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吴思谦述职 大钦茂归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渤海王子大钦茂自从借了皇侄李琳的光到崇文馆读书,就和皇家子弟接受同样的教育,让入侍的各国王子羡慕不已。大唐国的皇子皇孙们在崇文里上学都是为了完成例行公事,混时间的多,真读书的少。大钦茂却是一心为求学而来,有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自然是百倍珍惜,格外努力,更何况他又是绝顶的聪明,不到二年就已经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大唐朝的文人都以能吟诗为荣,开元以来玄宗皇帝又掀起了歌舞之风,音乐也盛行起来。大钦茂在这样的环境下薰陶,也成了诗歌和音乐高手,备受皇子皇孙们喜欢。当时永王李璘的儿子李阳也在崇文馆读书。李阳是皇孙中少有的好学者,就和大钦茂吟诗唱歌,成了一对亲密的诗友和歌友。这样一来,大钦茂就和经常出入永王府,和永王一家人结下了很深的感情。
出使敖东城的大唐钦差吴思谦回到长安,向玄宗皇帝奏道:臣此次奉命宣抚敖东城,正赶上渤海郡太妃逝世,王廷上下一片悲戚之状。臣就顺便去给太妃行吊唁之礼,乘机劝说大武艺术奉诏罢兵。大武艺欣然接诏,将驸马张文休、王弟大乙夏等王亲召回来奔丧,战争已经结束,东方再现和平。
吴思谦为了让皇帝高兴,只说渤海王奉诏罢兵,却故意隐瞒了新罗国割地和金思兰被囚等重要情节。皇帝听了果然龙颜大悦,对吴思谦称赞不已。
玄宗皇帝欣喜地说道:吴爱卿不辱使命,朕很高兴。大武艺既然罢兵,新罗国就不会再来求援了。自从大门艺事件以来,渤海郡与皇家就有些隔阂,现在大武艺欣然接诏,重归正途,这是值得庆贺的。
吴思谦再奏道:大武艺还请臣代奏一事。正在长安入侍的渤海郡二王子大钦茂将被立为副王。大武艺欲召大钦茂归国辅政,请求陛下恩准。
玄宗皇帝道:鸿胪寺对此事有何建议?
鸿胪寺正卿崔忻奏道:渤海郡现有三名王族子弟入侍,大钦茂归国之后,还有两名。只不过留下来的两名一个是大野勃的儿子大荣华,一个是大乙夏的儿子大元义,都不是大武艺的亲生儿子。
吴思谦奏道:大武艺承诺一年之内再派三王子大宝方来入侍。
玄宗皇帝摇摇头,说道:你们和大武艺一样,都以为朕很在意他是不是有亲生王子入侍。其实不然。大武艺桀敖难训,已经让朕大伤脑筋,如果他的继位者仍是这样的人,就会更麻烦。大钦茂是个出类拔萃的王子,可以说是个奇才。他走正路能成就一番好事,他走歪路也能成就一番坏事。朕关心的是他回去担任副王,会对大武艺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你们谁能说出一点道理来?
太子李亨奏道:既然父皇对他不放心,就该把他扣留下来,不能让他归国,免得他回去之后生出祸患。
永王李璘奏道:大钦茂和皇孙李阳相处甚密,常来儿臣府中走动。据儿臣观察,大钦茂知书达理,才华横溢,崇尚中原,敬慕皇室。他归国辅政,一定不负皇家教育,会力促大武艺效忠于陛下。
玄宗皇帝笑道:永王能有这样的把握,朕就可以放心了。朕就加封大钦茂为桂娄郡王,让他尽快归国辅政。这事就交给鸿胪寺去办吧。
崔忻应道:臣领旨。
崔忻领了圣旨,从崇文馆中请来大钦茂,向他颁布皇帝加封他为桂娄郡王的诏书,说明皇帝让他归国辅政的意图,让他回国后敦促武王忠心效命于大唐。大钦茂一一领命。
大钦茂就要奉诏归国了。他在长安入侍这十年,渤海国发生了许多大事,让他思绪万千。他想到,父亲武王好勇贪战,兵事不断,人民负担很重。他担了副王重任,就要为国为民谋一条长治久安的大计。首先是王室要加强团结。现在王室中有一道明显的裂痕,就是叔祖大野勃和父王之间的不和。值得庆幸的是,大野勃的儿女大荣华兄妹都在长安,可以免去许多是非,应该让他们安心在长安住下去。他又想到,父王对大乙夏倒是很信任,那就应该让大元义夫妇早日回国效力,不能让他们在长安无所事是。大钦茂有了这些想法,临行前就来和大荣华、大元义、大松花等人聚会,一一叮咛。
大钦茂向大荣华叮嘱道:你虽然是我的王叔,可是论年龄我还长你一岁,有句话要你牢记。你也知道,三爷爷大野勃归国后被我父王排挤出朝。我虽然不知道其中原由,可也能猜出他两人肯定不和。你兄妹二人来到长安,摆脱了王室纷争,也是一件幸运的事。你们要切记,没有我的召唤,你们千万不要回国。
大荣华道:多谢副王指点。
大钦茂道:还有一件大事,就是松花姑姑不要虚度了青春年华,如果在长安遇到合适的人,就嫁人吧。这事由她自已作主,就不必向敖东城禀报了。
大荣华道:我也是这样想的。既然副王也这样说,我就可以放心去做了。
大钦茂向大元义说道: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你现在虽然是大唐驸马,可也不要忘了你是渤海王子。我回国担任副王,很希望你来助我一臂之力。
大元义爽快地说道:请王兄放心,我一定会及早返回敖东城,为国效力。
大钦茂离开长安这天,永王李璘的儿子李阳来送行。两人相处数年,情投意合,此时要分离了,自然依依不舍。两人并马而行,边走边聊,自然也少不了吟诗唱歌。
大钦茂感慨地说道:过去吟唱李白赠汪伦诗,只觉得朗朗上口,好唱好听,现在想起这首诗,才感到其中有无穷的韵味,不愧是告别诗中的极品。我唱给你听,看是不是与往日不同。
大钦茂唱道: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阳听罢,深有感触地说:你这时唱李白赠汪伦,真让我忍不住要流泪了。不过抒情倒是抒情,却是与景物不合。此时此地没有湖水,只有冰雪。你来听我唱一曲高适的别董大,看是不是更好听。
李阳唱道: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曲吹雁雪纷纷。
莫悉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大钦茂笑道:果然是比我唱得好听,可我并不是名满天下的董大,当不起这样的好诗。不如我们一起来唱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李阳也笑道:好,这首诗扫荡悲戚,寄托豪情,是唱兄弟之间慷慨告别的好诗,正好唱出我们此时此刻的心情。
两人就一齐放声唱道:
城阙辅三秦,烽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共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妇共沾巾。
两人就在爽朗旷达的高歌声中,眼含着热泪,挥手告别。他们只以为这一别就不会有再见面的机会了。可是十五年后,安史之乱暴发,永王李璘起兵东巡,遭到肃宗皇帝李亨的围剿,兵败自杀。李阳在中原无处藏匿,就逃亡到渤海国,这一对知已又有一番儿女共沾巾的佳话,暂且不表。
大钦茂归国,按例是有大唐鸿胪寺派遣的驿差护送到渤海郡地界,交到当地渤海郡的官员手中。大钦茂取道幽州奔辽阳。过了辽河,就有渤海郡王派来的上差迎接。这位上差不是别人,正是大钦茂的姐夫,驸马张文休。

原来,宣布大钦茂加封桂娄郡王回国辅政的朝廷邸报,已经有五百里加急快马飞报到敖东城。在渤海国,桂娄郡王是仅次于渤海郡王的爵位。所以大钦茂归国不同于一般王子归国,王廷是要派大臣到边境迎接的。驸马张文休自从知道了武王忌恨大野勃的秘密之后,就一直替大野勃的命运担忧。现在得知大钦茂回国辅政,就想以儿时的友情和姐夫的身份在副王面前为大野勃求个情,好让副王设法保护大野勃。所以张文休就主动请命,担任了迎接副王的差事。
大钦茂见到张文休,高兴地说道:我还以为父王会派个相爷来接,没想到会是姐夫来接我。
张文休笑道:姐夫来接不行吗,你赚我官小是不是?
大钦茂笑道:你的官职比不上三相,可是亲情却比他们深厚得多,一下子就让我感受到亲人相聚的温暖。快说说,父王和母妃,还有姐姐和三弟,他们都好吗?
张文休道:我们这些人都在自已家里,自然都过得舒适。你在长安孤苦零丁,受了不少苦吧?
大钦茂笑道:除了不能和亲人相见,其他一切都和在家里没有区别。我是破格到崇文馆读书的藩国王子,享受着皇子皇孙的待遇,还能不好吗?
张文休正要找机会说起三王叔大野勃的事,见大钦茂无意中说到大唐的皇子皇孙,就乘机要把这个话题说下去,便问道:大唐皇家有那么多龙子龙孙,是不是互相斗得不可开交?
大钦茂摇头道:非也,非也。自从玄宗皇帝登位以来,皇家和睦得很,没见到有什么争斗。
张文休深有感慨地说道:帝王家和睦相处,是百姓之福。如果我们渤海国也能这样,那该有多好。
大钦茂听了这话,面露惊异之色,追问道:姐夫怎么这样说,是不是王室又出了什么大事?
张文休故意卖关子,说道:我有些话,可能不合时宜,和你说了,你可不要见怪治罪。
大钦茂道:从小你是我哥,现在你是我姐夫,别说我现在只是个副王,就算将来当了国王,也不敢治你的罪。有什么话,你只管放心说就是了。
张文休道:三爷爷大野勃从长安归国,本来是要辅政的,却被父王拒之门外。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大钦茂道:我怎么会知道?你不要绕来绕去,知道什么,快说给我听听。
张文休道:是父王亲口告诉我的。二十多年前,正觉和尚说三爷爷娶姜凤飞是渤海国的上上之喜,百年之后见分晓。父王从那时起就怀疑三爷爷的子孙有朝一日会篡夺王权,做了国王以后就对三爷爷严加控制。
大钦茂摇头道:就凭和尚一句不着边际的话,就这样提心吊胆,也未免太过份了。
张文休道:光是提防着还不算过份。啊,对了,你知道我去打新罗国的事吗?
大欠茂笑道:当然知道。长安都传遍了,说渤海郡的驸马率兵攻打新罗国,占了金城,射伤了新罗王。你可是威名大震了。
张文休道:我这点威名算什么呢,把军师赔进去了,可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大钦茂道:这是怎么回事?你的军师是谁?怎么把他赔进去了?
张文休道:我请三爷爷做军师,替我出谋划策去攻新罗国。这本是父王同意的,可是还师之日,父王却听信高海清一面之词,定了三爷爷一个谋反之罪,差一点满门抄斩。后来虽然没杀,却发配到伯力城服劳役去了。这才叫过份呢。
大钦茂问道:高海清不是右相吗?他怎么可以对王室挑拨离间。你看三爷爷象是篡位夺权的人吗?
张文休道:他不可能是那样的人。这些年他甘居林下,潜心修练仙功道法,对权力毫无兴趣。
大钦茂道:这不就结了。我们有机会就劝劝父王,不要再对三爷爷耿耿于怀。就算父王不听劝,我们也可以暗中保护,总不能再让三爷爷无辜受难。
张文休道:我上次替三爷爷求情,差点受罚。你是副王,说话比我有份量,以后就全看你的了。
大钦茂道:姐夫放心,我心中有数。等我回京,咱们再从长计议。
副王大钦茂归国,将近年底的时候回到敖东城。
武王和贵妃早在宫中等待。大钦茂来到王宫,和全家人相见,给父王母妃叩头请安,向姐姐弟弟问好。
陶贵妃抹着眼泪说道:钦茂能平安归来,让我悲喜交集。可怜大都利不能看到全家欢聚了。
武王劝道:现在钦茂回到身边了,大家应该高兴才是。
贞淑公主看着二弟魁伟的身材,暗中称奇道:二弟越发长得和大哥一模一样了。可怜那没过门的嫂子张凤仪,自从大哥死后,就发誓不再嫁人,也不肯出来和我们玩耍。现在二弟回来了,我何不暗中牵个线,让他们两个结成百年之好,一则可以让张凤仪重获新生,二则也可以了却爷爷和姥爷生前让我们这一辈男女互相结亲的愿望。
大钦茂见姐姐盯着自已,便笑道:姐姐在看什么,不认识二弟了么?
贞淑公主笑道:你长得和大哥一模一样,又接替他当了副王,他应该做的事你可要全都承担起来。
大钦茂笑道:姐姐说得是。我一定要把大哥该做的事全部承担起来,竭尽全力为父王分忧。
贞淑公主道:替父王分忧是应该的,替我们大家解忧也是应该的。
大钦茂笑道:有姐夫哄着你,你还能有什么忧?
贞淑公主笑道:要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忧,就只有你来解了。其实也很简单,我替你向父王请几天假,你陪我们好好玩一玩,给我们讲一讲长安有趣的故事。
大钦茂笑道:就算父王不准假,我也会抽空和大家好好聚一聚,重温一下青梅竹马的好时光。
贞淑公主道:那就一言为定,明天都到我家来。驸马府就是原先姥爷家的府宅。文休要把张凤仪和张文凯都请来。大家还象小时候一样,都到姥爷家集合。
陶贵妃早就看穿了贞淑公主的鬼主意,知道这是要给钦茂和凤仪牵线,心中也是一阵欢喜,就说道:我替基下准了,你们明天放心玩吧。
武王道:这怕不行。明天朝会钦茂要和大臣们见面。
陶贵妃道:孩子们十年没有相聚了,就让他们玩一玩吧。钦茂以后有的是时间和大臣们相处,不差这一两天。
武王还要再说,却见陶贵妃和贞淑公主向他使眼色,也不知这母女两个有什么把戏,只好应道:也好,就给你们放三天假,好好聚一聚。
孩子们离开之后,武王向贵妃问道:你们神神秘秘的在搞什么鬼?
陶贵妃笑道:贞淑的弦外之音你听不出来吗?大儿子不在了,就给二儿子和凤仪姑娘牵个线,这一对要是能成,我们两家还是亲上加亲,不是很好吗?
武王笑道:这是早就在我意料之中的事。张凤仪命中注定是我家的儿媳,除了我的儿子,别人谁敢娶她。我看钦茂和她没有不成的理由,你就准备给他们办喜事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