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左相举良材 副王截密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武王觉得乌知古这一番话是在为乌召度添油加醋,就有些反感,便把目光投向左相张雨生,想听听左相在军事行动方面还有何高见。
左相张雨生此刻被儿子张文休的请战勾起另外的心事。他想起上次三王叔大野勃做军师不仅无功反而获罪的悲惨遭遇,觉得愧对大野勃,就想要利用南征的机会为三王叔恢复名誉和地位。大野勃已经年近古稀了,再不出山为国效力就可能遗憾终生。自家父子能不能挂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给大野勃创造一个报国的机会。张雨生想到这里,就使出个出奇致胜的方式,出乎意料地向武王提出让大野勃挂帅的建议。
张雨生奏道:臣以为此番南征,应以荡其地灭其国为目标,务求全胜。右相请命出使各国,固然十分重要。选精兵派良将上阵,更是关键。前番驸马挂帅,虽然战绩可嘉,毕竞还有不足。此番应该派一员更卓越的大将执掌帅印。在我渤海国,能当此重任的只有一人,就是三王叔大野勃。臣愿举荐大野勃担任南征大元帅。
武王闻言,心头一震,脱口问道:大野勃不是被高海清谋杀了吗?
百官是第一次知道右相高海清派剌客谋杀三王叔大野勃,都惊诧不已。大内相乌知古刚要追问事情的来龙去脉,却被左相张雨生抡先夺过话头。
张雨生沉着地奏道:高海清派出的杀手不过是杀鸡屠狗之辈,怎能伤得了大野勃一根毫毛。杀手早已被大野勃制服了。
武王一脸的遣憾,冷言说道:大野勃是在押的罪犯,岂能让他执掌兵权?
张雨生不失时机地奏道:基下不是已经特赦过大野勃吗,现在他是赋闲的王爷,不是罪犯。
武王瞪大了眼睛,喝道:左相不得胡说,孤王何时特赦过他?
张雨生趁热打铁,奏道:基下十天前曾对臣说过,国家用人之际,凡能为国效力者皆可赦免。
武王疑惑道:是有这件事,这与大野勃有何相干?
张雨生亮出底牌,奏道:大野勃是第一个能为国效力的有用之人,臣已按基下教意将大野勃特赦了,并且让其子女回来团聚了。
武王怒喝道:岂有此理!左相你好大胆,私赦罪犯,可是欺君之罪!
张雨生俯首奏道:为保王室和谐,臣甘愿领罪。请基下给大野勃精忠勃报国的机会。
武王怒气冲冲,站起身来,把手一挥,喝道:不要说了,散朝!
百官见武王突然发怒,不敢再言,纷纷退朝。只有副王大钦茂和大内相乌知古没有离开。
副王大钦茂向张雨生问道:伯父所言可是当真?
张雨生严肃地说道:我有几个脑袋,敢开这样的玩笑。
乌知古笑道:王叔已获特赦了,这是国之大幸,要好好庆贺一下。
张雨生道:且慢庆贺,你先去探一探基下的心理,这才是最要紧的。
乌知古心领神会,当即告别大钦茂和张雨生,到上书房去求见武王。
武王一怒罢朝,气冲冲回到上书房,又坐在虎皮椅子上沉思起来。他早就想到高海清训练的杀手不是大野勃的对手,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张雨生会瞒天过海,居然神不知鬼不觉地把他给特赦了,让他子女归国团聚,还要举荐他做大元帅。这位张老兄可真是忠义有余,善良过头,警觉不足,胡涂透顶。他只知道克尽愚忠,却不知道帮我除掉隐患。大野勃让我忧虑重重,寝食难安,为了保护子孙平安,我必须消灭这个隐患。张雨生肯定不会出手去灭大野勃,乌知古兄弟也承担不起这样的大事,副王大钦茂最好不要卷进来,只有驸马张文休可以为我卖力。
这时内侍来报:大内相求见。
武王料定他是来替张雨生说话,便立即说道:不见不见,让他回去。你速召驸马到上书房来。
乌知古求见不成,只好退出宫去。他在宫门外徘徊,想着是否该去和副王商议一下,却见驸马张文休匆匆入宫。
乌知古问道:驸马匆匆进宫为了何事?
张文休道:是基下有召,不知为了何事。
乌知古道:一定是为了你父亲举荐大野勃的事。我求见不成,只好请你代奏一句话,请基下以国家安危为重。
张文休道:如果基下提到此事,我一定转奏。
张文休来到上书房,向武王叩头道:儿臣来了,请基下训示。
武王道:你起来吧。对今天朝会上发生的事,你怎么看?
张文休道:是指左相举荐大野勃的事吗?儿臣只听命于基下。
武王道:不除庆父,国无宁日。左相不明白其中道理,副王不便介入此事,其他人都蒙在鼓里,只有你可以为我解忧。
张文休道:儿臣愿为基下解忧。
武王道:南征在即,还要由你挂帅。你重任在肩,本不该再让你分心。可是这事只有你才能办好。过去孤王一直想灭掉大野勃,现在他远在庙尔深山,且已到了老迈之年,不会再有什么作为,看在雨生大哥为他求情的份上,可以留他性命。可是他的子孙却是王室的大患,绝不能留。你立即派几名得力的杀手,潜往庙尔城,把大荣华秘密处死,以绝后患。
张文休有过以往的教训,知道此时要想劝说武王放弃这个念头比登天还难,就把大内相的话隐瞒了,顺水推舟地应道:儿臣即刻就去安排。
张文休出了上书房,急奔副王宫而去。他知道现在要想挽救大荣华的性命,只有靠副王来想办法。
副王大钦茂在朝堂上没有发言。他对南征新罗国另有一番看法。他知道,新罗国和大唐国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好,大唐国不会容忍渤海国灭掉新罗国,就象当年不能容忍高句丽国侵占新罗国一样。如果战争真的打起来,大唐国既使不真接干预,也会有其他办法保护新罗国。左相说要荡平新罗国,右相说要阻止大唐袒护新罗国,大内相说要造成众人推墙的声势,都是一厢情愿。目前渤海国应该采取的正确方针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坚决反击;严守边界,力求和平。现在君臣上下一致的呼声是南征,已经陷入战争狂热之中,该怎样才能扭转变种局面呢?
大钦茂正在苦苦思虑,却见姐夫张文休匆匆忙忙地走进来。
大钦茂起身相迎,说道:姐夫一定是有急事,要不然不会这样匆忙。
张文休道:是有件大事。你刚回国时我就对你说过,因为听信了正觉和尚的一句话,父王把三爷爷一家视为眼中钉肉中剌,必欲除之而后快。现在听说大野勃全家团聚了,就又按捺不住杀气。刚才给我下了一道密教,要取大荣华的性命。
大钦茂吃了一惊,急问道:说没说要你如何去做?
张文休道:老办法,派剌客。大荣华武功平平,可不能象大门艺那样有自卫的能力。三爷爷虽然武功高强,也不可能日夜为儿子当保镖。现在要想保他不死,只有把他隐藏起来。
大钦茂沉吟道: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隐于朝就是隐于国王和王公大臣身边。我看最稳妥的办法是把他调到你的身边保护起来。
张文休摇头道:这不可能。让我派人去剌杀,我却把他调到身边保护起来,这不是公然抗命,自取灭族之罪吗?

大钦茂笑道:你的兵法战术都跑到哪里去了?我来教你一个好办法,去向父王说,万一剌客失手或泄密,都将造成难以弥补的失误,不如以征兵的名义让大荣华来你手下做个偏将,然后寻个机会把他军法处治了或者让他战死了,都可以光明正大地公著于世,用不着鬼鬼祟祟暗中行剌。
张文休道:那还是把我推向进退两难的绝境,这是馊主意,不可取。
大钦茂笑道:你这样死心眼怎么还能打胜仗呢,真是奇怪了。到时候如果父王一定要看到大荣华的死证,你就随便找个战死者的人头来交差,不就万事大吉了。
张文休笑道:你不愧是大唐崇文馆的高材生,果然足智多谋。
二人谋划已定,相约保密。
张文休回到府中又把副王大钦茂的主意反复酙酌,很快就又有了更好的主意。他想,既然是要用别人的头胪来顶替,为什么不能用别人的**来顶替?找个人冒名顶替大荣华来入伍,再把他处死或是让他战死,岂不更省事更安全?张文休拿定了主意,却对大钦茂守口如瓶。张雨生和乌知古知道武王召驸马入宫,一定是和大野勃有关,就向他询问基下将对大野勃如何处置。张文休只说基下不会加害大野勃,也不会让他来挂帅,只是要征召他的儿子大荣华来军中效力。
张文休打定了主意,怕会引起武王的怀疑,故意拖延了两天,才向武王复命。
张文休来向武王禀道:儿臣思虑再三,觉得派杀手行事有些不妥。大门艺的教训不可不记。最稳妥的办法是召大荣华来军中做个偏将,可以随时寻个借口处死,或让他上阵战死,既光明正大,又安全可靠。
武王笑道:还是你能用心为孤王分忧。就按你说的办。
张文休领了王教,派人召大荣华来军中效力。虚张声势之后,一面扣住征召将令不发,一面买了个奴隶,顶了大荣华的名字,到军中做了偏将,然后向武王禀报说:儿臣已将大荣华控制在营中,只等他有错时便可军法处治。既使他不出错,也会在南征首战之时就让他战死在沙场上。
武王放心地说道:控制起来就好。磨道里找驴蹄,还会找不到吗?你一定要尽快地抓住他一个差错,把他处死。
张文休应道:儿臣一定会做得天衣无缝。
武王从此就放下心来,只等驸马伺机杀了大荣华,为子孙排除隐患。武王把注意力从大野勃身上移开,就着手安排南征。因武王对左相张雨生发怒而沉闷了二十几天的朝堂上又重新活跃起来。
武王向百官说道:现在已近中秋,新罗国发兵北窜的日子不会太远了。所有与南征相关的军事和外交活动都要抓紧进行。右相先说说外交吧。
代理右相乌召度奏道:臣仔细谋划过了。安抚大唐国和联络日本国,是外交重点。臣愿亲自出使这两国。联络突厥国、契丹国、奚国、室韦国,可另派使节。各路使节要在一个月内回来述职,以便依据各国的反应来安排军事。
武王摇了摇头,说道:照你这样谋划,待各国有了回音,恐怕这仗早都打完了。安抚大唐是重中之重,必须使出绝妙的手段。前番向突厥国纳贡,请了吐屯官来,指望他发兵攻唐,可是突厥国自始至终没发一兵一卒。这样的外交就是徒劳。与其徒劳,还不如断交。所以这次联络突厥国的计划就免了。不仅不和他联络,还要和他断交。突厥国不是声言他要和大唐对抗吗?这次向大唐上表进贡,要有一件特别的贡品,就是突厥吐屯官的人头。有了这件贡品,大唐就不会再舍我而袒护新罗国。
大内相乌知古见弟弟的计划遭到武王斥责,赶紧站出来给弟弟打圆场,奏道:基下之教真是英明。突厥国是不讲信义的无赖之国,上次他言而无信,至今不来道欠,理应受到惩罚。杀突厥吐屯官献于大唐,正可以一举两得,既取悦于大唐,又惩罚了突厥。
武王并不想听他的奉承之辞,说道:大唐和突厥的事就不要再议了。现在说说日本国。你们都知道,诸葛亮的空城计不能重复使用。孤王的借刀杀人之计也不能滥用。上次借日本海军攻打新罗国,是为了保证我攻唐大军不受牵制,让大唐绝了逼我退兵之念,迫使大唐接受我方提出的和平条件。这次我们的对手仅仅是新罗国,还需要借助日本国吗?半岛应该全部归入我渤海国版图,能让日本国来分亨吗?
副王大钦茂原本对南征有些迟疑,不想发言,此时见右相乌召度连遭训斥,只怕百官不敢说话,就上前奏道:儿臣以为,不能让日本国来分享新罗国的土地,也不能让新罗国卸掉日本国的威胁。对日本国的外交还不能放弃,只是要把握好分寸。可以派使节往日本国做友好联络,给新罗国造成压力,使他不得不分兵防备日本国的骚扰,这样对我军的南征更为有利。
武王点头道:副王的建议还算高明。大家就议一议如何与日本国做友好联络。
大内相乌知古奏道:自从先王下令禁止率宾宝马上市交易以来,率宾府的宝马就全部充做军马备用,一匹也不能出售。日本国缺少良马,曾多次向我国提出购买率宾宝马装备皇家卫队。基下是否可以开个禁,特许向日本国出售一批率宾宝马。
武王道:先王的禁令不能破,向外出售宝马的事例不能开,这是不能动摇的。日本国要用率宾宝马装备皇家卫队,不过是壮个门面,有五十匹也就足够了。我军战马充足,让出五十匹也无妨,但不是出售,而是赠与。宣诏省立即通知下去。
代理右相乌召度红着脸上前应道:臣遵教。
武王见乌召度表情很不自然,知道他受了训斥心中不愉快,就安慰道:右相提出的外交与军事并重的建议还是很好的。此次外交重点是安抚大唐,使节的规格要高一些,右相就专职出使大唐。
乌召度应道:臣领教。
武王道:出使日本国的使节要另外派人。既然是友好联络,派个中级官员就可以了。
乌知古奏道:臣举荐一人。此人姓章名久达,是南海府的一名吏员,专门负责与日本国通商事务,能言善辩,精明干练,又与许多日本人有交往,联络起来比较方便。
武王道:对日本国的贸易主要发生在南海府,派个南海府官员去出使日本国联络,可以促进贸易。这个建议很好。就派章久达去出使日本国。这事右相去安排。
乌召度应道:臣领教。
武王道:南征最终还是要靠军事行动。左相可以重新发表意见。
左相张雨生上次举荐大野勃挂帅,引起武王忿怒,知道这事不能再提,也知道武王让他重新发表意见是在给他挽回面子的机会,就赶紧向前奏道:此次南征新罗国,必须倾尽全国精锐之师,一鼓作气大获全胜。十二兵卫的人马要倾巢出动,总计不下六万精兵。统帅的人选可以在十二兵卫的大将军中选拔。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