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老王爷忍辱负重 涑末部奉诏西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祚荣听完杜以宣讲述的诏书内容,大出所料,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杜以宣追问道:这诏书,你是接,还是不接?
大祚荣还没有拿定主意,不能随意回答,便反问道:接又如何,不接又如何?
杜以宣道:你要是接诏,就很简单,按诏行事就行了。你要是不接,就很麻烦,我立马向辽东郡王薛礼通报,他会发兵来讨,你七部要遭灭顶之灾。
大祚荣心想,我巴不得要和薛礼见个高低,可是这等大事,应该先和父王商议再定,便说道:今天是本王为钦差大人接风。按靺鞨人的习俗,酒席之间,不谈公事,谈了也不能算数,醒酒之后可以全部推翻。所以这诏书的事,咱们还是明天再议。
杜以宣道:你这是故意拖延时间。我可以告诉你,你就是拖到明年,也无济于事。
大祚荣道:你这位钦差大人可真是有些过分了。你如果不能等到明天,现在就请返回长安吧!本王没有见到诏书,不知杜大人如何向皇上交待?
杜以宣道:你可真是刁蛮。本钦差就等你一天。
当晚,大祚荣向父亲大仲象禀报了杜以宣的来意。
大仲象道:没想到大唐皇帝会有这一招。将我七部分而治之,要比二十万大军来讨更加可恶。
大祚荣道:大唐皇帝这道诏书太过蛮横,咱们不能接诏,大不了和薛礼打一仗。凭我的武功,打败薛礼易如反掌。
大仲象道:开仗很容易,取胜却很难。白山部三千骑兵毁于安市,已经没有战斗能力。黑水部倪王爷没有争到灵鹊神器,巴不得大唐皇帝取缔靺鞨国号,肯定不会出兵与大唐对抗。其余各部原本就没有多少兵力可用。一旦与薛礼开战,只有我们涑末部三万骑兵可以上阵。虽然你的武功不在薛礼之下,以少胜多并非不可能,可是血流成河的场面毕竟很悲惨。依我看,还是要想一想避开战乱的办法。
大祚荣道:现在的问题是,要想不战,只有奉诏。
大仲象道:奉诏这条路也是可以考虑的。
大祚荣道:取缔国号王号并不足惜,可是要让我们涑末部迁到营州去,却无法接受。那营州远在三千里之外,这样的长途大迁移,肯定要使许多老幼妇孺死于途中,和打一场大仗没有什么分别。
大仲象道:虽然会有牺牲,却和打仗大不相同。大迁移只是我们涑末部遭受损失和牺牲,而战争带来的灾难,却会让七个大部落无一幸免。我们涑末部是七部之首,理应为整个族群承担苦难。
大祚荣道:父王说的有道理。能以我涑末一部的牺牲,换取全族的平安,不失为上策。可是这样不战而屈,我实在是不甘心。
大仲象道:这是因为你还年轻,对世态的观察还停留在表面上。战争,表面上是武力强弱的竞争,实质上是文明高低的竞争。高句丽为什么会亡国,从表面上看,是因为权氏兄弟内乱为唐军提供了机会,可是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大唐文明远在高句丽之上。隋炀帝以来,中原大国多次出动百万大军来征高句丽,这样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天下少有的。如果不是他们的指挥上出现许多破绽,高句丽国早就灭亡了。我们靺鞨人的文明程度还远不如高句丽人,所以长期以来不得不依附于高句丽国。营州地近中原,文明开化程度肯定超过高句丽。现在是大唐皇帝给我们送来了文明进化的机会,我们就不要错过。若干年之后,我们再重返长白山区的时候,就会是另一番面貌。
大祚荣道:父王这种长远的谋划,是我没有想到的。洪云师父临行前也告戒我,和为贵、忍为贵。看来奉诏确实比抗诏要好些。
大仲象道:我们现在必须要忍辱负重,万万不可逞一时之快,做出以卵击石的蠢事来。
大祚荣道:既然父王主张奉诏,明天我就去接诏。
大唐钦差杜以宣来到显州,最担心的是大祚荣抗诏不遵,七部不听诏命,他就无法向皇帝交差。现在见大祚荣愿意奉诏,便想趁热打铁,一气呵成。
杜以宣道:大祚荣王爷既然奉诏,就请立即派人通知各部按诏行事。
大祚荣道:俺既然接了诏书,就一定会按诏命行动。通知各部的事可以立即办。涑末部迁移的事却要容我安排一下。五十多个猛安,二百多个谋克,五六万人口,七八万牲畜,总不能说迁就迁了。
杜以宣道:十天之内,涑末部的王室人员和青壮年男丁,必须先行启程,其余人可以稍后。否则本官将追究你违诏之罪。
大祚荣道:我奉不奉诏,和你有关。如何遵诏,就与你无关了。不管你怎么说,我必须保证部众作好准备,平安迁移。也许要三个月之后才能启程,你急也没有用。
杜以宣气得发疯,却也无可奈何。他毕竟手中没有兵马,只能借助皇帝虎威来恫吓。恫吓不成,也只好忍耐。
大祚荣奉了诏,迁移已成必然之势,也想尽早启程,以免拖到寒冬季节行动不便。可是他实在不能忍受杜以宣那副嘴脸,就故意说些难听的话来羞辱他。
大祚荣当即派出六名快马信使,往六部传达大唐皇帝诏命,通报涑末部迁移的决定。然后又召集涑末部安达克达,安排迁移日程。

众安达克达对迁移的决策很不理解,特别是乞四猛安的安达乞四比羽,坚决反对这个决定。
大祚荣道:其实我也不愿意接受这样的诏书。可是大家想一想,我们涑末部要是不奉诏迁移,大唐军队就会骚扰长白山南北,几十万部众就会惨遭战火洗劫。为了保全故土族群,我们不得不忍辱负重。
乞四比羽道:我看你是孺臭未干,撑不起大事。我去找老王爷说理。
乞四比羽摔手而去。
大祚荣对众头领道:西迁是我和老王爷商议后的决定,大家各回本寨,抓紧准备,二十天后启程。
众安达克达见事已至此,虽然心中不愿意,也只能遵命,各自分头去招呼部众。
乞四比羽找到大仲象,说道:让涑末部西迁,分明是大唐皇帝的毒计,是要用软刀子来杀我们。大王子年轻,不懂其中风险,老王爷为什么不阻拦他?
大仲象道:西迁是一条险路,可也是目前最安全的路。我们不能拿鸡蛋去碰石头。你是长辈,要带头遵令。
乞四比羽愤愤不平道:还没见到薛礼大军的影子,你们先灭了自已的威风。我就不信他薛礼会有三头六臂。打不过他,大不了上长白山钻大林子,也比到营州去送死强。
大仲象道:迁到营州未必就是送死,或许会是一条光明的出路。避过这一时,我们还可以回来。
乞四比羽道:还想回来?那是作梦!你就是说破了天,我也不会跟你们迁移。
大仲象道:你要顾全大局,不能自作主张。
乞四比羽道:让部众西迁去送死,才是不顾大局。我是坚决不会跟你们走的。
大仲象道:你实在不走也可以,但是不能让你的部众跟你去冒险。
乞四比羽道:从今天起,我的部众脱离涑末部,就不用大王爷来操心了。
大仲象道:你这是何苦?难道我会害你不成?
乞四比羽道:大王爷好自为之。比羽告辞了。
乞四比羽忿忿而去。大仲象摇头叹息。
二十天后,涑末王府人员率先启程西迁。卫队骑兵都已分散到各自家中照顾老小,只有二百名家丁奴隶随护左右。出发那天,大仲象带领全家老少,在府门外设下祭坛,向长白山方向焚香跪拜,祈求长白山神保佑部众平安西迁。
王府车队缓缓西行。就近的猛安谋克很快就跟上来。骑兵头领张大虎带着怀孕的妻子追上王府车队,要与王府人员同行。
大祚荣道:大虎兄弟,前面没有打仗的任务,你的妻子又不方便,你们就和后面的老幼妇孺一起走吧。
张大虎道:我是骑兵头领,也是王府的侍卫长,不能离开王爷左右,好随时听候调遣。
大祚荣道:这样也好。你就全力照顾你的妻子,别的事就不用你管了。
张大虎道:属下遵命了。王爷有事时,我随叫随到。
涑末部王府先行出发,数万部众相继踏上西迁之路。
杜以宣早已等得不耐烦,这天终于看到大氏家族启程,当即对随从人员说道:你们分头到涑末部各猛安谋克检验一下,如发现有抗诏不迁的,严惩不贷。
杜以宣的随行人员分头去检查涑末部各猛安谋克迁移情况,发现乞四比羽不仅没有遵命西迁,还带着部下一千多部众向长白山中避去,赶紧来向杜以宣报告。
杜以宣得到报告,十分恼火,立即派人往平壤去请安东都护薛礼发兵来讨。
薛礼是靠战功起家的大将军,是大唐朝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对杜以宣这样从歪门邪道挤进高阶的庸鄙之辈十分鄙视,对杜以宣担任宣诏钦差更是十分反感,此时又正在忙于在辽东郡派官派吏安定民心,本不想过问杜以宣的事,还巴不得杜以宣不能圆满完成使命,让那些无功而禄的庸鄙小人也尝尝艰难。可是涑末部乞四猛安的逃亡,有可能使他的制夷之策受到朝中大员们的指责,便不敢等闲视之。
薛礼拨出三千人马,让部将宋越新率领,去协助杜以宣追捕乞四比羽。
宋越新到了显州,向杜以宣禀道:薛大帅派末将来协助杜大人完成涑末部西迁。
杜以宣道:宋将军来得正好。你随本钦差去将逃亡的部众追回来,强迫他们西迁,就是一件大功。
杜以宣和宋越新追进深山老林,发现了乞四比羽的踪迹,疯狂追扑上去。
乞四比羽见有兵追来,就回马来迎。
杜以宣喝道:乞四比羽你好大胆,竟敢逆诏而行,是要找死吗?乖乖跟我回去,可以饶你不死。
乞四比羽道:我宁可死在长白山,也绝不去营州送死。
杜以宣道:你想死在这里,我就成全你。宋将军,可将他就地正法。
宋越新应了一声末将遵命,就拍马向前。
乞四比羽是涑末部一员虎将,打败宋越新本不在话下。可是就在宋越新在与乞四比羽交战的同时,杜以宣已命令三千唐军一拥而上,来杀部众,转眼之间,已有上百人死亡。
乞四比羽不忍心看到部众被杀光,不得不束手就擒。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