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人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漆黑的夜晚已经走到了尽头,随着景福宫内打更太监尖细的报时声,汉城的东方已经出现了鱼肚白——新的一天再次来临。
“啊哈~~~”
赵天宝丢下手中的报表,揉了揉发胀的双眼,伸了个懒腰。不用照镜子,他也知道现在自己的一双眼睛肯定已经布满了血丝,眼窝下边肯定也是青黑青黑的。
“靠,这他妈是人过的日子么?!”赵天宝忍不住小小感慨一下。
后世架空小说中的主人翁好像混的都不错啊,不是穿越成了王公巨富就是达官贵人,最不济也要拥有一技之长呢,再不然就是浑身王霸之气溢满而出,随便一站就有大队牛人舍命追随,官场、战场、情场纵横翻腾,无往不利,一个个不是执掌朝政就是左拥右抱,享受人生啊~~~
自己呢?!
在原来的那个时空里,自己单单一个人倒是过的无忧无虑——过的好坏都是自己的事儿,不用为任何人负责,只要对得起自己就行了。可是如今呢?辖下一万多名汉、朝士兵的生命就攥在自己手中,也就是说,如果自身一个不小心那么毁坏的就不仅仅是万余年轻的小伙子,更是近万家庭的温暖希望呀。特别是那些跟随自己出国入朝的新营老弟兄们,他们把自身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身上了,自己能让他们客死异国么?!
拼了这条小命,也要把这些老弟兄们带回家!
打定了主意的赵天宝自然不会坐以待毙,早就拼上了。虽然历史大势不可扭转,可是让它打个小岔总是有可能的吧?!
对于改变历史避免甲午惨败,赵天宝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国内现在的局势他也是知道的,“帝”“后”两党的明争暗斗也是清楚得很——凭借着新营的这两次侥幸的“大胜”,平日里被“后”党压的毫无还手之力的“帝”党清流算是彻底大翻身了,声势日隆的他们一改往日的畏畏缩缩,对战前力主和谈的老对手“后”党可是猛追猛打,毫不手软——据说,有几个清流健将甚至以“惊惧倭人,指挥不当”的名义联手提出了一份上至廷臣李鸿章下至地方小吏的弹劾名单。当然这个荒唐的可笑的弹劾举动最后被“老太婆”一道懿旨给轻松驳斥了,甚至那几个闹腾地厉害的“清流健将”也被老太婆随便找了个借口戍边去了。
对于这些党派纠纷赵天宝是绝对不愿参与其中的,他也没那个实力呀,可是大清朝的政治斗争从来就是这么神奇,从来不是想逃避就能逃避的了的。作为歼灭数千日军,枭首“日酋”的唯一一支清军,赵天宝及其所辖的新营就屡屡成了帝党、清流攻击后党人士的有力“标枪”,想躲都躲不掉。
靠着“帝”党、清流人士的大力宣传,赵天宝和新营算是彻底出名了,整个北京城,整个大清朝,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被光绪皇帝亲自下旨从一个小小管带跃升为副将,随后擢升为总兵的赵天宝已经隐隐成了“帝”党新锐。
面对光绪皇帝“染指”兵权,慈禧焉能置之不理?!要不是因为朝鲜局势复杂,战事紧张,再加上李鸿章从旁劝阻,她就要把这个帝党口中的“骁勇精锐之师”调回国内,拆散整编。即使有了李鸿章的保证,她还是感到不安,倒不是新营的几千人马令她感到不安,这一营人马对她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她担心的是光绪皇帝开始“插足”军务培养军中势力了。
上有所好,下有所效。
后党大本营军机处的那些大佬们,哪个不是揣摩“上意”的高手?!太后的顾虑,他是知道的,况且因为新营他们可是吃够了帝党的“苦头”,此时不借机整治一下新营讨好太后,更待何时?!
弹药补给?没有!
粮饷辎重?自行筹措!
入朝援军?调动中!
新营毕竟是源自北洋,他们这些军机大佬也不敢做得太过分,不过小鞋是肯定的了。
对于新营卷入庙堂纷争,赵天宝只能苦笑面对。他倒没有参与这种政治博弈的想法,就算想参与也没有那个实力呀。
知道从国内那些掌握军机的大佬阁臣手中是得不到援助后,赵天宝就不得不自己想办法应对眼前一切。
把持藩属国政,诛杀藩属大臣,肆意动用藩属库银,结交洋人,私购军火••••••
按照《大清律》,这上边任意一条都足够赵天宝身首异处了,更何况还有大批后党人士虎视眈眈,稍有不慎,让后党捏到新营把柄,自身就会身首异处,弄不好新营那些军官也会因此丧命。赵天宝从来就没怀疑过国人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为此这些日子以来他可是过得如履薄冰,事事小心,时时注意。弄得自身郁闷不已:怎么自己穿越后,除了无尽无穷的困苦操劳就是事事碰壁,哪有一点人家的轻松玩转时空的潇洒随意呢?!
天道不公啊~~~
“大人,北洋密电!”推门而进的邓志勇满脸古怪。
赵天宝接过对方手中的电报细细打量起来,最后将电报轻轻一扔苦笑道:“楚谋兄,有何见解?”
邓志勇盘脚坐下,沉默半晌后,道:“不管怎么说,有援军是好事。”
见对方丝毫没有接话的意思,邓志勇无奈继续道:“看来朝廷是要跟日军决战汉城了,只是这援军并不够啊。水师运送三千多人增援,那陆路呢?!国内跨过鸭绿江的各军才刚刚到达安州,离平壤还远着呢,更别提汉城了,没想到国内号称精锐的北洋诸军行动如此迟缓。日军第五师团已经击溃朝南三道朝军主力,全州估计今天就会陷落,看来仅靠那些朝军和东学党人是守不住朝南三道了。”

赵天宝苦笑道:“他们能守到现在已经很出我的意料了。估计也是日军改变作战方针了,讲究稳扎稳打,要不然一支先前支队北上就不是朝南那些武装所能抵抗的。”
“电报上说是三千精锐,也不知道究竟如何,我现在对咱大清的所谓精锐可是不敢相信了。”邓志勇再次拿起了电报。
“算了,不管怎么说都是老兵么,总比新兵战力强些。只是不知道是谁领队前来的,电报上没说,估计应该不是什么军中宿将吧。”赵天宝说道。
邓志勇忍不住问道:“那我们下一步究竟怎么办?依然北撤?”
看到赵天宝默然不语地坐在一边,手指不停地敲打着桌子,知道对方是在想事儿,邓志勇理智地静了下来,默默地想着眼前局势。
他和赵天宝早就制定好了北撤计划,不是一份是好几份。他俩都没打算让新营死守汉城,要知道从釜山登陆的日军第五师团如今还有八千人左右,这可是真正的虎狼之师,特别是新营将他们的附属大岛旅团给灭了,这绝对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新营可没把握用八千左右的新兵抵挡住对方的拼死进攻。既然不愿死守汉城,那就北撤吧,最起码也能拉长对方的补给线,背靠自家大军还是能够一战的。
新营最近也是按照这个计划行动的。赵天宝早就派刘怀岗带领补充过的马队南下“劫掠”去了,用赵天宝的话说就是要坚壁清野,让日军北上汉城的路上得不到丝毫补给。为此,刘怀岗也真的努力了,汉城以南全州以北,到处都能看到新营马队的身影。各地官府的粮仓银库自然是不能放过的,大家富户的粮仓也是要交公的,至于不愿上交的,直接给你扣个“资敌”的大帽子,看你交不交!当然了,刘怀岗是忘不了给那些山川树林放把火的,咱不能让倭寇的马队有草料不是。
这些日子以来京畿道算是被闹腾够了,到处都是浓烟滚滚,人哭马鸣,一片纷乱景象。当然,北上往汉城运送粮草白银的大马车并没有因为这些混乱而丝毫停顿。
新营打的主意就是靠朝南三道的那些东学党武装和朝军跟日军缠斗来争取时间。这段时间内新营自身则是加紧训练新兵,整备军务,搜刮朝鲜粮草银饷,用朝鲜的人力物力财力训练尽快训练一支强军劲旅。当日军击破朝南武装北上时,新营则将北撤,将一个空荡荡的汉城留给日军。
如今倒好,北洋派遣援军增援汉城,看来朝廷是打定主意要坚守汉城了。这让新营怎么办?!
但就新营的所作所为的确已经犯忌了,到时候,援军一到,汉城可就不是新营一家说了算了。到那时••••••
想到这里,邓志勇忍不住一个冷颤。
看出邓志勇的忐忑不安,赵天宝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哈哈~~~楚谋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咱们新营也算的上地头蛇了吧。”赵天宝打定了主意——惹急了,就把对方给整编了!甲午战事一旦扩大,朝廷哪还有时间来处理这件事儿?!
就在这时候,一个亲兵送来了电报房刚刚接到的廷寄谕旨。
片刻后,赵天宝轻轻合上了手中的谕旨——看来自己还是没经验啊~~~
这是一份光绪皇帝亲自颁布的谕旨,上面同意了赵天宝前些日子提出的派人回国募兵的请求。
在他原来的那个时空,李鸿章曾经希望借甲午战争的机会募兵二十营扩充北洋实力,可是光绪皇帝起初并没有答应——他不愿看到李鸿章这个后党中坚分子,汉人权臣再次扩充实力。虽然最后因为战事需要,最终同意了李鸿章的募兵请求,但这位光绪满人皇帝心里还是很不舒服的。
知道历史上这回事儿的赵天宝,就在前些日子向光绪皇帝提出了募兵扩充新营的要求。当然名义提的令人无可挑剔——既然提拔赵某为新建宁夏镇总兵了,那么本镇新建总要募兵招将吧。当然赵天宝没敢提出募兵二十营,他还不想引起朝廷大佬们的愤慨,只是提出募兵十营六千人。
对于这个募兵请求究竟能不能通过,赵天宝还真的没有把握。他倒不怕光绪皇帝不同意,毕竟那个年轻皇帝还是很想把新营纳入帝党一系的,但是这个老大帝国真正的掌权人却是那个“老佛爷”呀!要知道,那些后党大臣们可是没少给新营小鞋穿呢,她要是没有这层意思,谁会跟小小的新营过不去呢?!
对于此次募兵请求如此顺利通过并且朝廷大度地指使赵天宝的宁夏镇可以招募新兵十五营,本来赵天宝还不一定明白,但是配上李鸿章的密电赵天宝就全都明白了。
姜还是老的辣啊~~~
赵天宝可以肯定此次募兵请求能够顺利通过肯定少不了李鸿章的支持,也只有他能有这个能力说动慈禧老太后。对他来说,支持新营募兵扩编可是实实在在的好事——新营本就是源自北洋聂士诚部,可以算得上北洋嫡系了。就算最近赵天宝颇受光绪皇帝拉拢,可是他毕竟还不是一个“真正的帝党人物”。就算赵天宝成为帝党,新营其他那些出自北洋的军官就会安然答应?!再者,赵天宝已经多次向他表示效忠了,前些时候的间谍名单直接送往北洋总署而非军机处就令他感到十分满意。
恐怕这三千北洋老兵就是李鸿章送的“人情”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