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9章 奇怪(一更求订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实话,现在王鼐对赵氏是又恨又怕,其中怕的成分更大一些。
过去这三年,虽然他一直酗酒,但大脑偶尔是清醒的。
清醒时,他就会不停的琢磨。
想来想去,王鼐终于明白了,不管是救驾不成反被伤,亦或是老娘被驱逐回老家,还是最后的丢兵权……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里都有赵氏的影子。
更有甚者,她就是幕后黑手!
意识到这一点,王鼐只觉得下身飕飕的冒冷气——这女人,太狠!
如果可以,王鼐绝不想扛上赵氏。
怪只怪今天多喝了二两酒,又见到了许久未见的阿娘,一时间血气上涌,这才斥责了赵氏两句。
这会儿被赵氏森冷的目光一扫,王鼐的酒都吓醒了。
他干咽了一口唾沫,呐呐道:“那、那什么,刁奴确实可恨。”
万氏傻眼了,这跟她的剧本不一样啊。
狗、狗儿怎么就怂了?
“阿娘,您在路上生了病,可不就是下人们服侍得不周到嘛。”
王鼐讪讪的躲开赵氏的视线,转回床前,低声跟母亲说:“她们既做得不好,就当受罚。按我说,夫人还罚得轻了呢。”
说着,王鼐似是来了底气,扬声对外吩咐道:“给她们每人顶一盆水,哪个的水洒了,再多跪一个时辰!”
万氏眼前一黑,头一歪,晕了过去,这次是真的。
“阿娘~”
“阿婆~~”
众人又是一番忙乱,还是赵氏冷静,指挥丫鬟又是掐人中、又是灌水。
咳、咳咳~~
万氏被折腾醒了,睁眼便看到赵氏那张可恨的脸,她顾不得体虚,伸手抓起一个枕头朝赵氏丢了过去。
赵氏闪身躲开,枕头砸在了地上。
万氏气急,抖着手指头指向赵氏:“滚,你给我滚!”
赵氏不气也不恼,反而一副“你生病了,情绪不好,我理解”的宽容模样,“阿家病得不轻,吃了药,好生歇息吧。”
王鼐赶忙陪笑:“娘子且去忙吧,阿娘这儿还有我们呢。”
王鼎也连连点头,他刚才真是魔怔了,竟然敢跟阿嫂置气。
王怀恩则缩在了角落里,唯恐被赵氏看到。
王怀瑾则走上前,关切的问赵氏:“阿娘,您没事吧?”
赵氏对王怀瑾笑了笑,微微摇头,而后转身敲打满屋子的奴婢,“好生伺候太夫人,如若再有什么不妥,外头那些人就是你们的下场!”
万氏的大丫鬟和几个得用婆子纷纷低下头,缩着肩膀,急声应道:“是!”
万氏更生气了,她再笨也听得出来,赵氏在威胁她呢:亲爱的婆婆,你如果再作妖,我就继续罚你院子里的人!
一口气梗在喉间,万氏险些再次晕厥过去。
妙仪见状不好,顾不得暴露身份,挤上前给万氏顺气。
赵氏却看都不看妙仪一眼,抬步便出了寝室。
呼、呼~~
万氏发出粗重的喘息声,好一会儿,她才恢复过来。
“你、你,还有你,”一根手指将儿子孙子都点了一个遍,“你们也都滚。没用的东西,我真是白养你们了!”
王鼐等人被骂得面皮儿发紧,见老娘实在气得狠了,又不敢多说什么,唯恐惹得老人家更加生气。
王鼐和王鼎对视一眼,兄弟两个慢慢点头。
而后,便带着各自的儿子走了出去。
“太夫人,别生气了,”妙仪待众人出去后,坐到了床边,柔声劝着:“小不忍则乱大谋啊。”
“忍什么忍,你没看到吗?赵氏刚才多嚣张,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
万氏胸脯剧烈起伏着,“你这个办法到底有没有用?我看姓赵的根本不在乎啊。”
她装病,唯一心疼的就是她的儿子和宝贝大孙子,其他人,似乎并不放在眼里呢。
赵氏更是理都不理,看她张狂的样子,也不像能被拿捏。
妙仪沉默了片刻,方缓缓说道:“赵夫人确实与我想得有些不一样。”
她是真的没想到赵氏这般硬气,或者说,她低估了赵氏在王家的地位。
刚才妙仪看得分明,整个王家,包括王鼐和王鼎兄弟两个,谁也不敢跟赵氏对抗。
“那、那我该怎么办?还装病吗?”
万氏有些焦急,原以为能一回来就给赵氏一个下马威,日后也好在王家重新树立威信。
结果却被赵氏反手打了脸,弄得自己更没面子。
万氏不想也知道,只要今天的消息传出去,王家的下人,乃至那些小辈们,背地里还不定怎么笑话她呢。
妙仪想了想,道:“无妨,赵氏强势,咱们避其锋芒也就是了。”
万氏没听懂。
妙仪向前探了探身子,低低的跟她解释了一番。
万氏半信半疑,“这样能行?”
失败了一次,万氏对妙仪的能力产生了质疑。
妙仪笃定的说,“放心吧,这次一定可以,您只需要按我说的办。”
下午,李氏得到消息,匆匆从娘家回来。
顾不得回自己院落,进门第一时间便来到了福寿堂。
一进院门,李氏便呆住了。
院中,大太阳下,五六个婆子正跪在滚烫的青石地板上,她们满头大汗,老脸涨红,身子摇摇晃晃,双手还举着个铜盆,盆里装满了水,她们每晃动一下,盆里的水便洒出来一些。
李氏眼尖,认出了这几人是婆母的心腹。
她不禁有些纳闷,好好的,婆婆罚她们做什么?
心里藏着疑问,李氏急促的脚步放慢了。
“老祖宗,二夫人来了。”门口廊下跪着的小丫鬟脆生生的通报道。
屋里的万氏刚刚睡了一觉,正斜靠在床头吃燕窝粥,听到这话,闲闲的说了句:“老二家的,进来吧!”
李氏在门口应了一声,整了整衣服,抬步走了进来。
“阿家,一路辛苦了,听说您病了,身子怎么样?要紧吗?”
李氏规矩的行礼,然后一连串的问题问了出来,语气很是关切。
“死不了!”万氏却丝毫都不领情,淡淡的扫了李氏一眼,见她穿着外出的衣裳,随口问了句:“你出去了?”
李氏知道万氏不喜欢自己,有些局促的垂下头,低低的回道:“天气太热,我阿娘中了暑气,昨儿跟阿嫂禀明了情况,我便去娘家待了两日。刚刚听说阿家您回来了,我就——”

她可不是故意不在府上等候,实在是万氏自己回来得太突然。
万氏摆摆手,她才不在乎李氏去了哪里。
说起李氏,万氏对她的感觉很复杂。
当初逼着李氏“过继”王怀恩的时候,万氏还觉得李氏是个好的,王家多少委屈了她。
但等到赵氏提出过继王怀瑾时,万氏不但恨上了赵氏,还迁怒到了李氏头上——你个没用的,赵氏想过继你儿子,你都不知道拒绝啊。哼,看你分明是想要安国公的爵位,所以才痛痛快快的答应了过继。
这就是万氏的脑回路,旁人怎么做都有错,只有她才是对的。
王怀瑾的世子之位越坐越牢靠,万氏对李氏的怨念也就越深,后来发展到:如果不是李氏生了王怀瑾,赵氏没准儿就过继王怀恩了,说到底,都怪李氏!
有了这样的想法,万氏实在摆不出什么好脸色给李氏。
李氏也习惯了,左右她的儿子是世子,她的孙子也将承袭安国公,自家得到了实惠,万氏给她点儿脸色瞧,又不掉块肉,她忍忍也就是了。
“太夫人,这就是府上的二夫人吧?”
妙仪见气氛有些尴尬,上前来打圆场。
李氏这才发现寝室里还有个外人,抬眼上下打量妙仪:年纪不大,一身道袍,面容清秀,两只眼睛水汪汪的,看着便是个灵透的人儿。
“老二家的,这是我特意从道观请来的妙仪女冠。”
万氏给两人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妙仪,这是我们王家的二夫人,娘家姓李。”
“李夫人安好!”
妙仪浅笑盈盈的跟李氏见礼,姿态很是优雅,若不是她头戴道冠、身穿道袍,单看她的言行举止,旁人还会以为她是哪家的官家小姐哩。
李氏自己重规矩,对讲规矩的人天生有好感。
尤其方才妙仪还帮自己缓和气氛,李氏更觉她顺眼,微微颔首还礼,“女冠有礼了。”
“早就听闻骠骑将军府有两位夫人,一位端庄娴雅,一位贤良淑德,今日见了,果然名不虚传。”
不同于在赵氏面前的默不作声,妙仪对李氏绝对称得上热情。
饶是李氏对妙仪有些好感,对她的这种热情,也不禁心生诧异。
这位女冠,似乎对她分外友好,甚至还带着一丝讨好,奇怪!
李氏跟万氏寒暄了几句,便被不耐烦的万氏打发出去了。
李氏一路回到萱瑞堂,刚进院门,就碰到了匆匆往外走的王怀瑾。
“二郎!”李氏满眼惊喜。
王怀瑾脸上有些阴郁,但看到李氏后,顿时关上一副笑容。
“阿、阿婶,您回来了?外祖母可安好?”王怀瑾关切的问道。
殊不知,他那一声“阿婶”似利刃一般,直接插在了李氏的心头,她的笑容也消失了。
“二郎,这里又没有外人,你、你又何必——”李氏有些抱怨。
王怀瑾却一板一眼的说:“阿婶,礼不可废。”
他,早就被亲生父母抛弃了,对着李氏,他实在喊不出那声“阿娘”。
“你~唉,罢了,”李氏本能想训斥两句,想到回娘家时父兄对她的告诫,她又咽了回来。
父亲说得没错,她当年是太心急了,结果伤了孩子的心。
如今想挽回,只能徐徐图之。
“你外祖母中了暑,头晕得厉害,也没什么胃口,还是阿唐孝顺,派人送了些瓜菜、药材过去,你外祖母都用了,说很好,还说要谢谢阿唐呢。”
李氏缓和了语气,甚至故意夸奖唐元贞。
果然,听了这话,王怀瑾皱起的眉头松了开来,嘴边还有了一丝笑意,“外祖母喜欢就好,瓜菜、药材什么,家里有的是,待会儿我就跟娘子说,让她再送一些过去。”
“不用,不用了,有那些就足够了,”
李氏摆摆手,觑了眼王怀瑾的脸色,略带担心的问道:“怎么了?我看你神色不太对,莫非有人给你气受了?”
王怀瑾伸手抹了把脸,叹道:“阿婆病了,阿、阿叔很是忧心,便叫我过来说了几句话。”
然而却是话不投机。
王鼎怪王怀瑾只顾着讨好赵氏,却不孝顺长辈。
王怀瑾实在不知该说什么,福寿堂那一幕他看得清楚,分明就是阿婆装病借以给阿娘脸子看,甚至还想拿捏阿娘。
若是论“孝顺”,王怀瑾最该孝顺的也当是赵氏。万氏,毕竟隔了一辈。
再者,长辈慈爱,晚辈才会孝顺,万氏的做派,真心没有半点“慈爱”可言。
但是这些话王怀瑾并没有跟王鼎说,对于一个愚孝的人来说,哪怕天底下的人都有错,他的亲娘也不会错。
王怀瑾低头任由王鼎训斥。
王鼎越说越没意思,最后一挥袖子,说了句:“她到底是你阿婆,你必须尊敬孝顺。今天我就说这些,你回去好生反省反省!”
“反省?我真的不知道该反省什么?”
王怀瑾回到朝晖院,跟唐元贞诉苦,“难道明知道长辈在胡闹,也要顺着、敬着?”
今天唐元贞忙着安顿王家的来人,没工夫去福寿堂,所以并不知道那里发生的闹剧。
听完王怀瑾的复述,她拧眉想了好久,方喃喃道:“好端端的,阿婆作甚要装病?”
王怀瑾摊手,“我哪里知道?唉,估计以后的日子,家里甭想太平了。”
阿婆带了这么多亲戚、族老还有什么耆老来,目的很明确啊,约莫是惦记上他王怀瑾的世子之位了。
唐元贞颇为赞同,点头道:“以后咱们按规矩行事也就是了。”
傍晚,唐元贞到底抛不开心头的那抹疑惑,用过暮食后,特意去了趟寸心堂。
寸心堂,正房。
赵氏正拿着一封信,表情有些怪异。
唐元贞按下心底的话,先给赵氏行了礼,而后好奇的问道:“阿娘,谁写来的信?”
赵氏冲着她招招手,“过来坐,你也来看看。呵呵,我真是年纪大了,不太理解你们这些年轻人的想法。”
唐元贞更好奇了,写信的这位到底是谁,竟让赵氏说出这样的话来。
唐元贞跪坐在赵氏身边,接过信纸,一目十行的扫过,看到最后的落款,她也不禁露出怪异的表情:“这、这——”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