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章 大门艺归国报喜 崔钦差宣抚敖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乙夏出使突厥,原本是想与东突厥大可汗联合防御大唐。可是到了漠北大草原上,发现东突厥已名存实亡,回纥大酋长又无意与大唐相抗,联横的使命无法完成,只能考察了回纥骑兵,返回敖东城复命。
大乙夏回到敖东城,向高王禀道:据臣考察,东突厥已经衰落,回纥部正在兴起。回纥骑兵十分骁勇,东突厥残部早晚被他征服。他的骑兵有两大特点,一是兵员来自牧民,而牧民居无定所,长年在马上生活,个个骠悍勇猛;二是其马种来自西域,雄健威猛,腾若龙虎,长奔不疲。
高王道:你考察到的这两项很重要。我震国也要借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战马是活的武器。一个勇猛的骑手再配上一匹威猛的战马,就可以驰骋疆场,大展身手。从现在起,率宾府的良种马匹严禁上市交易,一律作为战马储备。
大乙夏再禀道:回纥部骨力斐罗大酋长无意与大唐相抗。连横之计没有完成。臣有负使命。
高王道:联合突厥牵制大唐的计划,原本就是一种预备。成与不成,都不会影响大局。孤王只盼大唐皇帝信守八年之约,好使震国顺利归附。
任雅湘道:基下之教英明。现在不能指望突厥牵制大唐,就只有靠大唐不生事端。而大唐生不生事端,也可以由我震国来左右。改善双边关系,主动权也可以操在我们手上。
高王道:大内相又有什么好主意?
任雅湘道:邻里之间不相往来,也会产生许多误会。国家之间不相往来,也难以沟通亲善。臣的建议是,广泛开展与大唐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一是,所有通商渠道都要敞开,不仅是陆上,还有海上。二是,派遗大批学生入唐求学,不仅要去长安国子监求学,还要到中原最发达的地区去学习。这样一来,就会有更多的中原人了解震国,同情震国。民间往来密切了,大唐朝堂上反对八年之约的人就会收敛,八年之约就能顺利实现。
高王道:扩大交流,增加亲善,促进和解,影响深远。大内相的建议很好。三省六部研究一下具体方案,抓紧落实。
震国这方面在全力以赴促成八年之约的实现,大唐都城长安,也发生了一连串有利于震国归附的重大变化。
大唐中宗皇帝李显是个温和的皇帝。他主张招抚震国,两次派御史张行笈出使敖东城,改善双方关系。可是李显没有看到八年之约的实现。他的皇后韦氏和女儿安乐公主都想做女皇帝,把他视为脚石。他在位仅有五年,便被自已的皇后韦氏和女儿安乐公主下药毒死。
梦想效法武则天当女皇帝的韦皇后,让十六岁的庶出小皇子李重茂继位,自已做起了垂帘听政的皇太后,操控朝政。一心想要做女皇帝的安乐公主不能经容忍少帝李重茂继位,正要组织韦氏新贵和武氏余党发动宫廷政变,重演女皇帝登基的旧戏,却被临淄王李隆基先发制人,率领禁卫军将韦武两党一举铲除。李隆基推举父亲李旦复位做了睿宗皇帝。睿宗皇帝是个淡泊功利的人,无心高坐龙椅,勉强应付了两年,就让位给三儿子李隆基。
由于大唐皇帝走马灯式的频繁更叠,无暇顾及长安以外的事情,更无暇顾及藩国外邦的事情。大唐和震国之间相安无事,八年之约顺利执行。
玄宗皇帝李隆基即位之后,雄心勃勃,要做大唐中兴之主,内政外交都呈现一派生机。他十分重视安抚夷族,重用大批夷族将领,宣布三十年之内只求和睦,不求边功,不主动对外用兵。当时没有归附大唐的边外强国只有震国。李隆基坚持对震国施行恩服。
玄宗皇帝登位之初,就颁布下诏命:大祚荣尚未称臣,却送王子来入侍,可见其归附之心真诚可信。小国如此有信,大国理当百倍。现在大祚荣所约八年之期已满,朕将招抚震国。敕命大门艺为左威卫将军,先回敖东城传达朕意,免去扣留人质之嫌,好让大祚荣心悦诚服。
大门艺在长安入侍八年,十分想念家国亲人。这时领了玄宗皇帝圣旨,高高兴兴回归震国。
大门艺回到敖东城,向父王大祚荣传达了玄宗皇帝的旨意。高王自然非常兴奋。
高王道:大唐皇帝在招抚之前,为了解除孤王的顾虑,先行让你归国,表明大唐无意扣留人质相逼。大唐皇帝以诚信恩服天下,孤王定要加倍报答。
大门艺道:皇帝赐给父王锦百匹、茶百担、经书百卷、诗集百部、唐乐百件。儿臣将会全部交给内务寺收藏。
高王道:这些赏赐中,最让我高兴的是那些经书和诗集。你回头把那些诗集先送到我的宫中来,我要好好读一读大唐的新诗。我读过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那可真是荡气回肠,让人忍不住仰天长啸,怆然涕下。
大门艺道:儿臣也很喜欢这首诗。喜欢他那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豪迈大气;更喜欢他那种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的忧国之情。
高王道:大唐文人都说,诗言志。读这首诗就象见到了陈子昂这个人。这个人很了不起。因为阻止武则天乱兴兵祸,被武氏党羽给迫害死了。真是可惜。
大门艺道:玄宗皇帝登基之后,已经为陈子昂平反昭雪。
高王道:大唐皇帝真是有情有义。你见过皇帝吗?
大门艺道:少帝李重茂、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这三位皇帝的登基大典儿臣都到宫中侍卫,见过这三位皇帝。

高王道:在你看来,这三位皇帝中,哪个最好?
大门艺道:少帝是韦皇后手中的傀儡,没什么表现。睿宗皇帝不关心政事,大臣们怎么说,他就怎么做,也没有什么表现。只有这位新即位的玄宗皇帝李隆基,雄心勃勃,有大展鸿图的迹象。
高王道:你说说这位李隆基皇帝是什么样的人?
大门艺道:他是三个皇帝中最让人肃然起敬的大英雄。他起事清除韦武两党时,部下要求他先征求他的父亲相王李旦的意见。他说,事先禀报,如果不同意,我们无法起事。若是同意,万一起事失败,岂不让他受牵连。我们只能先斩后奏,成功了再报,失败了就由我一人承担。由此可见他的雄才大略不同凡响。
高王道:父王最敬重这样豪气冲天的英雄。你能见到他,真是幸运。我却没有这样的机会。
大门艺道:父王怎么会没有机会呢?接诏受封之后,父王就是大唐皇帝的臣子,可以像其他藩国郡王一样要求进京朝觐,畅睹龙颜。
高王道:但愿能有这样的机会。长安城和皇宫都是什么样,很雄伟很壮观吗?
大门艺道:长安城简直就是天上都市,不是几句话能清清楚的。皇宫更是天上宫阙,那种富丽堂皇,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父王要想知道详细,待儿臣画出图样来,给父王欣赏。
高王道:这样最好。你要把这些年在长安所见所闻,全都写出来画出来。不仅给我看,还要让百官都来看一看。震国要以大唐为师,就要有所遵循。你是第一个到过大唐的震国王子,就来做大家的向导。
大门艺道:儿臣一定牢记父王教诲。
高王道:在长安入侍的各国王子很多吧?
大门艺道:总共有二百多人。除了王子,还有许多求学的人员,其中最多的是新罗国和日本国,他们有许多人在长安参加考试,成绩优秀的还做了大唐的官员,回国去的也都成了王廷骨干。
高王道:震国不能落在新罗国和日本国的后面,而是要超过他们,以后也要多派些人去求学,也要鼓励学生在大唐考取功名,可以留在大唐做官,也可以回来做官。这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
大唐开元元年,公元七百一十三年,九月,玄宗皇帝李隆基派鸿胪寺少卿崔忻宣抚敖东城。
崔忻一行五十人马,四十辆大车,携带玄宗皇帝诏书和丰厚赐品,浩浩荡荡地离了长安城,出了幽州府,经过辽阳府,前往敖东城。
震国高王大祚荣得知大唐钦差崔忻即将到来,对百官道:大唐皇帝派人前来招抚,是孤王盼望已久的大事。这次孤王要亲自到长岭府去迎接。
高王率领百官和庞大的仪仗队,提前来到长岭府迎接大唐钦差崔忻。
这天秋高气爽,高王早早率百官在长岭城外翘首以待。当大唐钦差的车队出现在远方的松森桦林掩映的山路上,震国仪仗队鼓乐高奏,号角齐鸣。高王情不自禁催马向前,向崔忻迎去。
崔忻早已得知高王到长岭府来迎接,这天格外加快行程。远远望见长岭城下一片旗幡招展,锣鼓喧天,知道是高王来迎,也情不自禁打马向前。
高王和崔忻在马上相见,互致问候和敬意。
高王道:崔钦差一路辛苦了。你可是本王整整盼了八年的亲善天使啊!
崔忻道:多谢高王远道来迎。本官能来担当这次使命,是一生最大的荣幸。
高王道:请钦差大人在长岭府稍作休息,明日就去敖东城。
崔忻道:本官使命在身,不敢懈怠,明日早早启程。
次日,高王和崔忻并马而行,一路谈笑风生。傍晚到了敖东城。全城官民倾城而出,夹道欢呼。
崔忻兴奋道:震国都城建筑雄伟,官民百姓热情淳朴,足见高王治国有方。
高王道:本王以民为本,励精图治,不敢懈怠。如有可以称道之处,都是效仿中原、力行唐风的结果。
崔忻道:今日总算到了敖东城。本官重任在身,一路寝食难安。可否连夜举行宣诏仪式?
高王道:震国归附大唐,是可以传诵千秋万代的大事,必须做得庄严隆重,不能草率。崔大人已经到了敖东城,可以安心睡个好觉。待萨满大巫师择定大吉之日,再隆重举行宣诏仪式。
崔忻道:既然高王这样说,本官就不敢急燥了。
到了宣诏吉日,全城张灯结彩,百姓载歌载舞。
高王在大政殿上设下香案,召来百名萨满巫师作法请神。大政殿上,神乐欢奏,神歌高扬。
崔忻持诏上殿,站到香案前高呼:震国高王大祚荣,副王大武艺接诏!
大祚荣和大武艺父子两人恭恭敬敬跪在香案前,应道:臣在!
崔忻宣道:大唐皇帝诏,自盘古开天,炎黄创世,九州兴隆,四海繁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海东之地,华夏支脉,肃慎古国,源远流长,至于震国,堪称模范。大唐皇帝,奉天承运,慈衷善意,恩服天下,四海来朝,人心所向。敕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领忽汗州都督,世袭渤海郡王。切盼大祚荣不负朕望,统御海东,拱卫中原,造福一方。敕封大武艺为桂娄郡王,襄助渤海郡王经营海东。钦此。
大祚荣和大武艺高声应道:臣遵诏。大唐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