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0七章 孩子王智胜盗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渤海国的西北邻邦是室韦国,两国的北部疆界都是黑龙江。黑龙江北岸是人烟稀少的荒山野岭。荒山中有一些不知归属的山野部落。这些山野部落都是以家族为群,尊族长为王,在山林中游荡牧猎。他们不知世界上还有皇帝国王,更不知社会上还有王法律令,过着很原始很自然的生活。在这些野人眼中,拥有城镇、拥有家园、拥有铁器的渤海人和室韦人都是幸福的神仙。他们对渤海人和室韦人既羡慕又妒忌,就经常窜入黑龙江以南来劫掠财物。渤海国东北三府以往发生的盗马贼骚扰,多半是这些野人所为。
现在以大仁秀为首领的童子军遍布东北三府,虽然都是娃娃兵,可是成群结队跃马抡枪也很有威慑力。盗马贼不敢再潜入东北三府作案,就把贼手伸向室韦国。室韦国是个松散的政治联盟,九部酋长推举的大可汗被大唐皇帝册封为室韦府都督,只是个名义上的室韦国元首,实权还在九部酋长手中。当盗马贼接二连三袭来时,九部各自保护自家利益,不能联手除盗,就使盗马贼之祸愈演愈烈。
与怀远府相邻的室韦乌仑部酋长乌仑巴赤原本与怀远府关系甚密,这时见盗马贼猖獗,就首先想到向怀远府求助。他向儿子乌仑察布里说道:盗马贼盯上了咱的家园,百姓损失惨重。对这些刁顽的盗贼只能驱逐出境,不能赶尽杀绝,否则仇恨越结越深,后果不堪设想。我们要想个办法把盗贼赶到别处去。你带上十张貂皮到怀远府去拜访朱正章都督,请求他发兵助威。
乌仑察布里来到怀远府,向朱正章献上礼品,诉求道:近来盗马贼涌向我部,劫掠人畜,很是猖獗。我部骑兵虽然奋力驱贼,怎奈贼人反复纠缠,不肯离去。家父请朱大都督出兵助威,不求将贼人赶尽杀绝,只求将贼人驱逐出境。请朱大都督务必发兵相助。
朱正章道:你我两家是近邻,你部有难,本帅理当相助。只是发兵出境不是儿戏,要容我向上京禀报。
朱培英听说乌仑部来求援,就向父亲禀道:盗马贼涌向室韦部,是因为三府童子军兴起。此事不必父帅操心,待我向童子军大本营禀报,请大仁秀来解决。
朱正章高兴地说道:乌仑部只求把贼人驱逐出境,并非必须战斗,你们童子军完全可以胜任。如果大仁秀能把这件事接过去,就省得我向上京上表请教了。
朱培英来到伯力城,向大仁秀禀道:室韦乌仑部来求援,这是童子军出征实战的良机,我们不可错过。
大仁秀不动声色地说道:乌仑部只求吓走盗马贼,我若应了他,就只能虚张声势,不能放手杀贼,这样的机会不要也罢。
朱培英焦急道:这不仅是声援乌仑部,也是替我父帅分担,难道大哥真要袖手旁观吗?
大仁秀笑道:二弟不要急。我是想乘机检阅一下童子军的实力,放开手脚打一场剿贼大仗。
朱培英转忧为喜道:大哥真要打仗,就让我做前部先锋。
大仁秀道:兵法上说,上兵伐谋。就算真要打仗,也不能逞匹夫之勇。先把三弟李伯庸召来,我们共同谋划一个智胜的方案,力求兵不血刃,不战而胜。
李伯庸正在安边府训练童子军,这天接到大仁秀的命令,要他选拔一百名精兵,立即赶到伯力。李伯庸知道童子军要有军事行动,自然不敢怠慢,当即带领一百名武功出色的童子军战士,兴冲冲地开赴伯力。
当李伯庸到达伯力城的时候,大仁秀已经谋划好了智取盗马贼的方案。他向二位兄弟说道:盗马贼居无定所,神出鬼没,发兵进剿未必奏效。我想到一个取胜之计,就是断其归路,迫其投降。盗马贼跨江作案,来去自如,必有我们想象不到的渡江技巧。我们先把他渡江的技巧破掉,让他有来无回,就不怕他不降了。
朱培英道:请大将军下令,我愿带一支队伍先去侦察。
大仁秀道:侦察的任务要请乌仑察布里来协助,童子军不宜过早暴露。朱将军先返回怀远府向乌仑察布里交待任务,再选拔一百名精兵,等待我的命令。
朱培英领命而去。大仁秀再向李伯庸说道:我们不能仅凭乌仑察布里提供的情报来决策,还要有自己的调查和判断。把精兵交给教头们操练,你我同去沿江一带找渔民打探。
二人来到沿江渔村,向渔民询问江北游民的生活习俗。渔民提供的情报是:江北游民部落各自为政,互不往来,平时有来江南交易的,都是一二十人一伙。伯力城以下江水较深,只能以船伐为渡。越往上游水越浅,就不一定要用船和伐了。
大仁秀问道:往上游三五百里上下,水势如何?怎样能渡?
渔民们说:那是室韦人的江段,峡谷处水深且急,不可渡;开阔处江水不过五六尺深,乘马可渡。
李伯庸向大仁秀说道:我们选在开阔处安营,就可以截断盗马贼的归路。
大仁秀道:只怕没有这么简单。且等朱培英将军有消息来再作决定。
十天后,朱培英送来消息说:乌仑察布里已经查明,盗马贼总是在上弦月出现时乘夜色过江;袭扰乌仑部的盗马贼共有三伙,每伙三五十人不等,分属三个部落,各自拥有一个渡口,渡口都选在江面开阔处,备有木伐和索道,木伐和索道都用大石头沉没在江水中。

大仁秀笑道:这就对了。江面开阔处暗设索道木伐,这就是盗马贼的奥秘。我们三人各带一百精兵,分赴三个渡口隐蔽,待盗马贼来时,先放他过来,再摧毁他的索道木伐,让他有来无回,给他来个瓮中捉鳖。
于是朱培英居左,大仁秀居中,李伯庸居右,分别开赴室室韦乌仑部所临黑龙江沿岸上的三个渡口,在森林中隐蔽安营。三天后,上弦月出现,中部渡口果然有盗马贼渡过江来。大仁秀就在盗马贼窜入村寨抢劫时,命童子军把沉浸在江水中的棕绳索道和松木伐子全部烧毁,然后在渡口当道安营,截断盗贼的归路。
次日天光大亮时,盗马贼满载而归。他们来到渡口,发现有一支旗帜鲜明的渤海国人马拦路安营,不禁惊恐起来,纷纷丢弃了抢劫来的牛马猪羊和布帛铁器,拼命来争夺渡口。怎奈童子军营栅坚固,防守严密,无法突破。三十多名盗马贼急得嗷嗷乱叫。
大仁秀出马喝道:索道和木伐已被我摧毁,你们要想活命,只有缴械投降。
马贼头目纵马上前,只见他生得虎背熊腰,气壮如牛,哇呀怪叫道:这里不是渤海国地盘,你为何多管闲事?
大仁秀把钢枪向前一指,喝道:这叫天下人共剿天下贼!废话少说,你降还是不降?
马贼头目急于脱身,问道:不知你想让我怎个降法?
大仁秀道:只要你对天发誓,再不做贼。我立即放你过江。
盗马贼虽然行盗,却是把行盗作为一种生存方式和生存手段,并不认为做贼是不光彩的事。现在让他发誓不再做贼,就像让他发誓不再活命一样。而且对天发誓是这些纯朴的野人心中最高的道义,一旦发誓就必须践行。所以,大仁秀的要求看似轻松,却让盗马贼很难接受。
马贼头目怒目圆睁,大叫一声,催马抡刀向大仁秀砍来。大仁秀举枪相迎,只一个回合,就把贼首手中的弯刀打落在地。贼首抱头而逃,却听到远处有室韦人喊杀追来。贼首赶紧勒马回头向部下问道:要是被他们两面夹击,就难逃一死了,你们愿意发誓吗?
众贼七嘴八舌道:我们全听大哥的。
马贼头目仰面向天,发出一声长啸,接着就滚鞍下马,招手让部下和他一起跪在地上,叩头发誓道:老天爷在上,俺们从此再也不敢过江来做盗马贼!
大仁秀知道这些野人虽然不知王法,却虔诚地敬畏天神,绝不会发假誓来骗人,只会不惜生命来捍卫自已的誓言。当时见贼首带着部下发了誓,知道这比签署一百份保证书都管用,就命令童子军打开栅门,闪出道路,放盗马贼过江。
马贼们纵马涉水,很快就到了对岸。大仁秀正在看着他们离去,突然见那首领勒马转头,又踏着水浪飞奔回来。大仁秀打马迎上去,问道:你为何又过江来?
马贼头目问道:请问你是何方尊神?
大仁秀有意把自己的名头说大:我是渤海国童子军大元帅大仁秀。
那头目却只关心对方的姓名,并不注意对方的头衔,点头道:俺记住了,你叫大仁秀。俺叫完颜阿三。往后你就是黑龙江上的镇江大王。只要你一声令下,俺愿誓死效命。
大仁秀就乘机给他下了一道命令:我命令你去做江北的大酋长,把山林中的游民全都管起来,让他们从此不再来江南骚扰。谁若敢再来,我就把他捆起来丢到江中喂鱼!
完颜阿三答应一声小子遵命,便高高兴兴地飞马而去。
就在大仁秀收降完颜阿三的同时,朱培英和李伯庸也在左右两个渡口上演着相似的节目。与乌仑部隔江相望的三个野人部落的酋长,几乎是同一时刻向渤海国的童子军发誓,永远不再过江来做盗马贼。室韦乌仑部从此摆脱了盗马贼的骚扰。大仁秀和渤海国童子军的威名传遍黑龙江两岸。
室韦国大可汗室韦巴拉汗听说渤海国的孩子王大仁秀带着一群娃娃兵,就把盗马贼给制服了,既喜又惊,说这个人一定是天神转世,过大年时我要去给他叩头请安,求他保佑我室韦九部人畜兴旺。
完颜阿三则把大仁秀封的江北大酋长当了真。他耀武扬威地走遍江北二十八个部落,向酋长们讲述大仁秀的神奇武功,传达了大仁秀的禁盗命令。野人部落的酋长们都没有见过大世面,听说黑龙江上出现了镇江大王,那镇江大王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一扬手就把大力士完颜阿三打翻在地。他们认为大仁秀一定是天神降世,就纷纷遵照神的旨意向完颜阿三称臣,说既然镇江大王让你来管俺们,俺们就心甘情愿做你的臣民,听你的号令。
完颜阿三借着大仁秀的威名,轻易地当上了江北二十八个部落的大酋长,更对大仁秀崇敬有加。到了腊月初旬,他向各部落征集了五张貂皮五张虎皮,五十驮松籽香菇,亲自带着驮队到怀远府来向镇江大王大仁秀进贡贺年。到了怀远府,才知道大仁秀的宝帐设在伯力城,他又马不停蹄地带着驮队奔向伯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