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上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冰破河开,第一批山东河南的漕粮上坝,大运河又开始喧闹起来。铁麟骑着马,带着漕运厅署通判李明杰从卧虎桥出发,沿途查看着里河的清淤疏浅。每年开河以后,这是漕运厅署的80名河兵的主要差事。
卧虎桥又名通济桥,修建于明万历六年,为三券石拱桥。桥上车水马龙,桥下舟船穿梭。据说明朝巨奸严嵩被弹劾以后,捧着皇帝赏赐的金碗流浪乞讨,走到卧虎桥上,冻饿而死。因为他为官时凶残如虎,故被当地人称为卧虎桥。
铁麟和李明杰走走停停,查查看看,并不匆忙。正是春暖花开季节,柳絮飘飞,紫燕衔泥,岸边游人如织,铁麟的心情也豁然开朗起来。在大王庙南面,当他随着李明杰查看完一段河道,刚要翻身上马的时候,突然眼前闪过一个人影,使他心里咯噔一震。确切地说,他看见的不是一个人影,而是三个人影。一个女人抱着孩子,一个男人背着包袱。天呀,这不是樊小篱吗?
樊小篱跟孙嬷嬷请了假,说两三天就回来,可是一走就没有再露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铁麟匆匆走过去,轻声说:“这不是樊小篱吗?你在这儿干什么?”
樊小篱听见声音,抬头一看,见是铁麟,慌得想跪下,怀里又抱着孩子,只好弯着腰低着头,不知道该说什么:“老爷……”
铁麟半嗔地说:“你走了怎么连个音信都没有?出了什么事?”
樊小篱的眼睛红了,泪水在眼窝儿里打起了转转儿。
铁麟问旁边的男人:“这就是你的丈夫吧?”
樊小篱忙介绍说:“这是铁大人……”
林满帆见一位二品朝官跟樊小篱说话,便已经猜到是谁了。这时候听樊小篱介绍,急忙跪下来:“小民林满帆叩见铁大人。”
铁麟说:“快起来,你们这是要到哪儿去?”
林满帆说:“回大人,我们准备回扬州老家。”
铁麟问樊小篱:“你不是说过准备在通州安家落户吗?怎么又改变了主意?”
樊小篱的眼泪流了下来。
铁麟温和地说:“别哭,出了什么事?”
樊小篱抽抽嗒嗒地说:“我……我在这儿呆不下去了?”
铁麟忙问:“为什么?是谁欺负你了?”
樊小篱说不下去了:“我……我……”
铁麟又看了看林满帆:“到底是怎么回事?”
樊小篱说:“老爷……我……我真的不想活了……”
铁麟心里一沉,是不是他吃樊小篱奶的事让她丈夫知道了?
樊小篱还在哽噎着,林满帆也不说话。
铁麟心里更紧张起来:“告诉我,到底出了什么事?”
樊小篱说:“老爷,您别问了,是我们自己的事。”
铁麟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噢,你们准备怎么回去?”
林满帆说:“小的当过运丁,跟漕船上还算熟,准备搭漕船回去。”
铁麟明白,搭乘漕船是因为他们没有盘缠。但是,搭乘漕船也不容易,虽说不要路费,可是男人得拉纤摇橹,女人得为运丁洗衣做饭。铁麟又问:“你们回去,准备怎么谋生?”
樊小篱赌气似地说:“还谋什么生,去留都是一个死。”
铁麟说:“既然这样,干嘛不留下来?”
林满帆说:“留下来也没有办法,还是回去吧。”
铁麟问:“你想不想在这里谋个差事?”
林满帆说:“在这里……谋个差事很难。”

铁麟说:“你要是真想,本官倒是可以给你帮帮忙。”
林满帆说:“想倒是想,就是不知道大人说的差事小的能不能干得了?”
铁麟问:“你识字吗?”
林满帆说:“小的念过三年私塾。”
铁麟又问:“你会算账吗?”
林满帆说:“我当运丁时管过账。”
铁麟想了想说:“这样吧,我给你写个条子,你拿着到大运西仓去找金汝林。不过,得让金监督考考你,你能当仓书呢就当仓书,当不了仓书还可以当仓役,反正混口饭吃是没有问题的。”
林满帆立刻跪下来:“大人的恩德小的终生不忘……”
铁麟朝四下看了看,见附近有个茶棚,便走过去,借来纸笔,写了个条子。
林满帆接过条子又千恩万谢。
铁麟悄声对樊小篱说:“你肯定有什么事,不好跟我说,就跟孙嬷嬷说吧。安顿下来以后,回去坐坐,大家都经常念叨你呢。”
樊小篱的眼泪又流下来……
金汝林到大运西仓当监督,这是他做梦也未曾想到过的事情。当夏雨轩把这件事告诉他的时候,他怎么也不相信。直到仓场总督铁麟当众宣布了对他的任命,他仍然怀疑自己是在做梦。他想当官想疯了,就是穿上了官服,坐着轿子来到西仓的时候,他还在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
大运西仓监督,七品官阶,相当于一个县太爷了!从一个伺候人的师爷,陡然戴上了素金顶子,穿上了绣着??的官服,坐上了蓝呢大轿,每年领俸银45两,俸米22石半,这不是屎克螂变唧鸟儿,一步登天吗?
这怎么可能呢?学而优则仕,读书是做官的正途,做官是读书人最高的理想和惟一的出路。可是,金汝林读书却做不了官。不是他的书读得少,也不是他的书读得不精,更不是他的天资不够,只是因为他没有参加科考的资格。科考是要有资格的,是需要经过出身审查的。金汝林的父亲是个汉剧武生演员,红遍了武汉三镇。金汝林却恨他的父亲,是父亲阻碍了他登科取仕的前程。娼、优、隶、卒都属于家世不清,他们的子孙隔三代之后才能参加科考。那么,有没有例外呢?当然有。当朝京都著名的演员郝金官告别舞台以后,带着终生积蓄的五万两银子回到了山东老家。正赶上山东大灾,赤地千里,饿殍遍野,饥民易子而食。郝金官拿出了全部积蓄赈灾救民,感动了地方大员,他们议奏朝廷给郝金官授以官职。郝金官却坚辞不受,他心里明白,一个戏子,在公众眼里跟娼妓没什么两样,即使得到一官半职,也没有人把他放在眼里。他不当官,只求皇帝恩准他的子孙参加科考。道光皇帝果然皇恩浩荡,准了郝金官的请求。
金汝林的父亲不是郝金官,他没有那么幸运。就算父亲也像郝金官一样拿出全部积蓄救灾,道光皇帝也恩准了他参加科考,他也要从头开始,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一步一个台阶地往上攀登。就算攀登得顺利,没有十年八年的工夫也不行。十年八年以后,就算他中了进士,点了翰林,要熬上个正七品,也不那么容易。
铁麟大人居然为他给皇上写了专折,并获得了皇上的恩准,如此大恩大德,胜过再生父母。我金汝林今生今世……
金汝林没有来得及对铁麟说些感恩的话,便匆匆忙忙去西仓上任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