/06/17 06:52pm 发表的内容:如果真是解决了防潮问题我就放心了。
未必你是军需采购?呵呵 :em98: 怎么有两个“性天”?纸甲我始终怀疑他的实用性,居然还可以防箭,也太夸张了吧
--------------------------------------------------------------------------------
-- 作者:珂珂
-- 发布时间:2004-10-2 6:43:43
-- 讨论:中国古代纸甲的性能。
能不能防火箭?如果遇到火攻,纸甲怎么防护呢?
以上转自历史大论坛之国史雅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