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五章 大虔晃冰域探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昌辉夫妇从长安带来的紫琵秦筝和天籁之音,让副王大虔晃既羡慕又忌妒。这位副王和其他渤海国王族子弟一样,早就羡慕大唐文明,也想到长安求学,可是因为没出生就被祖父宣王大仁秀预立为大异震之后的副王,出生后就有了副王身份,而副王是要留在国内辅佐国王治国的,他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弟弟们和侄儿们到长安去入侍,心中很是不爽。副王大虔晃留在上京,上有国王,下有百官,真正需要自己做的事并不是很多,就觉得把大好年华虚度了,很想找机会干一件让人刮目相看的大事情,早就产生了到北极探险的念头。大昌辉学成归来,再一次鼓动他不甘寂寞的心态,下定决心要把蕴酿已久的北极探险计划付诸行动。
这天副王大虔晃来到上书房,向和王禀道:渤海国是大唐东北藩篱,山川之胜在于冰山雪原。仙功秘册上说,北方寒冰所积,有委羽之山。委羽之山在北极阴暗之地。上古之世,尧帝命鲧治水,九载无绩,怒殛鲧于委羽山下,化为黄熊,潜于委羽之渊。委羽之渊有冰夷,深三百仞处为冰夷之恒都焉。秘册所云玄之又玄,然而委羽之山究竟是何景象,冰夷之人究竟是何模样,却无人能知其详。臣弟有一个心愿,想趁年富体壮,去考察一下北方冰山雪原,既要给仙功秘册做个确切的诠释,也要向冰夷部落宣示大唐渤海国威。盼基下恩准。
和王大异震听了,很是惊喜,说道:孤王为渤海国之王,替大唐皇帝拱卫北疆,却对冰极之地不甚了了,深感遗憾。早有踏遍冰山雪原之愿,怎奈国事缠身不得自由。王弟有志探究委羽之山,考察冰山雪原,抚慰冰夷部落,真是令人振奋。孤王准你所请,一切人力物力悉听调遣。
大虔晃道:冰山雪原,人迹罕至,考察队必须备足往返食物,人员宜少不宜多。臣弟只带一百名勇士,二百匹骏马,五十只海东青,五十条猎狗,三千张大饼,五千袋咸肉,二百天内返回。
和王道:你此去虽然不是征战,却也是险峻重重。无论人和马,都离不开食物和水。水可以就地解决,马草可以随处找到,干粮和熟肉也可以带足,还要留心沿途有什么可食的野菜和野果,随时采集,否则,仅有干粮和咸肉,是很难熬过二百天的。
大虔晃道:臣弟牢记就是了。
副王大虔晃要去北极探险报消息轰动上京。退休在家的乌海光很为副王的安危担忧,特别来向大虔晃进以忠告。
乌海光向副王说道:我在长安求学时曾听教授们说过,渤海之东,不知几万万里,有大壑,实为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弦九野之水流,莫不注于归墟,而归墟海面却无增无减。其中有五座仙山,一曰岱屿,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州,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万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互为邻居。五座仙山之上,物类皆金玉,禽兽皆纯缟。珠环之树丛生,华丽之实皆有味,人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往来飞行可达数次。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着,常随潮波上下往还,无时无刻不在漂移。仙圣都不愿随波逐流,纷纷向天帝诉苦。天帝也担心仙山流于西极,失去仙圣群众居住之所,于是命十五只神鳌去举载仙山,每三只神鳌举一座仙山,五座仙山这才稳定下来。不料北极龙伯国有位巨人,迈开大步只数步就来到五仙山之所,一钓就钓走六只神鳌,带回其国,把神鳌骨熟制成记数的筹码。于是岱屿、员峤二仙山重新失去支撑,随海浪漂流于北极,沉于大海,山上仙圣逃亡迁移者数以亿计。天帝震怒,敕命龙伯国民身材代代变短。至伏牺神农之世,龙伯国人仍有数十丈之高大,如今却不知还有多高。副王此去,万一和龙伯国人相遇,只怕凶多吉少,务必小心提防。
副王大虔晃道:多谢老相国指点。如果真有龙伯国,必是冰夷人同类,正是本王要去抚慰的部众。如果岱屿和员峤两座仙山确实沉没于北极之海,必有冰夷人知道准确位置。本王要找到两座仙山的下落,取些山上遗物回来,也让老相国分享仙圣长生之福。
这年三月初一,大虔晃探险队一行百人,乘着骏马,佩着弯刀,携着弓箭,架着神鹰,牵着猎狗,威武雄壮地离开上京。大虔晃手下有两位将军,一个是神箭手赵震雕,一个是大力士潘擒虎。为了到达委羽山时可以赶上温暖的夏季,他们选在三月初出发。从上京到庙尔城,虽然是长途跋涉,却有沿途官府和驿站接待,并不艰难。可是从庙尔城再往北,走出了黑水部众的谋克山寨,就进入了人烟稀少的外兴安岭。到处是雪山和森林,山并不高峻,和上京周边相似,可是树木却大不相同,罕见白杨垂柳,到处是枯干无叶的白桦、云杉和落叶松。因为冰雪刚刚开始融化,山谷中偶有溪水淙淙,却不见汹涌的大河。冰雪下面有草木绿芽生出,林中偶尔可见刚刚结束了冬眠的棕熊出没,更有驼鹿、麋鹿、黄獐、黄狍、雪羊、紫貂、黑貂、蓝狐、银狐、土拨鼠、麝鼠、星鸦、山鹰、榛鸡等。
探险队沿着一条河谷向北前进。每到夜晚,探险队就在避风的山坳里宿营,燃起松枝来取暖烤食。前十天的行程还很顺利。第十一天夜里却和狼群对峙起来。也许是这里的狼没有见过人,对人和火都怀着几分畏惧,显得很迟疑,整夜只是和猎狗对着嚎叫,却不发起进攻。大虔晃知道这片土地上会有很多狼,是不可能斩尽杀绝的,和狼群结下仇恨的后果将会十分严重,只有和它和平相处才能平安无事,于是命令部下不得放箭也不得放鹰放狗。到了天明时分,人们才看清这群狼有三十八只之多。它们和马队保持着一二百步的距离,不肯进攻,也不肯放弃。直到一大群狍子出现在森林边缘,狼群才舍弃人马去围剿狍子。这里的狍子逃跑的速度快得惊人,可是狼的追击速度更快。狼群很快就对狍子部落的后半部实行分割包围和屠杀,然后就在大虔晃这队人马的众目睽睽之下,肆无忌惮地撕碎了十几只狍子的皮肉,贪婪地大吃起来。大虔晃趁恶狼狂吞之际,下令放马飞奔,妄图脱离狼的视野。可是,到了夜晚,这群狼还是追踪上来,大虔晃和他的部下又经历了一个和狼群冷战的不眠之夜。

当太阳再次照耀山林的时候,狼群突然放弃了跟踪,掉头而去了。大虔晃正在庆幸摆脱了狼群,部下的一阵叫喊又把他拖入新的惊险。原来前方出现了一群老虎,准确的说是四只老虎,一大三小。原来狼群是被老虎吓退的。老虎是善于在光天化日之下出击的猛兽。大虔晃不敢再存侥幸,命令部下准备迎战。可是,那母老虎却出乎意料地带着它的虎仔们向谷底奔去。显然老虎是要渡河远遁。
让这群渤海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老虎们到了河边停下来,母老虎望着河水在沉思,好像在观测河水的深浅。大虔晃已经看出那河水的深度可能没过马肚,而那三只小虎后腿立起来最多有马腿般高,过河时将有被淹没的危险。
母老虎很快就做出了决定,它叼起一只小虎,慢悠悠地渡过河去,另两只却留在这岸。有探险队员说这是猎杀这两只小虎的好机会。大虔晃不准部下妄动,他想到了虎生三子必有一彪的传说,想要证实一下自己的判断。
母老虎把小虎放在对岸,又渡回来。它来到这岸,叼起另一只小虎,再向对岸游过去。它这样渡河,必须分三次才能把三只小虎带到对岸。可是接下来的情景却让人们惊呼起来。母老虎把第二只小虎放到对岸,却又把第一只小虎叼了起来,渡回来。
赵震雕惊叫道,它怎么又把第一只虎仔叼回来了!
大虔晃觉得自己猜对了,情不自禁地微笑起来,说道:大家不要乱叫,静静地观看。
更奇怪的事情又发生了,母老虎把第一只小虎放在这岸,叼起第三只小虎渡河了。它把第三只小虎放到对岸,才游回来叼运第一只小虎。
潘擒虎忍不住笑道:本来三次就可以渡完,它却用了四次,这是一只傻老虎!
大虔晃笑道:这是一只极其聪明的母老虎。虎生三仔必有一彪。它这三仔中就有一彪,第一只就是。彪仔是极其凶恶的家伙,它会趁母老虎不注意,随时把虎仔咬死。母老虎必须对它严加防范,不给它单独和小虎仔呆在一起的机会。
赵震雕笑道:殿下说得太离奇了。母老虎既然知道彪仔会吃虎仔,干脆把彪仔咬死,岂不省事?
大虔晃笑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虽然彪仔会咬虎仔,却也是母老虎的亲生骨肉,怎么会舍得咬死呢?这就是虎毒不食子。今天这只母老虎没有向我们进攻,是因为它担心三只仔子会被我们伤害。是聪明的母老虎让我们避免了一场惨烈的厮杀。
就在大虔晃和部下议论老虎的时候,有一支人马正在向他们包抄过了。这支人马步骑相间,老少参差,有男有女,乌乌鸦鸦有五六百人,不声不响地把渤海国人马围在垓心。大虔晃发现他们的时候,已经处于四面合围之中。只见那些野人手持木棒,恶狠狠地向前压过来。
大虔晃知道遇上野人部落了,就向部下传令道:收紧队形,避免厮杀。
大虔晃催马观察一周,认准了野人头目所在方向,勒马叫道:我们是渤海国的探险队,不想和你们打仗。请头人出来说话!
野人中响起一声呼哨,停止了前进,一名大汉跳出来叫道:大唐骑都尉在此!你是何人,敢来犯境?
大虔晃听对方自报大唐骑都尉,赶紧应道:我是大唐左骁卫将军大虔晃!
那头人一听,把手中木棒一丢,跑过来叩头道:骑都尉李十八,给大将军叩头!
大虔晃下马,扶起李十八,说道:你我都是唐臣,应该兄弟相待。你比我年长,请受我一拜。
李十八急忙扶住,说道:使不得,你是将军,我是都尉,我应该尊你为上司。
李十八向后打个呼哨,他的部下就欢呼起来,一窝蜂似地向前拥来,在渤海国骑兵周围欢腾跳跃,嗷嗷乱叫。大虔晃随着李十八来到一座山寨,依着山坡有原木房子数百座,虽然杂乱,也很壮观。李十八的家中供奉着一件发黄的纸张和一套唐式官服。那张纸上面写着:大唐贞观皇帝敕封流鬼国酋长李克加骑都尉职。贞观二十年五月初九日。原来这是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封的官、赐的袍。
大虔晃掐指一算,贞观二十年至今足足二百年了,不禁有些愕然。李十八解释说,这是他的祖先到大唐长安朝贡时得到的皇封,李克加的名字也是皇帝赐的。李克加的后人只知可以姓李,却不知如何取名,就依次排下来,现在是第十八代孙继位。流鬼国的语言是鸟语,只有李克加从长安学回来几十句简单汉语,被李家当做传家之宝,只准子孙传承,不准泄于外人,以此来确保李家的神圣地位。
大虔晃听明白了李十八的解释,知道这个野人国度很崇拜大唐皇帝,就说道:我是大唐国左骁卫将军,同时又是渤海国副王。现在我准你继承大唐骑都尉称号,再加封你为渤海国流鬼府大都督,并赐你官服一件。
李十八得了新官号,又得到大虔晃身上的一件战袍,兴奋不已,就要设宴款待大虔晃和渤海国骑兵。大虔晃只怕这一餐会吃掉流鬼国半年的粮肉储备,便以军务繁忙为借口宛言谢绝,赶紧带着部下离开了流鬼国山寨。李十八和他的部众依依不舍,送出五十多里才算罢休。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