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黑水军反扑 高太妃斥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文休射中了新罗国王金兴光,正要上前活捉,却不料金承庆和十员禁卫上将军带领羽林军冲上来拼死拦截。一场激战持续了一天一夜,毕竟是新罗人马多出十倍,张文休的五百骑兵虽然斩杀敌军五百余,却不能冲破金承庆的堵截,眼看人马疲乏,只好放弃追杀。
张文休占领了金城,想起大野勃说过的大胜中胜和小胜,就命令部下把城墙和要塞兵营全部拆毁,确保小胜到手,再伺机寻求中胜和大胜。
大唐皇帝一向认为新罗国是最忠诚的藩属国,一向对它从政治上和军事上给予坚决地支持。八十多年前,高句丽国和百济国联兵攻打新罗国,占领新罗国四十余城。当时新罗国女王金胜曼向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求救,是亲手把求援信绣在一幅锦帐上送给太宗皇帝。太宗皇帝深受感动,当即派出使节到高句丽国,严厉训斥高句丽国王,命令他立即停止侵犯新罗国。可是高句丽国王高建武不肯接受大唐皇帝的诏命。于是就引发了太宗皇帝李世民亲征高句丽的战争。并且为以后大唐高宗皇帝李治派薛礼征东灭亡高句丽国埋下了伏笔。
现在新罗国又面临着渤海国的强大攻势。现任新罗国王金兴光也和他的祖辈一样,写了一封亲笔信向大唐皇帝紧急求援。大唐玄宗皇帝李隆基接到新罗国王子金思兰送来的求援信,却不能象他的祖先太宗皇帝李世民那样立即作出派兵援助新罗国的决策。因为这时渤海郡刚刚和大唐恢复亲和关系,玄宗皇帝很珍惜这种安宁的局面,不肯为了新罗国去激怒和逼反渤海郡。可是新罗国毕竟是大唐最忠诚的藩属国,玄宗皇帝也不能对新罗国的危难坐视不管。经过一番权衡,玄宗皇帝决定派出使节,好言劝说渤海郡武王停止对新罗国的进犯。
这次大唐出使渤海郡的钦差是鸿寺少卿吴思谦。吴思谦深知渤海郡武王是个很难驯服的藩王,对自已完成这次使命根本没有信心,只是圣命不可违,不得不去走一遭。他甚至希望在他到达敖东城之前,渤新战争已经有了结局,就省得他白费口舌了。他奉了皇帝诏书,带着一行随员离开长安,迟迟疑疑地向敖东城进发.
就在吴思谦行进在途中的时候,北方独奏州庙尔州剌史何大富派快马驿差向敖东城送来紧急报告。库叶人全都不识字,没有人能写文章,报告只能由驿差口述。府州县的报告应该送到政堂省下面相应的六部,可是何大富不信别人,只信驸马张文休父子兄弟。快马驿差按照何大富的吩咐,到了敖东城,专找左相张雨生和驸马张文休报告。驿差先找到驸马府,要求向驸马爷禀报机密大事。门卫说驸马爷出征新罗国去了。驿差离开驸马府,辗转找到左相府,说有机密大事,要求面见张相爷。门卫说张相爷在辽河巡防,有事可以去向大内相禀报。
驿差急得直跺脚,就在驸马府门前大哭起来,边哭边说道:找不到张相爷和驸马爷,俺家剌史爷就没有救了,这可如何是好。
门卫听他说得严重,过来问道:你是从哪来的?你家剌史是谁?
驿差道:俺是从庙尔州来的,是替剌史何大富传信的。
门卫就安慰道:你先不要急,你既然是庙尔州来的,我就去向二少奶禀报一下,听她安排。
门卫进入府中向张文凯的夫人何三姑禀道:有一个庙尔州来的驿差,说有机密大事要面见相爷,可是相爷不在,小的不知该如何回复他,请二少奶给拿个主意。
何三姑听说是娘家来的驿差,当即说道:庙尔州来人了,快让他来见我。
门卫就把驿差领到二少奶的院中。
驿差见了何三姑,扑通跪倒,大哭道:公主快想法救救咱家老爷。
何三姑喝道:你哭什么,天塌下来了?老爷怎么了?
驿差禀道:大祸临头了,和天塌了差不多。倪属利吉带着人马返回庙尔城了。
何三姑道:他回来又怎样,还能吃人不成?
驿差道:公主你不知道,那倪属利吉带着一万多黑水军杀回来,说是来恢复黑水府,声援新罗国,让咱家爷重新听他指挥。咱家爷不肯听,就打起来了。咱家爷抵挡不住,只好弃了庙尔城,重返库叶岛,让俺来请张相爷和驸马爷发兵救援。
何三姑道:俺不是公主了,是张家二少奶,你不能乱叫。现在相爷和驸马爷都不在,二爷也不在,这样的大事只好请老夫人想办法向基下奏报。你和俺一起去见老夫人。
左相夫人陶美凤听了二儿媳和驿差的禀报,当即说道:这是军国大事,不能耽搁,你们随我去见大内相,请他定夺。
陶美凤带着二儿媳和驿差,急匆匆来到大内相府,求见乌相爷。
大内相乌知古闻报,迎出中门,说道:左相夫人亲自登门,一定有大事商议。请到厅上说话。
陶美凤道:庙尔州剌史派驿差送来重大情报,只好来打扰大内相。
乌知古听了驿差的讲述,当即说道:此事确实重大,我立即入宫向基下奏报。
何三姑道:俺爹爹处境危险,请乌相爷无论如何要劝基下发兵相救。
乌知古道:请老夫人和少夫人先回府。基下听了奏报自然会有安排。
大内相乌知古带着庙尔驿差匆匆进宫来求见国王。
武王大武艺正在阅读驸马张文休发来的战报,正在为东路海军攻克新罗国首都金城而兴奋不已。这时有内侍来报,大内相求见。
武王愉快地说道:乌知古来的正好。快让他来分享一下张文休的胜利消息。
乌知古进来奏道:臣有大事来奏。
武王笑道:先看看这份战报,这才是大事,大喜事。
乌知古急切地奏道:驸马所率三路大军节节胜利,是大喜事,臣向基下祝贺。不过臣要说的不是南方的胜利,而是北方的忧患。
武王有些扫兴,问道:北方又怎么了?哪来的忧患?
乌知古道:庙尔州剌史派人来报,说黑水部又卷土重来。因为是口述,没有文书,臣只好把驿差带来了,他正在外面候着。
武王面呈不悦之色,说道:快让他进来讲!
乌知古出来对驿差说道:随我进宫,如实奏报,不得胡说。
驿差应道:小人岂敢对国王胡说,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驿差跟着乌知古进入上书房,看见武王正威严的注视过来,急忙叩头道:俺是何大富派来送信的驿差,有机密大事禀报。
武王用低沉的声音威严地说道:讲!
驿差道:上月中,倪属利吉带着黑水军重返庙尔城,说是要重建黑水府,声援新罗国。俺家剌史不让他进城,他就四面八方放火攻城。俺家剌史爷手中只有三千人马,抵挡不住,只好退回库叶岛去了。倪属利吉又派兵追到岛上来。俺家剌史爷说就让俺来请驸马爷两兄弟发兵救援。可是驸马爷兄弟两个都找不到,俺不知如何是好。
武王已经听明白,就打断他的话,问道:倪属利吉有多少人马?
驿差禀道:原先有二万多,让驸马爷兄弟两个给消灭了一半,现在还有一万。
武王和向乌知古问道:大内相有何对策?
乌知古奏道:南征正处在关键时期,主力大军不能北上,庙尔州的危情,只能让北方各府派兵救援。

武王向驿差说道:你赶紧返回库叶岛,去告诉你家剌史,要坚守库叶岛,拖住黑水军。王廷的增援人马二十天内就会赶到。如果何大富抵不住倪属利吉,就沿着海岛向南撤退,岛上不能立足,可以向龙源府转移。关键一条是,无论如何不能让黑水军越过伯力城向南进犯。你记好了吗?
驿差道:小的记下了。
驿差退下之后,乌知古奏道:倪属利吉想和新罗国遥相互应,对我构成南北夹击之势。臣以为务必迅速将他击溃,否则必成大患。
武王却不急不燥,缓缓地说道:倪属利吉成不了大事,充其量是恢复伯力城。等南征结束,再去收拾他也不迟。
乌知古乐观地说道:驸马已经攻克金城,凯旋之期不会太远。
武王却反而流露出焦虑的神态,说道:虽然攻克金城,可是新罗国的主力大军还没有瓦解,至少三个月内不能结束战争。最近太妃心情不好,日夜想让孙女孙婿陪在身边。驸马不归,宫中不安,这比黑水军的骚扰更严重。
乌知古见武王的话题转向内宫家事,知道这是臣下不能乱揷嘴的,就静静地听着。
武王也没有和大内相商议的意思,好象自言自语似地说道:太妃是普萨心肠,反对一切征伐攻杀,还动不动就搬出先王遗教来,让孤王感到做个孝子比做个国王还难。
乌知古静静地听着,已经猜到武王和太妃之间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不由得为王室的安宁担忧起来。
武王确实和母亲高贞玉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他不想对大内相说得太多,就闭目沉思起来。乌知古知道武王不想再谈什么,就告辞退出。
渤海国太妃高贞玉原本是不过问朝政的。武王也不向她禀报军国大事。可是她对王室的祥和亲睦却很关心。这几个月来八十三岁高龄的太妃觉察到孙女大贞淑总是一个人来请安,而且面带忧郁之色,驸马张文休却好久不露面了。老人家经历过次子大门艺事件之后,对王室人员的安危格外关注,深怕孙驸马张文休再有不测。她知道万一真的有事,也没有人敢告诉她,于是她也就不便向人打听,只在心中苦闷,不久就闷出病来,渐渐地卧床不起了。
这天武王来探视请安,安慰道:炎热夏季就要过去了,待天气晴朗清爽时,让人陪母亲到外面看看成熟的瓜果梨桃,散散心,身体就会好起来。
太妃故意漫不经心地说道:转眼又是中秋时节了,我想和子子孙孙们一起过个节。也不知道我还能过几个中秋节了,团聚一次就少一次了。
武王恭敬地回道:儿子一定按母亲的吩咐布置下去。
高太妃道:你忙你的吧,过节的事让内务司去张罗就行了。好长时间没有见到文休驸马了,他在忙什么呀?连来看我一眼的功夫都没有了,真是不懂事啊。
武王赶紧禀道:母亲错怪了文休。是儿子派他去干一件大事。他现在不在敖东城。
高太妃问道:那他在哪里呀?总不会去了西凉国吧?
武王很轻松地说道:西凉国是不能去的。我派他到新罗国去了。
高太妃道:他是个镇军大将军,又是当朝驸马,到新罗国去干什么呀?
武王咬牙切齿地说道:去报金兴光趁火打劫之仇。
高太妃叹息一声,说道:冤仇宜解不宜结呀。这样打过来杀过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武王耐心地解释道:母亲有所不知。新罗国袭扰长白山,妄图直捣敖东城,其用心可是非常恶毒的。此仇不报,我有何面目再做国王。
高太妃一听到打仗就头疼。她这一生经历过的战乱太多了。这时见儿子谈论起战争来那一副眉飞色舞的样子,就有些反感,摇头道:你想打仗,总会找到理由的。你登位以来,几乎年年打仗,怎么会有那么多仇要报呢?
武王心中有些不快,反问道:那就请母亲说一说,大唐窝藏我叛臣、谋杀我王子,我该不该去打?黑水部讨封自立,背盟反叛,我该不该去打?新罗国妄图夺我南部州县,我该不该去打?
高太妃也反问道:除了打仗,就没有别的办法了么?
武王振振有辞,说道:人来犯我,我岂能不犯人。这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高太妃问道:你派张文休去打新罗国了,是不是把你三叔也拉进去了?
武王禀道:母亲说得不错。张文休是征南大元帅。三叔被张文休聘为军师。
高太妃嗔斥道:先王的遗教你怎就不记着呢?你继位以来,和大唐打过仗了,和黑水部打过仗了,又和新罗国打起来了。你是不是想要打遍天下呀,你怎就那么热衷于战争呢?先王一再地教诲,斗勇是下策,斗智才是上策;攻城是下策,攻心才是上策;争土地是小事,争人心才是大事;宁可耐心等待水到渠成,不可急功近利强扭生瓜。你怎就一句也听不进呢?你是国王,军政大事你自作主张,我可以不管。可是我是这个家庭中的老祖母,对兄弟子孙我不能不管。我只要我的叔子儿子孙子平安无事。大野勃不是你朝中之臣,只是我的小叔子,我要立刻见到他。
武王登位以来,感到扬眉吐气的,引为骄傲自豪的,就是这几场战争。现在高太妃对这几场战争一概痛加贬斥,就让武王很不愉快。当时武王觉得和母亲无法沟通,无话可说,就默默地退了出来,并且从此不愿再和母亲见面。可是他毕竟放心不下母亲的病情,就让贵妃陶美鸾日夜在太妃身边侍奉。
高太妃见武王郁郁而去,而且一去就不再来,知道他刚愎自用,听不进劝告,居然连母亲都不能容忍,要是换了别人这样劝他,恐怕连性命都保不住。太妃怕连累了别人,不敢再通过任何人向武王进言,只能把忧虑深深地埋在心里。在陶贵妃面前也不再提起战争的事,每天只是反来复去地念着:大野勃,张文休,你们快回来吧,我已经快要死了!
大野勃的夫人姜凤飞听说太妃病倒了,特意从铁利城赶回敖东城,进宫来看望太妃,见太妃已经神志不清,似乎胡言乱语,不禁大哭起来,抱着太妃诉说道:大野勃常说太妃虽然是嫂,却有抚育之情,恩同亲娘。我和大野勃不能在老嫂身边侍奉,是身不由已,虽然万般痛苦,可是为了王室安宁,也只能忍受。现在老嫂病成这样,为什么没有人来通知一声,难道连这点儿尽情尽孝的机会也不能给吗?
陶贵妃知道小婶娘是在抱怨武王,却没有办法解释和安慰,只能默默地听着。
姜凤飞哭了一会儿,发泄出去了,心情平静下来,向陶美鸾说道:在太妃面前,我是弟媳,你是儿媳,咱们都是王室的媳妇,应该是同命相憐的。我看太妃的病情已经很重了,要赶紧让王子王孙们来探望一下。
陶美鸾也觉得太妃的状况有些不对头,就跑去向武王禀道:太妃思念三叔和驸马,病情越发加重了。
武王道:南征之战进正处于关键时期,无论如何不能把张文休和大野勃召回来。再忍耐三五个月,他们就可以凯旋而归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